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削发令推行为何那么困难

清朝削发令推行为何那么困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283 更新时间:2024/2/8 11:08:00

1645年,顺治二年,满族的军队已经推进到了曾经的大明帝国经济最为富庶的长江流域。昔日川流不息的苏杭车马即将成为历史更迭下的焦炭,整个长江流域也即将沦为中国历史上才最惨烈的屠杀炼狱之一。

皇帝福临只有九岁,完全在他的叔父多尔衮的摄政之下。虽然多尔衮对于如驾驭中原之上的汉人颇有所识,但是在对于满族政权为使汉人无条件臣服而颁布的“削发令”面前决不妥协。

朝的更迭没有了宫廷政变、禁军的造反,有的是靠大规模征战的征服方式建立起来的中央政权,从形式上来说都是通过军事手段强加到百身上的。但清王朝特殊的是,它的历史轮回就如同走在它之前的蒙古人一样,征服者的异质化使得王朝的更迭进程变得异的复杂与艰难。

在满清统治阶级南下征服中国的过程中,各地以抵制削发令为要旨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抵抗运动。尤其在经济富庶、人口稠密的长江流域,人们将他们继续效忠已经濒临灭亡的大明政权的决心和抵制剃光前额以捍卫自身汉文化尊严的决心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发式问题成为汉人面对满人的绝望抵抗中一根团结的救命稻草,使得满人对于南下的征服过程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更迭都要血腥数倍。身为一个即将统治庞大帝国的少数民族,满清征服者不仅仅要从普世主义更要从种族主义来表现出种族高人一等的优越性。

前额削发脑后留辫是满清征服者的礼之基础,而汉人的礼之传统是以精心蓄留的长发。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民族的差异恰恰是贯穿于一个王朝对另一个王朝的更迭之中,一个统治阶级民族对另一个统治阶级民族的身份的变换之中,这就不仅仅关系到民族的习俗差别问题更关系到满清征服者自身对于汉民族的是否拥有统治阶级正统性的问题。

削发与不削发,直接上升到体现一个人对于传统(前朝)礼乐制度——前朝政治的忠诚与否,而重塑礼乐制度就是维护征服者精英本层统治地位的最好方法。

除去政治趋上的象征,同样是在旧体制下,“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予以损伤”的传统理论使得人们对于削发不仅仅只拘泥于士大夫之间对于故国和大明王朝的追念,普通百姓更多所担心的是损伤受之于父母的发肤是一种亵渎。

尤其对于传统男子来说,精心蓄留的长发是男子体魄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剃发与刺面、纹身等无异于对于奴仆和已定罪之人的羞辱,这也是以儒家为统治工具的中国封建政权贯穿整个中国帝制时期保存传承下来的精神,所以削发对汉族男性来说,是一件非常耻辱之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永乐皇帝后面是哪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永乐皇帝朱棣之后是明仁宗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朱棣的遗体装入棺材中,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再没有说话,军中一切

  • 明朝永乐皇帝下还有几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年号“永乐”。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在明成祖朱棣之后还有十三位皇帝。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燕王,前往中都凤阳历

  • 历史上的孙皇后是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孙若微的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孝恭孙皇后,和电视剧中汤唯饰演的孙若微相差甚远。电视剧《大明风华》以“靖难之役”为开端,牵涉出后续的故事,“靖难之役”是以朱棣为首的地方藩王造反引发的夺权运动。电视剧中的内容基本与事实相符合,朱棣在攻入南京后开始对建文一朝的官员进行了残酷的屠杀。电视剧将孙若微和胡善

  • 清朝公主和格格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主这个称呼在我国很早就有了,指皇帝的女儿,历史上著名的就有唐朝文成公主。而格格的称呼是在清朝后兴起的,格格在满语的意思里是“小姐”的意思,一般是指满族贵族人家的女子。清朝皇太极称帝后,为了笼络汉人决定效仿汉人的制度,学习汉人的礼仪,于是将格格改为公主,但是在非公共场合,格格这个称呼也一直沿用。清朝

  • 历史上明朝汉王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王朱高煦被明宣宗朱瞻基用大缸活活烹死的说法,在《明史》和《明实录》中均不见原文记载。《明史》中对于朱高煦的结局,只用了一句话来说明:“高煦及诸子相继皆死”。倒是《明史纪事本末》(卷27)中记载了这么一件闹剧。话说洪熙皇帝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便追随自己的父亲朱棣西游。按理,大明王朝皇帝的宝座当由太子

  • 清朝白莲教起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乾隆三十九年(1774),白莲教支派清水教首领王伦起事,清廷平定后,对秘密宗教进行了更为严厉的镇压。乾隆四十年(1775),河南巡抚徐绩破获混元教(白莲教一支),处死十四人,发边充军者三十一人。在被发配的教徒中,有一个名叫刘松的人,他在发配地甘肃与前来探望的徒弟刘之协“商复旧教”

  • 白莲教起义对清朝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白莲教起义后,清廷号召地方官吏组织团练、乡勇配合清军作战,又在追剿义军的过程中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自嘉庆六年(1801)下半年,各处义军被局限在川、楚、陕交界处转战。在这种极为艰难的流动作战中,一支支义军相继陷入失败:嘉庆六年初,王廷诏在川陕边界的鞍子沟被俘,解送京师;该年四月义军首领马学礼、高

  • 怯薛军:蒙古帝国成吉思汗亲自组建的禁卫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怯薛军名称由来《元史·兵志二》:“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怯薛(Keshig)并非单纯的战士,他们是成吉思汗钦点的禁卫军,最早是由百人的贴身护卫发展为一万人的勇猛军队,包括1千名宿卫,1千名弓箭手,8千名散班。这一万怯薛军由纳牙阿统领,没有可汗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调动包括纳牙阿将军。战时,怯薛直接受可

  • 宋高宗那么长寿,为什么54岁就不干了?真相太令人震惊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历史上的长寿皇帝,刨去传说而没有史料证实的和不算正式朝代的(比如南北朝五代十国),前三甲自然是八十九岁的清高宗乾隆、八十二岁的武周开国皇帝兼末代皇帝武则天,八十一岁的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一生颠沛流离,父兄被擒、母妻被辱、子女死于非命,可以说国破家亡,自己也被金兵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惨得不能再惨

  • 蒙古人统治下的元朝算不算是中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为什么元朝在历史上存在感那么低呢?这主要是明朝和清朝对元朝历史总是轻描淡写。明朝人为什么对元朝轻描淡写呢?因为明朝是汉族人建立的朝代。而元朝是打败了汉族人建立的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汉民族一直是一对尖锐的矛盾,而且在明朝的时候,蒙古人和汉人还是对立的矛盾,明英宗的时候,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