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晃原是谁手下的大将?徐晃是谁的部下?

徐晃原是谁手下的大将?徐晃是谁的部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879 更新时间:2024/2/18 13:34:31

徐晃原是谁手下的大将?

徐晃是谁的手下

徐晃(?227年),字公明,东汉时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中国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将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 原为军阀杨奉的部下任骑都尉。公元196年,曹操击败杨奉后投靠曹操。参加过多次重大作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治军有方。曹操曾称赞徐晃:“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在曹操军中历任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平寇将军。官渡之战中烧毁袁绍的后勤粮草有功,加封都亭侯。

曹丕称帝登基后官拜右将军,封逯乡侯,后进封杨侯。击败刘备于上庸后,驻守阳平关,改封阳平侯,假节钺,食邑3000。徐晃对曹氏集团忠心耿耿,曾说过:“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公元227年病死,死后谥壮侯。

关羽最忌惮的四名敌将是谁?

关羽是一个义薄云天、勇略绝伦的豪杰,同时也是一个傲气凌人、刚愎自用的武夫。阵斩颜良、水淹七军谓其勇略,争功诿过、不恤君子谓其骄狂。对于雄烈过人的马超,他敢于叫板“超人才可比谁类”,对于久经沙场的黄忠,他更是断喝“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甚至对于坐断东南的孙权,他都出言责骂“狢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陈寿先生说关羽“刚而自矜”,实不过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人,居然在四名敌国将领面前,锋芒尽收,谦虚礼让起来!究竟是谁,竟能令其如此折服呢?

一,徐晃。

《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曰:“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羽不能克,引军退还。”

从此段史料之中,我们不难看出,关羽对于素有“周亚夫”之称的徐晃,可谓敬畏交加。

这应归结于徐、关二人军略同体、战绩相当,故能英雄相惜。 纵观徐晃所历战役,无论是在“攻伐吕布,招降赵、李”的徐州之战、“平定大陵,斩杀商曜”的太原之战还是“奇袭易阳,巩固根基”的河内之战,其所用韬略皆在一十二个字:声东击西,甘冒奇险,以少制众。而其间要义,也多为关羽所用。

此外,关羽投曹其间,虽胜绩频现,睥睨群豪,然而每立一功,徐晃也必随之奏捷,前后相差,不过旬日。关羽刚刚策马冲锋,斩杀颜良(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徐晃立刻挥军直上,击败文丑(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

更重要的是,徐晃有关羽不及之长。唐末翰林韩仪认为他:“既克绍於门风,爰委用於旧土。未行真命,且假剧权。士心咸感於惠和,封部果臻於宁肃。”

由此可见,徐晃不但可以容民畜众,更能拉拢文臣武将。这比之于关羽只知笼络士卒,却轻贱谋士的做法,稍胜一筹。

二,张辽。

兴平二年,吕布率残兵剩勇投效刘备,关羽、张辽二人便相识于徐州。

建安三年,张辽降曹,刘备也寄居其下,二人得以再度相逢,相聚约为一年。

建安五年,曹操擒获关羽,拜为偏将。同年四月,张、关二人共解白马之围。此次二人共事,仅为数月。

在这断断续续、聚少离多的六年之内,关羽与张辽已然互相倾重。二人交情之深,即令曹操亦有所知。所以,曹操独派张辽探问关羽之去留。(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对于关羽为何看重张辽,后世多以其人“胜而不骄”、“谋定后动”、“智计百出”概而论之。持此观点者以毛宗岗先生为首,他认为:“张辽之守合淝,其真大将之才乎!大将之才三:既胜而能惧,是其慎也;闻变而不乱,是其定也;乘机以诱敌,是其谋也。宜其为关公之器重欤!”

也有人说因为张辽勇武过人,战功累累。譬如降昌豨于东海探问关羽之去留。(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对于关羽为何看重张辽,后世多以其人“胜而不骄”、“谋定后动”、“智计百出”概而论之。持此观点者以毛宗岗先生为首,他认为:“张辽之守合淝,其真大将之才乎!大将之才三:既胜而能惧,是其慎也;闻变而不乱,是其定也;乘机以诱敌,是其谋也。宜其为关公之器重欤!”

