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古四獒:成吉思汗账下四大蒙古军大将

蒙古四獒:成吉思汗账下四大蒙古军大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86 更新时间:2024/2/12 10:13:57

蒙古四獒的介绍

蒙古四獒是四个人物,蒙古四獒分别为蒙古军大将:速不台、者勒蔑、哲别忽必来四人。

四人因为勇猛忠心被称为“蒙古四獒”,意思为蒙古军中像凶猛而忠诚的猎犬的四位先锋。


蒙古四獒之一速不台

速不台:(1176~1248)蒙古军大将。兀良哈部人。早年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誉称“四獒”之一。1212年(金崇庆元年),蒙古军攻金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他率兵先登。后在进击篾儿乞残部时,在巴尔喀什湖俘获两将,攻灭该部。

1219年,从成吉思汗西征,次年受命与哲别率军追击花刺子模国王阿拉乌丁·摩柯末,先后转战于宽定吉思海(今里海)沿岸等地。进而击败斡罗思、钦察联军和不里阿耳军,1224年率师东还。

1231年(金正大八年),随拖雷率军绕道宋境迂回攻金,并献疲敌之计,以少击众,歼灭金军主力于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地区。随后,率军进攻金南京(今开封),又参加攻破蔡州(今河南汝南)之战,为灭金立下战功。

1235年,以先锋随拔都西征,灭钦察,攻陷俄罗斯许多城池。1241年,率军攻入马札儿(今匈牙利),进抵马茶城(今布达佩斯),1243年还师蒙古,终年73岁。

蒙古四獒之二者勒蔑

者勒蔑:又作哲里麦。蒙古国大将,开国功臣。兀良哈氏。札儿赤兀歹之子。

居不儿罕山(肯特山)地区,与蒙古部为邻。自幼侍从铁木真(成吉思汗),多有功劳,被铁木真誉为是“有福庆的伴当”。曾相随成吉思汗逃避蔑儿乞人追击。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铁木真即蒙古部汗位时,与博尔术同被封为众官之长,参与运筹,随从统一蒙古各部,以果敢善战著称,有“饮露骑风”之美称,屡救铁木真于危难之中。

嘉泰二年(1202),在与泰赤乌部作战中,搭救受重伤的铁木真。翌年,孤军断后,截击克烈部进攻,掩护铁木真撤退。四年,充先锋,与乃蛮部作战。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封千户长,为十大功臣之一,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

蒙古四獒之三哲别

哲别:(?——约1224年)蒙古大将。别速部人。原名只儿豁阿歹。初臣服蒙古泰赤乌部,后投降成吉思汗。赐名哲别(蒙古语,箭之意)。又译者别。哲别骁勇善战,由十户长屡升至千户长。太祖六年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将兵南下攻金。金筑乌沙堡拒之。成吉思汗命哲别攻之,破乌沙堡、乌月营。蒙古军拔德兴府,金居庸关守将遁去。哲别率兵入关,抵金中都(今北京)。

十三年(公元1218年)奉成吉思汗命,率2万人讨伐屈出律,执斩之,灭西辽。十四年(公元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1223年,于阿里吉河(今乌克兰日丹诺夫市北)战役中击溃斡罗思诸国王公与钦察汗的联军,进掠斡罗思南境,又转攻也的里河(今伏尔加河的突厥名,又译亦的勒)上的不里阿耳国,然后东返蒙古。病死在归途。

1219年,成吉思汗发兵西征时,哲别为先锋,后以速不台为援,再后以脱忽察儿为援。兵指不花刺(今乌兹别克布哈拉)时,哲别与速不台均遵照成吉思汗命令,行进时先不惊动摩诃末;但脱忽察儿违命掳掠,遂使摩诃末闻风逃逸,其子札兰丁迎战失吉忽秃忽,直逼成吉思汗大营。哲别与速不台、脱忽察儿倒杀回来,才使战局改观。

1220年春,成吉思汗兵锋指向撒麻耳干,闻知摩诃末南逃,即命哲别、速不台与脱忽察儿率领三万精兵穷追。哲别挥军渡过阿姆河的主源必阳札卜诃,先进抵巴里黑(今阿富汗北境的巴尔赫),随即紧追到你沙不儿,摩诃末又遁。

哲别与速不台分兵追寻,哲别经过木维因、祃桚答而、阿模里和阿思塔刺巴忒等城,对抵抗者均加杀戮,在刺夷城与速不台会合。摩诃末逃到阿模里答讷牙州的郊区,与随行大臣们商议,感到厄运难免,只得遁入宽田吉思海(今里海)的小岛上栖身,不久忧病而死。

哲别与速不台继续率军抄掠伊刺克阿只迷(或称波斯伊刺克)诸州和阿哲尔拜占(今译阿塞拜疆)、谷儿只(今格鲁吉亚)等国。哈耳、西模娘、刺夷、忽木、撒札思、赞章、可疾云、篾剌合、哈马丹、纳黑彻汪、薛刺兀、阿耳迭比勒拜刺罕、吉阳札等城均遭残破。

