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淞沪停战协定主要内容-淞沪停战协定表明了什么?

淞沪停战协定主要内容-淞沪停战协定表明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725 更新时间:2024/1/24 23:59:25

淞沪停战协定简介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驻上海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等在全国人民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奋起抗战。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假意应付事态,不仅不给十九路军以任援助,还拒绝调江北部队去支援抗战。

派代表和日本谈判,于五月五日签订停战协定,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驻军,而日本则可以在许多地区驻军。这个协定称上海停战协定,即淞沪停战协定。

淞沪停战协定背景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十九路军和上海人民的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遭到沉重打击,不得不与国民政府谈判,最后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停止了对上海的军事进攻,将一·二八事变作为地方事件解决。

但在整个事变过程中,日军投入兵力最多时只有7万人,没有将侵略战争进一步扩大。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此时中国人民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反日浪潮,使日本帝国主义不敢贸然扩大侵略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纷纷要求进行抵抗,全国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反日浪潮。

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全国各方面也纷纷发出通电,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要求采取行动抵抗日本侵略。

各大中城市纷纷召开各界抗日救国大会,举行游行请愿,参加阶层之广和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上海、北平等地工人不断进行反日罢工。各地大中学生则集会游行,发表通电,进行抗日宣传,建立抗日团体,组织抗日义勇军。

全国各城市的爱国工商业者也起来抵制日货、拒收日钞,拒绝与日商买办往来,并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国民党和国民党军队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动摇,一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也深明民族大义,提出各项抗日主张。

在全国性反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一·二八事变爆发,激起了中国人民更加无比的愤怒,使已经蓬勃发展起来的反日浪潮如火上浇油;迅速走高潮。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帝国主义没敢大规模增兵扩大侵略。

二、当时国际形势对日本十分不利

上海是当时东方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不但是四大家族的统治中心,也是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最集中的地区。

日军对上海的进攻,直接危害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因此欧美列强采取了不同于九·一八事变时的态度,纷纷对日本施加压力。

1932年2月2日,英、法、美、意四国联合提议中日双方停火,并谴责日本违背了国联盟约、非战公约等国际公法;英美还共同抗议日本使用公共租界作为作战基地;英国增兵上海,军舰达10艘,兵员6000余人;美国几乎将其在亚洲的全部军舰集中上海,达17艘之多;法国在上海的兵力也增至3000余人。

国联还决定在3月3日召开日内瓦缩军会议时召开特别大会讨论上海问题。而这时日本不但进攻上海受阻,而且对东北的占领也尚未巩固,因此日本十分担心因列强于涉而导致鸡飞蛋打,两头落空。

日本内大臣牧野伸显说:“如果中国在上海失败了,则满蒙问题也将统统化为乌有。”藏相高桥也说:“如果在各国中孤立了,是否连迄今苦心经营的满蒙结果也会丢得一干二净?”

三、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也采取了一些不同于九·一八事变时的抗战措施

日军进攻上海,不仅直接打击了四大家族的统治中心,也严重威胁了中国首都及主要的经济区域长江中下游的安全。此时国民政府虽没有真正下决心坚决抵抗,但对日本侵略也采取了一定的防卫措施。

战争爆发的第二天,蒋介石被任命为军事委员,统管“对日作战”,并发表“自卫宣言”“告全军将士书”等告鼓舞士气。1月30日,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宣布迁移洛阳办公。

蒋介石在2月1日又在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长期性”“全国性”的抗日作战计划,划分全国为四个防卫区和一个预备区,共有兵力240万人。并于2月5日增派以张治中为军长的第五军增援上海。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已不可能像九·一八事变那样轻易取胜,只好将战争限定在一定限度内,适可而止。

淞沪停战协定主要内容

1932年5月5日,中日双方代表签订《上海停战协定》。协定全文如下:

第一条中国及日本当局既经下令停战,兹双方协定,自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起,确定停战。双方军队尽其力之所及,在上海周围停止一切及各种敌对行为。关于停战情形,遇有疑问发生时,由与会友邦代表查明之。

第二条中国军队在本协定所涉及区域内之态恢复,未经决定办法以前,留驻其他地位。此项地位,在本协定附件第一号内列明之。

第三条日本军队撤退至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一如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事变之前。但鉴于须待容纳之日本军队人数,有若干部队可暂驻扎于上述区域之毗连地方。此项地方,在本协定附件第二号内列明之。

