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真的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吗

曹操真的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206 更新时间:2024/1/19 2:39:36

很多人都认为,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自负狂妄,而能够说明这一点的,莫过于他曾经在杀了一家人之后说出的一句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只不过,我们也知道,同样一句话,如果含着不同的感情,说出来的感觉就会完全不一样,更何况这句话还未必就是曹操说过的。那么,不看《三国演义》,曹操是不是真的说过这句话呢?他当时又是怎样的心情?

曹操虽然在汉灵帝任用的西园八校尉里和袁绍同列,但汉灵帝之后搞的大阅兵,以及紧接着在汉灵帝死后的政变中,曹操都没有突出的表现。不像袁绍,一直站在何进的身后,攒托何进,最终让东汉朝廷落入了董卓之手。

只有在袁绍劝何进召董卓带兵进京时,在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引用王沈的《魏书》中说了曹操的一句对这件事的点评。显然在何进准备召董卓进京时,曹操是知道的。但也很明显,曹操并不是直接对何进,或袁绍说的。通过曹操说的这句:“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我们大致可以推测,曹操围绕在何进周边的大圈子周围,但没有进到何进、袁绍这个拿主意的核心小圈子中。

曹操的这句话我们在何进准备调董卓进京时详细引述过,这里就不详细展开。曹操这句话的核心意思就是,杀鸡焉用牛刀,对付宦官几个狱吏就够了,何必大老远把你控制不了的董卓找来呢。你们这样舍近求远,注定是要失败的。果不其然发生了之后一系列的惨剧,何进被杀,袁绍弃官跑冀州而去,东汉的朝局被一个武夫董卓完全掌控了起来。曹操不看好何进他们,一样不会看好鲁莽残暴的董卓。曹操不看好何进,但还是坚持站在何进阵线里的,毕竟何进这个外戚有最名正言顺辅政的理由。可董卓最缺的就是一个服人的理由,让天下人共同承认他是合格辅政大臣的理由。

董卓找不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只能依靠武力。而董卓手上掌控的武力,是一个吃人的怪兽,必须一天天的拿财富,拿高位来刺激、来喂饱它。如果一天喂不饱它,反过来它就要吃掉你。更关键的是,董卓掌控的这个怪兽,是没有理性的,是时不时就要病态发作的。而且一旦发作起来,所有的规则、制度,都拿它没办法。董卓名义上是这个怪兽的主人,但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个暂时的负责人罢了。这个没理性的怪兽才是这时候真正控制东汉朝局的主人。

曹操不认为董卓所代表的这种模式,在士族林立的东汉能行得通。所以在董卓向曹操示好,拜他为骁骑校尉的时候,曹操没有应征。从这一点上看,曹操比那些迫于董卓威胁,屈服下来的东汉的名士们要有气节的多。不过曹操不虚伪,不认为自己不应征是为了所谓的东汉,而是已经算定了董卓他们“终必覆败”。

不应征的曹操,既然决定了不接受董卓的好意,坐到董卓这条船上。这时候,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逃,赶快逃离京城。董卓这人也正是看人下菜碟的主。袁家兄弟逃跑的时候,都没有发通缉令。可曹操不当自己任命的官职就发了通缉令。从曹操中牟被捕的事情看,董卓不但发了曹操的通缉令,在这个通缉令上还有曹操的画像。

董卓这样通缉曹操,三国演义里给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就是曹操想借献刀的名义杀掉董卓,被董卓识破,然后才遭到通缉的。但显然曹操献刀的事情,在历史没有真实发生过,曹操也不会蠢到那个地步,以为杀掉一个董卓,就万事大吉了。曹操献刀的事情,与曹操跑到大宦官张让屋子里,然后翻墙逃跑的事,有那么一点相似,但性质可完全不同。

那董卓通缉曹操的理由是什么?显然曹操是入了董卓法眼的,董卓也看到如果曹操不为自己所用,必然是个威胁。而且对曹家,董卓心里显然没那么多顾忌。再往深推测,可能和时局有关,这时候,反抗董卓的声音,可能在关东已经开始,董卓显然不想让曹操轻易的跑到敌方阵营中去。

董卓通缉悬赏自己的事,曹操一定也知道。真是因为知道,所有紧张,才发生了之后杀死吕伯奢一家八口的事。更有了因为三国演义加工,为大家熟知的曹操的口头禅“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但三国演义因为曹操奸臣、大白脸这个角色定位,进行了深度的喜剧加工,与真实的历史史实有很大差别,我们回到真实的历史情景里,看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曹操逃出洛阳之后,一路向东而行,计划先回到自己的老家谯(今安徽亳州)再说。在东归的路上,曹操路过成皋(今河南荥阳)。在成皋,有曹家的一个老熟人吕伯奢,于是曹操就带着跟随自己的几个人去了吕伯奢家借宿,不过吕伯奢不在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被记录在三个地方,有三个不同的版本,而且同时被裴松之引用。

在王沈的《魏书》里是这样记载的:“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在魏国人做的传记里明显是向着曹操,说是因为吕伯奢的儿子们想劫持曹操,曹操才杀人的,于情于理显然不能让人信服。

我们接着看《世说新语》里关于这段故事的记载:“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比较起魏书来,曹操因为疑心吕伯奢儿子们接到了董卓诏令,所以才杀了吕伯奢家八人。于情于理,算是能说的通。

