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给大臣封爵,为什么把刘伯温放在最后

朱元璋给大臣封爵,为什么把刘伯温放在最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616 更新时间:2024/1/19 2:01:41

刘伯温,在民间素有“大明王朝第一谋臣”的称谓,更是有很多人将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认为诸葛亮能够为刘备三分天下,将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发展壮大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但是刘伯温却可以帮助平民的朱元璋一统天下,可见刘伯温的地位。然而,功成之后,朱元璋给功臣加官进爵,为什么会把刘伯温放在最后一个?刘伯温对此又是什么态度呢?

公元1368年1月23日(阴历戊申年元月四日),朱元璋于应天即皇帝位,改元洪武,宣告大明国建立。登基后第三日,即洪武元年元月六日,朱元璋在奉天殿大宴群臣,重新审定、任命诸官。刘基和章溢在上一年十月九日已被任命为御史中丞,朱元璋对他们的官职并未更改,而是重申前命。

其中,朱元璋授刘基御史中丞的《御史中承诰》中,大大地表彰了一番刘基的功劳。文中出现了“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驭乎一方”这样的话语。

另外,宋濂写给章溢、收录在《宋文宪公全集》卷四中的《御史中承章公神道碑》里也有记:上爱公(章溢)甚,尝与公及刘君(刘基)曰:‘二先生年向耄,恐感霜露致疾,善自卫摄,不宜早趋朝也。’”可见朱元璋对两个御史中丞刘基和章溢是非常敬重的。

然而,两年之后,洪武三年十一月,当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等从塞外班师还朝、奉上平沙漠表,朱元璋大封功臣勋爵。这一次较之洪武元年那次,要正式得多了。封公的有六个人,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食禄四千石;魏国公徐达,食禄五千石;郑国公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子常茂,食禄三千石;曹国公李文忠,食禄三千石;宋国公冯胜,食禄三千石;卫国公邓愈,食禄三千石。

六人之中,仅李善长一人为文臣。封侯者二十八人,以汤和为首,全是武将。公、侯都有食禄,并令子孙世袭。封伯者二人,即汪广洋、刘基,都是文官。但两人的食禄多寡有别,汪广洋食禄为三百六十石,刘基只有二百四十石,差了一百二十石。刘基的食禄二百四十石和李善长的食禄四千石相比,差得更远,且子孙不世袭。而朱元璋给刘基的《诰书》与洪武元年的《御史中承诰》比,语气也差了许多。

文中只泛泛提了一句:“朕提师江左,兵至栝苍,尔基挺身来谒于金陵。”后世多为刘基感到不平——正德九年(1513年)明武宗追赠刘基为太师,诰文里有“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之句,朱元璋怎么在这次大封勋爵中只给刘基封了最末一等呢?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大家为刘基抱不平的同时,也在同情刘基的感受——猜刘基肯定会是无比委屈、无比愤懑。但是,大家的猜想是错的。刘基既不委屈、也不愤懑,而是心满意足,对朱元璋感恩戴德、千恩万谢。其实,洪武元年,刘基拿到《御史中丞诰》任御史中丞不足半年就被朱元璋削职为民,打发还乡了。大致原因有几个:

一、帝幸汴梁,基与左丞相善长居守。基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纪纲。令御史纠劾无所避,宿卫宦侍有过者,皆皇太子置之法,人惮其严。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善长素昵之,请缓其狱。基不听,驰奏。报可。方祈雨,即斩之。由是与善长忤。

二、当时,“京城自夏至秋不雨,有司祷求不应”,刘基借祈雨的机会,向朱元璋提出了几个问题:1、朱元璋曾经要求“出征阵亡及病故军妻俱令于寡妇营居住,不许出营,令人巡绰及把门在外。男子无故入营问罪。”刘基却说“出征阵亡病故军妻数万,尽令寡妇营居住,阴气郁结”要求“寡妇听其嫁人,不愿者送还乡里依亲。”2、朱元璋恨张士诚,下令将投降过来的原张士诚部下头目全部充军,刘基却提出异议,说“张士诚投降头目不合充军”。3、工役人死,暴露尸体不收,要求朱元璋“工役人释放宁家”。