第四条为证明双方撤退起见,设立共同委员会,列入与会友邦代表为委员。该委员会协助布置撤退之日本军队与接管之中国警察间移交事宜,以便日本军队撤退时,中国警察立即接管。该委员会之组织,及其办事程序,在本协定附件第三号内列明之。

第五条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发生效力。

本协定用中、日、英三国文字缮成,如意义上发生疑义时,或中、日、英三文间发生有不同意义时,应以英文本为准。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订于上海

淞沪停战协定表明了什么?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后,驻防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抗战。但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于3月3日宣布停战。3月14日,中日双方代表在英国领事馆进行谈判。5月5日,南京政府代表郭泰祺与日本特命全权公使重光葵分别代表中日双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协定规定双方自签字之日起停战;取缔一切抗日活动,第十九路军撤防、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而日本却可驻兵上海。《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使上海成为日本侵华的重要基地。

1932年3月2日,在十九路军被迫撤出上海的前夕,临时行动委员会发表《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对上海事件紧急宣言》。

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出《反对国民党出卖淞沪协定通电》。

1932年5月5日,中日双方代表在上海英国领事馆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根据协定的内容,中国实际上承认日本军队可以长期留驻吴淞、闸北、江湾引翔港等地,而中国军队却不能在上海周围驻所设防。且所谓“常态恢复”,“毗连地点”之规定,日军均可以任意借口加以解释。

“协定”还在“共同委员会”名义下,把从长江沿岸福山到太仓、安亭及白鹤江起直到苏州河北为止的广大地区,划给了日本及英、美、法、意等帝国主义共管。

中共在通电中痛斥国民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全国民众进行民族革命战争,保卫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上海停战协定发表《宣言》。

宣言指出:国民党政府无耻出卖上海并集中兵力大举进攻苏区,完全暴露了它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内奸,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清道夫”。号召全国劳苦群众在苏维埃旗帜下武装起来,拥护和支援中国工农红军胜利的进攻,推翻国民党的反革命政府,坚决进行民族革命战争,为中国民族的解放和独立而斗争。

28日,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在苏州举行,数万居民前来参加悼念。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淞沪停战协定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抗日战争内容请关注中国历史栏目及抗日战争专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井冈山会师经过-井冈山会师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井冈山会师简介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井冈山会师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

  • 井冈山精神是什么-井冈山精神的时代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井冈山精神是什么?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3、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5、艰苦奋斗的作风。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

  • 戚继光抗倭台州之战-台州之战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戚继光抗倭台州之战台州之战指的是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至五月发生的战争,在明抗倭的战争中,参将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附近的新河、花街、上峰岭、长沙等地连续九次挫败倭寇的著名战役。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台州之战背景台州辖宁海、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太平6县,三

  • 浑河血战发生在哪里-如何评价浑河血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浑河血战简介浑河血战指天启元年(1621年)发生在浑河边的一场战斗,其中后金兵约数万人,明军(主要为四川白杆兵4000及戚家军3000)共7000余人。主要军事统帅:努尔哈赤、陈策、童仲揆、秦民屏、秦邦屏、戚金、周敦吉等,以后金惨胜结束战斗。浑河血战发生在哪里?公元1621年,明天启元年。自起兵攻明

  • 宁远之战详解-宁远之战中明朝的主要将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宁远之战简介宁远之战是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兴城)进行的作战。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此战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军战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打败后金军。宁远之战详解一、明军准备努尔哈赤乘辽东明军易帅和匆忙撤军之机,亲统八旗军约六万人(号称十三万)于1626年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那些中国历史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历史上有哪些中国历史之最呢?我们来盘点下中国历史之最。1、中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元谋”一词,出自傣语,意为“骏马”。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

  •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公元前841年发生了什么是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来看看。国人暴动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当时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权利,同时有服役和纳军赋的义务。国人在高压政策下,「道路以

  • 南诏国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诏国简介南诏国(738年-902年),古代国名,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天复二年(902年)汉人权臣郑买嗣灭亡南诏,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世界之最,那么历史上中国历史中的世界之最都有哪些呢?我们来了解下。1、古书上关于夏朝时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记录。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为公元前613年7月。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

  • 长庆会盟碑历史及研究价值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庆会盟简介长庆会盟,公元821年唐穆宗时期,与吐蕃会盟于长安西郊,双方谈判基本成功,唐朝和吐蕃分别在长安和逻些建碑,双方重申“和同为一家”的舅甥亲谊。此次会盟在客观上使吐蕃社会得到了暂时的安定,史称“长庆会盟”,亦称“甥舅和盟”。长庆会盟碑历史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穆宗李恒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