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的对中国的统治有多失败?

元朝的对中国的统治有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55 更新时间:2024/1/17 10:57:23

失败的元朝统治

元朝不是汉人王朝,在进入中原后,没有像过往的鲜卑、契丹、女真一样主动汉化,而是坚持蒙古化,这对于他们统治中原是极为不利的。

语言障碍

一个首要问题就是语言问题,大部分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都会尝试学习汉语和儒家经典。

比如在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孝文帝改革后,甚至将鲜卑族姓,统一改为汉姓,拓跋氏改为元氏;建立辽国的耶律阿保机,曾经给自己取名耶律亿;同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也给自己改名完颜景,同时给自己的弟弟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取名完颜晟

元朝入主中原后,丝毫未见类似行动。影视剧中的赵敏并不是她的真名,她真名应该叫孛尔只斤·敏敏帖木尔。元朝皇室以及其他蒙古贵族由于没有选择汉族的姓名,导致人们记忆起来很麻烦,甚至记不住。同时,蒙古人大量保留着塞外的政治传统,没有向汉化的方向发展。

拒绝汉化

辽圣宗在与宋真宗的信件中说到:“吾修文武礼,彬彬不亚于中华”;女真建立的金国也一样,金章宗已经丝毫没有自己祖先那种悍勇的气息,倒是痴迷于学习宋徽宗的瘦金体,他的填词风格也推崇李后主。

元朝帝王,热衷于学习汉文化的几乎没有,“不惟帝王不习汉文,即大臣中习汉文者亦少也。”忽必烈就曾发出疑问:“汉人惟务课赋吟诗,将何用焉?”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元朝统治者根本就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雅,诗词歌赋、仁义道德看起来没有快马弯刀实用,但却可以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元朝统治者既然不理解,更谈不上学习汉文化了。

元朝的上层建筑问题

元朝对汉文化的偏见也影响到了政治制度的设计。汉族王朝在很久以前的西周,就确认了嫡长子继承制度,由于这个继承人的素质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与之相配套,中原王朝确立了一整套选拔人才的制度,如科举制度。

这项制度几乎可以囊括全天下所有的精英,扩大了统治基础,让他们辅助君王治理天下,有利于维护王朝的稳定。元朝进入中原后,保留了蒙古部落联盟的选拔机制。

早在成吉思汗死后,蒙古上层就发生了汗位的争夺,成吉思汗选择了窝阔台作为接班人,但草原上一直有一个“幼子守灶”的传统,窝阔台对于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很是忌惮。窝阔台先是在对金国的战争中对拖累落井下石,后来干脆毒死了拖雷。

蒙哥阵亡后,蒙古帝国的汗位争夺更加白热,忽必烈、阿里不哥、旭烈兀都具备争夺汗位的资格,最后结果是忽必烈胜出。由于元朝没有学习中原王朝的选拔机制,所以元朝的宫廷政变非常频繁。这就影响到了元朝的稳定性,使得元朝的统治者忙于稳固自己地位,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揣摩治国之道,更别说如何将自己的意志更好得贯彻到民众中间。

元朝的宗教政策

元朝的一大功绩是将西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内,在对汉文化全部say no的同时,他们接纳了来自西藏的藏传佛教。

忽必烈将藏传佛教大师八思巴任命为国师(八思巴就是金轮法王的原型),元朝王室崇奉喇嘛教,势必影响其施政方略。元朝此举甚至一直影响着蒙古人,因为皈依佛教在名义上是不允许有妻室的,没有妻室,自然没有子嗣,蒙古族的人口锐减。

在古代,人口基数大小也能影响一个民族的影响力。汉文明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除了汉文明本身的先进性之外,汉民族人口基础大,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才会选择汉化。

说了这么多,元朝存在感低的原因,无非就是忽略了一句话——入乡随俗。因为固执的保留自己传统,歧视汉人,导致这个版图最大的朝代,对于如今的人来说,就好像没有存在过。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很少提及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为什么历史上很少提及元朝1.元朝的统治时间很短,只有短短的97年。1271年建立,1279年崖山之战后才扫清残余势力。1350年左右起义就不断了。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元朝宣告灭亡。算一算,总共才和平一统了70多年。和唐宋明清确实没法比。2、元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与汉族搞民族融合的少数民族

