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回回炮:轰开南宋大门襄阳的冷兵器巨炮

回回炮:轰开南宋大门襄阳的冷兵器巨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264 更新时间:2023/12/9 23:48:39

回回炮的介绍

“回回炮”又名西域炮,巨石炮,襄阳炮。是一种抛石机,用于战争攻守的武器。这种抛石机不过是在古代抛石机的基础上改良、改进、创新得更加先进、威力更加巨大。

十三世纪,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长达六年(公元1267——1273年)之久的宋元襄樊之战。在这次著名的战争中,元军使用“回回炮”先后攻打樊城、襄阳城。

至于回回炮,有人认为是“火炮”;有人则认为是当时一种较为先进的“发石机”,发射的是巨石,而不是“火炮”,发射的也不是碎铜、破铁、沙石之类的东西,更不是发射的可以爆炸的炮弹。

回回炮的记载

“回回炮”的主要制作者是阿老瓦丁亦思马因。这两个人都是西域(今玉门关以西)回回人(伊斯兰教),因此炮名叫西域炮、回回炮,又因首先在攻打襄阳、樊城时使用,又名襄阳炮。由于它的发射威力大,所以,又叫巨石炮。

至于《马可波罗游记》里记载的“尼可罗和马飞阿兄弟指挥最优秀的工匠制作回回炮,其中有些是聂斯托利派的基督教徒。可以投射三百磅重石头的西方机器”的说法,与“回回炮”主要制作者是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的说法并不相矛盾。

因为,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是回回炮手的总管和头领,尼可罗和马飞阿兄弟可能是回回炮的具体制作的指挥者。

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在《元史》里都有传。说(蒙)元军攻打樊城、襄阳时使用的“回回炮”是发石机的最原始的记载可能是《元史?亦思马因传》。

传云:“亦思马因,回回氏,西域旭烈人也。善造炮,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与阿老瓦丁至京师。十年,从国兵攻襄阳未下,亦思马因相地势,置炮于城东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宋安抚吕文焕惧,以城降”。当时指挥攻打襄樊的元军将领之一的阿里海牙传里的记载也大致相同。

《元史?阿里海牙传》云:“阿里海牙,畏吾儿人也”。至元“九年三月,破樊城外郛,其将复闭内城守”。“会有西域人亦思马因献新炮法,因以其人来军中。十年正月,炮攻樊城,破之”。“既破樊,移其攻具以向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

康宁在《古代战争中的攻防术》一书中,采用了《元史?亦思马因传》中的说法。这里明显可以看出发射的是巨石,重150斤,落地时砸深7尺。而不可能是爆炸的火药炮

“回回炮”是发石机的说法,在史书《续资治通鉴》和现代一些史学家的著作中都讲得很明确。

《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第501页载:“咸淳八年”,“元刘整筑新门于鹿门山,使千户隋世昌总其役。樊城出兵来争,整授军二百,令世昌立炮帘于樊城拦马墙外。夜大雪,城中矢石如雨,军校多死伤,达旦而炮帘立”。“未几,阿尔哈雅以回回新炮进攻”,破之。遂“移破樊攻具以向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震雷,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

《中国历史大辞典》第1042页载:“回回炮——又名西域炮、巨石炮、襄阳炮。是一种以机抛石,用于战争攻守的武器。中古时,波斯、阿拉伯等伊斯兰教国家之抛石机炮十分发达,能发射八百磅重巨石。元世祖(忽必烈)时召回回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督造,并教回回军士演习,于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用之于攻克樊城、襄阳。南宋亦曾仿制,并用于战守。明中叶以后,因大型火铳兵器已用于战争,渐废”。

回回炮的发明

元初,有两位非常有名的穆斯林造炮专家:西域木发里人阿老瓦丁和西域旭烈人亦思马因。他们发明的回回炮成为蒙古人的攻城利器,从来为蒙古入侵中原统一中国的行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为发展蒙元的兵器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阿老瓦丁、亦思马因这两位高超的造炮专家,因此受到元世祖的格外赏识和鼓励,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得到元政府很高的奖赏和荣誉。

阿老瓦丁于至元十五年(1278)被授为宣武将军、管军总管。十七年(1280)入朝觐见,得赐钞5000贯。十八年(1281),奉命率散居各郡的回回炮手俱赴南京(今开封)屯田。二十二年(1285),任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副万户。大德四年(1300)阿老瓦丁告老,子富谋只袭副万户职。皇庆元年(1312)富谋只卒,子马哈马沙袭其职。

亦思马因在攻破襄阳城后,得赏银250两,被任命为回回炮手总管,配带虎符。可惜其年不永,至元十一年以疾卒,其子布伯袭其职。后来,布伯也因炮多次立功,先后被任命为镇国上将军、回回炮手都元帅、军匠万户府万户、刑部尚书、通奉大夫、浙东道宣慰使等职;其弟亦不剌金,子哈散,侄亚古等人也俱曾被委以重任。

回回炮的运用

至元初年,元世祖大举伐宋,在襄阳、樊城遭到宋军顽强抵抗。襄樊战役始于至元五年(1268),元军围城5年,却始终未能攻克。至元八年(1271),世祖遣使到波斯,向宗王阿不柯征调回回炮匠。阿老瓦丁及其弟子亦思马因应诏,举家驰驿至京师。

