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九一八事变:为什么日本会选在九一八?又为什么选择沈阳?

九一八事变:为什么日本会选在九一八?又为什么选择沈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745 更新时间:2024/2/10 5:34:57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其实,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东北发生了中日交涉的几件大事,这些都与日本谋划“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息息相关。

一、沈阳人拒绝日本设立领事馆

“九一八”之前,在东北,中日交涉的首件大事就是反抗日本设领事馆。1927年日本在临江要强设领事分馆,临江民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游行持续了两天。上万名请愿民众要求政府誓死抵抗,大家决心“拼十万头颅,一腔热血,与彼野蛮日人周旋于鸭绿江边”。

沈阳各界群众和爱国人士纷纷集会,对日方强行设领馆表示极度愤慨,一再要求当局严重交涉并在经济上给对方以惩罚。

1929年8月,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撤销临江分馆,东北民众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实际上,从1915年袁世凯部分接受“二十一条”开始,东北地区民间的反日活动就没停止过。拒绝日本强行设领的斗争是在中日矛盾空前激化的情况下爆发的,不仅工农商学各界爱国群众纷纷参加,不少政府官员,其中包括若干奉系军阀当局的首脑人物也卷入了斗争的漩涡。

在东北,从1895年甲午战争到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一步步侵略东北,导致东北的主权几乎丧失殆尽,开矿权、筑路权都落到日本人手里,围绕这些主权问题,在民间发生过多次“吁请运动”。

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之前,很多民间活动大多都是吁争国权的。民间成立的“国民外交协会”,就是在弱国无外交的情况下,受到张学良的暗中支持。

张作霖得知日方以武力相威胁时,以陆海军大元帅的名义“谕国务院暨外交部,严重交涉,并令省属率属一体抗议。”

二、日本制造万宝山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1931年7月2日,正是“九一八事变”前夕。在长春市以北几十公里的农安县,日本人唆使了100多名朝鲜半岛居民到万宝山,通过长春汉奸郝永德买了一些荒地,在那里种田,由日本人率领。

日本人买来的地没有正式的买卖合同,也没有经过农安县政府的正式批准,激怒了当地农民。日本人挖沟,当地农民就平沟,因此发生了冲突,日本人开了枪,冲突中有不少人受伤。

晚上,日本警察去老百姓家抓人,问谁参加了活动,很多人被抓起来打,造成了万宝山事件。事件发生之后,日本人派记者进行虚假报道,在朝鲜引发了反华运动。

利用朝鲜半岛移民盗卖中国土地,蚕食中国领土主权,是日本制造万宝山事件的根本原因,挑拨中朝民族关系,制造流血惨剧,趁机实现其增兵朝鲜等军事目标,配合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进一步侵占东北是日本制造万宝山事件的重要原因。万宝山事件成为日本强占中国东北、实现大陆政策的关键事件。

三、张学良入关,沈阳空虚

“九一八”这一时期,中国国内形势动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全力剿共,张作霖的势力最为雄厚,成为蒋介石的重点收服对象,但是一直到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为止,蒋介石的目的也未达到。

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继承父亲主持东北军政,外有日本武装入侵之担忧,内有军阀从背后进攻之担忧,张学良在1928年底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东北归于国民政府统治之下,张学良和十多万东北军被拖入内战的漩涡。

1931年后,蒋介石为集中全力剿灭红军,命令张学良把行营设在北平,节制北方诸军,负责华北治安。

鉴于东北局势紧张,东北军副司令张作相曾多次要求张学良撤军出关,但张学良非但没有将驻扎华北的7万大军撤出,反而从东北又调入4万军队入关。

这样一来,东北防务便出现以下情况:

第一,兵力空虚,到“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军调入关内已达15万以上,用于东北边防的兵力更加严重削弱;

第二,指挥系统瘫痪,张作相觉得自己不能支撑局势,借奔丧的机会避逃锦州,全军消极颓唐,这一切导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感到出兵东北的时机到了。

四、对日本来说,沈阳是个突破口

东北军在沈阳只有一个旅,驻扎在北大营,省防军的力量也很弱。比较之下,吉林的中国军事力量比较大,省防军和国防军都很多,20旅、22旅、23旅、24旅都在吉林,而日本的势力相对比较弱。而且那时候的吉林省面积很大,比较靠近苏联,日本不敢轻举妄动。

“田中奏折”说,要把东北当做跳板侵略全中国,沈阳是最合适的地方。此时,辽宁的大连和旅顺已经被日本占领了,日本的力量强,要考虑进一步进关的问题。

“要想占领东北,首先侵略朝鲜。要想占领中国,就先占领东北,这就是日本外扩张,开发万里波涛的大陆政策。”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太多,不得不拆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早在西周时期,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渐形成。秦代始置汝阴县,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汝阴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28年)置颍州 ,

  •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琴、棋、书、画”当中的“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拔乐器之一,现称古琴或七弦琴。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rdq

  •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如若相爱,何苦等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卓王孙有一个女儿名叫卓文君,当时正丧夫寡居在家;年纪十八岁,貌美而又聪慧,且琴棋书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司马相如又正好还没有娶妻,又从王吉嘴里得知文君是位贤淑女子,且多才多艺,便生了求凰之心。此时,月光如水,杨柳依依,司马相如在园中对月抚琴,不禁想起卓文君,想她既然十分喜欢音乐,莫如趁此机会,表达

  • 古代盛世为什么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盛世,就是内无严重的政治腐败,外无迫在眉睫的敌国外患,社会治安良好,老百姓普遍能吃饱饭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这样大规模的盛世出现过三次,即汉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开元盛世及清康雍乾盛世。除了这三大盛世,还有过几个小规模的盛世或治世,比如东汉的“光武中兴”、隋代的&ldquo

  • 盘点古代的教育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中国古代最早的官方教育是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二、古代官方教育:1、庠: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2、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3、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

  • 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和最后一个年号的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刘彻时期。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据清朝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年号为“建元”(公元前140前135年)。汉武帝一生的年号共有11个。它们依次是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后元二年,汉

  • 皇帝自称朕的历史由来含义和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皇帝为什么自称为“朕”?“朕”的本义是什么?一、从始皇帝说起这还得从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说起。众所周知,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开创了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的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便取了“三皇五帝”中的“皇帝”二字作为至高无上的尊称。“皇帝”

  • 古代科举考试的考生们是如何作弊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科举考试是决定考生命运的考试,并且三年一次,所以古代科考也有作弊的行为。科举考试的作弊方法之一:夹带夹带就好比我们考试带小抄一样,把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考题藏在身上带进考场。科举考试的作弊方法之二:贿赂官员考场舞弊不光是考生的事情,有时候考官也会参与舞弊,他们为了为了金银钱财,会在监考的时候给考生送字条

  • 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3位帝国开创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华夏5000年,当过帝王的有几百位,但并不是每个帝王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现从个人角度盘点对中国历史产生显著影响的3位帝国开创者。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3位帝国开创者之一:秦始皇关键词:统一个人认为,秦始皇对中国的影响最大来源于对中国的统一,领土、文化、甚至制度上的统一。自从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

  • 中国古代五大艳后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古代有所谓的“四大美女”:“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蝉,“羞花”杨玉环,殊不知我国也有另外一批更加妖艳的女子,尽管名气不如“四大美女”,但也是名噪一时,那么今天就来盘点古代的“五大艳后”:夏姬、甄宓、李祖娥、张嫣、萧皇后,是中国古代真正“横绝千古之丽”,又贵为皇(王)后的古典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