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理教:在嘉庆年间的袭击紫禁城的教派组织

天理教:在嘉庆年间的袭击紫禁城的教派组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577 更新时间:2024/2/11 15:48:29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十月间,在河南、直隶、山东三省交界地带和京畿地区爆发了以林清、成为首的天理教民变。造反的教民先后攻占了河南滑县,直隶长垣,山东定陶、曹县等地。

秘密活动于京城大兴、宛平一带的天理教徒在宫中太监的接应之下攻入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嘉庆皇帝还装模做样地为此下诏“罪己”,并在临终前告诫群臣,“永不忘十八年之变”。

平变之后,混战中射在隆宗门上的一个箭镞,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嘉庆希望这个箭镞能够对爱新觉罗皇室的子孙们保持一种紧迫:务必宽仁爱民,勿为“害民之虐事”。尽管天理教民变没有嘉庆初川陕白莲教民变的规模,但其深入皇宫的事实确实让满清政府感到惊悸不安。

早在嘉庆十六年(1811),林清、李文成、冯克善三人就多次秘密集会,制定起义计划,决定由林清负责先攻取北京,李、冯再分别夺取河南、山东后派人马接应,会师后,趁嘉庆帝巡幸回銮中,将满族统治者赶回东北。

从嘉庆十六年起,林清就在京畿一带积极传教收徒,为起义做准备。他命令天理教骨干李五在固安县加紧打制刀枪武器,又从居住在宛平县的天理教信徒中选拔精壮青年200人,每天舞弄枪棒,进行操练,组成了一支起义军。同时,林清又秘密联络宫中地位低微的太监,使他们成为起义军进攻紫禁城的导和内应。

嘉庆十八年初,林清在京畿地区广泛宣传夺取天下的思想,制造了各种谶语,如“若要白面贱,除非林清坐了殿”、天理教“要改天换地了”等,实际上成为了起义的一种舆论准备。

八月,林清和李文成派来的刘成章共同议定了京畿地区起义的具体计划,决定以“奉天开道”白布旗为标志,暗号是“得胜”,组成一支100余人的队伍,每人头上、腰间各缠一块白布,上面写着“同心合我,永不分离”或“四季平安”字样,作为识别标志。林清还决定,起义军分东西两路,分别在太监刘得财、刘金、杨进忠、高广幅等带领下,由东、西华门攻入紫禁城。

正当起义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际,河南李文成等人因机密失泄被捕。滑县教徒为营救李文成,聚集3000人,于九月七日提前发动暴乱,天理教徒杀死知县,救出李文成,占领县城。乱军进占要塞道口镇,又分军攻取了山东定陶、曹县。李文成在滑县“开帅府、设羽帐”被推为天,下设地王、人王、元帅等,建立了农民政权。

清廷调那彦成、杨遇春、杨芳等率军镇压,道口、定陶、曹县相继失陷,滑县被围。十一月初,李文成转战于辉县,在司寨战败自焚而死。清军进围滑具,城破后起义将领大部分战死,河南、山东的起义失败。河北的林清等人仍然按原计划发动暴乱,于九月十四日派200人分成两个小队混入北京城。

九月十五日,陈爽一队入东华门,陈文魁一队入西华门,由入教的清宫太监作向导,攻入皇宫,有的冲到隆宗门,有的冲到养心门,与护军展开激战。清廷调来火器营围攻,乱军人少势孤,才不得不退出皇宫。九月十七日因叛徒告密,林清在黄村被捕遇害。

林清原不过一个市井无赖,江湖骗子,加入龙华会本是为了敛钱,后竟然“迷者自迷”,想做天子,终身遭寸磔。同时,林清是个有江湖侠气的好汉,他得了钱财,“有告贷者,辄给之,乡村仰食者万余家”。

天理教暴动失败的原因一是各地乱军本就不能配合行动,多是各自为战,便于让清军各个击破;二是乱军仓促起事,目光短浅,死守城池不能机动作战;三是各地武装很强大,在天理教反动暴乱以后,他们为了保卫家国不受乱民侵扰,积极组织团练武装抵御流民暴徒,并配合清军进行镇压。

天理教最初既没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也没有造反思想。教首们主要着眼于传徒敛财。教首们为了敛钱,规定入教时必须交纳“根基钱”。

天理教给他们的承诺不过是“其家将来能与人富贵”,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除了其首领之外,天理教并没有给教民们种福,也没有给他们带来长久幸运的根基,更没有富贵。教民们被自己的“宗教”领袖给欺骗了。

天理教不是进步的,而是落后的。不但没有促进社会发展,反而阻碍了直豫鲁三省的经济。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小刀会:1853年在上海起义的天地会支派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小刀会的介绍小刀会,是中国清朝的一个民间秘密组织,清代民间秘密结社。天地会支派。1850年(道光三十年)闽籍华侨陈庆真在厦门重建。会员以小刀为标记,故名。成员多为农民、手工业者、水手、搬运工、城市游民,间有工商业主加入。承袭“反清复明”口号。1853年(咸丰三年)其首领刘丽川、黄威分别在上海、福建率

  • 同光中兴: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同光中兴的背景经过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磨难,中国迎来了皇权专制王朝的最后一个“中兴”——“同光中兴”,历史书上也称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形容大清帝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而“同光中兴”,正是清帝国在这样复杂、凶险的环境中进行地有益探

  • 高拱:被张居正和冯保联手逐归田里的首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高拱的介绍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

  • 李太后:支持张居正改革的万历生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太后的介绍李太后(1546年-1614年),明朝孝定皇后,本名李彩凤,汉族,漷县人,明神宗生母。为人十分严谨,对于明神宗十分严厉,后来明神宗统治的繁荣也有她的辅佐之功。十五岁进入裕王府,为裕王朱载垕生第三子朱翊钧,进而由都人(宫女)升为侧妃。裕王登基后被封贵妃,地位仅次于陈皇后。万历元年(1573

  • 为什么300年宋朝那么富有却没出现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盛世,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谓盛世即一个国家内政外交均有建树时的状况:内政方面: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外交方面: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真正的盛世不仅仅是指统治宽松、吏治清明、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更需要四海疆域统一、文化自信

  • 建隆之治:北宋王朝最强盛的宋太祖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建隆之治的介绍建隆之治是宋太祖赵匡胤统治期间北宋王朝繁荣昌盛的一个阶段。宋太祖非常重视帝王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他继位以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百姓在这一时间段经济比较富足,北宋的国库也收入比较稳定。但是,在这同一期间,国家连年征战,使刚刚发展起来的经济又缓慢增长,不过,因此

  • 唐朝三大盛世:其中一个由别人眼中的傻子开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盛世一: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

  • 隋朝开皇之治:隋文帝开创的盛世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朝开皇之治的介绍开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隋朝开皇时期,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领(以及其所辖府兵

  • 汉朝六大盛世:由400年间8位明君开创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六大盛世之一: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

  • 直奉战争简介 两次直奉战争分别是哪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第一次直系获胜。第二次奉系获胜,直系惨败,从此直系势力一蹶不振。北洋政府落入奉系军阀手中。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失败后,于东北图谋再起。1924年9月3日浙江军阀发生战争,张作霖于4日发出响应浙江军阀卢永祥,责备曹锟、吴佩孚的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