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将军狄青是怎么死的,被人诬陷致死

大将军狄青是怎么死的,被人诬陷致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21 更新时间:2024/1/16 23:59:28

宋朝一直秉承重文轻武之原则,武将难以得到重用,朝堂之上,文臣地位较为突出。尽管如此,宋朝依旧出现过两位青史留名的将领,北宋的狄青和南宋的岳飞。岳飞不必多言,称得上家喻户晓,率领岳家军征战沙场,抛头颅洒热血,打得金兵闻风丧胆。奸臣秦桧屡进谗言,且宋高宗一心求和,在前线作战的岳飞被要求退兵,之后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

岳飞被冤杀,无异于宋高宗自毁长城,千百年来,秦桧的雕像跪在岳飞墓前,这是世人对岳飞的敬仰,以及对秦桧的唾弃。狄青,比岳飞早近百年,北宋最著名将领,当时的皇帝是以仁德著称的宋仁宗。但是,狄青最终抑郁而终,而且还是跟欧阳修有关。

欧阳修为何要弹劾战功卓著的狄青呢?真相令人落泪

狄青出身贫寒,擅长骑马射箭,后来因哥哥犯罪,他替哥哥戍边。金子早晚都会发光,狄青被派到边关抵御西夏进攻,每次都冲在最前面,身先士卒毫无畏惧,因脸上有刺青而带着面具,人称“面涅将军”。后来,狄青的名气越来越大,范仲淹称赞道:“这是良将之材。”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为了让狄青更进一步,日后成为大宋的帅才,范仲淹叮叮嘱道:“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从此以后,狄青一有时间就读兵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几乎战无不胜,宋仁宗喜不胜收,提拔他为枢密副使,不久后升任枢密使。

枢密使是武将的最高职位,其权力比肩宰相,甚至比宰相还要大。北宋建立后,由于皇帝对武将不放心,为防止黄袍加身之事重演,枢密使又文官担任,武官最多做到枢密副使,狄青打破这种惯例。自从狄青当上枢密使,多数文臣心里都很不爽,以各种借口指责狄青。

弹劾狄青的奏折越来越多,理由千奇百怪,目的却都相同,劝皇帝罢免狄青的枢密使之职,最好把他调离京城。宋仁宗不愧为千古仁君,面对流言蜚语,并没有为之所动,依然对狄青非常信任,更没有答应那些为官的请求,为何狄青还是被罢免了呢?

嘉佑二年,群臣再次组团对狄青发难,欧阳修在弹劾奏折里写道:“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欲乞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欧阳修的话动摇了宋仁宗的想法,给狄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官衔,罢免其枢密使之职,并调他去陈州任职。

后世人对欧阳修弹劾狄青之事非常不解,认为他嫉妒心强。在笔者看来,欧阳修绝不是心胸狭隘之人,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保全狄青,因为奏折中还有这样的话:“既以保全之,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即使欧阳修不弹劾狄青,别的大臣也会弹劾,甚至诬陷狄青有谋反之心。

由此可见,欧阳修其实是在帮狄青。在重文轻武的宋朝,狄青已经做了四年枢密使,实属不易,功成身退才是最佳选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或许狄青心有不甘,埋怨欧阳修的做法,次年就去世了,被追赠中书令。你对欧阳修弹劾狄青这件事,是如何看待的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安石变法,目的是改变国家现状,但令王安石没有想到的是改革不但阻力重重,最后还一败涂地,不但大小官员都反对,就连百姓也集体上访闹事。而倔强的王安石还是坚持改革,他认为“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当事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在他看来老百姓暂时利益受损是为日后利益增加。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也使得

  • 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御驾亲征,最后签订了“澶渊之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前三位皇帝,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都曾御驾亲征。宋太宗想一劳永逸的解决燕云十六州问题,而宋真宗是在辽国的侵略威胁下,被寇准等大臣逼着走上战场的。他是一位文人天子,能够走上战场,成为武将林立的御驾亲征皇帝中一位另类“明星”。宋真宗亲征,得从宋太宗说起。宋太宗赵光义,从哥哥手里“斧影烛光”中不明不

  • 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治汉地不用汉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孟森先生曾说“自有史以来,以元代为最无制度,马上得之,马上治之,……于长治久安之法度,了无措意之处。”对于蒙元的制度批判的很厉害,不是说元朝无制度,而是元朝不去虚心学习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在治理庞大的中原地区时显得过于随心所欲。蒙古人靠武力管得住被征服的汉人是一回事,这叫马上得之;管得好被征服地区的

  • 南宋前三位皇帝为什么在晚年全都禅位给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为争夺皇位而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故事不绝于史,似乎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但在宋朝,尤其是南宋则出现了一种极为独特的现象,那就是皇帝禅让。如果是一两个则不足为奇,而出现三四个则足以成为一种重大现象了。我们知道,中国在上古时期是实行禅让制的,即儒家所心向往之的王道理想——三代之治。尧将帝位

  • 元朝皇帝姓氏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朝是蒙古族的天下,是首次由少数名族建立的王朝,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漠北先建立的蒙古帝国,后来因为汗位之争起了内讧蒙古帝国分裂,但是忽必烈最后夺得汗位并改国号为“大元”,将大元面积一直扩张到整个西亚地区,不仅如此元朝曾经两次征讨日本。可见元朝的武力值,但从铁木真到坤帖木儿元朝统治的时间不足一百年。不知

  • 北宋定都在开封:犯了一个战略性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王朝定都在开封,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我们知道,在此之前周秦汉唐王朝的首都,一般定在长安或者洛阳。除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小政权之外,没有大的王朝把国都定在开封的。宋太祖赵匡义也明白这个道理,公元976年,他到洛阳巡幸时,就打算在洛阳定都。无奈,他的弟弟赵光义和一群大臣就出来反对。在赵匡胤的脑袋里,适合当

  • 成吉思汗为什么没有征服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的梦想是有朝一日他的后代能够征服全世界,尽管他们已经实现了大半,却始终没能攻下印度。实际上,成吉思汗在世时就已经带军攻入印度边境,其子孙也持续地从中亚发起多次印度之战。成吉思汗的报复:蒙古军队初入印度在蒙古崛起之前,花剌子模帝国已攻打到印度边界地区,而当蒙古人准备攻打花剌子模时,突厥人已经统

  • 疆土第一的元朝,为何会迅速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朝的败亡,其主要原因在于政治黑暗,民族歧视和政治压迫政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帝大多不理国政,贪图享受,腐化至极,经臣钩心斗角,欺上瞒下,朝廷横征暴敛,经济越来越衰,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各地农民起义,指向元朝。元朝在历史潮流面前衰亡。 元朝衰亡的具体原因 1.拒不接受汉化,划分等级

  • 宋代“重文轻武”的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初年从皇帝和士大夫都有共同的心愿,就是抑武事、兴文教。 因为唐末五代十国以来长期战乱,武力和强权在社会中处于高位,文人士大夫在朝廷和社会中的位置相形见绌,整个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仅文化知识得不到重视。所以在北宋初年统治者对文人的逐渐重视,由于科举取士和重文轻武的原因,各个阶层的读书人得以出世

  • 杯酒释兵权做的对吗,为何会进行的那么顺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杯酒释兵权真的对吗?答案就在十五年后,相信赵匡胤一定后悔不已。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封建王朝,每一个王朝的兴衰都会伴随着不可或缺的腥风血雨。朝廷的衰落导致了乱世的出现,而乱世造就了用智慧统一中原的英雄。朝代更迭就遵循这样的规则,宋朝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唐朝末年,中原到处都是群雄,所有的统治者都开始了一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