也有人说因为张辽勇武过人,战功累累。譬如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绞蹋顿于白狼,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

上述所说,均不无道理。但笔者以为,二人之所以倾盖相交,最重要的一点,还应是他们同具儒学体系中的“恩报人格”,即忠肝义胆。

关羽一生只认准刘备,甘心与之“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而张辽自归曹之后,也终身为大魏集团披肝沥胆,不避刀斧。

对于张辽,曹操以“质忠性一,守执节义”八个字嘉其为人,曹丕则以“古之召虎”盖棺定论。

三,周瑜。

曹操克定荆州之后,对孙刘联盟枕戈待旦。以刘备、关羽为首的文臣武将,无不心怀忧弊。于是“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

周瑜要以区区三万之众,破曹操百胜之锋,不仅关羽所部水军不以为然,就连刘备本人也是心存疑惧。

而周瑜却淡然自若,先是陈以“操自冒四患”之论,而后举重若轻的说道:“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随后,周瑜当机立断,虎扑夏口,逆江而上,提前两天占据陆口、蜀山,并循序渐进的将曹军引入河道纵横,山丘林立的湖曹操克定荆州之后,对孙刘联盟枕戈待旦。以刘备、关羽为首的文臣武将,无不心怀忧弊。于是“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备曰:“恨少。”

周瑜要以区区三万之众,破曹操百胜之锋,不仅关羽所部水军不以为然,就连刘备本人也是心存疑惧。

而周瑜却淡然自若,先是陈以“操自冒四患”之论,而后举重若轻的说道:“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随后,周瑜当机立断,虎扑夏口,逆江而上,提前两天占据陆口、蜀山,并循序渐进的将曹军引入河道纵横,山丘林立的湖汊地形,以便外扼江心、内屯兵粮。《孙子兵法》指出,“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周瑜尚未火攻,只凭地利设伏,已令敌军千里舳舻,数月难下。曹操无奈,只得“引次江北”。

至此,关羽所部水军诚心敬服,甚至其主刘备也不得不发出“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的浩叹。

如果赤壁之战,仅仅是令刘备、关羽等人赞其兵法和勇毅的话,那么周瑜提出“欲进取巴蜀,结援马超以断操之右臂,而还据襄阳以蹙之”的动议,就足以让二人叹其胸怀天下的智略。 曹操北归之后,周瑜到京口拜见孙权,并对他说道:“曹操刚刚战败,他(现在)忙着处理自己内部的隐忧(隐患),没空搭理我们江东。我请求和奋威将军孙瑜(孙权的堂兄)一起发兵夺取益州和汉中(张鲁的辖地),(占领益州之后)留下孙瑜固守,并和马超结盟,我回到江东和您一起攻占襄阳县,以压迫曹操,(然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谋取北方。”

若诚如斯言,鲁肃所提“划江而治,二分天下”,或有成算。可惜天不假年,其人早夭。

卢弼就此发表议论说:“公瑾生长江、淮,谙识险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涛,熟筹彼我,用能以寡击众,遁走阿瞒,一战而霸,克建大勋……或曰:公瑾不死,操之忧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

四,鲁肃。

鲁肃一生竭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划,且思深虑远,有过人之明。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不惟是他促成孙刘联盟,与及提出了“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目标而已。还在于,他大智大勇、临危不惧、坦荡豪爽、能言善辩。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为成偏安霸业,仍不肯将荆州属郡交还,并给关羽增兵三万,以固防守。鲁肃为大局着想,邀请关羽约谈,提出双方“单刀赴会”的建议。然而,他部下将领担心送羊入虎口,极力劝阻。他却毫无畏惧,毅然赴会。

