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特殊的黄埔五期:黄埔军校最牛的其实是第五期

特殊的黄埔五期:黄埔军校最牛的其实是第五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475 更新时间:2024/3/9 20:35:56

黄埔五期为什么特殊

提起黄埔军校,大家都知道这是蒋介石的地盘,也是蒋介石最看重的军事、政治资本,黄埔学生叫他一声校长,比叫他总统都开心。

不过,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上,也同样出了不少共产党一方的名将,比如林彪、徐向前、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左权蒋先云黄公略等等。而且,其中有一期,几乎就是为共产党专门举办的,那些知名的名将,几乎都是共产党一方的。

这非常独特的一期,就是第五期。

第五期学生于1926年11月正式入校,分成了两个分校,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武汉。请注意,在1927年毕业季时,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宣告了国共两党正式分裂,同时,武汉政府与南京政府也正式决裂。也许正是这件事,导致了蒋介石对这期学生的歧视,在国民党军中,这期学生普遍成就不高,受不到重用。


黄埔五期名将

在我党方面,这期学生中却人才济济:

一、许光达

许光达的一生高风亮节,1955年授衔时,身为新中国首任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但他却三次请求降衔,连毛主席都感慨地说:“500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500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并对朱老总等人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革命的明镜。”

最后,降衔的要求没有得到毛主席的同意,但许光达又继续上书,请求降级别。这次毛主席同意了,在十位开国大将中,许光达也成为唯一一位没有享受大将级别待遇的人。

二、还有三位上将:张宗逊、宋时轮、杨至成,和一位中将:谭希林

张宗逊在57位上将中排名第三,但其实以他的资历,授予大将也是应该的。在解放战争时期,张宗逊是第一野战军的第一副司令,地位仅次于彭德怀,许光达还是他的部下。而且,在大将中,除了粟裕跟他一样都担任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外,其余的像陈赓、王树声、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等人,在野战军中的地位都没有张宗逊高。

宋时轮,所谓“排炮不动,必是十纵”,说的就是宋时轮的三野十纵。宋时轮是许世友最好的酒友,在三野时,两人一见面必定喝得天昏地暗,解放济南时,两人约好了等城破后再痛饮,8天后,两人一人一瓶茅台,不用劝,也不用让,酒喝完后,赞一声“好酒”!接着回去睡觉。

杨至成则是红军第一任“大管家”,在我军的后勤工作上开创了好几个“第一”:制作出了红军第一套正规军服,开辟了红军第一条邮政通道,建设了红军第一个电讯系统,提出了红军第一部后勤供给标准,创办了第一所军事后勤学校……

毛主席对杨至成最为信任,在送他去苏联治病时,专门把在苏联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托付给他。杨至成在苏联呆了8年,也照顾了毛家兄弟8年。

中将谭希林,参加秋收起义的老红军,曾任中央军委警卫团团长,足见毛泽东、朱德对他的信任。解放战争时期,谭希林任胶东军区代司令,“代”的是许世友。建国后,又担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正司令还是许世友。后来,周恩来又亲自点将,把他调到外交部,成为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

三、陶铸

除了名将,第五期还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陶铸。陶铸从黄埔毕业后就从事了政治工作,年仅21岁就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抗战时期,又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宣传部长等职。建国后,担任过广东省委书记、中南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宣传部长等职。

四、这一期还有两位我党非常成功的间谍:郭汝瑰、廖运周

郭汝瑰,绝对是我党插在国民党心脏的一把利器,在解放战争时期,最高做到了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蒋介石几乎所有的作战计划,都被他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毛主席的书桌上,这还让蒋介石怎么赢?

