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是否需要为吴国的灭亡负责

孙权是否需要为吴国的灭亡负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682 更新时间:2024/2/4 2:36:40

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是一个不仅后世人羡慕,当时连曹操都羡慕的人才,尽管自己有曹植这样才华横溢的儿子,还是要感叹一句,生儿子就应该像孙权这样才行,可见孙权的才能的确超乎寻常。不过,孙权死后,距离吴国灭亡,中间又隔了好几代君主,为什么有人认为,孙权还需要为吴国的灭亡负责呢?

三国时期,吴国与魏国、蜀国鼎足而立,开国君主孙权也由此成为三巨头之一。但是吴国也只传承了几十年就灭亡了,那么,作为开国君主的孙权是否应该对吴国灭亡负责呢?

孙权,字仲谋,三国中吴国的开国君主。孙权其人外貌不凡,吴夫人怀孙权时曾梦见太阳入怀,孙坚断言是富贵的象征。可惜孙权父兄早亡,年仅18岁的他就从兄长孙策手上接过了江东的大权。孙权早期善于用人,有勇有谋,又善纳谏言。以18岁的身躯接过江东的重担,非但没有给父兄丢脸,反而青出于蓝。在孙权当政期间,东吴民生恢复,孙家与东吴世家的关系也有所缓和,世家子弟纷纷投入孙权麾下,为东吴的发展建言献策,一时间,东吴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之后,孙权放下父仇与荆州联手,在赤壁大败曹操,直接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周瑜鲁肃吕蒙先后亡故的情况下,孙权有提拔与兄长孙策有极深矛盾的陆逊为东吴的继任大都督,使东吴在夷陵大败刘备,杜绝了东吴一场战祸。由此可见,孙权在早期是难得的雄主,识人善用人,军政能力都不错。在他的经营下,江东本土几乎没有遭受战火,成为三国时期难得的一片“净土”。连曹操都不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可是,孙权建立吴国后,性情大变,开始变得多疑、暴躁、昏庸、猜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孙权晚年昏庸无道,大肆戕害大臣。

最典型的就是对张昭和陆逊的态度上。张昭是孙策留给孙权的辅政大臣,有“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说法。孙权亲政之初,也是张昭的全力辅佐才使少年孙权在执政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纰漏,之后,张昭一直牢牢占据江东文臣首辅的位置,不管军队的大都督是周瑜还是鲁肃,张昭的地位始终没变,孙权也极为倚重这位大臣。

但是晚年孙权却变得暴躁、小肚鸡肠。有一次张昭因为孙权不听他的劝告,非要派使者去辽东结好公孙渊,张昭一气之下称病不再上朝。孙权也赌气派人用泥土砌成一堵墙堵在张昭的家门口,张昭更绝,在里面也砌了一堵墙。最后还是孙权亲自道歉才使这件事情了结。对待张昭算好的了,武将之首的陆逊可就没这么好的结局了。

陆逊是孙权一手提拔的,为吴国的第四任大都督,掌握军队大权。孙权晚年,在立太子之事上反复无常,陆逊上书直言自己的看法,却被孙权误以为干涉自己的家事,直接将陆逊以牵涉党争问罪,导致陆逊忧伤过度,含恨而终。孙权晚年的昏庸直接导致了吴国官场的混乱,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清洗换牌。这与后来的主弱臣强有直接关系。

2.我们上面说到了孙权晚年在立太子之事上反复无常。

由于孙权活得够久,他所立的太子孙登都因病去世了,孙权依然健在。孙登去世后,孙权就陷入了反复立太子的举动中。继承人久久不能确定,东吴臣子纷纷站队,孙权的反复无常在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太子之争导致了吴国朝政的混乱,多年的内讧使吴国的国力遭到了极大的损害,在太子之争中,许多大臣都以各种罪名被问罪,大批的忠臣良将被诬陷,导致了吴国的栋梁纷纷折断,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自此,吴国的国力衰退,陷入了长期的动荡之中。

3.孙权晚年不仅反复无常、昏庸暴躁,而且好大喜功、骄奢淫逸。

他的贪图享乐不在任何一位昏君之下,而且孙权极好神仙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断派人前往海外寻找神仙。造成了吴国国力被白白消耗,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最为荒唐的是,孙权晚年爱上了残酷的刑罚,并以处罚他人为乐,陆逊等大臣上书建议减轻赋税、放款刑罚,孙权却为酷刑辩解,赋税反而越征越高,这与早期爱民如子、体恤臣民的东吴雄主有天壤之别。

