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宁远大战明朝能取胜的三大原因

宁远大战明朝能取胜的三大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33 更新时间:2024/2/10 5:25:25

明天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明与后金爆发宁远之战。双方大战四天,最终以后金撤兵告终。此战是明朝与后金屡败屡战后的第一个胜利,对于稳定关外的军事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军之所以能在不利条件下取胜,大体上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背水一战的决心。由于袁崇焕的抗命,使得宁远地区的明军成了一支孤军。面对努尔哈赤的进攻,袁崇焕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抱定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坚决死守孤城。激战中,袁崇焕还以血书示众,激励将士抵抗强敌。同时,在思想上,袁崇焕也正确地认识到了双方实力的差距,做出了针对性部署。而反观努尔哈赤,并没有对袁崇焕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严重的轻敌思想,以为此战依然可以像以前那样轻松获胜。所以,后金在战役指导上思想僵化,战法教条,战斗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二、正确的战术方针。袁崇焕充分吸取了教训,在此战中坚持以守为主,无论后金如挑衅、引诱都坚决不出城野战。同时,他还派人实行坚壁清野,将宁远城外的房屋全部焚毁,物资、居民全部转移到城内,落实专人负责防奸、锄奸工作,以防出现历次战役中的里应外合现象。袁崇焕对所有将领都进行了合理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整个大战期间,在袁崇焕的指挥下,没有出现大的混乱现象。在实战指挥中,袁崇焕也十分沉着冷静,没有在压力之下乱了方寸。如后金军久攻不下后,企图凿城墙而入,凿开高二丈多的洞口有三四处。危急时刻,袁崇焕亲自靠前指挥,即使自己负伤也不后退,采用火攻击退后金兵,大大激励了守城官兵的士气。

三、新式武器的投入使用。宁远大战中,袁崇焕第一次使用了红夷大炮。这些红夷大炮是明朝去澳门葡萄牙买来的,具有射程远、威力大的特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之一。以往明军所使用的大炮威力不足,发射时间慢,用于野战中不仅用处不大,有时反而成为累赘。往往一炮发出,第二炮还没发,后金骑兵就冲到了眼前。这次,袁崇焕使用红夷大炮守城,后金并不知情,或许知道了也没引起重视。结果,新式大炮与城墙的结合,产生了巨大威力,使得后金骑兵伤亡惨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是如何确立雍正为下一任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君王、皇帝多如牛毛,其中,能够与唐宗宋祖那样具有文韬武略的皇帝相媲美的不多,而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就是这不多之中的佼佼者。一般说来,被后世誉为“祖”的都是开国皇帝,可康熙帝如果从满清正式立国算起,应该是第四代,即便是从定鼎中原后算,也是第二代,然他却被后世谥号为“圣祖”

  • 汉文帝和邓通是什么关系:历史上的传闻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邓通的简历如下:籍贯:蜀郡南安人。学历:小学未毕业。擅长:空谈、拍马屁。绰号:黄鼠狼。他的绰号叫“黄鼠狼”是有原因的。邓通土生土长在农村,又没有一门技术,按理说一般人都会选择“脸朝黄土背朝天”来过一生。但邓通却并没有守在那个穷山村,而是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他的目标很明确,选择直奔当时的政治、经

  • 历史上宁远大战的战争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努尔哈赤乘辽东明军易帅和匆忙撤军之机,亲统八旗军约六万人(号称十三万)于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出沈阳,十七日西渡辽河,直逼宁远。 此时孤城宁远守军不满两万,前有劲敌,后无援兵,形势险恶。袁崇焕临危不惧,召集诸将议战守,决定采取坚壁清野之策,组织全城军民共同守城。他在众将士面

  • 汉文帝未卜先知开创盛世!汉文帝刘恒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文帝后三年(公元前161年),匈奴老上单于(稽粥)病死,儿子军臣即位。汉文帝知道后,还是按老规矩,派宗室翁主出嫁给军臣单于,再续两国“翁婿”之缘。军臣单于得到了美貌如花的翁主,本已心满意足,但无恶不作的中行说不断在他耳边吹风,最后军臣单于最终只得作出“得了夫人又出兵”的决定。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

  • 张玉书是谁 张玉书为何获得康熙大加赞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官员都不是特别出名,出名的官员都是跟皇帝有故事的,就好比说索额图、隆科多、年羹尧、和珅等,这些官员还都不是宰相。清朝的在宰相除了刘墉之外,康熙时期也有一位气量大的忠臣,曾经康熙对百官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他答出了标准答案。他就是宰相张玉书。顺治十八年,张玉书考中进士,从此进入

  • 雍正继位之谜:雍正究竟是正常继位还是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继承大统到猝然离世,雍正13年的帝王生涯由生到死全是谜,似乎他的每一步都有如影随形的“污点”,以至于本来的“康雍乾盛世”竟被戴有色眼镜看人的后世史学家硬给改为“康乾盛世”。而在江湖野史中的雍正形象更是不堪入目,他的皇位来得不明不白,他蒙骗康熙欺凌弟辈,贪暴嗜杀酷爱抄家,最后被仇家取了项上首级一命归

  • “康乾盛世”三位皇帝谁的国库钱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起清朝大家的印象就是觉得清朝太封建了,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朝代,不是想着走出去,而是闭关锁国,面对敌人的入侵,也只是忍辱负重,让人觉得可悲又可恨,这其实也不能责怪当时的皇帝,毕竟也是形式所趋吧。众所周知,清朝的皇帝有康熙、雍正、乾隆,那这三位皇帝哪一位留下的财富最多呢?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康熙,康熙在世时

  • 康熙乾隆六次南巡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代十二个皇帝中,只有康熙和乾隆两人有南巡的记录,且次数都为六次。同样是南巡,康熙和乾隆又有所不同,不管是在花费上,还是出行的性质上都有很明显的区别。康熙分别与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和四十六年进行南巡。在这六次南巡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康熙都在办一件大事——治理黄河。当然,除了治

  •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6世纪中叶,澳门逐渐在广东地方政府的默许下,成为了葡萄牙商人的据点以及天主教在远东的传教中心;教宗更是在1576年宣布正式成立澳门教区。这样,澳门成为天主教向中国内地传教的一个基地。在中国传教异常艰难,不仅皇帝禁止传教士进入,基督的教义也与中国的习俗冲突。为了归化中国人,传教士利玛窦将基督教儒家化

  • 顺治挑选的辅政四大臣有谁 为什么选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顺治皇帝要出家,因此,就让年仅8岁的儿子康熙皇帝登上皇位。因为担心康熙无法执政,救任命了4大辅政大臣。那么,是谁都能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吗?作为辅政大臣,有什么好处和危险?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都是谁?顺治像作为辅政大臣,它跟皇帝的关系是矛盾的。一方面,儿童皇帝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却没有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