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为何要处死宠信的特务头子

孙权为何要处死宠信的特务头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098 更新时间:2024/1/31 1:18:46

三国时期孙权设立的“中书典校郎”一职——简称校事,本来是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州郡文书事务的职官,但由于皇帝给予了他们特殊的监察官员的职权,这就让他们有了无限制的权力。因为皇帝给了他们特殊的信任和特别的任务,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务组织。孙权时期的特务头子虽然职位不高,但他由于得到了孙权的信任,所以他的能量却非常大。那么,既然是孙权给了他权力让他为自己执行特别任务,那孙权为什么又要将他处死呢?

吕壹是吴人,因为得到孙权的信任,被任命为中书典校郎,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州郡文书事宜。又因为极得孙权信任,开始弄权整人。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逐渐地作威作福。他打着纠察和举报官员不法的名义,开始诋毁、诬陷大臣,一点点小事也会被他拿来上报,甚至于构陷无辜,让孙权对他们进行责备惩治。太子孙登数次上书谏阻孙权,孙权不听。大臣潘濬步骘陆逊多次上书指责,孙权都一概不理睬。潘濬请求朝见,得到批准后来到建业,见到孙权后劝他不要重用此人。得知太子已经多次进言,于是便想杀掉吕壹。潘濬宴请百官,想在宴席上下手,吕壹得知了消息,便借口生病不去赴宴,由此躲了过去。由此,大臣们没有人再敢说他。

吕壹诬告江夏太守刁嘉,说他诽谤嘲讽朝政,孙权非常生气,于是将刁嘉下狱。当时在场的人畏惧吕壹,都说听说过这件事情,只有是仪说没有听说。是仪为此一连几天遭到了追查,孙权下达的诏令也严厉起来,都为是仪捏着一把汗。是仪回答说,我现在已经刀架在脖子上了,又怎会为了刁嘉而自取灭亡呢?所以不管谁人怎样审问,他始终都不改变说法,最终孙权放了是仪,刁嘉也得以幸免。是仪当时是侍中、中执法,管理百官事宜,兼理狱讼事务,还曾经协助过太子孙登,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替别人说了几句话都差点丢官,可见吕壹该是多么的气焰熏天。

吕壹有门客犯法,被建安太守郑胄所杀,吕壹非常愤恨,于是在孙权面前进谗言,中伤郑胄。孙权大怒,将郑胄召回禁锢。潘濬、陈表等人上表为其求情,郑胄才得以免祸。

吕壹陷害丞相顾雍,举报他违法,顾雍遭到软禁。黄门侍郎谢厷在交谈中问吕壹,说顾丞相的事情怎么样了?吕壹说,不会向好处发展。谢厷又说,顾雍被撤职,莫不是太常潘濬会得到这个职位吧?吕壹沉吟良久,认为这种可能性最大。谢厷说潘濬最痛恨你,只是因为不在京城没有下手的机会罢了。如果他今天接替了顾雍,明天就要来打击你了。吕壹认为真会是这样,于是才解除了对顾雍的审查。

吕壹最为嚣张的是竟然敢陷害朱据,因为这个朱据不仅仅是左将军,他还是孙权的女婿。当时,朱据的部队应当得到三万缗军饷,工匠王遂造假将这笔钱装进了私人的荷包,吕壹怀疑是朱据实际上贪污了,便拷问主管人员,直到打死在杖下。朱据哀怜其人无辜惨死,就买了一具好棺材替他装敛。吕壹又上表告发说朱据的属官为朱据隐瞒罪行,所以朱据才替这人安排厚葬。孙权多次责问朱据,朱据没有办法自我表白,就坐在草垫上等待治罪。几个月后,典军吏刘助察觉了真相所在,说钱是被王遂中饱私囊了,孙权因此感动而有所醒悟,他说:“朱据尚且被冤枉,何况是一般的官员百姓呢?”于是彻底追查吕壹的罪恶,愤而将吕壹处死。

像朱据这样的皇亲国戚都会被吕壹陷害,一般的官员又能怎样?所以,孙权将吕壹处死,既是一种纠错行为,同时也是掩盖了自己重用小人的诿过行为。本来,对官员实行监察,军队设立情报机构都是正常的制度设计安排,但让这些人成为君主一个人的鹰犬,这就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了。从历史上看,凡是设立专门特务组织的朝代,差不多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这个政权缺乏正当性,或者是这个君主不自信。

孙权恐怕是两者兼而有之。因为孙权有这种需求,吕壹这种“特务”才会有机会狐假虎威弄权生事,否则,又怎会出现丞相、驸马将军会在一个小小的校事面前受诬陷而百口莫辩呢?说起吕壹之死,都说是若孙权不是及早醒悟,恐怕东吴的事业都将被他毁掉。其实,如果吕壹真的毁掉了东吴政权,那首先也是孙权之过,其次才是吕壹。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竹林七贤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竹林七贤的由来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南三十公里处吴村镇境内。《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 竹林七贤简介及其主要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对此王晓毅先生在《竹林七贤考》(《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通过检索佛教经典《大正藏

  • 竹林七贤人物介绍:魏晋七名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物介绍嵇康嵇康(223-262)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国至(今安徽宿州市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

  • 嵇康人物生平经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家族出身嵇康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224年),一作黄初四年(223年)。其祖先本姓奚,住在会稽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其曾祖父后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国的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并改姓为嵇。嵇康的父亲嵇昭,官至治书侍御史。嵇康的兄长嵇喜,早年即以秀才身份从军,后历任太仆、扬州刺史、宗正等职。

  • 关于嵇康的卒年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云:“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年-263年),又《晋书·嵇康传》记康被诛时年四十,故《资治通鉴》将时间系于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学史界订嵇康生卒年为223年-262年,当是依此而定。关于嵇康被诛的时间

  • 嵇康轶事典故五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狂放任性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嵇康年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名士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余

  • 魏晋名人对嵇康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晋南北朝王戎: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世说新语》引)山涛: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引)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世说新语》引)孙登: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晋书》引)王烈: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晋书》引)钟会:嵇

  • 阮籍人物生平经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少年时期阮籍,出生于汉建安十五年(210),三岁丧父,由母亲把他抚养长大。父亲死后,家境清苦,阮籍勤学而成才,天赋秉异,八岁就能写文章,终日弹琴长啸。在他少年时期好学不倦,酷爱研习儒家的诗书,同时也表现为不慕荣利富贵,以道德高尚、乐天安贫的古代贤者为效法榜样的志趣。阮籍在习文的同时还兼习武,其《咏怀

  • 阮籍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醉酒避亲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就想和阮籍结为亲家,阮籍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醉,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详见《晋书·阮籍传》)青白眼阮籍不经常说话,

  • 山涛轶事典故八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堪公夫人山涛的妻子韩氏,和山涛的感情一直非常好。山涛做官之前,家徒四壁,但韩氏从来没有怨言。有一天,山涛对她说:“你暂且忍一忍如今的饥寒,我日后定当位列三公,只是不知道到时候你是否做得来三公夫人哩。”等到山涛显贵之后,仍正派节俭,虽爵同千乘之君,但不养婢妾,俸禄赏赐,都散给亲戚故人。我度为胜当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