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冉闵的身世之谜,冉闵是民族的英雄还是杀人狂魔?

冉闵的身世之谜,冉闵是民族的英雄还是杀人狂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522 更新时间:2024/5/3 12:45:40

对于中国古代史,恐怕没有一个人像冉闵这样会引起历史爱好者之间对立的争论,恐怕也没有一个人像冉闵这样,使草根的热情和官方的冷漠变得如此滑稽。一个生活在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历史人物,以他短短三十年的生命,却如流星般闪耀十六国史的夜空,却也如流星般焚尽于十六国史的边际,留下的是后人的唏嘘、赞叹、谩骂和疑惑。

一、冉闵的身世之谜

冉闵能考证出来的祖先,只有他的祖父冉隆,是永嘉年间活跃在陈留一带,乞活军头领陈午手下的小将领。

说到冉闵,不能不说乞活军这个颇负西晋末年特色的组织。在当时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下,西晋的公侯将相尚不能自保,根本没有人会理会这些难民的死活,为了求生,这些难民自发组织起来对抗五胡和西晋溃军的侵扰,并逐渐规模化、组织化、根据地化,最终这股难民潮就形成“半兵半民”的乞活军。

而冉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了乞活军陈午的部队。历史上没有人为冉隆做传,我们不知道冉隆何时参战又何时死去,只知道,陈午的部队一直在同石勒的军队打仗,大概在公元310年的黎阳之战中,冉隆十一岁的儿子冉良在河内与刘聪、石勒作战,“临弓矢不退”,令交战两军肃然。之后,陈午战败,冉良被石勒俘获。冉良被石勒俘获后,石勒让他的侄子石虎收养他为养子,从此改名石瞻,成为石虎手下得力的战将。仿佛从此,那个乞活军小将冉良在世上再也不存在,存在的是后赵皇帝石勒的养孙“石瞻”,并深受石养父虎器重,最后官至左积射将军、西华侯,也算是“封侯拜将”了。

公元319年,匈奴刘曜在长安称帝,改“汉”为“赵”,是为“前赵”。随后,羯族人石勒和刘曜公开对立,成立“后赵”。随后,双方在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地区开展了广泛的争战。后赵军的主力就是石勒的侄子石虎,石瞻此时作为石虎的养子自然也是活跃在各个战场之上。公元328年,刘曜亲帅大军十万会攻石虎,两军在高侯会战,石虎大败,也就是在这一战,石瞻被刘曜俘杀,死时连三十岁都不到,留下6岁大的儿子石闵。

石瞻一生大部分时候都在替石虎卖命,战场上骁勇异常,石虎自己也是个杀伐无数的屠夫,对自己这个养子肯定是格外欣赏。石瞻死后,石虎把石闵收在身边引为孙儿辈,可以想见石虎对石闵也是非常疼爱的。虽然是个汉人,冉闵非但没有受到羯族贵族的歧视,相反,作为养孙还被石虎一直悉心教导,甚至石家人都没有把他当外人来看。除了人生最后的两三年,他一直都是叫“石闵”而不是“冉闵”。因此在说冉闵之前,我们就不得不再来说一说,后赵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政权。

二、不得不提的后赵王朝

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佃农出生,在西晋末年的动乱中,被卖做过奴隶、当过山贼,在西晋王朝即将全线崩盘的关键时期,石勒毅然加入匈奴“汉国”,成为刘渊手下的得力干将。最出名的是,公元311年,石勒率军在平城、洧仓两地,逮住了西晋王朝的由王公大臣组成的南逃队伍,可以说把西晋朝廷一锅端。同年,和后来的前赵皇帝刘曜一起攻克洛阳,俘虏晋怀帝司马炽。凭借卓著的战功和多年的经营,石勒终于建立起以襄国(地名,今河北邢台)为中心的根据地,并在同刘曜翻脸后,建立后赵。

石勒这个人戎马一生,可以说一辈子都是不识字的大老粗,但不识字不代表没文化。相反,石勒非常倾心汉族文明,虽然自己看不懂书,但常常让汉族士大夫说史给他听,最崇拜和他一样出生草莽的汉高祖刘邦,并从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中总结出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他删定律令,减百姓田租,严禁胡族兵士欺侮衣冠华族士人,并在襄国都城内立小学十余所,崇文敬教,还铸造赵国自己的钱币,鼓励商业发展。可以说石勒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少有的英明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后赵最终战胜前赵,使得后赵国土“南逾淮海,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至燕代”。

据记载,石勒每次俘虏了西晋的高级官员或名望很高的士大夫,都要向对方咨询治国之道,并一起讨论西晋败亡的原因。可能有些人觉得,和手下败将讨论对方为什么失败,无疑是在败将面前显摆,但石勒实在是出于自己知识匮乏而真心求教。石勒以史为鉴,效法西汉吏治,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制度的建立,并首创了秀考试经制度,举贤荐能。

