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是如何确立雍正为下一任皇帝的?

康熙是如何确立雍正为下一任皇帝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59 更新时间:2024/2/10 5:24:57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君王、皇帝多如牛毛,其中,能够与唐宗宋祖那样具有文韬武略的皇帝相媲美的不多,而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就是这不多之中的佼佼者。

一般说来,被后世誉为“祖”的都是开国皇帝,可康熙帝如果从满清正式立国算起,应该是第四代,即便是从定鼎中原后算,也是第二代,然他却被后世谥号为“圣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倘若认真地研究一下清史人们不难发现,康熙帝从十三岁计擒权臣鳌拜开始,平三藩,收台湾,退俄寇,征西疆,治黄河,免租税,哪一件事都是了不起的丰功伟绩。

所以,到康熙四十年前,整个大清帝国直可谓是河晏海清,国丰民足,万邦来朝,雄视天下。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能完全说明他雄才大略的全部和精髓,而只有领略了他在驾鹤西去之前、准备交班时的一系列举措,方可获得什么叫“伟大”的真谛。

与其它朝代一样,清王朝也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开国之初万众一心,缩衣节食,勇于进取,励精图治,忠奸黑白泾渭分明。可一旦承平日久,大大小小的官吏便开始骄奢淫逸,蝇营狗苟。

其间,大地主、大商人与官府、权贵勾结而残民以逞;军政官员冒领军饷,瓜分国库,蜕变成城狐社鼠。故而,到康熙五十年左右,大清国表面上尽管越发的繁荣昌盛,歌舞升平,但实际上已经是国库空虚,各种社会矛盾和隐忧已令有识之士不寒而栗。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各级官吏的贪污腐化,行贿受贿。虽然当时康熙皇帝年事已高,疲极倦政,已有心无力地亲自来作治吏这样一篇大文章,但他作为无书不读、深谙历史的一代大政治家,岂能不懂得“治国即治吏,吏坏则国亡”的道理!

因此,接下来的首要任务自然就是在众多皇子之中挑选一个一身正气,刚正不阿,既有菩萨心肠,更要有霹雳手段的人承继大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清国祚永续,富强昌盛。

其实,满清从努尔哈赤起就有一个较之于其它朝代非常具有先进性的、独特的传统作法,即所有皇子一旦成人便开始学习政事,或入各部政府实习参赞,或派往全国各地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个人的人品、性格、能力、水平等等,均可得到全方位的展示,从而有利于皇帝的甄别和选拔。

那么,康熙朝的皇子们在实践中都是怎样表现的呢?太子胤礽懦弱昏聩,已经两次遭贬。三阿哥胤祉深藏不露,八面玲珑。八阿哥胤禩霸气内敛,惯于作秀,善于交通权贵,更善于笼络收买人心,朝廷里的诸多大员小吏,甚至包括九、十、十一阿哥都“紧密地团结在以八阿哥为核心的集团周围”,气焰熏天,当时朝野均认为接班非他莫属!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均为侠肝义胆之士,英武豪爽。可此二人统领大军纵横疆场有余,文心周纳,老成谋国不足。尤其是十四阿哥还与老八若即若离,互为依靠却又勾心斗角。

唯独四阿哥胤禛不依不靠,慎独正行,特别是在追缴赃款,惩治贪腐之事上大义凛然,唱红打黑毫不手软。如此,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封疆大吏,以至于当时的官场上给他起了个“活阎王”的绰号,其若不是“皇二代”,恐怕早就被人黑掉了。

深切地体察了诸皇子的优劣,康熙帝内心已将接替大位的人选锁定在四阿哥与十四阿哥两人身上,只是迟迟难以最后定夺。

于是,他向桐城派的学术领袖,当时以布衣身份在上书房行走,亦师亦友的方苞先生求教:诸子皆佳,惟四子与十四子甚慰朕心。然,何人可继大统,朕殊难决断,望先生一言以决。

方苞不愧是大学问家,他不正面回答,却用比喻说理道:

“此乃皇上家事,臣本不该置喙。然,皇家无私事,家事即国事。

故,臣有二法可为圣上决疑——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作料无不取决于掌厨之人。

当下火头已弱,味淡无盐,亟需能够旺火且敢于下重料之人也,此其一。

其二,选皇子立一国之君,除其本人外,尚可注重皇孙,若皇孙天纵英明,则可保大清三代盛世。”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文帝和邓通是什么关系:历史上的传闻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邓通的简历如下:籍贯:蜀郡南安人。学历:小学未毕业。擅长:空谈、拍马屁。绰号:黄鼠狼。他的绰号叫“黄鼠狼”是有原因的。邓通土生土长在农村,又没有一门技术,按理说一般人都会选择“脸朝黄土背朝天”来过一生。但邓通却并没有守在那个穷山村,而是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他的目标很明确,选择直奔当时的政治、经

