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宰相卢杞怎样的人,卢杞怎么死的?

唐代宰相卢杞怎样的人,卢杞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683 更新时间:2024/1/16 15:43:59

唐朝卢杞

唐朝卢杞,字子良,滑州灵昌人。卢杞出生于名门望族,是侍中卢怀慎孙子,御史中丞卢奕的儿子。由于家中几代都是入朝为官者,于是卢杞也受到庇荫担任了忠州、虢州的刺史。建中初年,卢杞继承父业担任御史中丞,后来又升为了御史大夫,之后一直升任,直到成为了宰相。

卢杞画像

唐朝卢杞祖上都是清官,都是为百姓着想的好官。那么卢杞也应该与自己的祖父、父亲一样,做一个好官。但是事实却偏偏不是这样的,卢杞为人阴险狡诈,尤其是在自己做了宰相以后。卢杞在成为宰相期间,嫉贤妒能,只要有与他意见不一致的人,马上就置他于死地,卢杞就是用这种手段了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有一次,宰相杨炎认为卢杞不但貌丑,而且人还非常的无知,经常在卢杞的面前表现出看不起他的样子。卢杞知道后,就在德宗面前诽谤杨炎,杨炎因此获罪而遭贬官。还有一次,朱泚叛乱,德宗逃到奉天后,崔宁整日流着泪谈论着目前的时事。卢杞对崔宁的这种做法十分反感,于是就像德宗进言说,崔宁和朱泚是立过盟誓的兄弟。唐德宗听到这个消息,马上下令赐死崔宁。

卢杞在自己为政期间,一直不断的陷害忠良,还搜刮民脂民膏。不论是朝堂上的人还是民间的小老百姓,都对他的做法怨声载道。后来京师失守,大臣们联名上书弹劾卢杞,皇帝迫于形势压力,将卢杞贬为新洲司马,后来又贬为澧州別驾。卢杞在赴任途中病逝。

卢杞 睚眦必报

卢杞这个人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就是睚眦必报。尤其是在他作为宰相的那段时间,只要有人稍稍不合他的心意,就一定要置他于死地,好多忠良都在那个时候被卢杞陷害致死。当时有许多大臣都看不下去卢杞的做法,但是碍于他的地位,他们都不敢与卢杞起正面冲突。

卢杞画像

郭子仪是大唐时期的名将,他晚年退休后,每日闲赋在家听歌看舞。一日,卢杞前来拜访他,于是郭子仪就让一众女眷和歌妓都退下,不准出来露面。卢杞与郭子仪谈了很久才离开,一离开后,那些家眷们就马上出来问郭子仪让她们避让的原因。

郭子仪这才解释给她们听:“卢杞这个人,虽然有些才干,但是心胸十分狭隘,为人睚眦必报。他的长相有些难看,半边脸都是青色的,就像是庙里摆放着的那些鬼怪一样。你们这些人平时就很爱笑,到时候看到卢杞的脸,你们一定会忍不住笑出来。只要你们一笑,这个卢杞就会把这个记在心里,等到将来他得志了,你们和我的子孙们,就都要遭殃了。”

早在卢杞还只是一个尚未成名的小人物之时,郭子仪就已经将他看得十分透彻。后来卢杞真的做了宰相之后,只要是之前看不起他或是得罪了他的人,他一律都将他们杀害,严重的甚至用以抄家的手段报复。只有对郭子仪一家很宽厚,就算郭家人犯了什么法,他也会想办法保全。

卢杞 李希烈

在卢杞当上了宰相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已经开始谋划如何能让自己在宰相的位置上坐得更长久。最后他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将朝中有威望有资历有才干的通通都除掉,那么就没有人跟他抢位子,他就能一直稳坐在宰相的高位上了。当时,原为朝廷重臣的李希烈反叛朝廷,攻陷了汝州,形势十分危急。

卢杞画像

唐德宗接到此消息后,就马上问计于当时身为宰相的卢杞。卢杞用一种举重若轻的口气对德宗说:“李希烈这个人只是过于年轻了,又居功自傲,他的手下们也都不敢劝他。我们只要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带着陛下的诏书,前往李希烈处,当面点醒他,李希烈一定会重新做人的,这样我们还可以不大动干戈,就降服了他。至于人选么,我看颜真卿最适合,四朝元老又忠贞正直、威望很高、能让人所信服,实在是最佳人选。”

德宗听完之后,觉得十分有道理,就马上下令让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处。朝中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替颜真卿可惜,此次前去,对于年过古稀的颜真卿来说,是真的必死无疑。卢杞之所以让颜真卿去送死,也是有原因的。

颜真卿这个人一直刚正不阿,当年还弹劾过卢杞专权误国,以卢杞的睚眦必报的性格,自然是一定要报仇的。再加上颜真卿在朝堂上声望很高,又是四朝元老,是卢杞需要除掉的重要目标之一。于是卢杞就想要借李希烈的手除掉颜真卿。果不其然,颜真卿前往去劝说李希烈的时候,被残忍的杀害了。

卢杞怎么死的

卢杞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宰相。中国历史上的宰相似乎都很极端,不是那种特别好的就是那种特别坏的,显然卢杞就属于后者了。卢杞在位期间不仅仅是陷害了杨炎、崔宁、颜真卿等几位朝廷重臣,卢杞在经济的措施,也是一直遭到史学家的抨击的。那么卢杞怎么死的?