如此“汉化”的政策,如果仅靠文盲石勒自己,是无法完成的,事实上,石勒虽身为羯胡,但并不轻蔑汉人,反而他手下的重要谋士大臣均为汉人所担当,因此,在后赵帝国的羯族皇帝身后,其实有一个由汉族知识份子组成的“官僚集团”在驾驭国家,可以说在石勒时代,非但没有出现网上一些人渲染的羯人待汉人如畜,任意虐杀这样的事情,而且还是一个胡人加快“汉化”,民族之间摩擦较少,且不断融合的过程。但可惜这种融合很快就趋于缓慢、对抗却有所抬头,因为石勒没有安排好自己的继承人问题,在他死后,掌控后赵军政大权,又有大功的侄子石虎发动政变,篡夺皇位。

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君不少,但暴君其实并不多,其中很大原因在于中国强大的士大夫官僚体制对皇权的制约,但石虎却就是出名的暴君之一。公元337年,石虎称帝,迁都到自己的大本营邺城,其实也就是彻底否定了石勒辛苦建立起来的“胡汉合作”的政治体制,在抛弃了汉族官僚体制稳定管理的情况下,为了维护统治,石虎实行是残暴杀戮的恐怖政策,同时以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石虎和他几个亲生儿子的所作所为,历史上都有记载,最后的结果是,石虎本人和他的几个亲生儿子也被这种“残暴杀戮”的政策所吞噬,后赵王朝事实上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只是在看什么人来给它最后一刀。

讽刺的是,石虎在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候曾经向人夸耀,西晋灭亡在于汉人嫡亲宗法上的厚此薄彼,司马家的人不相亲相爱,因此石虎几乎给他三个儿子一样的政治、经济待遇,以为这样的“公平”加上自己“恐怖”的高压政策就能保证后赵帝国的长治久安。但他三个亲生儿子最后自相残杀的结局,却给了石虎一个大大的嘴巴子,也给了石闵一个机会,倘若不是石家皇族自相残杀,石闵可能会和他父亲一样,最终死于某场战斗中,而在中国历史上籍籍无名。

三、冉家有子初长成

说了那么多题外话,无非想说明,冉闵之所以成为在后人看来集“大英雄”和“大魔头”一身的矛盾体,其所作所为必然跟他所处的环境和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历史上,石闵第一次亮相是在公元337年,这一年,石虎发兵三十万攻打段辽(北方鲜卑族部落),年仅15岁的冉闵也在其中,讨伐段辽取胜后,石虎又想顺便率领大军平灭慕容鲜卑。石虎率大军进攻棘城,结果被慕容皝的儿子慕容恪在城门拖树枝扬尘的两千骑兵吓得肝胆俱裂,弃甲而逃,跑回襄国。各路后赵兵马均有损失,共计被杀三万多,唯独石闵一军边打边撤,有条不紊,无一人损失,从此“名扬中外”。

石闵率领的军队有多少,距离石虎的中军有多远,这些历史上都没有记载。但不管当时情况怎样,这让石闵在石虎及后赵高层中的印象大大加分。此役之后,鲜卑慕容与羯族后赵算是彻底决裂,并成为强敌。而石闵却活跃在荆扬地区对东晋的作战中,并且一路大胜,杀东晋兵一万多人,胡亭一役,更是掠七万户晋民凯旋。这也成为日后“贬冉”派攻击“崇冉”派的一大口实,因为 “崇冉”派顶礼膜拜的 “大英雄”此时却正在干着类似“汉奸”的勾当,这也说明此时冉闵对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并不强,在他看来做好石家人,为后赵帝国“抛头颅,洒热血”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就在石闵为后赵开疆扩土的时候,石虎正在吃下因为“平等的放纵”自己的孩子,最终导致亲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苦果,而石虎也大受打击,走向人生的下坡路。公元349年,因为石虎儿子相互杀戮,而被无辜发配到凉州的原东宫卫队军官梁犊造反,各地戍卒也纷纷加入了队伍,结果竟然一路攻城陷地,“至长安时,众已十万”,并开始攻击洛阳,这是石虎统治期间最大的一次动乱,石虎忙派李农为大都督,调派包括石闵所部在内的十万大军前去阻挡,由于各军之间相互不能呼应,李农竟然一败再败,梁犊率军势如破竹,兴好姚弋仲的羌军和蒲洪的氐军赶来增援,才在荥阳一战战败乱军,但石虎没有等到胜利的消息就病死。

石虎一死,后赵又乱成一锅粥,石虎死时立10岁的小儿子石世,但大权掌握在大臣张豺手中,为巩固自己的权力,张豺大杀后赵宗室和朝中重臣,而在外刚刚收拾完梁犊的石闵于回军途中,听闻石虎病逝、张豺大开杀戒的消息,率军前往河内找到手握重兵,却又不知所措的宗室亲王石遵,因为石遵是石虎长子也就是第一任太子的亲弟弟,因此石闵干脆拥立石遵,在李城起兵向邺城进军。此时,27岁的石闵拉开了属于他人生的精彩大剧序幕。

由于张豺所为实在不得人心,因此进军邺城的部队很快杀入邺城,杀掉了张豺的同时也捎带把10的石世和他母亲一块儿抹了脖子。石遵封功劳最大的石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政,却独独“有意”忘了一件事,原来在进军邺城前,为了激励石闵替自己卖命,石遵承诺一旦自己做了皇帝,就让石闵做储君,但进城之后,石遵却自食其言,立另一个宗室石衍为皇太子。

其实,这也可以看出来,石闵实在是武将出身,不懂政治斗争,虽然石闵从小在石家长大,和石家人宛如一家人,可以说是已经“胡化”了的汉人,关系亲密,但在石家人眼中,石闵充其量只是石家人的打手和保镖,在把血缘看做是惟一纽带的帝王继承权问题上,他一个没有石家人血缘关系的异族人怎么可能一跃做老板?