廖运周,同样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间谍,在解放战争时期任国民党军110师师长,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就有他不可替代的功劳。1955年,廖运周被授予少将军衔。

五、国民党方面

当然,国民党方面也不是一个名将都没有,能叫得上名字的还是有两个的:郑庭笈、邱行湘。

这两人都堪称抗战名将,在抗战中都立过不小的战功,解放战争时期,郑庭笈担任国民党军第49军军长,邱行湘则是整编第206师师长,但最后都成了我军的俘虏。被特设后,两人也都是黄埔同学会的重要成员,为两岸的和平奔走甚多。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居正改革主要内容:改革赋税与官吏考核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居正改革政治方面张居正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

  • 内阁张居正和司礼监冯保一外一内的政治联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穆宗死后,冯保假传遗诏“阁臣与司礼监同受顾命”,与高拱同为顾命大臣。隆庆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朱翊钧继位皇帝,年仅十岁,冯保与高拱的关系恶劣,于是张居正与冯保联手除掉高拱,高拱罢官归乡,写了《病榻遗言》说明此事。张居正不必多说,但冯保也绝不是一个一般的太监,他非常聪明,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并且胸怀大志,他当

  • 林丹汗:蒙古帝国黄金家族的末代大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林丹汗的介绍林丹汗(1592年-1634年),孛儿只斤氏,名林丹巴图尔,汗号为呼图克图汗,是蒙古帝国第35任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一般认为是蒙古末代大汗(也有人认为额哲是末代大汗)。布延彻辰汗去世后,13岁的长孙的林丹继承汗位,统辖察哈尔部。即位后初信黄教,后改宗红教,并兴建了都城察汉

  •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关系:明清两代的赋税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关系明朝老百姓要交田赋,服徭役,交杂税,又是记粮,又是记服役时间,又是记银两,很麻烦。张居正分析认为百姓于朝廷的义务有两点:一种田交税,二有人丁服徭役帮忙干活。所以就改按照田地多少和人丁多少来收,并且只收银两,就设计按照一定标准把以前的田赋,徭役,杂税折算成银两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

  • 阿拉坦汗:蒙古帝国黄金家族最后的枭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阿拉坦汗的简介俺答汗(1507-1582年)包尔炽君氏,明朝人侮辱性贬称孛儿只斤氏,明朝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达延汗孙。又译作阿勒坦汗、阿拉坦汗。明朝嘉靖年间崛起,其部落初期游牧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后逐渐强盛,逐原草原霸主察哈尔部于辽东,成为右翼蒙古首领。控制范围东起宣化、大同以

  • 明朝八大盛世:300年间9个皇帝的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盛世一:洪武之治洪武之治: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为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建国之初,面临着一个历经战乱、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他一方面整顿吏治,维持政府架构的正常运转;一方面休养生息,通过减税等措施减轻民众负担。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明朝经济社会得到蓬勃发展。到1393年,明朝人口已达1605

  • 清朝皇后汇总,清朝皇帝们都有几任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努尔哈赤皇后1.孝慈高皇后(1575年—1603年10月31日):叶赫那拉·孟古,生于1575年(明朝万历三年),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在1588年10月(万历十六年九月),十四岁时嫁努尔哈赤。叶赫那拉氏庄敬聪惠,端庄贤德。婚后四年生下一子,即清太宗皇太极。1603年10月31日(万历三十一年九

  • 元素周期表中的汉字:跟朱元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寻常人家最忌讳的就是跟皇帝的名讳同字同音了,皇帝可是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政治权利的塔尖,怎么能容许有人跟自己的名讳一样呢?那便是意味着对权利的挑衅和对皇权的藐视,是统治者最不能饶恕的。所以古代就有很多这样的法律规定,不能起同皇帝谐音同字的名字,朱元璋是明朝的皇帝,那

  • 嘉道中衰:清朝康乾盛世之后的盛极而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嘉道中衰时间是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嘉道中衰是指清国经乾隆后已经开始走下坡,吏治败坏,武备废弛,国库空虚。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开启西方殖民主义侵华之序曲,国势进一步衰退。清国统治者以少数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几代

  • 天理教:在嘉庆年间的袭击紫禁城的教派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十月间,在河南、直隶、山东三省交界地带和京畿地区爆发了以林清、李文成为首的天理教民变。造反的教民先后攻占了河南滑县,直隶长垣,山东定陶、曹县等地。秘密活动于京城大兴、宛平一带的天理教徒在宫中太监的接应之下攻入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嘉庆皇帝还装模做样地为此下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