卢杞画像

当时,河北和河南地区战事不断,当时国家已经没有钱再来养军队。当时的朝廷节度使名字叫做杜佑,他算出只要有500万贯,就可以支持军队半年的时间。但是当时卢杞一直在排挤杜佑,将这件事交给户部侍郎赵赞负责。赵赞想了好久,但始终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就和太常博士韦都宾等人一起搜刮民脂民膏。

他们知道民间的那些富商都是有钱之人,于是就制定了一条规矩:只要是家里财产超过一万贯的,把超出的部分全部借给朝廷作为军费。德宗听了这个建议后,觉得不错就同意了。圣旨正式下来之后,那些走狗们搜刮的就更加起劲了,怀疑所报的不是实情就鞭打,许多人因为无法忍受,就自杀了。总之整个京师都被搞得鸡犬不宁,而且成效还一般,据说当时只筹得88万贯。卢杞看事情的发展好像不受控制,于是发布了“慰谕”,但是看看好像没有什么效果,就只能先逃走了。

卢杞一共在宰相的位置上坐了四年,这四年他其实过得也不太好。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每天都要陷害这个、陷害那个。泾原兵变后,卢杞的地位就开始下降,先后被贬为新洲司马和澧州別驾。在赶往澧州的途中,病发,逝世于船之中。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之洞为什么被称为香帅,张之洞洋务运动业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推动了整个民族工业发展,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早期洋务运动和改革的一个总体方针。毛泽东对张之洞评价颇高,认为重工业发展不能忘了张之洞,足以看出张之洞的社会地位与贡献。何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场引进西方机器生产,及科学

  • 比干的坐骑是什么?比干真有七窍玲珑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这人我第一次知道他,是在《封神榜》里,还是港剧。那时候的比干在剧中绝对是正面人物,那视死如归,勇敢进谏的身影还挺帅的。比干雕像在剧中,比干是一个有着七巧玲珑心的人儿。但是自古君王最不喜欢听的就是大臣在自己耳边瞎叨叨,并且说的还都是些不好听的话。就算比干受先帝托孤辅佐纣王,但是当时的纣王暴虐残忍,当然

  • 张之洞墓在哪,张之洞死后被葬在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之洞墓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推动了整个民族工业发展,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早期洋务运动和改革的一个总体方针。张之洞死后墓在哪?张之洞墓的地址在双庙村北约500米处。说起张之洞墓可谓是一波三折,经过四次葬礼终于入土为安,张之洞死后可谓是“死不瞑目

  • 历史上包拯是怎么死的,包公墓地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拯是北宋时期政治家,宋仁宗时期号称是北宋的盛世,但并非是我们认为的那样,这一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非常严重,看似平静的社会下,暗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包拯剧照庆历年间,新政失败后,要求改革的一派势力大增,包拯就是一位推崇改革的人,他主张在选拔官员的时候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加强官员选拔的审核条件,做到

  • 宋高宗赵构个人资料,宋高宗赵构为什么不愿意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高宗赵构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在南方建权之后,就开始各种收复故土。所以到了后面之后,就没人能够撼动他的皇位了。可是就算是这样,宋高宗赵构为什么宁愿当投降派也不愿意去北伐呢?这个北伐有什么呢?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宋高宗赵构个人资料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

  • 魏叔玉历史原型是谁,魏叔玉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观众对《长歌行》中,魏叔玉这个角色比较的好奇。官方对他的介绍就八个字“温文善忍,谦谦君子”,此外他还是一个很深情的人。剧中,魏叔玉和李长歌之间的互动很多,或许他们之间暗藏着一条感情线,但最后难以如愿。魏叔玉既然善于隐忍,他必定有自己的计划,那历史上是否有魏叔玉这个人物呢?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记忆顺口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唐宋八大家大家或许都知道,什么这个苏轼,欧阳修,什么这个王安石都在里面,但是如果真在的要我们说出具体的到底是哪三位那就有点尴尬了,因为是真的说不出来的,所以很多人就想要一个这个唐宋八大家记忆的方法,或者唐宋八大家相关的顺口溜,其实也还是比较简单的,下面在下文已经给大家收集好了,欢迎来学习了。

  •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一定要杀岳飞,岳飞是怎么得罪了宋高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其实关于这个岳飞,大家都知道他是历史上非常受人尊敬的,而且是知名将军,对于后代来说自然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作为当时的皇帝宋高宗,为什么会选择将岳飞杀死呢?岳飞在当时那个时候是怎么得罪了宋高宗呢?下面就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岳飞是怎么得罪了宋高宗第一、口号没喊对岳家军的口号之前一直都是收复失地,迎回二圣

  • 朱自清的代表作品有哪些?朱自清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自清朱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1922年《雪朝》诗集1923年《毁灭》长诗19

  • 郑成功何时收复台湾,郑成功台湾的资料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郑成功(1624~1662) 明清之际抗清名将,民族英雄。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东)石井乡人。本名森,字名俨,号大木。父郑芝龙到日本经商,娶田川氏(一作翁氏)为妻。郑成功于明天启四年(1624),在日本平户(今长崎县松浦郡)出生;七岁时返国,在安平(今福建晋江安海镇)从师学习。自幼才思敏捷,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