以上都是孙权晚年所犯的错误,吴国的灭亡,孙权肯定要负相当一部分责任,但不应全部推到他身上,毕竟吴国不是在孙权手上灭亡的。吴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历史潮流的推动,天下历来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汉末军阀割据以来,中华大地分裂已有近百年之久,统一的历史趋势不可阻挡,蜀国不行,吴国同样也不行。而且吴国的地理位置善于防守,但不利于进取,根本没有争霸天下的可能,被灭亡也是情理之中。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喜不喜欢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传奇的女帝武则天,单单看她的身份就知道,她的人生一定是非常与众不同的。她进宫的时候是李世民时期,也算是陪伴了李世民很多年,然而直到李世民死,武则天也没有一个孩子,李世民为何这样不喜欢武则天?既然不喜欢,为何还要赐名“媚娘”?那么,李世民喜欢的究竟是谁?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世民爱过武则天吗?当然了,

  • 如果秦始皇有谥号,他应该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尽管后世对他褒贬不一,但是他曾经做下的功绩却也是不容忽视的。不过,我们在称呼很多皇帝的时候,虽然用的是庙号,但是他们很多都会有谥号,而反观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谥号,为什么秦始皇会没有谥号?如果历史上秦始皇有谥号,你觉得,他应该叫做什么呢?位于宗庙被供

  • 刘禅投降后封公,为何孙皓投向后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禅,孙皓,两个都是三国时期的皇帝,刘禅作为蜀后主,孙皓作为吴末帝,同样都是末代君主,最终又都一样投降了魏国,但是,魏国在对这两位皇帝封爵的的时候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刘禅被封为“安乐公”,而孙皓却被封为“归命侯”,一个是公一个是侯,这中间的身份地位的差别是非常大的,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封?刘禅封爵安乐

  • 西汉汉景帝削藩成功,为什么明朝建文帝却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分封制”这一项制度,虽然说从秦朝开始,之后就很少再用了,但还是有些朝代在建国初期封了很多藩王。然而,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封王,最终都还是会走上同一条路——削藩。例如西汉时期和明朝时期,都曾经有过削藩。然而,西汉时期汉景帝的削藩成功了,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却惨遭失败,自己的皇位也丢了。为什么结果差距会

  •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是科举制度的成型时期,这种萌芽于南北朝时期的新型人才选拔制度,一直被沿用了一千多年,甚至现在的各种考试,也都是科举的后续发展。而诗仙李白,他所生活的时代就是科举制度一步步完善的时期,他本人又十分热衷于做官,想尽办法也要跻身仕途行列。但是有一点很奇怪,爱做官的李白为什么没有参加科举考试?难道他是

  • 金庸笔下能战胜扫地僧的人物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天龙八部中,大家都在猜测扫地僧真实实力到底如何,凭借自身强大的内力,光靠气场就能击败萧远山和慕容博,功力实在深不可测。就拿当时的状况来看,整个天龙八部里也没人能击败扫地僧。不过要是把金庸其他作品里的人物拿出来作比较的话,有没有人能击败扫地僧呢?这里我们并不打算拿出所有人物进行比较,因为有很多都没出

  • 樊哙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樊哙其实大家多多少少都是知道这个人的,是真的不容易啊他可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啊,但是有的人也说了这好像有点意思啊,这么一位具有传奇意义的人其实也做到了大将军了,而且也是左丞相,那么樊哙的一生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生的呢?下面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介绍吧!樊哙简介樊哙(公元前242-公元前189),沛人,出身寒微

  • 韩信有什么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缺点,这些缺点不可避免,每个人都会有。韩信,历史上的一位“兵仙”,用兵如神所向披靡,但是这样的人同样也会有缺点。不过,在民间一直流传有一个传言,认为韩信的母亲是被他活埋而死的。这是真的吗,韩信真的活埋了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传言,并且还有人深信不疑呢

  • 西天三大佛祖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中,天庭上没有一位神仙有能力制服孙悟空,最后只能找如来佛祖帮忙。不过如来也不是西天最厉害的佛祖,只能排到第二位,那西天三大佛祖中最厉害的人物究竟是谁呢?下面就为大家公布答案。不过在西游记后传中,孙悟空最后成为了万佛之祖,这个名号应该要比如来还要厉害一些,不过在佛教中并没有这个职位,所以我们这

  • 李隆基才死了几十年,为什么白居易就敢写《长恨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可能都以为,古代的人们是不能对当时的上位者,尤其是皇帝说什么的,擅自议论皇帝完全就是“大不敬”,一定是会被治罪的。不过,白居易作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却敢公开发表自己的《长恨歌》,诗中写的还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这究竟是为什么?古人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些言论,为什么白居易写诗就没事呢?白居易是唐代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