蒙古四獒之四忽必来

忽必来:(?—1211),又作虎必来。蒙古国大将。八鲁剌氏。以雄勇著称。

早年与弟忽都思投靠铁木真(成吉思汗),随从参加统一蒙古各部战争。宋淳熙十六年(1189),共同拥戴铁木真为蒙古部汗,充“云都赤”(佩刀侍卫)。

嘉泰二年(1202),受命整顿军纪,对战争中违令私掠财物之阿勒坛、忽察儿等予以惩治,籍设其所掠财物。四年,充先锋,征乃蛮部,威震群敌,战功居多。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封千户长,并总管汗国军务。为十大功臣之一,与者勒蔑、哲别、速不台并称“四獒”。

据《史集》载,其所辖千户隶属成吉思汗第五子阔列坚。后统兵西征哈刺鲁,成吉思汗六年(1211),迫使哈刺鲁部主阿儿思兰汗归降,并携其至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行宫朝觐成吉思汗。旋卒。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侂胄:追封岳飞力主北伐的南宋权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侂胄的介绍韩侂胄(tuōzhòu)(1152年11月6日-1207年11月24日),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南宋权相。魏郡王韩琦曾孙,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宪圣皇后吴氏之甥,恭淑皇后韩氏叔祖,宋神宗第三女唐国长公主之孙。韩侂胄以恩荫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1194年

  • 宋末三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宋末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末三杰的介绍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于是,他们中的领袖: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被称为“宋末三杰”。宋末三杰之一:张世杰张世杰(?—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

  • 采石之战:由文臣指挥胜利的江河防御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采石之战的介绍采石之战为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矶渡江南侵。采石之战的爆发绍兴和议后,金统治者灭亡宋朝的

  • 嘉佑二年进士榜:千年科举第一名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嘉佑二年进士榜这一年进士榜里的能人实在是太多,经后人总结《 宋史 》 有传的共有 24 人。这一届中有九人曾担任宰执分别是王韶、郑雍、梁焘、吕惠卿、苏辙、林希、曾布、张璪、章惇等。有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苏轼、苏辙、曾巩”。这一年的北宋堪称人才辈出,而这一届的进士榜更是群星璀璨,无论政治、文学

  • 西汉四大游侠:第四位间接害死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汉四大游侠之一朱家朱家(人名),秦汉之际的游侠。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以任侠得名。大量藏匿豪士及亡命之人。季布被刘邦追捕,他通过夏侯婴向刘邦进言,得赦免。以助人之急而闻名于关东。鲁国的朱家与高祖是同一时代的人。鲁国人都喜欢搞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却因为是侠士而闻名。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其

  • 年轻的汉宣帝刘病已即位之初,是怎么稳住权倾天下的霍光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身为汉武帝的皇曾孙,因为巫蛊之祸,尚在襁褓就被下诏入狱,早年的刘询命运如此坎坷,所以又名刘病已,农村人称贱名可养活,成为史上第一位即位前进过牢房的皇帝。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刘询深知民间之事,百姓之苦,方有宣帝中兴之举。那么汉宣帝刘询是如何稳住权倾天下的霍光呢?原因有三:隐忍不发,积蓄实力汉宣帝即位之时,

  • 秦始皇为什么称祖龙?秦始皇自命祖龙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秦帝国“尚黑崇六”,命河曰“德水”,皆缘于秦始皇自命“祖龙”。中国历代皇帝自命“真龙天子”,应该源自那位始皇帝赢政。秦始皇当年自命“祖龙”却是大有玄机所在,其意图则是为继承大统戴上一顶“君权神授”的帽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载:战国时期齐人邹衍曾宣扬“五德终始说”,其核心思想即“五德转移,治各

  • 南汉后主刘鋹在位时期文武百官为何都是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史上皇帝那么多,但论起最奇葩的皇帝,南汉后主刘鋹绝对算是佼佼者。刘鋹原名叫刘继兴,他是南汉中宗刘晟的长子,十七岁时,刘鋹继位为帝,改年号为大宝,史称刘鋹为南汉后主。刘鋹从小就受到刘晟的重视,但是他得治国能力实在是平庸至极,根本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刘鋹继位以后,一门心思玩乐,不理朝政。宦官龚澄枢、陈延寿

  • 在黑土地上寻迹百年中东铁路 从这里读懂整个东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东铁路简介中东铁路(俄语:Китайско-Восточн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简称КВЖД)是“中国东方铁路”的简称,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日俄战争结束后称中东铁路,即中国东省部铁路之意。中东铁路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

  • 青帮历史:通过漕运发家 国家越动荡他们却越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青帮简介青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帮会,又称清帮、安清帮。早先原是清代漕运水手中的一种行会性秘密结社。结社的初衷全在于保卫自身的利益,与官方作斗争。始建于雍正五年至七年间(1727年-1729年)。徒众昔皆以漕运为业,故称粮船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传说最早渊源于明代的民间宗教罗教。最初分布于北直、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