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败了,官渡之战中曹操杀了袁绍多少人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败了,官渡之战中曹操杀了袁绍多少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07 更新时间:2024/2/21 2:30:06

官渡之战中曹操杀了袁绍多少人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战争结果众所周知,曹操大获全胜,袁绍带着几百人溃散而去,之后不久郁郁而终。那官渡之战中曹操杀了袁绍多少人?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双方开站,战争起初对曹操极为不利,袁绍参加此场战役的兵力达10多万之众,其中光骑兵就有1万多,而曹操二万人左右,骑兵只有一千,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却以曹操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其中袁绍的谋士许攸有着巨大的功劳,他投降曹操,建议曹操奇袭乌巢粮草辎重。

当时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反而十分高兴,觉得曹操袭击乌巢,官渡兵力肯定不足,倒是只要拿下官渡,曹操必败,所以只派一部分兵力救援乌巢,用主力猛攻官渡曹军,哪知曹营攻打不下。曹操却烧毁了袁绍的全部粮草,乌巢粮草被烧传到袁军前线,袁军军心动摇,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袁绍降军达七万之众。

这些人之后被曹操命令坑杀,所以官渡之战曹操杀了袁绍7万多人,有人不解了,为什么曹操要杀了这些人,不扩编成自己的人马呢?其中粮草是关键,曹军本已缺粮,现在又有7万降军,哪有这么多粮食,如果不让这些人吃饱,必然叛乱,更不可能放回去养成后患。另外如果不坑杀了这些将士,如若那七万将士心中不服,倒戈一击,曹操可就危险了,因此不能怪曹操心狠手辣,作为一个统治者,军事家这是必然要做的,不但是曹操,历史上很多战将,在俘虏了降军后,都是将其坑杀,以绝后患。官渡之战是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并巩固了北方,之后曹操便率军南下,意欲一统天下。

“官渡之战”袁绍输在哪儿?

当袁绍南下,曹操曾聚集文武商议对策,孔融和荀彧之间的一段论辩特别引人注目。孔融:“袁绍势大,不可与战,只可与和。”荀彧曰:“袁绍无用之人,何必议和?”孔融:“袁绍士广民强。其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皆忠臣也……何谓绍为无用之人乎?”荀彧笑曰:“……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纵有百万,何足道哉!”孔融默然。

实际上,战事相持到十月,曹营已经绝粮,必须向后方的许昌紧急求援。但许攸一反叛,向曹操献计火烧乌巢,整个战局随之翻盘,急转直下。这是官渡之战胜败的关键所在。袁绍的军事失败,显然是权术的作用目标出错了,人事上出了问题。拿曹操与袁绍在沟通方式上做个比较。曹操会将一个议题透过众议的方式让大家相互讨论辩解、分享智慧,以便得到最周详的思考。也就是能沉住气、静下心、深藏于心,反复掂量与权衡。此外,曹操颇有容人的雅量,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容纳“刚而犯上”的人才。所以,曹操手下的荀彧、荀攸、程昱、郭嘉、满宠刘晔吕虔毛玠等人,都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从无相互谗害。

袁绍的沟通模式是随机性的个别征询,而不是众议。在这种模式的暗示下,部属只会个别向他反映意见,类似于打小报告,使得部属之间少有坦诚的横向沟通。而袁绍本人既是个“有选择的倾听者”(只听他喜欢听的),又是个容易混淆是非,用一时结果来加罪于人的冲动型领导。

这种权术风格和沟通模式造成的直接后果非常坏。使得部属产生了“我只向老板负责”、“只要老板满意就行,别人无所谓”的意识和心理契约。

久而久之,由于资源的排挤效应,大家都要想办法逢迎老板,以便得到赏识和信用的机会。当意见被采纳,就要想尽办法让自己的意见(而非团体的决策)成功,或谎报成功。万一失败,就想法子嫁祸于人。如果老板采纳了别人的意见,便千方百计暗中阻挠,等着看别人出洋相。如此陈陈相因、恶性循环,自然形成了袁氏虚矫不实的政治生态,以至败局无可挽救。权术中的激励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一句话可以动人心,让人死心塌地效命驱驰。而善于包容,则是领导权术里的德行体现(注意,并非个人德行),舍人小过,图己大业,鼓掌之中,才有南面之尊。

在官渡之战桥段里,有几个情节值得提出来说说。关羽杀了颜良,沮授稍加挑拨,袁绍便迁怒于刘备:“汝弟斩吾爱将,汝必通谋,留尔何用?”待刘备一番巧言解释,袁绍反过来又责备沮授:“误听汝言,险杀好人。”作为一个领导人,批评下属不该是这样的,刘备到底是个外人,怎么可以当着外人的面让下属难看?权术不是冷冰冰的东西,其中的理智与情感因素很重要的。也难怪沮授一出来就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遂托疾不出议事。

等到关羽杀了文丑,郭图、审配又站出来质疑刘备的“佯推不知”,袁绍又大怒要杀刘备。当刘备为活命提出愿意让关羽来辅佐袁绍时,袁绍的表现再次让我大跌眼镜。他先喝退左右(郭图、审配等人):“玄德之言是也,汝等几使我受害贤之名”,后又大喜曰:“吾得云长,胜颜良、文丑十倍矣!”这两句话,前者伤谋士之心,后者失将士之心,权术使用之想当然、领导德行彰显之凉薄,已然到了极致。可以说,袁绍的领导形象,此时轰然倒塌。