朱元璋全部依从,但仍是“旬日仍不雨”。朱元璋一怒之下,就下令:“刘基还乡为民,御史按察司官俱令自驾船只发汴梁安置,被问官吏赦罪还职。”刘基触怒了朱元璋,无官无爵无职、失魂落魄地黯然返乡,一路上可谓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返乡途中,刘基百感伤悲之下,一口气写下了《旅兴》五十首,自怨自艾、伤生忧世。回到老家,刘基愁怀难遣,又写了一首《老病叹》,叹自己百无一用,读之摧人泪下。

幸好,该次的落魄时间并不长,仅仅两个月之后,朱元璋就前嫌尽释,下诏宣刘基回京,并让他官复原职了。官得原职之后,从洪武元年十一月末到洪武三年六月的这段时间里,刘基很是过了一段舒心日子。但是,从洪武三年六月十五日起,刘基又重新陷入了一个困境中,并从根本上动摇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原来,前往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北逐蒙元的左副将军李文忠传回捷奏:元顺帝安欢贴睦尔已病故于应昌,元嗣主爱猷识里达腊弃应昌而走。当日,《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三记:“百官奏事奉天门,闻元主殂,遂相率拜贺。”朱元璋本人也喜气洋洋地说:“元主守位三十余年,荒淫自恣,遂至于此。”但是,在朝臣加额称庆的热烈氛围中,朱元璋双眉突然一拧,怒视治书侍御史刘炳,厌恶地说:“尔本元臣,今日之捷,尔不当贺也。”

朱元璋的话虽然不是直接对着刘基说的,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刘基。因为,刘基当时是朝廷中任职最高的曾食元禄者。朱元璋回头命礼部榜示:凡北方捷至,尝任元者不许称贺。过了两日,又召开群臣座谈会,语重心长地大谈“忠君”之道。言下之意,像刘基之类从元朝阵营投过来的,都是“不忠”之徒。刘基既被定性为“不忠”之人,则御史中丞一职便不好再当了。

果然,洪武三年七八月间,刘基再次被免去御史中丞。如果说,刘基对第二次免职还有什么委屈的话,仅仅两个月之后,他的委屈就一扫而空了。因为,另一个情况他和差不多的“不忠”之人,遭到了严厉的打压。这个人是江西临川人危素。

危素,字太朴,治经术,有文名,曾在元朝短暂出仕,入明后曾得朱元璋厚待,授以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次年,兼弘文馆学士。朱元璋还命他撰《皇陵碑》文,可说是相当器重。

但在由元顺帝之死所掀起的这场“忠君”风波中,危素被列入“不忠”问题人士,遭监察御史王著等弹劾。朱元璋遂以“亡国之臣,不宜用”之由,把危素发往和州(今安徽和县)守为元朝殉节的余阙之庙,以此来羞辱他。

危素在元末文坛被尊为领袖人物,曾参与了《宋史》的修撰,且为官有政声,宋濂、高启、徐一夔等大儒都对他推崇备至,没想到竟落到了如此下场。刘基只是仅仅被免去在朝官职,这情形可不要好得多?!而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在这年冬天,他还获赐诚意伯爵位!所以,刘基在洪武四年初的返乡,算得上是荣归故里。

二月初四日刘基回到青田老家,顾不上舟车劳顿,他庆幸万分,并由衷感恩地写了一份《谢恩表》送呈朱元璋,其中称“伏以出草莱而遇真主,受荣宠而归故乡,此人人之所愿欲而不可得者也。”称赞“钦惟皇帝陛下以圣神文武之姿,提一旅之众,龙兴淮甸,扫除群雄。不数年间,遂定中原,奄有四海。神谟庙断,悉出圣衷。舜禹以来,未之有也”“圣德广大,不遗葑菲。远法唐虞功疑惟重之典,锡臣以封爵,赐臣以禄食,俾臣回还故乡,受荣宠以终其天年”。

《谢恩表》的最末,称“臣基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懿为什么会中空城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空城计是三国故事中一个为人熟知,流传甚广的蜀汉诸葛亮和曹魏司马懿之间的斗智斗勇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马谡丢失街亭,导致诸葛亮不得不上演了一出“空城计”的好戏,让司马懿撤退大军。但是,司马懿毕竟是能和诸葛亮斗的人,他难道真的是没有看出来诸葛亮是在虚张声势吗?在《三国演义

