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廷敬不借钱给康熙 康熙不但没杀他反而重用陈廷敬

陈廷敬不借钱给康熙 康熙不但没杀他反而重用陈廷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369 更新时间:2024/1/24 18:48:24

清官多清廉爱民,维护百姓的利益。而贪官则贪污腐败,剥削百姓。一个是敬爱,一个是仇恨,两种情绪同样强烈。所以清官和贪官都能留名后世,成为历史名人。

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朝,便是大清。而在清朝最出名的清官,有大清清官之最称号的大清官,便是康熙名臣陈廷敬。

陈廷敬于顺治十五年高中进士,为官53年,经历了28次升迁,辅佐康熙帝开创盛世,是康熙帝不能失去的重臣之一。

民间流传有一则陈廷敬与康熙之间的君臣故事,这个故事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但也侧面表现了陈廷敬的清廉。

据说康熙帝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曾经开口陈廷敬借钱。陈廷敬问康熙帝:“陛下借钱干什么呢?”

康熙帝回答:“你管我干什么?”

陈廷敬答:“臣这个月的俸禄还没有领,没有钱可以借给您,还请您等微臣拿了俸禄再借给你可以吗?”

康熙帝鄙视道:“你那几两俸禄哪里够,我问你借钱当然借的是国库的钱。你给我拿个三五万两,才够我好好玩玩。”陈廷敬当时管户部钱银。

陈廷敬当即拒绝:“陛下这银子我不能借给你,国库的银子是国家的,就算是您也不能随意挪用。”

康熙帝生气道:“整个国家都是我的,银子怎么就不是我的了。你就是看我年纪小,所以不借给我。等我将来长大了,一定要砍了你的脑袋。”

康熙帝当然没有砍了他的脑袋,后来还处处重用陈廷敬,并且对他赞誉极高,明确的称赞陈廷敬:“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陈廷敬为被称为大清清官之最?当然不是因为一个故事,更因为他为政清廉,不仅自己坚持节俭之风,同时也对当时吏治产生一定的影响。

陈廷敬曾经上书康熙帝,他认为朝廷应该杜绝奢侈之风,倡导节俭生活。因为奢侈是贪污的源泉,而节俭则能让官员清廉秉政,他的看法受到康熙帝赞誉。

陈廷敬曾经弹劾王继,说他出征的时候不用各省捐的粮饷,而动用国库。等到战争结束之后,用各省捐的粮饷折成现银,前后银数相差九十万两之多。因为陈廷敬的弹劾,王继文被罢官。而王继文的落马,也使得当时许多贪官夹起尾巴做人,吏治为之一清。

陈廷敬不仅盯准他人,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当时他有一位好友妍汧,被人弹劾贪污腐败,最后以“贪污银九万余两”被处斩。

虽然这事儿与陈廷敬无关,但是陈廷敬为了杜绝悠悠众人之口,还是自请罢官。不过后来因为康熙帝信任,陈廷敬再次入仕。

陈廷敬辅佐康熙帝几十年,后在康熙五十一年去世,享年74岁。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安十二时辰是说的唐朝哪个皇帝期间发生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安十二时辰》出自马伯庸之手,十二时辰就是一天的时间,全剧长达六十集。也就是说,这部剧是用六十集的时长,来讲述一天内发生的故事。这对于我国影视剧,动辄用几十集讲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故事,显得非常罕见。《长安十二时辰》这部戏,这一天的故事,发生在大唐玄宗时期。《长安十二时辰》真实的历史背景朝代唐玄宗

  • 唐朝历史上立过32位皇太子其中一半以上继承了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有32位皇太子,列历朝之最,19位继承皇位,其他13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唐高祖:李建成(618—626)、李世民(唐太宗)(626)唐太宗:李承乾(626—643)、李治(唐高宗)(643—649)唐高宗:李忠(652—656)、李弘(656—675)、李贤(675—680)、李哲(即李显)

  • 西汉七国之乱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汉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

  • 推恩令:光明正大的阳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推行了郡国并行制,汉朝中央政府无法有效地管理地方,因此削藩成为了汉朝必不可走的一条路。西汉自汉文帝、汉景帝两代起,如何限制

  • 申屠嘉:被宠臣气死的西汉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申屠嘉(?—公元前155年),姓申屠,名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西汉宰相。他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小队长)的小官。跟随刘邦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汉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选拔那些曾经跟随高帝

  • 韩安国:死灰复燃的西汉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安国(?—公元前127年),梁国成安县(今商丘市民权县)人,后徒睢阳(今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的名臣、将领。韩安国早年在邹县田先生之处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韩安国侍奉梁孝王刘武,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刘武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因为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

  • 终军:请缨出使却客死异乡的西汉使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终军(约前133~前112), 字子云,西汉济南人。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少年时代刻苦好学,以博闻强记、能言善辩、文笔优美闻名于郡中。18岁被举荐为博士弟子。终军过函谷关时,守关吏卒交给他一件帛制的“繻”作为返回过关的凭证。终军慨然掷之于地,自信地说:“大丈夫西游,终不复还。”守关吏卒为之瞠目。

  • 夏朝都有哪些刑罚 三千多条数都数不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法律,主要内容是以刑法为主,这也符合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那么,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都有哪些刑罚呢?夏朝五刑是哪五种刑法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夏朝就比较简单粗暴,夏朝总共有五大刑罚:第一大刑罚就是墨刑,就是在脸上刺字 我是坏人 ,就很简单了;第二个刑罚是劓刑 ,这个劓字怎么写

  • 商朝四大伯侯 西伯侯家建立周朝 其他三大伯侯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四大诸侯商朝有东南西北四大诸侯,分别是东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侯虎。商朝四大诸侯之西伯侯 姬昌这个当然是名气最大的一个了。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

  • 周朝三大制度:周朝八百年竟与之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周朝三大制度一、井田制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