而曹操恰恰相反,他不光依“事功”来奖罚,且能重赏提反对意见的人。207年,曹操不理曹洪等人的劝谏,出塞远征乌桓部族。结果虽取胜,却也吃了不少苦头。回到基地后,他便赏赐曾劝阻过他的人,承认自己只是侥幸成功,不足为法,希望大家不要因意见不被采纳而不敢建言。

意见不被采纳都能得到奖赏,因此大家都能勇于提案,也不必相互妒忌。久而久之,曹营中一旦形成决议,就再没有第二种声音或阳奉阴违,而能向一致的目标去努力。不能不承认,曹操是个能让追随者愉悦工作的领导人,靠的正是激励机制与领导德行,这是驭人最基本的两个要素。

而袁绍则差得远了,假设一下,如果他能认识到这一点,稍加实践,那么官渡之战的结局,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可能都要改写了。权术如用兵,兵无常势,贵在应变。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才能够成就大业。领导人对待下属或民众,要适时酌情的予以安抚,在讲明原则、制度和法律之后,不妨推己及人,多重民情,情真意切,民心必归。

不是吗?官爱民,民桓爱之。这才是维稳致胜的大计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植和甄宓之间是什么关系,甄宓和曹植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曹植与河北第一美人甄宓离奇而凄美的爱情故事。东汉时期,曹植之父曹操在攻破邺城之后,收留了袁绍的次媳甄宓。在华堂庆宴之时,曹操和曹彰、曹丕、曹植父子四人均为甄宓的美貌所打动,其兄曹丕出于政治上的野心迎合父亲,爱而不露,曹植则真诚求爱,终得甄宓动情,赠以随身玉佩定情,两情缱绻。然而

  • 历史上的诸葛亮厉害吗,诸葛亮的才能被夸大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生卒于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出生于山东临沂市沂南县,是三国时期蜀汉国的丞相。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诸葛亮的一生被人们传颂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也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接下来就由小编来揭秘下历史上

  • 张飞实战能力有多强,张飞的战力有多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曹操征荆州,刘备为曹操数十万大军围剿,兵败,操大军追至长坂桥头,却见张飞仅带亲随二十余骑,“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众军“都不敢近前&rdq

  • 张飞的子孙后代是谁,张飞的儿子女儿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飞的后代: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国名将,与二哥关羽一同有着军中万人敌的称号,张飞的一生对蜀汉国的贡献极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勇猛且鲁莽和嫉恶如仇而著称。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说说张飞的后代。张飞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后来都成了刘禅的皇后,两个儿子,大的叫张苞,小的叫张绍。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面

  • 诸葛亮死在了什么地方,历史上诸葛亮活了大概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时,只有五十四岁。而据《光明日报》报道,中关村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也只有53.34岁。诸葛亮究竟得的是什么病?《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三国演义》所描述的诸葛亮生活习惯,我们大致可以推测,他很有可能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三国演义》多次描写到诸葛亮

  • 张飞一生中有哪些辉煌的战功,张飞后来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被误导的名字张飞的名字,《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有准确的记载:“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这段史文告诉我们,张飞准确的名字是:名飞,字益德。古人有名,还有字,两者的用途并不相同。名是用来彼此相区别,而字,主要用途是在社交场合中显示礼貌。大体的规矩是:称呼别

  • 张飞到底长什么样,揭秘真实历史中张飞相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云阳张飞庙,因为三峡大坝修建时的搬迁而广为人知。而《三国演义》人物中,被歪曲得最厉害的,恐怕也非张飞莫属。在小说里,张飞出场,即如此描写他的容貌:“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就这20个字,把威猛无比的猛将形象定了调。作者后来还添油加醋,引了不知道哪里

  • 诸葛亮的后人介绍,诸葛亮的儿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嫡子诸葛瞻 继子诸葛乔 幼子诸葛怀 小女诸葛果诸葛瞻(227263年),字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人。诸葛亮之子,三国蜀汉大臣,工书画。诸葛瞻从小聪明颖慧,是一个早熟的人才。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军旅中写信给他的哥哥诸葛瑾说:“瞻今已8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 辽国是现在的哪里,辽国是现在的哪里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辽国也还是有很多人都比较感兴趣的,这个国家在历史上也非常的知名,在和宋朝的各种博弈中也是非常的厉害的,所以很多人对这个辽国也非常感兴趣,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了,这个辽国是现在的具体什么地方呢?又是现在的什么人呢?下面小编将以这个地图的形式来具体的说说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辽朝全盛时,疆域东北至

  • 辽国萧太后三位女儿结局,辽国萧太后处斩女儿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辽国萧太后处斩女儿的事情,很多人都在问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如果对的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如果不对的话,她的女儿们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这些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看看。并不是真的,辽国萧太后的女儿们都活得好好的,辽国萧太后并没有处斩他们。估计很多人看到有传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