至元九年(1272)十一月,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制成回回炮,奉旨在大都五门前试射。这是一种巨石炮,所用弹石重达150公斤,以机发射,用力省而射程甚远。试射成功,世祖非常满意,特赐他们衣物、绸缎,并诏令他们带此炮赴襄阳军前用之。

至元十年(1273)正月,以回回炮攻樊城,一举告捷。接着,元军移炮以向襄阳。亦思马因根据对地势的细心观察,在襄阳城东南角安置巨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结果,一炮就射中襄阳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汹汹,诸将多{足俞}城降者。”

宋将吕文焕自知不敌,遂纳城归顺元军。相持6年之久的襄樊战役,就这样在回回炮的一声怒吼中宣告结束。接着,元军利用这种威力巨大的回回炮不断扩大战果。

至元十一年(1274),元军渡江,宋兵陈于江南岸,拥舟师迎战。亦思马因之子布伯于北岸竖回回炮击之,宋舟全部沉没。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以炮先克潭州,继克静江,将战果扩大到湖南、广西。后来南宋王朝也曾令边郡仿造回回炮,但终因败势已定,未能挽回战局。可以说,回回炮在元朝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

元政府对回回炮手和军匠的训练、组织、管理极为重视。在攻破襄阳的第二年,设立了回回炮手总管府。至元十六年(1279)三月,调令两淮造炮回回炮兵新附军匠600人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大都。

十八年(1281),设置回回炮手都元帅府。二十二年(1285),改都元帅府为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品秩为正三品。至治三年(1323),派遣回回炮手赴河南汝宁、新蔡等地教习炮法。

至和元年(1328),亦不剌金奉令率所部回回炮手军匠至京师,与马哈马沙的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合并,共同监造回回炮。这些事实充分说明,蒙元回回炮手军匠数目可观,规模庞大,在大都(北京)、南京(开封)、江南,到处都有回回炮手军匠的记录。

炮手的技术是在一场场战争中提高的,回回炮是一种创新和发展。他们以优秀的制炮技术和实践,填补了当时中国兵器史上的一项空白。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女驸马故事原型:真实的历史原来更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一讲著名才女黄崇嘏的传奇一生,提起黄崇嘏或许许多人都不知道是谁吧?但是若是说起名传千古的那位历史女驸马,可能很多人都听过,黄梅戏的女驸马原型正是因黄崇嘏而来。黄崇嘏也是唐代蜀地之女,唐代蜀地多才女啊!想来薛涛就是,张窈窕也是,这位黄崇嘏也是,这位出身书香门第的才女,若是论其才华,可能

  • 蜀汉四相:四位治国能臣撑起蜀汉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蜀汉四相的介绍蜀汉四相也被称为蜀汉四英其中有: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蜀汉政权四位有名的治国能臣,都怀相国之才。蜀汉四相之一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

  • 田豫:连刘备都欣赏的曹魏北方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田豫的介绍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东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后来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

  • 白马义从:义之所至生死相随的三国轻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白马义从的介绍白马义从原指跟随公孙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公孙瓒在与乌桓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由于公孙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

  • 无当飞军:蜀汉的少数民族特种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无当飞军的介绍所谓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蛮夷兵源,所组建的一支劲旅,为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帅是王平,最后一任统帅是张嶷。张嶷身先士卒,最后与无当飞军一起战阵亡。无当飞军的建立蜀汉政权原来就使用过三苗后裔的武陵蛮(从河南南迁,和西南夷不是一个体系的

  • 秃发树机能:比吴国蜀汉还让晋朝头疼的鲜卑族首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秃发树机能的介绍秃发树机能(?—280年),晋朝时期人物,秃发鲜卑族首领。“凉州鲜卑”秃发部首领匹孤的四世孙,他在祖父寿阗死后接替大首领位置。率部反抗西晋王朝,先后大破晋的封疆大吏胡烈、苏愉、牵弘、杨欣,攻陷凉州,威震天下,晋武帝惊呼:“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咸宁三年十二月,秃发树机能为晋将马隆

  • 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除了周亚夫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联合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这六位宗室诸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这场西汉王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叛乱,仅仅持续了三个月就被平定。汉景帝能在短时间内平乱,名将周亚夫功不可没,这位再造汉室江山英雄也从此名垂青史,为

  • 舍我其谁的汉武大帝为何“轮台罪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虽然春秋时期还有华夷之间风俗不同、语言不通的困难,但经过春秋时期的思想准备,以及战国时期的混战,除北方偏远的地方外,在相对封闭的中华大地上,各民族进行了充分的融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统一度量衡,文同书、车同轨等措施更是加速了这一过程。西汉建立后,在继承先秦灿烂文化的基础上,除西域边疆外,在前所

  • 老上单于:使匈奴空前强大的草原头狼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老上单于的介绍老上单于,挛鞮氏,名稽粥,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子。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病死,其子稽鬻立,号老上单于。在位时曾攻打月氏,占据全部河西地区。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老上单于挥兵十四万直抵彭阳,其先锋人马火焚大汉回中宫,远哨铁骑逼近长安。汉文帝当即下令反击,调集重兵,老上单于畏

  • 刘邦被十万匈奴围困山西,最后汉皇室怎么解决匈奴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一起我国的功劳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后接连达四百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二百年,全盛时统辖的人口约六千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刻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混为一谈。只是我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