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迁的家世背景

司马迁的家世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353 更新时间:2024/2/8 10:38:08

司马迁自称其先祖是颛顼时期的天官,《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周宣王时期,司马迁的祖上来到秦国。

他的直系八世祖先是战国中后期秦国著名的武将司马错。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曾经在朝堂上与张仪辩论,辩论内容被收入《战国策·秦策》,后收入《古文观止》,名为《司马错论伐蜀》。辩论胜利后,秦惠文王派司马错等人出兵巴蜀,得胜而守之。

六世祖司马靳(司马错次孙)为名将武安君白起副手,参与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人,司马错、司马靳等军事之功为秦国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军事基础。

高祖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曾祖司马无泽,在汉初作长安的一个“市长”(管理市场)。祖父司马喜,没有做官,而有第九等爵位,为五大夫。

司马迁的父亲是西汉武帝时期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谈是当时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著有《论六家要旨》一文,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秦至汉初以来阴阳、儒、墨、法、名、道各家思想的利弊得失,并对道家思想进行了高度肯定,该文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百家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司马谈在约汉武帝建元六年至元封元年间任太史令。

公元前145年前后,司马迁出生于家乡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上,司马迁说:“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岁时,他从长安出发,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他)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二十五岁时,他又以使者监军的身份,出使西南夷,担负起在西南设郡的任务。足迹遍及“邛、莋、昆明”等地。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去世,三年之后,司马迁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同时也继承父亲遗志(司马谈临终曾对司马迁说:“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准备撰写一部通史。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与唐都、落下闳等共同定立了“太初历”,该历法改变了秦代使用的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的习惯,而改以正月为岁首,从而,为中国的农耕社会奠定了其后两千年来所尊奉的历法基础。之后司马迁便潜心修史,专心写作,开始了《史记》的写作。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于司马迁出生时间的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出生时间关于司马迁的生年,他本人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没有记述,班固《汉书·司马迁传》亦缺乏记载。后世研究者一说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景帝中元五年),一说生于公元前135年(武帝建元六年),相差十岁。公元前145年取自《太史公自序》的《正义》,唐代张守节注。《正义》注称:“太初元年,迁年四十二

  • 司马迁与西南夷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迁与西南夷:蜀地以南的西南夷地区包括今天的四川西部、贵州、云南等地区,这里在秦朝时设立郡县,司马错攻占的黔中郡就是今天的贵州地区。汉朝建立后,西南夷地区自立,其中黔中是夜郎国,在云南西部有滇国,滇国北部是邛都国,东部是昆明等地。汉朝建立近七十年,与西南夷没有建立联系,《史记》的太史公自序记载派司

  • 司马迁死因与后代的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史公自序》云:“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此龙门在何处,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说在今陕西韩城市,一说在今山西河津县。最早持“陕西韩城说”者是唐代的张守节,他在《史记》“正义”中说:龙门山在夏阳县(今韩城)。同时,韩城市嵬东乡徐村住有冯、同二姓,均自认为是太史公后裔。他们自称,原本为司马姓氏,因

  • 司马迁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介绍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也是一位思想家。他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

  • 司马迁的生平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父授遗命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春天,汉武帝东巡渤海返回的路上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作为参与制定封禅礼仪官员的司马谈却因病留滞在周南(今湖北)未能继续前行,更因此而心中愤懑以致病情加重。奉使西征的司马迁在完成任务后立即赶往泰山参加封禅大典,行到洛阳却见到了命垂旦夕的父亲。弥留之际的司马谈对司马迁说

  • 大泽乡起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后期,秦王嬴政大兴土木,为了抵抗匈奴,发兵三十万,征民夫几十万修建长城,死伤无数;之后他用七十万囚犯,动工建造阿房宫。到了秦二世胡亥继位,昏庸无道,征用大量民夫和囚犯修建秦始皇陵墓,无一人生还。一时间造成农田无人耕种,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押着九百民夫到渔阳看守,在

  • 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到渔阳戍边,陈胜、吴广等900余民戍卒前往渔阳。大家都是贫民,一路上互相交流、互相扶持,对于秦的暴政都是敢怒不敢言。七月正是梅雨季节,连续多天的雨水淹没了大桥,致使他们被困,眼看着规定的期限就快到了,再赶也来不及了。大家都知道,按照秦国的律法,延误了军期,最后都会被

  • 大泽乡起义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泽乡起义,领导人是陈胜、吴广,二人都是贫苦农民出身,为了反抗秦朝的暴政,领导大批平民进行殊死抵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大泽乡起义又被称为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战争。秦始皇时期,为了抵抗匈奴,发兵三十万、征用苦力几十万修建长城;为了修建豪华巨大的阿房宫,他又用七十万囚犯,

  • 大泽乡起义简介:陈胜吴广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发生在秦朝末期,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一部分,大泽乡起义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封建统治,拉开了农民起义的序幕。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称皇帝的人,他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货币,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大战乱时代。在后期他大兴土木,为了抵

  • 楚汉之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楚汉之争的过程公元前206年五月,项羽前去攻打田荣。刘邦趁机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