我们再看《孙盛杂记》中的记载,“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这个版本和《世说新语》里的基本一致,只是添加了一些具体的情景描写——闻其食器声,当然最关键的是加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惊天动地的话。易中天品三国对这事有详细的论述,说明“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与我们所理解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之间意思的不同,特别强调了在说这句话之前曹操的表情——凄怆。曹操显然不是高兴自豪的说,而是悲伤怀疑的说的,在《孙盛杂记》的记载中。

对比分析一下这三个版本,可以看到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事,肯定是发生了,而且大致的情节,和《世说新语》描述的相像。《魏书》的说法太牵强了,而《孙盛杂记》情节和《世说新语》相仿,但明显加了不少演义的成分,特别是曹操说的那句话。可从文学脚本的角度看,《孙盛杂记》明显是一个更好的脚步,也更吸引人,自然也更为大家熟知。

而三国演义的版本,明显是在《孙盛杂记》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而且添加了陈宫、吕伯奢两个人物,还有了曹操在回来的路上碰上吕伯奢,把吕伯奢也杀了的情景。让曹操的残忍无情,更直接更露骨。但真实的历史可不是这样。

这时的曹操,慌忙离开京城,一路被通缉令所困,警觉性高是自然而然的事。吕伯奢家里的几个儿子,是否真的有拿住曹操去交给董卓的举动不可知,但明显让曹操产生了怀疑。在不是你死就是我生的困局中,是个人都会有曹操的一样的举动的。不过无论如何曹操是错杀了吕伯奢一家,接下来曹操还有面临更凶险的事情。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允炆有没有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时期的第二位皇帝,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是历史上一位很神秘的皇帝。说他神秘倒不是因为他行为做事令人看不透,而是说他的行踪。当朱棣,也就是朱允炆的的叔叔,夺了皇位之后,朱允炆就不知所踪,别说朱棣,就是直到现在都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里。那么,失踪的朱允炆有没有孩子后人呢?朱允炆的后人都怎么样了?由于卑鄙

  • 三国大将张任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的张任其实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人虽然小有名气,但是也还是让人觉得真的是不为大众所知道啊,但是如果真的的了解张任这个人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人其实竟然有吕布之勇了,而且他的武力值在蜀汉里面也是能排前几的,那么张任到底有多么的厉害?他的武力值究竟如何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时期最厉

  • 在蜀汉快要灭亡的时刻,为什么是刘禅的儿子出来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的蜀汉其实在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也算是有模有样的好好的坚持了几十年了,但是到了蜀汉的后期,在刘禅登基之后事情就变得十分的残酷了,最后蜀汉要灭亡了,大家都说刘禅不傻,但是在蜀汉最后灭亡的时间里面,为什么是刘禅的儿子出来殉国了,而刘禅又独活了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

  • 三国里的潘凤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的一些武将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是什么吕布啊关羽啊还有什么张飞啊,再到曹魏这边的许褚啊典韦啊等等的,但是其实还有三国早期的一些武将也被我们个忽略了,在东汉的末年其实也是有很多的名将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介绍介绍潘凤这个人,看看他到底有多么的厉害吧,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 秦始皇为什么姓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不过嬴这个姓氏为什么没能延续下来呢?现代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嬴这个姓氏了,那在历史当中嬴姓到底是怎么消失的呢?按理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家应该也会好好纪念他,按到秦始皇的口碑有差到这个程度么。其实嬴这个姓氏后面经过了几代的改动,衍生出了几种新的姓氏,所以嬴逐渐就少了,毕竟当时如果让别

  • 嘉庆帝永琰资质一般,乾隆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皇位的继承人,一般都会选择正妻所生长子,也就是嫡长子,如果没了这个孩子,很多皇帝都会选择优秀的,能够担当大任的继承人,为了继续统治这个王朝,没有能力当然不行。但是在乾隆时期,就面临过这样的困境,要在自己的十几个儿子当中选择一个继承人,但是,最终选中的偏偏是资质平平的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 富察皇后去世时年龄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富察皇后一生只活了37岁,去世后乾隆皇帝也是陷入长达十几年的忧伤当中。虽然乾隆皇帝跟富察皇后在一起时,并不是那么的和睦,但两人的感情却是真情动人。原本乾隆皇帝都不打算再立皇后了,但是自己当时也没儿子所以没办法只能为了后代立皇后生子。富察皇后一生也是比较的苦,生了四哥孩子三个都夭折了,如果富察皇后有一

  • 曹豹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曹豹其实大家应该清楚这个人是谁,但是具体的估计也大家也不太清楚,好像有听说过这个人,但是这个人是干嘛的,又是做什么的也不好说,下面我们就跟随小编的脚步继续揭秘看看这个曹豹是谁吧,他的个人资料又是什么感兴趣的网友跟随小编继续揭秘看看!曹豹其实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了,出生时间史料没有记载,但是死亡时间倒

  • 朱元璋当皇帝之后,他以前放牛的地主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之前,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放牛郎,因为家境贫穷不得不如此。但也正是因为家境贫穷,所以当时他放牛的那个地主也不见得有多瞧得起他。但是,多年过去,曾经只能放牛的孩子,居然成为一国的开国之君,当朱元璋重回故里,面对曾经瞧不起他的地主,他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呢?公元1368年,朱

  • 历史上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的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两个人之前,一个是咸丰帝的皇后,另一个是咸丰帝的妃嫔,咸丰帝死后,两人都被尊为太后,形成“两宫并尊”的局面。但是,按照一般的逻辑,同一个皇帝的妃子之间,能有什么好关系?毕竟都是要争宠的,她们之间可能并不怎么融洽。那么,事实究竟是否如此,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间关系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