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死后,曹魏一方为什么只有黄权并不高兴

刘备死后,曹魏一方为什么只有黄权并不高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824 更新时间:2024/2/28 8:52:57

汉末三国时期,黄权是蜀汉和曹魏的将领,先是效忠于刘备,后来改投曹魏。他在刘备身边的时候,虽然在后世并不是特别出名,但实际上刘备攻取汉中的主意也都是黄权力劝才让刘备下定决心的,他深知汉中对于蜀汉的重要性。然而他后来却投降了曹魏,这是为什么?在刘备死后,曹魏满朝欢呼,为什么只有黄权一个人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公元221年,刘备响应群臣的劝进表,以大汉天子自居,在成都正式称帝,与魏、吴正式鼎足而立,三分天下。

刘备乃汉室宗亲,自公元184年首斩黄巾以来,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在走过37年跌宕起伏的创业人生后,从一个在大街上卖草鞋的小摊贩,而一跃成为蜀汉皇帝,也算是“修成正果,功德圆满”了。

称帝后的刘备,野心急剧膨胀,遂以东吴强夺荆州,杀死二弟关羽为由,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反对,于公元222年举两川之兵,讨伐东吴。刘备大军到了夷陵地带,便开始连营扎寨,绵延四十余里,由于战略上的失误,加上过于轻敌,最后中了东吴都督陆逊的火攻之计。刘备几十万大军顷刻间瓦解,葬身于火海之中,幸亏部下大将奋力死战,刘备才得以安全退往白帝城。

经历夷陵惨败的刘备,从此一病不起,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李严、赵云等重臣后,便在悔恨中离世。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群臣沉浸于一片痛苦之中,国内局势一度动荡,危机四伏。

反观曹魏阵营,魏文帝曹丕和群臣听闻刘备死讯后,都拍手叫好,举杯庆贺,并有趁机伐蜀的倾向,但是有一人却闷闷不乐,此人就是曹魏的镇南将军黄权。黄权本是益州刘璋帐下主簿,可谓忠心不二,且足智多谋,但是并未得到刘璋的赏识与重用。

当年刘璋听从张松的建议,要请刘备入西川以讨伐张鲁之时,黄权以死劝谏说:“刘备有骁勇声名,想用部下之礼对待他,则不能满足他的心愿,想以宾客之礼对待他,则一国又不能容二主。”

眼见主公刘璋左右犯难之时,黄权加重了语气,继续说道:“万万不可请刘备入蜀,倘若他生异心,则主公就危险了,倒不如紧守边关,静待时局的变化。”刘璋不听,派谋士法正去迎接刘备,而将黄权外放为广汉县长。黄权是一片忠心被当成了驴肝肺,反受到了贬黜。

结局果然如黄权所料,公元212年,刘备与刘璋反目成仇,发兵攻打益州,各郡县是望风归顺。黄权寡不敌众,也在投降之列。经过三年的攻伐战争后,刘璋众叛亲离,率残部投降,随后被刘备迁往荆州公安,并于公元220年病逝。

刘备收降黄权后,不计前嫌,反对黄权加以重用,封他为偏将军。黄权自当肝脑涂地,以报刘备知遇之恩。

公元215年,曹操发大军攻打汉中张鲁,张鲁败逃巴中。黄权看到了危机,就向刘备进言:“如果失去汉中,则巴蜀之地就会受到严重威胁,等于是割去了蜀地的大腿与臂膀。”刘备听从黄权建议,火速发兵救助张鲁,可是张鲁却憎恨刘备,顺势投降了曹操,随之而来的便是刘备与曹操的一场汉中争夺大战。

在汉中争夺战中,70多岁的老将黄忠毛遂自荐,率部成功斩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渊,占领汉中。曹操兵败后,此后余生再没能踏进汉中半步。然而后世的人们,却只知道刘备攻取汉中主要依靠法正的谋略,却不知道这些计谋其实都是黄权首先向刘备提出的。

所以凭良心说,汉中争夺战的第一谋士非法正,而是黄权黄公衡。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便大封群臣,任命黄权为治中从事。黄权就此成为蜀中的高级幕僚,经常替刘备出谋划策。

夷陵之战前,黄权就劝谏刘备说:“吴人骠悍善战,而我军从水路出兵,顺流而下,易进难退,为臣请求作为先锋部队去试探敌人虚实,陛下应当在后方坐镇,切不可轻易冒险!”

刘备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反任他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偷袭,而自己率大军奔赴江南前线,在夷陵地带连营扎寨,绵延四十余里。吴国大都督陆逊看出了破绽,使用火攻之计破敌,蜀汉江南前线部队全线溃败。刘备率领残余部队,仓皇撤退到白帝城,但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黄权军队无法返回蜀地,因此他只好率部投降了魏国。

蜀国司法部门依照律法,要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却替黄权辩护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于是下令不许伤害他的家人,还要妥善安置。可见刘备在经历夷陵惨败后,是做了自我检讨与深刻反省的,也从侧面看出刘备对人才非常地爱惜,当年“三顾茅庐”就是铁证。

刘备并不会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把罪责全都推给下属。所以有世人曾吐槽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也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非常后悔地说道:“悔不听臣相、子龙之言,才导致今天的惨败啊!”

