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特有的三个官职,只管马匹不管人

清朝特有的三个官职,只管马匹不管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457 更新时间:2024/2/5 21:54:49

满族人是从马背上取得的江山,对于马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自从入关后就加大了对马匹的管理,并在中央官制中建立了三个部门用来管理马政。这些衙门是兵部车驾清吏司、太仆寺内务府上驷院,通情况下这些衙门的官员只管马而不管人。

兵部车驾清吏司

车驾清吏司的建制是:郎中,宗室1人,满汉各1人共3人;员外郎,宗室1人,满2人,蒙古1人共4人;主事,满汉各1人;笔帖式若干人,经承6人。其分设的办事机构有马政科、马档房、驿传科、脚力科以及递送房等部门。

车驾清吏司的主要执掌是:一为“颁天下之马政,以裕戒备”;二为“凡邮驿皆掌之”,三为“选銮仪卫司更者”。由此可见,车驾清吏司管理着全国八旗、绿营的战马和各地驿站的驿马,凡是和马政关系紧密的都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

清代在驻防制度上采取的是八旗拱卫京师,其军马也被称为“八旗官马”;地方上以八旗驻军和绿营两个系统掌管军事,因此它们的军马称为“八旗驻防马”和“绿营马”。这些军马皆有车驾清吏司厘定数额,倒毙、缺额时或给补充或实行买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军马就是和武器粮食一样,都是战略物资。

太仆寺

太仆寺和车驾司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管马的,一个是牧马的。也就是说太仆寺的职能主要是管理全国各地的马场。清代太仆寺的职官设置是:满汉卿各1人,满汉少卿5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以后,派大臣一人兼管。到了嘉庆十三年(1808年),又停派兼管大臣,以后规定卿,满汉各1人,少卿满汉各1人。

太仆寺始设于顺治元年(1644年),起初并无衙署,附设于兵部武库司,主要掌管直隶、山东、河南、江南征收马匹的考核、奏销等事宜。当年十二月裁撤,其所管事务被划入户、兵两部。

顺治二年(1645年)又复设太仆寺,执掌如前。康熙时期太仆寺的职能有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太仆寺才从兵部武库司独立出来,并另行建造衙署办公。嘉庆六年(1801年),太仆寺所管辖的巡行扈从、牵驼驮载等事划归护军统领衙门管理,自此后,太仆寺专管口外左右两翼牧场。

上驷院

上驷院是内务府的下属机构,它的职责是管理皇家马匹、车辆,尽管上驷院是为皇室服务的,但它的执掌在很多方面都关系到国家政务的实施。

上驷院的具体业务:一是管辖京城内外18处马厩。内马厩设于皇城,凡御马及副马、仗马各一厩;川马一厩;公马五厩;驾车马骡二厩。外厩设于南苑,御马及内马共六厩;又安河公马一厩。各厩设有厩长、厩副、厩丁、草夫等役负责马厩事宜。二是上驷院掌管口外三牧场即大凌河、商都达布逊诺尔和达里冈爱。

马政管理除了上面三个中央机构外,在地方上也有马政机构。明代时西北一直是朝廷的牧场,那里出产了大量的军马而且品质上乘。清代初年,西北地区并没有设立牧场,直到乾隆年间西北用兵这才深感内地发马匹之不便,这才在西北大兴马场,而与之相应的马匹管理机构也应运而生了。

西北的马政组织管理机构主要分为两个系统,即八旗和绿营两个系列。其中绿营系统所属的马厂主要是由各提镇管理,受陕甘总督的节制,因此陕甘总督的全名上就有了“管理茶马兼巡抚事”的字样。而且自总督以下的提督、总兵,在其职衔中都有“总理马政”的字样,以明专责。八旗系统以伊犁将军衙门为最高马政机构,其中设有“驼马处”专门负责军马的管理。