会上,鲁肃数次指责关羽君臣背信弃义,以邻为壑。关羽颇为不忿道:“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鲁肃据理力争,“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按说关羽素来骄矜,此时又以三倍军力凌于其上,不该示弱,却十分意外的沉默不语。不久,“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刘备、关羽最终肯割让城池,虽然主要是因为曹操南征在即,两家需要重修盟好,但同时也可看作是二人对鲁肃当初向孙权“力主借地”之高风亮节的回报。

诗人鲍皋展拜鲁墓时,曾有诗云:“破虏封何在?巍然鲁大夫。霸图更代有,长者至今无。日暮烟平堑,江春酒满壶。指囷犹可作,差免哭穷途。”其殊俗高德,诗可概见。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泰的资料,周泰三国时期吴国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泰(?~?)中文名:周泰别 名:幼平国 籍:吴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逝世日期:黄武年间职 业:将领主要成就:多次救孙权于危难官 职: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 爵:陵阳侯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

  • 诸葛恪是什么样的人,诸葛恪的性格特点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恪(公元203--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南),三国时期吴臣,蜀相诸葛亮之侄,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恪为左辅都尉,是东宫幕僚的领袖。陆逊病故,恪领其兵,为大将军,主管上游军事。孙权临终前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继位后,恪执掌吴

  • 黄承彦的资料简介,黄承彦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承彦(?~?)本 名:黄承彦所处时代:汉末三国民族族群:汉出生地:沔南白水主要成就:诸葛亮的岳父女儿:黄月英黄承彦,汉末三国时期襄阳名士,诸葛亮岳父,黄月英之父。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与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庞统(凤雏)、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交好。《三国志》: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

  • 武将周泰是怎么死的?孙权麾下大将周泰生平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的吴国武将周泰是怎么死的?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公元195年(兴平二年),袁术派遣孙策的舅舅吴景去进讨横江,孙策趁此机会向袁术请求要去助吴景一臂之力,袁术认为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在会稽,孙策未必能够成功,于是把原来孙坚的旧部全部拨给孙策,让孙策出兵,周泰与同郡蒋钦于此时加入孙策的军队,跟随

  • 徐晃是被谁杀死的?徐晃用什么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 徐晃是个怎样的人,徐晃的性格特点分析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徐晃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徐晃是个怎样的人三国是一个谋臣如雨,猛将如云的时代,刘备的五虎上将让人心驰神往,而三国志中也将《张乐于张徐》列为一传,并称为曹操的五大良将,徐晃是一个很有能力也深得曹操器重的将领,但一个“徐晃应声而出,战二十余合,败归本阵”让他已趋完美的形象蒙上了一层

  • 徐晃和关羽谁厉害,关羽和徐晃的两次交战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羽和徐晃总共交过两次手,分别在建安十四年和建安二十四年。一:徐晃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先说明一件事:徐晃在战前就在江陵。所以不存在他打通北道来江陵支援的说法。【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三国志吴主传此战相对而言很明了,应该发生于南郡会战期

  • 三国大乔的资料,大乔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乔(?~?)中文名:大乔性别:女民 族:汉族容貌:国色天香籍 贯: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父亲:桥公 (桥姓今简化为乔,两姓合一。)配偶:孙策妹妹:小乔大乔(乔字古作“桥”),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中国汉末三国时期的女性,系乔公长女、孙策配偶、孙权

  • 三国魏大将军曹爽的简介,曹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曹爽(?~249年)中文名:曹爽别 名:曹昭伯国 籍:曹魏民 族:汉族逝世日期:249年职 业:权臣、宗室主要成就:专擅朝政多年爵 位:武安侯官 职:大将军、侍中等曹爽(?249)字昭伯,小名默,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大司马曹真之子,曹操族孙。年少时谨慎持重。魏明帝曹睿为东宫太子

  • 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徒弟有哪些?水镜先生弟子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徒弟有哪些?水镜先生与他的三个徒弟 众所周知,水镜先生门下有三个名徒孔明、庞统和徐庶。在他们师徒之间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小时候看小人书时发现的,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故事也许是后人杜撰的,但那种明畅生动的故事风格很好。这日,水镜先生把众弟子都叫到堂前来说道:“你们今日要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