  • 历史上宁远大战的战争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努尔哈赤乘辽东明军易帅和匆忙撤军之机,亲统八旗军约六万人(号称十三万)于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出沈阳,十七日西渡辽河,直逼宁远。 此时孤城宁远守军不满两万,前有劲敌,后无援兵,形势险恶。袁崇焕临危不惧,召集诸将议战守,决定采取坚壁清野之策,组织全城军民共同守城。他在众将士面

  • 汉文帝未卜先知开创盛世!汉文帝刘恒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文帝后三年(公元前161年),匈奴老上单于(稽粥)病死,儿子军臣即位。汉文帝知道后,还是按老规矩,派宗室翁主出嫁给军臣单于,再续两国“翁婿”之缘。军臣单于得到了美貌如花的翁主,本已心满意足,但无恶不作的中行说不断在他耳边吹风,最后军臣单于最终只得作出“得了夫人又出兵”的决定。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

  • 张玉书是谁 张玉书为何获得康熙大加赞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官员都不是特别出名,出名的官员都是跟皇帝有故事的,就好比说索额图、隆科多、年羹尧、和珅等,这些官员还都不是宰相。清朝的在宰相除了刘墉之外,康熙时期也有一位气量大的忠臣,曾经康熙对百官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他答出了标准答案。他就是宰相张玉书。顺治十八年,张玉书考中进士,从此进入

  • 雍正继位之谜:雍正究竟是正常继位还是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继承大统到猝然离世,雍正13年的帝王生涯由生到死全是谜,似乎他的每一步都有如影随形的“污点”,以至于本来的“康雍乾盛世”竟被戴有色眼镜看人的后世史学家硬给改为“康乾盛世”。而在江湖野史中的雍正形象更是不堪入目,他的皇位来得不明不白,他蒙骗康熙欺凌弟辈,贪暴嗜杀酷爱抄家,最后被仇家取了项上首级一命归

  • “康乾盛世”三位皇帝谁的国库钱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起清朝大家的印象就是觉得清朝太封建了,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朝代,不是想着走出去,而是闭关锁国,面对敌人的入侵,也只是忍辱负重,让人觉得可悲又可恨,这其实也不能责怪当时的皇帝,毕竟也是形式所趋吧。众所周知,清朝的皇帝有康熙、雍正、乾隆,那这三位皇帝哪一位留下的财富最多呢?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康熙,康熙在世时

  • 康熙乾隆六次南巡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代十二个皇帝中,只有康熙和乾隆两人有南巡的记录,且次数都为六次。同样是南巡,康熙和乾隆又有所不同,不管是在花费上,还是出行的性质上都有很明显的区别。康熙分别与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和四十六年进行南巡。在这六次南巡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康熙都在办一件大事——治理黄河。当然,除了治

  •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6世纪中叶,澳门逐渐在广东地方政府的默许下,成为了葡萄牙商人的据点以及天主教在远东的传教中心;教宗更是在1576年宣布正式成立澳门教区。这样,澳门成为天主教向中国内地传教的一个基地。在中国传教异常艰难,不仅皇帝禁止传教士进入,基督的教义也与中国的习俗冲突。为了归化中国人,传教士利玛窦将基督教儒家化

  • 顺治挑选的辅政四大臣有谁 为什么选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顺治皇帝要出家,因此,就让年仅8岁的儿子康熙皇帝登上皇位。因为担心康熙无法执政,救任命了4大辅政大臣。那么,是谁都能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吗?作为辅政大臣,有什么好处和危险?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都是谁?顺治像作为辅政大臣,它跟皇帝的关系是矛盾的。一方面,儿童皇帝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却没有实际的

  • 荣禄与慈禧太后的关系如何?真的有私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荣禄与慈禧太后的关系如何?乍一看荣禄与慈禧太后的关,大部分人的反应,肯定都是这两人不就是主子与奴才的关系吗?等联想到民间传说中,那些有关慈禧太后的香艳情事,大家可能会猜测这两人难道也有私情?实际上说慈禧太后的各种淫乱情事,大部分见于野史和民间传说。虽然不可考证其中真实性,但至少反应了一点,那就是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