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逃亡的时候为什么要带上百姓

刘备逃亡的时候为什么要带上百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28 更新时间:2024/1/18 22:44:56

刘备的人品,你认为如何呢?《三国演义》中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仁义仁德的形象,但是其中毕竟有不少水分,为了将刘备的形象树立得更好,才会这样写。书中有很多事情,用来说明刘备的仁义,比如逃跑的时候也要带着百姓一起跑。但问题是,百姓是带上了,刘备自己的妻儿呢?一边说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边又敬佩丢弃家人的刘备,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刘备在历史上是一位常败将军,但却不失以为奸雄。值得一说的是当初刘备驻守新野,面对曹操大军南下,刘备选择了喜闻乐见的战略撤退,也就是逃跑到了襄阳,依附刘表寻求庇护。

撤退很常见,但是刘备这次玩出了新花样,他带上了百姓跟他一起撤退。百姓感念刘备仁德,不忍离去,自愿跟随刘备,然后从新野到襄阳一路百姓死伤惨重,尸横遍野。刘备的仁德真值得大家这么跟随么?

其实刘备在撤离前,大肆宣扬曹操的残暴,抹黑曹操,如果到了新野必定屠城,满城上下鸡犬不留的那种。在当时消息闭塞,官老爷说什么百姓就信什么,基本上属于盲从,而且刘备此前对百姓还是不错的,所以百姓也就信了五分。其实,曹操是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屠城了,作为一个上位者,曹操要的是子民,而不是尸骨。

刘备知道紧靠造谣是带不走百姓的,毕竟重土难迁是中国的传统。刘备就又来了一个更绝的,他要一把火烧了新野,不给曹操留下一片瓦砾。百姓特别是那些大户,他们也都不傻,看得出刘备打的什么注意,为了到襄阳还能有所庇护,也就跟随“明主”而去了。

那为什么刘备一定要带上百姓一起上路?其实带上百姓有很多好处。

一方面,百姓的队伍缓慢且庞大,一定是卡在刘备和曹军之间,那百姓就是一个很好的屏障,阻碍曹操的军追。万一曹军不受约束,开始劫掠百姓,那就更好了,曹军的速度会更加受阻,还能让曹操真的背上残暴的锅。另一方面,刘备是不打算把新野城留给曹操的,他得不到的他就要毁掉,烧掉新野还好,如果烧死百姓,那他苦心经营的名声就毁了,必须把百姓骗离新野,至少绝大部分百姓才行,剩下的百姓都是曹军造的孽。

带百姓撤离一方面能帮助自己逃脱,还能恶心曹操,那刘备何乐而不为呢。后来实时证明,刘备后来是光顾着自己跑,老婆孩子都不要了,哪还管得了百姓的死活。当然了,三国演义还要赵子龙单骑救主和张飞喝退百万雄兵的剧情。突显了刘备仁义和账下一帮人的忠肝义胆。不过这些都是假的,是陈寿杜撰的小说而已。

但带着百姓撤退这件事,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不过发生的对象是在曹操和袁绍之间,在当年官渡大战之时,袁绍南下,曹操就曾将黎阳百姓带走,也是说害怕袁绍因为颜良文丑之死而屠城。

刘备为什么带着百姓逃跑

三国中期,曹操南下,刘表侄子刘琮望风而降,而刘备在退出新野的时候,百姓不舍其离开。于是便追随于他。那么,为何刘备非常执着的要带着当地的百姓离开呢?

首先,刘备带着老百姓离开,导致行军速度非常慢,这才被曹操的虎豹骑于长坂坡追上,率着亲众抛妻弃子的逃跑。然后才有了赵子龙七进七出救后主的故事。那么,既然百姓是负担,刘备为何如此执着,一定要带着百姓一起逃走呢?

演义中的解释是,刘备仁义,然而仔细想想,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如果说刘备仁义,为何会在关键时刻抛弃百姓,独自逃跑?而曹操也并未是恶魔,在徐州只因为他父亲被杀,才下令屠城的。而后他每占领一个地方,都没有实行惨无人道的屠城。既然如此,那么刘备为什么一定要带着百姓离开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1.笼络民心

大家都知道,刘备身在荆州,一直是树立一个救世主的形象。他宅心仁厚、爱民如子。正因为这样,百姓才认为刘备是一个好的领袖,原因跟随他一起。如果刘备不答应百姓的这个请求,那么他就将失去民心。

2.稳定军心

这些跟随刘备的百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曾经是他属下的家属。他们离开了荆州,很可能就是一去不复返了。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肯定都想带走自己的家属。因为他们也不能确定,曹操会不会善待他们的家属,也许会杀掉?所以,带着百姓一起逃离,才能稳定军心。

3.百姓是资源

在古代人力农耕的时代,人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人多力量大,百姓不仅是能够提供军队打仗,还能做农务,种植粮食。刘备即使要逃跑,带上百姓也是只赚不亏的。

