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昌首义的功臣孙武的一生是怎样的

武昌首义的功臣孙武的一生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532 更新时间:2024/2/5 21:54:51

武昌起义孙武简介

孙武(1879—1939),湖北夏口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辛亥武昌起义领导者之一。1896年考入武昌武备学堂,1900年参加汉口自立军,被推为岳州司令。

1904年9月赴日本,入成城学校习陆军。1905年11月归国,加入武昌日知会,并帮助刘静庵创办江汉公学。1907年夏,再往日本,入大森军事讲习所,研究野外战术及新式炸弹;8月与焦达峰等在东京组织共进会,任军务部主任,不久被推为湖北主盟,回鄂策划革命。

1909年编会党为五镇,旋赴梧州参加起义,事败退居香港,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被武汉共进会、文学社等团体推为主席。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部长,1912年3月,自行引退。

1915年12月,任参政院参政。1922年,鄂督萧耀南委其为汉口地区清查督办。1926年夏,任湖北地区清查督办。北伐军抵武汉后,孙武退居北平。1939年11月10日,孙武病逝于北平。


孙武的生平

孙武(1879-1939),1879年出生于武汉东西湖。湖北夏口人,中国近代革命家,武昌起义领导人之一。

1896年考入武昌武备学堂。毕业后历任湖南新军教练官、岳州威武营管带等职。

1900年,唐才常组织自立军,孙武被为推岳州司令。

1904年考入日本成城学校。

1905年11月,孙武毕业回国,加入武昌日知会,并帮助刘静庵办江汉公学。

1908年又考入日本入大森军事讲习所。后与焦达峰等在东京组织共进会,任军务部主任,返回湖北策划革命。梧州起义失败后,逃往香港,并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8年,孙武再度赴日,入大森军事讲习所,研究野外战术及新式炸弹。

1907年8月,孙武与焦达峰等在东京组织共进会,任军务部主任。不久,被推为湖北主盟,回鄂策划革命。

1909年,共进会编会党为五镇,旋赴梧州参加起义,事败后退居香港,经冯自由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假托孙文之弟的名义开展工作。不久,返汉口创办《雄风报》。孙武主张实行“抬营主义”、“借矛夺盾”,由联络会党转而运动士兵。

1911年9月24日,孙武被武汉共进会、文学社等团体推为主席,准备组织武昌起义,并被推为革命军参谋长。

1911年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试验炸弹,爆炸负伤撤退,引起清军大搜捕,致使革命党人于10日仓促起义。

武昌起义后,孙武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部长,1912年3月自行引退。

1915年任参政院参政。

1922年,湖北督军萧耀南委孙武为汉口地区清查督办。

1926年,任湖北地区清查督办。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抵武汉后,孙武退居北平。

1939年11月10日病逝于北平。


武昌起义中孙武做了哪些事情

孙武是清朝末年革命党在华中一个重要的革命团体共进会的负责人之一。1911年10月9日,武汉的天气已经很凉了。俄租借宝善里14号 ,一群年轻人正在忙碌着:孙武靠着窗户,仔细地用洗脸盆检验着炸药;丁立中、李作栋在一个圆桌上加盖钞票印章;伯雨则正在清理文件;邓玉麟出去了,买表没有回来。

引起爆炸的那个“冒失鬼”并不是革命党,而是武昌革命党人推举的总理刘公之弟刘同。在这个机关要地,刘同常来常往。那一天,刘同漫不经心,站在旁边看孙武检验炸药。结果,他吸的香烟烟灰,落在了炸药上。

顿时,一声巨响。孙武的头部和脸部都受了伤,王伯雨的右眼也被飞溅的炸药灼到。李作栋连忙取下长衫,蒙住孙武的头,与丁立中一起将他扶往同仁医院。

危急中,人们准备将文件和名册带走。但钥匙不在,无法打开柜锁。很快,俄国巡捕从四面八方赶来,刘同被抓。刘同被捕后,供出了他所知道的各革命机关的地址。随后,湖北地区三位革命党领袖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先后被捕,英勇就义。

此时,同仁医院里的孙武捶胸顿足、矢志复仇。15天前,由孙武在武昌胭脂巷主持的秘密会议上,制定起义总行动计划的人正是刘复基。

意外爆炸使起义的准备再也无法从容进行。孙武对邓玉麟说:“宝善里失事,机密全泄,名单抄去,清吏必按名搜捕。只有马上动手,还可死里求生。”

此后,一声枪响。武昌起义,推翻了腐朽的清廷。

而孙武因为养病没有参加起义壮举。他本是革命党内定的武昌都督,因为他不在,群龙无首,方推举与革命党毫无关系的黎元洪。但孙武的大名,仍是武昌起义初期响当当的人物。

当时大家都知道革命党的领袖是孙文,以为孙武是孙文的兄弟,这对当时革命士气,有很大帮助。后来他任军政府的军务部长,蒋翊武和张振武都是副部长。

孙武一贯认为武昌首义之功在于共进会,他自湖北军政府成立之初便以“功臣”自居,与黎元洪勾结,打击排斥异己。南北议和期间,孙武赴南京,希望谋得临时政府陆军次长一职,为黄兴所拒。