石遵利用完石闵,自然不可能兑现先前的承诺,石闵非常失望,两人很快产生矛盾。石闵自认为勋高一时,应总揽朝政,石遵却怕他在朝中势大,处处牵制。但石闵毕竟掌统内外兵权羽翼已丰,最终,他发动兵变杀掉石遵,另立石鉴。

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有一个人开始出现在石闵身边,他就是司空李农。鉴于李农此人对石闵干系重大,我决定先来看看李农到底何许人也,谁想到由于十六国是一个缺乏信史的时期,李农的资料少之又少,找了半天也只能找到一些拼凑起来的碎片。

李农此人生年不详,早年原为乞活军将领或与乞活军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石虎还未登上权力顶峰时就追随左右,石虎称帝后,历任后赵王朝的高官,至石虎病逝前,已位列三公。梁犊造反时,石虎并没有派遣石姓宗室作为征讨部队的总指挥,而是交给李农,可见石虎对李农的能力和忠诚非常有信心。

因此猜想,李农从年龄上和辈分上应该可以算是石闵的叔伯辈,石虎在世时就一直处于后赵帝国的权力核心,与石闵有着天地之别。因为位高权重,李农在石虎死后也被掌权的张豺列为清洗对象,只好逃到上白依附当地的乞活军与张豺对抗,直到石遵打进邺城、张豺被杀,才重新还朝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端木蕻良怎么读,端木蕻良小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端木蕻良怎么读:端木蕻(h ng)良作家端木蕻良(1912年生)青年时代就爱读、爱谈《红楼梦》,是个 红 迷,加上对旧体诗词下过一番功夫,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赞扬他的人说他有才气,奚落他的人说他是 公子哥儿 。学生年代,他在桂林住所的门口贴了一首诗:40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月上枝头方得

  • 冉闵为什么要杀胡人, 冉闵到底杀了多少胡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冉闵与杀胡令: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大肆的屠虐汉民,视汉人不如犬狗,史书上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

  • 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百闻不如一见:谓听百次不如见一次,表示眼见比耳听靠得住。语出《汉书 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 金城 ,图上方略。 唐 唐甄 《潜书 审知》: 若用兵之道,非身在军中,虽上智如隔障别色,故曰 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的

  • 冉闵是怎么死的? 一代战神冉闵最后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冉闵是怎么死的?前燕慕容俊三年(魏永兴二年,351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前燕军在廉台(今河北无极东北)、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击灭冉魏的战争。352年正月冉闵终于攻克了襄国,后赵残余势力至此基本被消灭,从而终于得以腾出手来对付此前一直无暇顾及的前燕,遂率领部队离襄国北上,活动于北方边境的常山、中山诸郡

  • 皇姑屯事件真相解密,皇姑屯事件是日本还是苏联制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皇姑屯事件真相,前关东军军官,日军中尉神田泰之助为主拍摄的照片,神田也是策划这一事件的主谋之一,他和他的助手以日本人那种典型的细致,再现了 爆杀张作霖 事件的始末。1928年6月4日清晨5时30分,奉系军阀首领、统治东三省的 东北王 张作霖所乘坐的旅客列车行驶至沈阳皇姑屯站时被炸,黑龙江督军吴俊

  • 冉闵真的是汉族英雄吗,冉闵生平战绩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冉闵,汉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开国君主。冉闵为今人所广为知闻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亦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公元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凶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没于此

  • 画蛇添足的道理故事,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以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 画蛇添足 这句成语,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 齐二》: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

  •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意思,人心不足蛇吞象故事的下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意思:人心不足蛇吞象:或为 巴蛇吞象 。传说古时四川有一条蛇,头大口大,以至于吞下了一头象,三年之后名胜的骨头才吐出来。比喻人心不足,贪午无厌,得寸进尺,这山望着那山高。成语出处:《山海经 海内南经》: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战国楚 屈原《天问》: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人心不足蛇

  • 鲜卑族是现在的哪个民族?鲜卑族的后裔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作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鲜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

  • 英布为什么背叛项羽,英布是怎样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楚汉传奇热播,三国杀游戏热玩,这些都将历史上有名的争夺带入人们的视线,同时也将那些历史上的人物的生平挖掘出来了,故事的开端与结局都伴随着背景。英布的故事由此开端。汉王十一年,吕后诛杀淮阴侯韩信,引起了英布的惊慌。同年夏,又杀梁王彭越,将他剁成肉酱,分赐给诸侯。英布得到后,大为恐慌,怕祸及自身,于是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