大家不妨回想当年官渡之战后,袁绍处置谋士田丰的态度,再和此时的刘备一对比,就能瞬间感觉刘备的人格魅力是如此地高大上。当年青梅煮酒之时,曹操就明言“袁绍等人都是冢中枯骨,而你刘使君才是当世之豪杰”。这句话背后的含义,现在再来品读,也就不言而喻了。曹操的那句话可谓点睛之笔,切中要害,他看人、看事的本领可谓高明之至。

豪杰不光要能率领千军万马驰骋沙场,也要有容人之雅量,与部属推心置腹,部属必定为你效死力。在那个战火纷飞、充斥着阴谋诡计的时代,君臣之间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分,实属极其难能可贵。而且黄权投降魏国后,并未忘记刘备对自己的恩宠。魏文帝曹丕曾经问黄权:“你背弃刘备,前来归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

黄权义正言辞地说:“我受先主刘备的知遇之恩,定不能降吴,可又无法回归蜀汉,于是前来投降。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敢效仿古人呢?”可见在黄权心里,刘备是个明主,是值得自己去精心辅佐的,至于投降魏国,实在是迫不得已,也许君臣的缘分就缘尽于此了。

所以在听闻刘备死讯后,黄权的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只不过碍于曹魏群臣之面,黄权不能尽情地表露出来,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先主刘备祈福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久以来,很多人对于秦始皇的印象就是两个字:暴君。很多人都觉得,秦始皇的各种政策、制度,就是为了压迫人们而诞生的,他的各种作为也都让人们对他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但这毕竟都是后世人的说法,秦人自己有没有这样说呢?我们恐怕已经无从得知。但是,秦始皇是不是真的是暴君呢?作为第一个天下一统的皇帝,真实历史的

  • 刘禅恨关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末三国时期,关羽在当时的地位也算是很有分量的,毕竟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而刘备日后建立蜀汉,关羽也为此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可以说是蜀汉的大功臣。然而刘备死后刘禅即位,对于自己父亲这位好兄弟,刘禅的态度可就让人难免不多想了,他似乎对于关羽有着一种很深的恨意,这又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刘禅会这样恨关羽呢?

  • 张飞原本身为土豪,为什么宁愿跟随卖草鞋的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汉末三国的刘备,原本家道中落,虽然身为汉室宗亲,最终却不得不沦落到贩卖自己制作的草鞋来维持生活的地步,不可谓不是没落。而他和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也同样广为人知,只不过张飞真实的身份,可能很多人并不是特别清楚。其实,真正的张飞在跟随刘备之前,是一个土豪,比之刘备强了很多,然而为什么这

  • 如何评价明末清初的人物范文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末期的范文程其实这个人的争议很大的,话说他虽然出生于名门,但是这个人做的事情却是一些汉奸做的事情,那么有的人要说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又是怎么去评价范文程这个人的呢?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范文程这个人,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名门之后,汉奸之首!范文程,明末不著名

  • 盘点那些历史上并不存在的虚构人物,你知道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它即便有很大一部分的历史真实,却也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历史,其中的一部分人物、情节也都是虚构出来的。其实在其他地方,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传说中,都有很多虚构出来的人物,然而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这些人物真的是存在过的。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究竟有哪些很出名,

  • 黄权投降曹魏,为什么刘备却说是自己对不起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叛变投降的人总是会被认为是墙头草,会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原因可能是很多投降派只是图求荣华富贵,用投降来换取更好的生活。不过,即便如此,落下个不忠的名声,也还是有很多人,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不在意自己的名声。然而,在三国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人,他虽然是投降派,从刘备处投降到了曹魏一方,但刘备却

  • 张飞和李逵的人物形象为什么很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要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当中最相似的两个人,可能就是张飞和李逵了。毕竟还有传闻称《水浒传》是由罗贯中和施耐庵一起写的,所以出现几位相似的人物也可以理解。不过要是比较两人的比武艺的话,那应该还是张飞会更加厉害一些,其实在《三国演义》当中,张飞虽然是开场的主角之一,但是约到后面戏份越少,最后还死

  • 历史上武则天称帝的国号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则天的传奇故事,很多人都很感兴趣,也有很多人专门研究过武则天的生平事迹,包括她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五品才人,一直到后来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还有她留给后世的那块无字碑。武则天取代李唐王室,将国号改为“周”,即武周王朝,为什么她会选择“周”这个国号?这个字代表的什么含义,以至于武则天会改周围国号?在

  • 历史上隋炀帝为什么要西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隋炀帝,你想到了什么?可能大部分人都只与有两个字:昏君。之所以这样认为,无外乎隋炀帝曾经做过的事情。他曾经为了下扬州,命令工人们开凿出一条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至今仍然还在,并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被冠上了“昏君”名号的隋炀帝杨广,真的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对的吗?隋炀帝曾经西巡,他西巡又是为

  • 为什么曹操和曹丕没有听从刘晔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晔,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的一名谋士,他和刘备一样,都是汉室宗亲,但是他选择的路却和刘备完全不一样。他成为曹魏的谋士,多次给曹魏出谋划策,并且提出过很多很好的建议。但是,谋士再怎么说也只是臣子,一切的决定权还是在主君的手里,刘晔提出的计谋再好,主君不予实施,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实上,曹操和曹丕都曾经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