  • 同样都是篡权,为什么曹操的评价比司马懿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汉末期到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就算是篡夺了汉王朝的大权,而后来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又篡夺了曹魏的政权。这么看来,曹操和司马懿其实都是篡权之人,但是从现在对他们的评价可以看得出来,人们对于曹操的评价尽管还是有些分歧,但是要远高于普遍贬低的司马懿。这是为什么,司马懿难道是做了什么更不好的事情,惹得人们更

  • 如果魏延和姜维联手,能不能战胜钟会和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钟会与邓艾,都是三国后期曹魏的名将,二人联手攻灭了蜀国,单就这一项功绩,他们都是魏国的大功臣,但他们的贡献当然远不止此。然而,当时蜀国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只剩下一个姜维,还在做最后的反抗,想要翻盘。那么,如果魏延当时还并没有被杀死,他与姜维两个人联手,是否能够在对阵钟会和邓艾的时候,有更大的胜算呢

  • 蜀汉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却重用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云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是一个近乎于完美无缺的武将形象,是很多人心目中“男神”级别的历史人物。而魏延,《三国演义》中的他脑后有反骨,历史上的他极其傲气,不管在哪里,都是一个有缺点的形象。然而,这样两个人,魏延获得了重用,赵云却并没有,这就让人不太能理解了,为什么魏延这样有缺点的人,反而能够获得重用呢?

  • 武则天为什么立李显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子,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可以算是一个国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角色,它代表着这个国家将来的皇位是有人继承的,也是可以稳定国家根本。唐朝时期,我们知道有一个女帝武则天,但不管皇帝是男是女,继承人总还是要有的。武则天最终将李显立为太子,她为什么会选择李显呢?在这一件事情当中,狄仁杰又出过多大的力呢?后世一

  • 延禧攻略魏璎珞令妃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随着《延禧攻略》的热播,很多人都开始对剧中的魏璎珞这个角色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一部与历史相关的电视剧,魏璎珞在历史上也是有原型的,不仅如此,她的形象还在另一部影视剧中出现过,那就是《还珠格格》的令妃。令妃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她深受乾隆的宠爱,但是为什么最终都没能成为皇后?当年一部《还

  • 明孝宗朱祐樘的后宫为什么只有一个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之下,一夫一妻制的理念是深入人心的,但我们也知道,在古代,由于身份地位的差异,很多有钱人家不仅有妻还有妾,皇帝自然更不必说,后宫佳丽无数,皇帝的一生也不可能就只有一个妻子。然而总会有例外出现,那就是明孝宗朱祐樘,他并不是一生只有一个皇后,而是整个后宫就只有一个皇后。明朝第九位皇帝朱祐

  • 姜维北伐失败原因总结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会觉得姜维北伐是在穷兵黩武,甚至没有一点战略可言。其实姜维北伐打的胜仗比诸葛亮还要多,而且姜维在兵法上的造诣早就超过了诸葛亮。不过姜维却是一种理想主义者,起码在旁人的眼里姜维觉得只要他在北伐上有所成就就可以让蜀国继续存在下去。不过现实却是,不管姜维北伐上的战绩如何,都拯救不了蜀国被灭亡的事实

  • 魏璎珞封号为什么叫“令”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璎珞的原型人物就是孝仪纯皇后,也就是令妃,不过魏璎珞的封号为什么会叫“令”呢?在经历了前两位皇后的离世,乾隆皇帝原本已经不想再立皇后,但是为了嗣子又没办法。毕竟乾隆算是皇帝当中少有的痴情男,富察皇后的死对于乾隆感情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不过魏璎珞皇后的称号是后来确立太子才追封的,实际上乾隆和魏璎珞之间

  • 祢衡击鼓骂曹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末三国时代,的确是一个各种人才辈出的年代,不仅有诸葛亮、郭嘉这样靠脑子吃饭的,还有魏延、张郃这样靠武力值吃饭的,但是还有一类人,简直就是“靠嘴吃饭”。这里所说的,自然不是平常吃饭的状态,而是说,这些人极其狂,别的事情还什么都没做呢,嘴就先开始骂了。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非狂士祢衡莫属了。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