忿忿之下,竟脱离同盟会,自立“民社”,拥护黎元洪、袁世凯。他的这种做法引起了湖北革命党人的不满,1912年2月27日,湖北发生“二次革命”,以打击孙武为主要目标,孙武被迫辞职。

1915年,袁世凯称帝野心显露,孙武公然拥护。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孙武长期隐居,偶有几次出任地亩督办、官矿督办等职,之外再不过问政治。1939年12月10日,孙武在北京拈花寺逝世。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蒋翊武:十九世纪“80后”的忧国担当与创新进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蒋翊武简介蒋翊武(1884—1913),汉族,湖南澧州(今澧县)人。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汉文学社社长,主办《大江报》等报刊。1913年,蒋翊武在广西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时,被亲袁的广西军阀逮捕并杀害。蒋翊武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 走投无路寻靠山 蒋介石投靠青帮辈分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蒋介石为什么加入青帮蒋介石曾在上海混过,搞金融,结果输得一败涂地。各位,这事儿还得从1916年说起。这一年,陈其美被袁世凯暗杀,这直接导致蒋介石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与此同时,孙中山发现革命不能空喊口号,还得靠钱支撑。于是,他便发动国民党党员去上海。炒股票也好,买基金也罢,总之让他们去上海搞钱。蒋介石此

  • 明朝补子:读书人向往的衣冠禽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补子的介绍补子又称胸背,简称补,指中国明朝及清朝、朝鲜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国官员服装上,位于胸前和背后的方形装饰。不同等级的官员补子的图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将的补子又不同。文官的补子的图案用飞禽,武将的的补子用猛兽。绣官服上的补子,是识别官员等级的一种标识。补子随官职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

  • 明朝真的有沐王府吗?和鹿鼎记中的沐王府是同一个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估计很多看过《鹿鼎记》的人都对韦小宝的那七个老婆之一——沐剑屏有印象。她来自云南沐王府,而且在小说里,沐王府和天地会还为”拥唐拥桂“掐得不亦乐乎。似乎”沐王府“是个不可小觑的地方,它在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大业里举足轻重。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沐王府“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沐王府,实际为黔国公府。明初平定云

  • 他是戚继光俞大猷的伯乐,抗倭二十余年却含冤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开始,日本海盗集团经常骚扰朝鲜、南洋以及中国的沿海地区,因为日本在古时侯被我国称为倭国,故叫倭寇。在中国近代史,日本侵略者就是由倭寇演变来的。明朝因此出现了一些抗倭将军,一提起抗倭民族英雄,首当其冲的就是戚继光,俞大猷,被当时的人民称“俞龙戚虎”。但是还有一位抗倭将军,却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他抗倭

  • 苗刀:这可不是苗族人用的刀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苗刀的介绍苗刀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武术刀技,是地道的汉人习武用的刀,非苗人的刀。因其刀身修长形似禾苗,故名为苗刀。苗刀刀身修长,共五尺,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且可单、双手变换使用,这样便于发挥腰背整体力量。临敌运用时,辗转连击、疾速凌历、身摧刀往,刀随人转,势如破竹,杀伤威力极大。

  • 康熙为何在东果格格死后多年追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康熙五十五年,63岁的康熙皇帝突然下旨为一位公主追封谥号,尊为固伦端庄公主。按照康熙年间逐渐成型的皇室公主晋封制度,“固伦公主”乃系清朝皇帝嫡出公主,也就是皇后所生公主的封号,而“端庄”两字更是公主所有追封谥号中的最高等级。那么,究竟是谁能够拥有如此高的荣誉,被“千古一代”康熙皇帝如此推崇呢?按照

  • 换个角度看明朝六大奸臣之一严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严嵩,严阁老。在正史里面,他是被列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的,奸相严嵩这个烙印已经牢牢打在他的身上了,翻不得身了。小编写此文,并没有任何替他进行洗白的意思,只是想用小编这浅薄的见识,来简单捋一捋严嵩的一生。天下都说你贪,谁知你一食也只是一菜一饭因嘉靖而发迹要说严嵩,必提嘉靖。这一对君臣都是

  • 明朝神机营:开启世界火器部队的先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神机营介绍军队名。明代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是明朝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开启了世界上火器部队的先河。清朝沿用明朝军制,设火器营常守卫于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时亦扈从。永乐八年(1410年)征交趾(今越南)时,朱棣得神机枪炮法,特置神机营。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

  • 和珅的儿子为什么不姓和,丰绅殷德是和珅取的名字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看清宫剧时,乾隆的爱臣和珅是刷脸次数较多的“熟人”。另外,和珅还有个弟弟叫和琳;在剧中,和珅的府邸被标注为“和府”(后为恭王府);所以,人们都称和珅为和大人。这样的剧情,很容易让人想到和珅和琳二兄弟,应该姓和。可是,和珅的儿子却不姓和,而是名为丰绅殷德,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和珅并不姓和,和珅只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