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81 更新时间:2024/2/8 11:08:17

      日俄战争本身就是一场不道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是老牌列强沙俄新兴列强日本,为了进一步蚕食中国,而在东北爆发的一场战争。对沦为战场的中国而言,不论是沙俄,还是日本,都是可怕、可恨的恶狗,所以,我们也可以将日俄战争理解为“狗咬狗”的战争。

但是,日俄战争,最终以日本惨胜而告终,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个很理想的结果!因为,如果是沙俄获胜,对我们来说,其后果反而更可怕。

之所以这么说,倒不是因为日本比沙俄仁慈,也不是因为日本毕竟与我们同为黄种人、同为儒家化圈的缘故。而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实力远远比不上俄国,而且日本还是个岛国。所以,日本胜利,而且还是惨胜,对我们而言威胁更小,留给我们缓冲的时间也更多一些。

大家不要因为八年抗战日本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浩劫,而苏俄却在抗战中支持了我们,就自然而然的认为:如果俄国当年获胜了,对我们来说会好很多。事实很可能并非如此!

因为,早在日俄战争之前,沙俄就已经侵占了我们大量的领土,这些土地多达15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多日本这么多。而后,他们又将目标指了富饶的东北和蒙古地区。至于日本作为新兴列强,他们也需要大量海外的殖民地。而他们的唯一选择,就只有对岸的东亚大陆。于是,他们在击败了清朝后,开始不断向大陆进军,蚕食了朝鲜半岛后也开始瞄准东北。

也就是说,日俄战争本身不可避免。只不过,就当时的日本,其国力和老牌强国沙俄还不在一个档次之上。因此,按理说如果双方真的全方位开战,几个日本都打不过沙俄。

但好在日本并非孤军作战,西欧各国本就看这只北极熊不顺眼,自然也就不会让沙俄轻易取胜。因此,明的暗的都在支持日本。加上日本人打仗又够狠,硬是击败了沙俄的远东军队。但那已经是日本的极限了!所以,日本虽然胜利了,但也元气大伤,没办法直接吞并东北,还需要时间慢慢蚕食。

试想象,如果胜利的是沙俄呢?以这些俄的皮性和实力,很可能加快对我们北方的侵略,积极实施他们所谓的“黄俄罗斯”计划!那么对整个东北亚而言,都将是比日本侵略更大的灾难和浩劫。

大家可以看看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就能想象到,沙俄可不比日本仁慈。甚至可以说,作为与东亚各国都不同文明类别的他们,对东北亚的破坏,也许更大、更可怕!

而且,日本对沙俄的胜利,打破了白人国家不可战胜的神话,事实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了同为东亚国家的中国。也给了垂死的清朝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有多少年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一共有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明代自1368年建国,到1644年灭亡,中间经历了16位皇帝、17个朝代,历时276年。这个时候正是世界范围内发生伟大历史变革的时期。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向资本主义过渡,中国也开始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明代历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明朝是一个特务国家,在

  • 明朝有多少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经济最鼎盛时期的万历年间,到底有多少人口,学界争议很大。有的认为只有6千万,有的认为将近2亿。在明朝人口统计中,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末年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注定是个绕不过去的节点。在这一年,明朝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人口统计数据——6054万人。这只是纸面上的人口数据,当时的总人口应该超过7千万

  • 明朝有作为的皇帝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

  • 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元璋明朝皇帝中,对人性把握最准,驾驭群臣能力最强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可以将群臣玩弄在股掌之上,不管是当年冲锋陷阵的武将,如徐达,常遇春,汤和,等等,还是雄韬伟略的李善长,刘伯温,等等,在朱元璋面前都不敢耍把戏。也正是因为朱元璋自以为看透了人性,相信法律是万能的,才搞得大明朝朝廷一开始就血雨腥风

  • 历史上朱瞻基怎么打败汉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仁宗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并不喜欢这个儿子。汉王朱高煦自小好武,靖康之役立有战功,多次营救成祖于危难之中,十分得朱棣喜爱。朱棣对于汉王的偏爱,使汉王起了夺嫡之心,不仅多次对自己的大哥出言不逊,还暗中在朝中结交党羽想要扩

  • 清朝削发令推行为何那么困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645年,顺治二年,满族的军队已经推进到了曾经的大明帝国经济最为富庶的长江流域。昔日川流不息的苏杭车马即将成为历史更迭下的焦炭,整个长江流域也即将沦为中国历史上才最惨烈的屠杀炼狱之一。皇帝福临只有九岁,完全在他的叔父多尔衮的摄政之下。虽然多尔衮对于如何驾驭中原之上的汉人颇有所识,但是在对于满族政权

  • 永乐皇帝后面是哪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永乐皇帝朱棣之后是明仁宗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朱棣的遗体装入棺材中,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再没有说话,军中一切

  • 明朝永乐皇帝下还有几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年号“永乐”。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在明成祖朱棣之后还有十三位皇帝。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燕王,前往中都凤阳历

  • 历史上的孙皇后是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孙若微的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孝恭孙皇后,和电视剧中汤唯饰演的孙若微相差甚远。电视剧《大明风华》以“靖难之役”为开端,牵涉出后续的故事,“靖难之役”是以朱棣为首的地方藩王造反引发的夺权运动。电视剧中的内容基本与事实相符合,朱棣在攻入南京后开始对建文一朝的官员进行了残酷的屠杀。电视剧将孙若微和胡善

  • 清朝公主和格格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主这个称呼在我国很早就有了,指皇帝的女儿,历史上著名的就有唐朝文成公主。而格格的称呼是在清朝后兴起的,格格在满语的意思里是“小姐”的意思,一般是指满族贵族人家的女子。清朝皇太极称帝后,为了笼络汉人决定效仿汉人的制度,学习汉人的礼仪,于是将格格改为公主,但是在非公共场合,格格这个称呼也一直沿用。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