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夷陵之战中刘备失败的五大原因

夷陵之战中刘备失败的五大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932 更新时间:2024/2/8 10:42:12

刘备是三国时期很牛的人物,当年走投无路时连曹操和袁绍对他都非常佩服。刘备徐州被吕布夺走,带着关羽张飞来到许都,曹操奉为上宾;后来徐州再度被曹操夺走,刘备一个人仓惶逃走,袁绍父子格外重视,袁绍甚至出迎二十里。这个时候刘备虽然走的是下坡路,可在诸侯心目中,仍然是个英雄。

刘备是个英雄,连曹操也这样说:今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正是在这样被各位英雄众星捧月中,刘备却一直低调的生活着。在曹操那里,刘备只种菜浇花,宛如一个老农,抑或是个园丁;在袁绍那里,刘备死里逃生,虽然关羽杀掉了颜良文丑,可是刘备仍然死里逃生,从袁绍那里跑了出来,而且还居然带了袁绍一部分人马,如此刘备真的是狡猾狡猾的。

刘备善于权变,即使是一世奸雄曹操,事实上也对刘备捉摸不透。刘备自己也很牛逼,尤其是和孙权联合,在周瑜的带领下用火攻一举击溃曹操之后,刘备更是如鱼得水,拿下荆州四郡。对刘备来说,眼看自己的鹏程万里的志向得以施展,刘备更是使用了阴谋和阳谋,取了益州,把个好兄弟刘璋逼得走投无路。

刘备此时如烈火烹油,形势一片大好,自己又和曹操鏖战于汉中,曹操是当世牛人,在汉中战场居然未占上便宜,连大将夏侯渊也被斩首。刘备看着曹操的残兵败将,心里好一阵得意。

刘备的得意并未长久,有人说上帝在开一扇窗子的时候,同时又给他关上一扇门。此时自己一直得意的兄弟关羽居然大意失了荆州,刘备非常恼火,此时的刘备早已不是织席贩履之徒,做了汉中王,不久又做了大蜀的皇帝,便动了夺回荆州的念头。

刘备骨子里不怕孙权,第一自己在最危难的时候,孙权曾经让自己的小妹嫁给自己,那时刘备年近半百。如今自己兵精粮足,更不把孙全放在眼里。于是刘备开始动员益州的父老,发动了大规模的征兵,出兵的目的地就是东吴,不为别的,就是你曾经那么不堪一击,居然杀了我的兄弟,夺了我的土地,掳了我的人民。

刘备绝对是自己吓唬自己,他以为自己这么一牛气,孙权肯定会死翘翘,哪里料到东吴派出了名不见经传的书生陆逊,结果夷陵一战,刘备居然顾头不顾腚,被打得抱头鼠窜,狼败而归。

刘备输了,为何会输得那么惨:

其一,刘备不是打仗的材料,在当时刘备是有名的屡战屡败的将军,未尝领兵,又不懂军事,因此才有这样的大祸。

其二,刘备不谨慎,吕思勉先生说他有愤兵的嫌疑,既然是气愤下出兵,肯定头脑不冷静,头脑不冷静的人如何带兵打仗,做出合理布局。

其三,当时篡汉的是曹丕,不是孙权,刘备继承大汉,应该分清主次,居然一股脑的讨伐孙权。当时诸葛亮赵云等人都不赞同刘备的这种做法,可有规劝无效。

其四,刘备部下内部分化,又加上死了大将张飞马超黄忠等人,著名大谋士诸葛亮未参战,庞统法正也都早已死掉,这些都大伤元气,而东吴是抗击侵略者,同仇敌忾,因此深得人心。

其五,刘备帅人深入东吴重地,而吴国在本土作战,地理环境了解得非常娴熟,这客观上对刘备不利。

总之,骄傲的不可一世的刘备经过夷陵之战,早已失掉了锐气,不久在永安白帝城托孤,草草安排后事之后,就死翘翘了。可见英明如刘玄德也有一蹶不振的时候,何况他人。人做事之前,一定要考虑明白,否则后悔莫及。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将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决,做为一场重头戏来写,而他们之间也发生了很多次经典战例,如空城计、火烧上方谷等等,似乎是诸葛亮总在吊打司马懿,而司马懿惧而不战。然而历史真是这样吗?实际上,历史上诸葛亮五次北伐,直到第四次才遇到司马懿,而他们的交手记录也略显沉闷,根本没有演义里写得那么精

  • 赤壁之战曹操为何三笑一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作为东汉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曹操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实在太多。在顺境中人的劣根性表现比较多,但在逆境中,更能展现人物性格中最可宝贵的东西。在赤壁一战,他被周瑜的一把大火烧得大败亏输。即便是在败退中,他都表现出一个军事家特有的军事素养,虽然他的这些军事素养给其招来更大的失败,但其冷静思考的

  • 曹操为何杀杨修而留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来在讨论杨修之死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常常被忽略,这个事件就是曹操立嗣事件及其结果。曹操长子曹昂早年随征死于宛城,曹氏政权逐渐做大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便成为曹氏内部两大势力集团斗争的焦点。在立嗣事件中,杨修和司马懿是两个焦点人物,然而命运结局却判若云泥。司马懿不仅辅助曹丕抢来嗣子之位,更是将曹魏江

  • 晋朝为什么不写入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很多有名气的朝代在建立过程中都是经历过血雨腥风的,会涌现出很多的英雄豪杰,这样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往往更加能够得民心,因为他们的统治者作为开国皇帝往往都是非常明智、果敢的,这样的帝王治理之下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好。 但是西晋不是这样的,它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完全归功于司马家的祖宗司马懿,正是因为他

  • 于禁为什么要降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于禁投降一事,大家各执一词很难步调一致,但最主要两种解释还是为于禁开脱罪名。其中一种是:于禁为了保全手下三万士兵和百姓的性命,不惜自己的名节,毅然向关羽投降。这种说法其实没有什么依据,关羽又不是人家白起,非要坑杀你几万士兵,而且古代通常的做法一般是将败军收编部分部队或者遣散,哪那么闲功夫统统那个

  • 三国于禁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本为鲍信部将,后投降曹操,在宛城张绣之乱时,因斩杀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并修筑壁垒抵抗叛军,被曹操称为世之良将。奈何于禁晚节不报,在襄樊之战中,被关羽击败后,选择了投降关羽。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里对于于禁有以下记载:跟随曹操,平定四方。中平四年,于禁被鲍信招募到麾下讨伐黄巾军,

  • 三国于禁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城,又遣于禁助曹仁。正值秋季大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于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没有地方可以逃走,关羽乘大船攻于禁等,于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于禁被关押在江陵。曹操闻之,哀叹者久之,曰:“于禁跟从我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

  • 荀彧简介:曹操麾下首席谋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

  • 历史上荀彧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荀彧死因是服毒自尽。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

  • 荀彧为什么不支持曹操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初曹操迎天子至许都,是荀彧给出的建议。毕竟对于荀彧来说,谁成为当时的霸主,并不是他考虑的事情,只要这个霸主的存在对他荀氏一族是有利的,荀彧都愿意对其进行辅助。因此这个霸主无论是出生四世三公之家的袁绍,还是出生宦官之家的曹操,荀彧并不在意。对于忠心于汉室的荀彧而言,汉献帝可以是傀儡,可以被曹操挟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