4.可以做挡箭牌

除了上述的一些原因,刘备带走百姓的最后一大原因就是,在必要的时候,能拿这些百姓当挡箭牌,拖住曹军!刘备向南逃窜,路途几百里,而他的士兵显然没有虎豹骑那么快速,所以即使自己不带上百姓,也是会被追上的。与其这样,不如拿百姓当挡箭牌,拖延时间,让自己有更多机会。

通篇分析后,我们会发现,刘备不是宅心仁厚,他带着百姓其实是另有目的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法正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曹操在后世人的眼中,虽然可能是反派,或者毁誉参半的人,但是他所做的很多事情,却非常能体现出来他心中怀有雄图霸业的气势。比如,曹操广揽贤才,求贤若渴,但同时也是礼贤下士的态度,就是很多其他割据的诸侯所比不过的。也正因为如此,曹操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异士。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还是曾经感慨没能得到谋

  • 千古一帝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千古一帝最早是用在秦始皇身上的一个词,形容秦始皇是文武双全的出色帝王,简直是要一千年才会出现一位。毕竟秦始皇是第一个完成全国统一的皇帝,在这方面的就成还是非常高的。不过历史上能被叫做千古一帝的皇帝也并不是只有秦始皇一位,还有很多好皇帝的贡献不逊于秦始皇,一起来看看这些同样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你都知

  • 狄仁杰对武则天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得益于各种影视和文学作品的传播,狄仁杰的形象现在也算是深入人心,不管是后世的虚构,还是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狄仁杰对于武则天来说相当重要。这种重要到了什么地步呢,狄仁杰死后,武则天悲痛不已,只说了四个字,就足以表达出狄仁杰的地位,不仅仅是对武则天,更是对整个朝堂。那么,究竟是哪

  • 高渐离双眼被弄瞎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荆轲刺秦的历史事件,在民间也算是广为流传,他承担着燕太子丹的寄托,去刺杀当时还是秦王的嬴政,最终却遭遇失败。古人讲义气,荆轲是这样,他的好友高渐离也是这样。高渐离本是燕国人,真要说起来,他更有身份和理由去刺杀秦始皇,毕竟他的国家和好友,都是在这战乱的年代之中,被秦国所灭。高渐离也的确因为击筑水平颇高

  • 姜维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续接过北伐的旗帜,帮助蜀汉以攻代守。不过姜维北伐的战绩似乎要好过诸葛亮,诸葛亮六出祁山大部分都是打了败仗,也没给当时的局面带来任何改观。那为什么姜维北伐却能获得一定成效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姜维北伐时使用的战略到底是怎样的。其实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可能还真不如姜维,只是在演义中被夸

  •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军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虽然郭嘉和诸葛亮从来没有正面交过手,但是因为有了这个说法,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因为诸葛亮怕郭嘉所以才选择不出山,那实际情况真是这样么?郭嘉是在207这一年中染疾病逝的,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这样看的话诸葛亮出仕年纪的确比较晚,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想等一位和自

  • 为什么李世民敢造反,朱棣却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因为有了玄武门之变,才有了李世民的皇帝之位,才有了贞观之治和“盛世大唐”。虽然说李世民皇帝的位子得来的不正当,但是也不可否认,他的确是一位好皇帝,敢于挑起天下的重任,不论他造反的初衷是什么。而明朝时期,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两人,却与李渊和李世民,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李世民敢起兵造反,可是朱棣

  • 自封汉中王之后,刘备为什没有给诸葛亮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会认为,诸葛亮在刘备心中地位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三顾茅庐才请出来的大才,又有“卧龙”的绰号,还没出山就已经有隆中对三分天下的大规划,自然是不得不让人敬佩的。的确,在出山之后,诸葛亮也给刘备提出过很多正确的建议和谋划,正是因为有了他,刘备的路才不至于太过坎坷。但是,在刘备当上汉中王之后,诸葛亮的

  • 郭嘉庞统周瑜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郭嘉,曹魏谋士,庞统,刘备谋士,周瑜,东吴大都督,这三个人看起来各为其主,但是却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英年早逝。郭嘉死的时候三十八岁,庞统三十六岁,周瑜也是三十六岁,原本正是帮助主公建功立业的好年纪,谁也没想到世事如此无常。这三个人在世的时候,可以说对各自的主公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也就左右着局势,

  • 杨贵妃的前夫,寿王李瑁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寿王李瑁,这个名字,相信一定有很多人会觉得眼熟,似乎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又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其实,这个名字的出镜率也不算低,只不过风头都被别人抢走了,抢风头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李隆基和妻子杨玉环。李瑁可能怎么也想不到,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会在后世一直流传,而自己却成了一个绿叶人物,不仅是陪衬,连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