  • 朱元璋灭蒙元后,是怎么对待蒙古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元璋打败元朝后,不仅没有对蒙古人进行大肆报复。恰恰相反,朱元璋对于关于蒙古人的政策是极为宽厚和优待的。一:蒙古百姓归顺者、加之保护对于那些愿意归顺朱元璋的蒙古族无辜百姓,朱元璋的政策是保护的,在其北伐檄文中就有体现:“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

  • 朱元璋击败元朝之后,怎么对待蒙古战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帝国。随即出师北伐,元军节节败退,8月份明军攻占北京,元顺帝弃城而走,逃回蒙古草原,元朝对中原百姓的欺压宣告结束。在朱元璋清除蒙元的过程中,随着元朝的瓦解,元兵和元朝贵族除了被杀死的外,大部分都逃回了蒙古草原。然而也有一部分因为元朝溃退过快,来不及逃走,被明军俘虏

  • 诗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的原因,国破家亡之下的美好愿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清照,南宋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兼散文作家。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好写文章。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妇二人志同道合,赋诗做词,时相唱和。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均喜欢收集金石,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家。南宋初年,金兵入侵,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建炎元年,金兵渡过黄河,

  • 大将军狄青是怎么死的,被人诬陷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一直秉承重文轻武之原则,武将难以得到重用,朝堂之上,文臣地位较为突出。尽管如此,宋朝依旧出现过两位青史留名的将领,北宋的狄青和南宋的岳飞。岳飞不必多言,称得上家喻户晓,率领岳家军征战沙场,抛头颅洒热血,打得金兵闻风丧胆。奸臣秦桧屡进谗言,且宋高宗一心求和,在前线作战的岳飞被要求退兵,之后又以莫

  • 为什么说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安石变法,目的是改变国家现状,但令王安石没有想到的是改革不但阻力重重,最后还一败涂地,不但大小官员都反对,就连百姓也集体上访闹事。而倔强的王安石还是坚持改革,他认为“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当事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在他看来老百姓暂时利益受损是为日后利益增加。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也使得

  • 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御驾亲征,最后签订了“澶渊之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前三位皇帝,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都曾御驾亲征。宋太宗想一劳永逸的解决燕云十六州问题,而宋真宗是在辽国的侵略威胁下,被寇准等大臣逼着走上战场的。他是一位文人天子,能够走上战场,成为武将林立的御驾亲征皇帝中一位另类“明星”。宋真宗亲征,得从宋太宗说起。宋太宗赵光义,从哥哥手里“斧影烛光”中不明不

  • 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治汉地不用汉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孟森先生曾说“自有史以来,以元代为最无制度,马上得之,马上治之,……于长治久安之法度,了无措意之处。”对于蒙元的制度批判的很厉害,不是说元朝无制度,而是元朝不去虚心学习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在治理庞大的中原地区时显得过于随心所欲。蒙古人靠武力管得住被征服的汉人是一回事,这叫马上得之;管得好被征服地区的

  • 南宋前三位皇帝为什么在晚年全都禅位给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为争夺皇位而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故事不绝于史,似乎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但在宋朝,尤其是南宋则出现了一种极为独特的现象,那就是皇帝禅让。如果是一两个则不足为奇,而出现三四个则足以成为一种重大现象了。我们知道,中国在上古时期是实行禅让制的,即儒家所心向往之的王道理想——三代之治。尧将帝位

  • 元朝皇帝姓氏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朝是蒙古族的天下,是首次由少数名族建立的王朝,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漠北先建立的蒙古帝国,后来因为汗位之争起了内讧蒙古帝国分裂,但是忽必烈最后夺得汗位并改国号为“大元”,将大元面积一直扩张到整个西亚地区,不仅如此元朝曾经两次征讨日本。可见元朝的武力值,但从铁木真到坤帖木儿元朝统治的时间不足一百年。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