地方上,除了西北其他地方也就没有所谓的马政了,道理很简单,内地各省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并不出产马匹,就算有产出其数量也很少,所以就不设马政管理机构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北青帮访日代表团始末 黑帮被当作宗教团体接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普通老百姓对青帮敬而远之;在法律上,也没有一个政府公开承认青帮的合法地位。青帮虽然未必尽是“黑社会”组织,起码可以肯定不是“宗教”组织,而何以日本一流的学者会认定其为“宗教”呢?这涉及东北青帮何以组团访问日本,何以受到日本帝国政府欢迎之问题。青帮访日团成员10名,随员4名,日本向导3名,共计

  • 西方评出世界十大古城:中国有一城入围,日本曾用8年都未能踏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日本人最喜欢的城市毫无疑问是经济发达的北京和上海,但是考虑到文化层面,最受欢迎的就是日本的文化起源地西安了。唐朝之前日本完全没有文化一说,唐朝的盛世昌荣,日本还只是倭国,派遣了很多的遣唐使给日本传播了很多的中国的华夏文化,日本也由此更名,而当时唐朝的首都就是长安,现代称为西安。现在的日本明仁天皇在进

  • 东北军兵强马壮装备精良 为何在中东路事件中输得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东路事件简介中东路事件,是指1929年中国为收回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1929年7月,在南京国民政府“革命外交”的氛围中,国民政府委员、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以武力强行收回当时为苏联掌握的中东铁路部分管理权。17日,苏联政府宣布从中国召回所有官方代表,

  • 张振武案:黎元洪借刀杀人 袁世凯将计就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振武简介张振武(1877—1912),汉族,湖北罗田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军事将领,“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早年毕业于竹山县高等学堂,后入湖北省师范学校,受到老师的影响,萌发反清革命思想。甲午战争后,变卖家产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并加入了体育会,学习习战阵攻

  • 武昌首义的功臣孙武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昌起义孙武简介孙武(1879—1939),湖北夏口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辛亥武昌起义领导者之一。1896年考入武昌武备学堂,1900年参加汉口自立军,被推为岳州司令。1904年9月赴日本,入成城学校习陆军。1905年11月归国,加入武昌日知会,并帮助刘静庵创办江汉公学。1907年夏,再往日本,

  • 蒋翊武:十九世纪“80后”的忧国担当与创新进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蒋翊武简介蒋翊武(1884—1913),汉族,湖南澧州(今澧县)人。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汉文学社社长,主办《大江报》等报刊。1913年,蒋翊武在广西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时,被亲袁的广西军阀逮捕并杀害。蒋翊武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 走投无路寻靠山 蒋介石投靠青帮辈分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蒋介石为什么加入青帮蒋介石曾在上海混过,搞金融,结果输得一败涂地。各位,这事儿还得从1916年说起。这一年,陈其美被袁世凯暗杀,这直接导致蒋介石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与此同时,孙中山发现革命不能空喊口号,还得靠钱支撑。于是,他便发动国民党党员去上海。炒股票也好,买基金也罢,总之让他们去上海搞钱。蒋介石此

  • 明朝补子:读书人向往的衣冠禽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补子的介绍补子又称胸背,简称补,指中国明朝及清朝、朝鲜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国官员服装上,位于胸前和背后的方形装饰。不同等级的官员补子的图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将的补子又不同。文官的补子的图案用飞禽,武将的的补子用猛兽。绣官服上的补子,是识别官员等级的一种标识。补子随官职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

  • 明朝真的有沐王府吗?和鹿鼎记中的沐王府是同一个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估计很多看过《鹿鼎记》的人都对韦小宝的那七个老婆之一——沐剑屏有印象。她来自云南沐王府,而且在小说里,沐王府和天地会还为”拥唐拥桂“掐得不亦乐乎。似乎”沐王府“是个不可小觑的地方,它在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大业里举足轻重。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沐王府“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沐王府,实际为黔国公府。明初平定云

  • 他是戚继光俞大猷的伯乐,抗倭二十余年却含冤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开始,日本海盗集团经常骚扰朝鲜、南洋以及中国的沿海地区,因为日本在古时侯被我国称为倭国,故叫倭寇。在中国近代史,日本侵略者就是由倭寇演变来的。明朝因此出现了一些抗倭将军,一提起抗倭民族英雄,首当其冲的就是戚继光,俞大猷,被当时的人民称“俞龙戚虎”。但是还有一位抗倭将军,却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他抗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