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香港历史简介:香港历史分为哪几个部分

香港历史简介:香港历史分为哪几个部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873 更新时间:2023/12/19 18:09:19

香港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称HKSAR),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代,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历史的变迁,让香港从一个当年只有五千人的小渔村,演变成今天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国际大都会。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新界的租借,让当时香港的面积扩大了十倍之多。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汉。1955年发现的李郑屋古墓,可以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香港便已有人居住。

唐朝时候,青山(屯门)一带,已有很多中国人居住,当时的青山,是一处颇为繁盛的港埠。并有唐朝驻军,保卫珠江的入口,外国来的船支,必须经过青山,才可转去广州。

宋朝时,一位官员邓符协被派到广东做官,经过青山,很喜欢此地,于是,在任满后,和家属定居于锦田山谷,建立了一个村落,称为“北围”。他的子孙后来又建立了“吉庆围”。

清朝时候,清兵于1662年派兵到现在的新界,并命令乡民留辫。香港在清朝时,一直在对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香港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

英国在后来的对华贸易中,发现香港的重要性,认为如能据为已有,将对其扩大对华及其他远东诸国贸易,有极大好处。因此,在1841年,中英鸦片战争后,要求战败的中国清政府割让香港。

在英国占领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笃和石排湾,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等,有一些渔民居住。其他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3000人。

鸦片战争

清朝道光年间,中英贸易处于不平衡状态,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输出大量的鸦片到中国,利润惊人,而且,使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民大量增加.清政府有见及此,担心在贸易中不断漏出银两,又担心社会风气日坏,及有禁烟之意。

1893年,林则徐被委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执行禁烟.林则徐抵广州后,谕令外国商人将烟土交出充公,并将没收的烟土在广东东莞县的虎门海滨烧毁.林则徐并要求西方商人以后不准再将鸦片输入中国.中英双方正在争持之际,广东宝安县九龙山的尖沙嘴村,发生了英兵枪杀中国村民林维喜案,英国籍此案出兵,1939年9月,中英第一次战争正式爆发。

南京条约

清政府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不敢抵抗。1842年8月29日,清廷派出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石本)甸乍谈判。双方在停泊于南京江面的英船“华丽”号上签署《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史上,与西方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共分十三条,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中英两国以后“和好”,“各往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安全”。

二、中国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英国可派领事、管事等官式外交代表,设驻于这五个港口城市。

三、中国将广东省宝安县的一个沿岸小岛香港,割与英国。

四、中国赔偿英国鸦片烟价六百万两。

五、中国方面取消“公行”制度,并偿英三百万两作为商欠之数。

六、中国赔偿英国军费一千二百万两。

七、“以上酬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两,此时交银六百万两”,并规定了其余的一千五百万两,在以后的分期交付方法。

八、凡英国人在中国被囚禁者,全部释放。

九、凡因与英人有关,或在鸦片战争中与英国事被监禁者,亦全部释放。

十、议定税则并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中国,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

十一、中英两国书平行。

十二、中国交付第一批六百万两款项后,英军退出南京、镇江、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买贸易,同时自宁波外港镇海撤兵,至于驻在定海舟山及厦门鼓浪屿的英军,则待中国将二千一百万两全数交清,及实际开放了五口通商后才撤退。

十三、条约应迅速交两国皇帝批准,并换约。

租借新界

1898年,是香港历史上相当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香港的边界,从北九龙再向北推进至深圳河岸,西至后海湾,使香港行政区的面积扩大了十倍。

1898年,列强企图瓜分中国,清朝朝政腐败,任人宰割,英国政府乘机向清廷提出租借新界。当年6月9日,英国驻华公使宾纳乐和李鸿章在北京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专条”,英国以租借为名,取得了新界,为期9 9年,7月1日生效。

新界(NewTerritories),是英人所制定的一个名词,专指租供的新领土,在此之前,这些地方属广东新安县南部一部分,包括大兴山等离岛。该“专条”规定英国在新界有“管理全权”,但中国可保存九龙城砦和原有的码头一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坚持香港必须回归祖国的立场。经中英两国多次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咫的联合声明》。之后。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1月祖国。中国政府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在香港成立了特别行政区。除国家外交、国防事务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香港近些年来的发展史,1997年后再无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

  • 新桂系三巨头简介 桂系军阀为什么那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是在驱逐和消灭以陆荣廷、沈鸿英为代表的旧桂系军阀基础上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广西地方实力派彭德怀曾经说过: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这就是对桂军的评价,桂军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并且熟悉桂军的就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桂军还有个响亮的称号,那就是广西狼

  • 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六大人物,刘伯温排第二,排第一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6、李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启用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协助始皇统一天下,特别是在统一之后,他展现出了杰出的治国才能,带头制定了秦朝的律法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面的制度,为后世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格局。5、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辅佐齐桓公,仅用了三年就

  • 1960年中国首次登顶珠峰始末:以国家名义登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成立时间不足5年、队员平均年龄24岁的中国登山队,艰难地将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的壮举。一、叛乱与变卦按照中苏联合攀登珠峰的计划,1959年双方应共同到西藏试登。这年年初,中方全体人员率先抵达拉萨,开始了新一轮的集中训练。此前,登

  • 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名单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埔五期哪一年1926年3月以后陆续分批考取入校,初为入伍生,分驻沙河燕塘等地。十一月经升学考试转正式学生。学习科目分步、炮、工、政治、经理五科。年底奉命将炮、工、政治三科随北伐军北上,进驻武昌授课,与当地新收的男女学生的入伍生总队合称为武汉分校。由于1927年,在革命阵营曾形成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分

  • 特殊的黄埔五期:黄埔军校最牛的其实是第五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埔五期为什么特殊提起黄埔军校,大家都知道这是蒋介石的地盘,也是蒋介石最看重的军事、政治资本,黄埔学生叫他一声校长,比叫他总统都开心。不过,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上,也同样出了不少共产党一方的名将,比如林彪、徐向前、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左权、蒋先云、黄公略等等。而且,其中有一期,几乎就是为共产党专门举办

  • 张居正改革主要内容:改革赋税与官吏考核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居正改革政治方面张居正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

  • 内阁张居正和司礼监冯保一外一内的政治联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穆宗死后,冯保假传遗诏“阁臣与司礼监同受顾命”,与高拱同为顾命大臣。隆庆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朱翊钧继位皇帝,年仅十岁,冯保与高拱的关系恶劣,于是张居正与冯保联手除掉高拱,高拱罢官归乡,写了《病榻遗言》说明此事。张居正不必多说,但冯保也绝不是一个一般的太监,他非常聪明,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并且胸怀大志,他当

  • 林丹汗:蒙古帝国黄金家族的末代大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林丹汗的介绍林丹汗(1592年-1634年),孛儿只斤氏,名林丹巴图尔,汗号为呼图克图汗,是蒙古帝国第35任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一般认为是蒙古末代大汗(也有人认为额哲是末代大汗)。布延彻辰汗去世后,13岁的长孙的林丹继承汗位,统辖察哈尔部。即位后初信黄教,后改宗红教,并兴建了都城察汉

  •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关系:明清两代的赋税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关系明朝老百姓要交田赋,服徭役,交杂税,又是记粮,又是记服役时间,又是记银两,很麻烦。张居正分析认为百姓于朝廷的义务有两点:一种田交税,二有人丁服徭役帮忙干活。所以就改按照田地多少和人丁多少来收,并且只收银两,就设计按照一定标准把以前的田赋,徭役,杂税折算成银两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