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陈廷敬究竟是怎样个人 他是清官吗

历史上真实的陈廷敬究竟是怎样个人 他是清官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344 更新时间:2024/2/5 21:52:02

陈廷敬(16391712),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陈廷敬原名陈敬,21岁中了进士,因为一起科考的还有一个人与他同名,所以朝廷给他加了一个“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先后担任大清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

陈廷敬能为官五十多年善始善终,最主要原因是他为人自律。人治为主的封建时代,法律和制度约束力很不强,官员的自律就显得非常重要。陈廷敬参贪官,举廉吏,公直任事,不计私利。

小说写到继文在平定吴三桂时督饷有功,得到康熙皇帝赏识任云南巡抚,并署理云贵总督,陈廷敬却发觉了他的贪腐行为,不看皇上脸色毅然奏本参劾。

朝廷命四品以上官员推举官声好的地方廉吏,陈廷敬全力举荐知县陆陇其和邵嗣,称二人“虽治状不同,其廉则一也”。这两位廉吏都破格擢升御史。

同僚们私下却嘱咐陈廷敬:陆邵二人固然清廉,但因性子刚烈容易积怨,只怕会连累人。陈廷敬坦然直言:如果他们真的贤能,他们得罪人对我又有什么妨害呢?

陈廷敬之所以敢于担当,都因那句老百姓常说的俗话:打铁还得自身硬。他在治理腐败的同时,干净到有道德洁癖的程度,所以在反腐方面才大有作为。

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陈廷敬因耳疾乞休,被允准。没过半年,康熙帝又将他召回入值南书房。

十个月后,陈廷敬病逝,康熙帝派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率大臣侍卫前往奠酒,送去一千两白银治丧,并命各院部满、汉大臣凭吊。

康熙帝还给内阁和礼部做出批示:“陈廷敬夙侍讲幄,简任纶扉,恪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淹洽,文采优长。予告之后,朕眷注尤殷。留京修书,仍预机务。尚期长享遐龄,以承宠渥。遽尔病逝,深为轸恻!”(《清史列传·陈廷敬传》)除了“赐祭葬如典礼”,还“加祭一次,谥曰文贞”。

陈廷敬对于康熙中期的廉政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以身作则,掌户部秉公理财,主吏部荐贤举能,管都察院依法监督,且对家人严格要求,堪称是一代清官、廉吏、能臣的楷模。

陈廷敬作为生于明崇祯十二年的山西人,顺治十五年中进士,改庶吉士。他的政治表现主要在康熙朝的前五十一年里。

他的政治履历上写道:顺治“十八年,充会试同考官,寻授秘书院检讨”(《清史稿·陈廷敬》),顺治帝正月驾崩,这次会试是在玄烨继位之初,还未改元而已。

这一年,陈廷敬二十二岁。陈廷敬一生有过二十八次升迁或调动,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官员任职的一大奇迹。

陈廷敬在他所处的时代,做个清官好官是极其艰难的。康熙王朝在史乘中多有盛世之誉,但其吏治腐败的真相是正史掩盖不了的。

康熙皇帝讲究所谓以宽治天下,曾对大学士们说,治国宜宽,宽则得众,倘若吹求疵,则无人可用,天下岂有完人?此话虽有几分常情在焉,但一国之君仅听凭“以宽治天下”,难免放纵了贪腐不法之行。

康熙皇帝有一次同大学士们谈到清官廉吏,举了好几个名臣的例子说,赵申乔在湖南巡抚任上时把通省官员全都参了,难道湖南无一好官?

朕相信赵申乔清廉,但他当年作为封疆大吏,要说他一干二净,朕未必相信。张鹏翮是个清官,但他在山东兖州任上也收过人家的规例钱。张伯行为官也清廉,但他喜欢刻书,刻书一部非花千金不可,这些钱哪里来的?两淮盐差经常送人礼物,朕不是不知道,不想追究罢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陈廷敬不借钱给康熙 康熙不但没杀他反而重用陈廷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官多清廉爱民,维护百姓的利益。而贪官则贪污腐败,剥削百姓。一个是敬爱,一个是仇恨,两种情绪同样强烈。所以清官和贪官都能留名后世,成为历史名人。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便是大清。而在清朝最出名的清官,有大清清官之最称号的大清官,便是康熙名臣陈廷敬。陈廷敬于顺治十五年高中进士,为官53年,经历了28次

  • 长安十二时辰是说的唐朝哪个皇帝期间发生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安十二时辰》出自马伯庸之手,十二时辰就是一天的时间,全剧长达六十集。也就是说,这部剧是用六十集的时长,来讲述一天内发生的故事。这对于我国影视剧,动辄用几十集讲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故事,显得非常罕见。《长安十二时辰》这部戏,这一天的故事,发生在大唐玄宗时期。《长安十二时辰》真实的历史背景朝代唐玄宗

  • 唐朝历史上立过32位皇太子其中一半以上继承了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有32位皇太子,列历朝之最,19位继承皇位,其他13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唐高祖:李建成(618—626)、李世民(唐太宗)(626)唐太宗:李承乾(626—643)、李治(唐高宗)(643—649)唐高宗:李忠(652—656)、李弘(656—675)、李贤(675—680)、李哲(即李显)

  • 西汉七国之乱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汉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

  • 推恩令:光明正大的阳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推行了郡国并行制,汉朝中央政府无法有效地管理地方,因此削藩成为了汉朝必不可走的一条路。西汉自汉文帝、汉景帝两代起,如何限制

  • 申屠嘉:被宠臣气死的西汉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申屠嘉(?—公元前155年),姓申屠,名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西汉宰相。他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小队长)的小官。跟随刘邦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汉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选拔那些曾经跟随高帝

  • 韩安国:死灰复燃的西汉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安国(?—公元前127年),梁国成安县(今商丘市民权县)人,后徒睢阳(今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的名臣、将领。韩安国早年在邹县田先生之处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韩安国侍奉梁孝王刘武,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刘武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因为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

  • 终军:请缨出使却客死异乡的西汉使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终军(约前133~前112), 字子云,西汉济南人。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少年时代刻苦好学,以博闻强记、能言善辩、文笔优美闻名于郡中。18岁被举荐为博士弟子。终军过函谷关时,守关吏卒交给他一件帛制的“繻”作为返回过关的凭证。终军慨然掷之于地,自信地说:“大丈夫西游,终不复还。”守关吏卒为之瞠目。

  • 夏朝都有哪些刑罚 三千多条数都数不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法律,主要内容是以刑法为主,这也符合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那么,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都有哪些刑罚呢?夏朝五刑是哪五种刑法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夏朝就比较简单粗暴,夏朝总共有五大刑罚:第一大刑罚就是墨刑,就是在脸上刺字 我是坏人 ,就很简单了;第二个刑罚是劓刑 ,这个劓字怎么写

  • 商朝四大伯侯 西伯侯家建立周朝 其他三大伯侯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四大诸侯商朝有东南西北四大诸侯,分别是东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侯虎。商朝四大诸侯之西伯侯 姬昌这个当然是名气最大的一个了。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