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迅家到底经历了什么,家道中落,饱尝人间疾苦

鲁迅家到底经历了什么,家道中落,饱尝人间疾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09 更新时间:2024/1/6 12:38:41

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就此,可以推测鲁迅小的时候家境富裕,日子过的很好。但是因为一些事情,最后导致家道中落,鲁迅也渐渐吃尽生活的苦头。因为家境转变的原因,鲁迅接触到了底层社会,也渐渐形成了他章的基调。

1925年,鲁迅在应《阿Q正传》俄译者希礼之请而写的《著者自叙传略》中说:“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变故,让一个富裕的家庭慢慢中落呢?

鲁迅出生于公元1881年,依据时间推断,这场变故应该就是发生在1893年前后。正巧这一年,他的祖父周福清涉及科举舞弊案,那么这事儿应该就是鲁迅家道中落的主要原因。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进士,入为翰林院庶吉士。因为他本人个性和性格比较要强的原因,并不适合在官场生存。所以在担任江西金溪县知事之后,一直等到1888年才被实授为内阁中书。

1893年,鲁迅的曾祖母去世。周福清按照习俗,需得丁忧(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回家守孝三年。三年之后,才得重返仕途。当时周福清的年纪也不小了,在官场熬了这么久,也才做到内阁中书的位置。依照他自己的个性,想来日后成就也不大。而当时家中虽然尚有薄产,但是却也不能让子孙后辈坐吃山空。这时候,就势必要提携自己的子孙上进了。

科举屡次失败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虽然自幼读书,但是在科举上面却没有什么运气。周伯宜出生于1861年,本名凤仪,因屡应乡试未中,一直闲居在家。周伯宜一生没干过什么事业,不务农,不经商,就是考科举考试,而且只考中了秀才。连周作人都在散文里说他父亲经和他姑父一起结伴下考场,当然他没有说父亲和姑父都考不上举人。

周福清回乡丁忧之时,正遇上乡试。当时主持浙江乡试的主考官殷如璋是周福清的同年旧识。于是他动了心思,希望拿银钱疏通殷如璋,给周伯宜谋一个举人功名。然举人不如进士,但也别小看举人在当时的地位。所谓一代举人三代爷,举人老爷还是挺有分量的。

周福清先是带着银票跑到苏州与殷如璋相见,相叙旧情,并未当面将钱给殷如璋,而是后来差遣仆人陶阿顺那一封装有银票的信送去给殷如璋。当时殷如璋正和苏州的地方官,以及副考官周锡恩在船上把酒言欢,殷如璋见陶阿顺送来的信,没有碍于旁边官员的面子,直接就收下来了,并未拆开。

其实,在一旁的官员都知道殷如璋收受贿赂,却并未揭发,仿佛当做没有事一样,继续把酒言欢。可是,陶阿顺在外边等急了,直接大呼:“银信为什么不给回条?”这下弄得殷如璋面色难堪,当即叫人制止陶阿顺叫喊,而不知官场厉害关系的陶阿顺以为买官就跟买菜一样,在岸上大骂殷如璋收钱不认账,让他无法回去与自家老爷交代。

锒铛入狱

一时间两岸百姓都来观足,使得此事彻底败露了。殷如璋为了保全自己,只能举信表示周福清贿赂主考官,将此案交给苏州府查办。事发后,周福清曾潜逃过一段时间,直到周伯宜被顶替坐牢,他才衙门自首。周福清后来被官府抓捕,判“斩监侯”,丢入牢中,前后8年。家中花费了好些银两,才保住他的性命。更因为判的是“斩监侯”,此后每年都需得一大笔银子打点上下,保证周福清的性命。周福清1901年被释放回家。而周伯宜因此事不但举人没做成,还被革去秀才身份,郁郁成病,1896年病故,年仅36岁。这就是父亲还在坐牢,儿子却已经一命归西,周家从此败落。

周伯宜身上有孔乙己的影子,同样是受科举考试之害,一生没干过什么事,所有时间都在考试。不同的是,周伯宜家有钱,他不用养家糊口,家里供应他的一切。而孔乙己是穷人,只能穷困潦倒,最终走上悲剧命运。

周作人的散文里,周伯宜也经常去咸亨酒店和朋友喝酒,但他是到酒店里面坐着吃喝,有时年幼的周作人去找他,他还给周作人茴香豆吃。其实咸亨酒店就是周作人的堂叔周仲翔等人在绍兴城内的都昌坊口开的一家小酒店。鲁迅塑造出孔乙己这个人物,可能就是从他父亲周伯宜身上得到的发。鲁迅把他对科举考试的不满用孔乙己这个人表达,他认为科举考试毁掉了读书人。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上海公共租界是什么时候收回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共租界什么意思公共租界(gōng gòng zū jiè)旧时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共同管理的区域。中国共有两处公共租界,分别是上海公共租界和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在哪里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是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的

  • 东北王张作霖,为何害怕大女儿张首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起东北王张作霖,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出身绿林,却凭着自己的本事混到了东三省巡阅使的位置。袁世凯死后,他成为北洋军阀奉系首领,称霸东北,人称“东北王”,连嚣张到不可一世的日本人都不敢在他面前装大。而张作霖一生最害怕的人,却是他的大女儿张首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得从张作霖的原配赵春桂说起

  • 张作霖一生犯下4大错误,最后一个要了他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作霖之所以从一介土匪做到国家元首,主要是因为在几次重要的历史关头都做出了非常明智的选择。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张大帅如此厉害,又是如何失去了江山,被北伐军打得丢盔弃甲,后来又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今天,我们来聊聊张大帅犯下的四大致命错误。第一个错误,狂妄自大。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张作霖入主北京,趾高气扬

  • 汪精卫是怎么样彻彻底底沦为日本治华工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从昆明匆匆忙忙逃往越南河内。当时的汪精卫是国民党副总裁,虽然名义上身居高位,但却动不了一兵一卒,没有一丁点儿实权。汪是一个对权力极其渴望且自负才学的人。一个曾经混迹上海滩的丘八站在自己头顶,死死挡住了汪走向最高权力的最后一步,汪的内心从来没有服气过。现在机会来了,汪决定

  • 中国最牛“汉奸”夏文远:用七个字干掉2万日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小编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才识和胆识过人的人,他是一位打入日本高层的“汉奸”(中国间谍)翻译夏文远。如果单单说起夏文远,或许你并不清楚这个人物。夏文远曾经在日本留过学,从日本留学回来之后,得到了日本军官的栽培。说白了,就是想把夏文远培养成他们日本人的棋子,我们中国人口中的汉奸。 想得到日本人的信任,

  • 蒋介石是如何登上权力巅峰的 他都击败了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25年3月12孙中山先生病逝后,国民党内部开始争权争夺利,分成众多派系,如西山会议代表人物林森,地方势力代表人物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等人,还有就是孙科,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还有就是黄埔军校的蒋介石,要论当时最有实力的有三人,分别为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等三人,而当时蒋介石在他们三人面前还算

  • 卖国求荣的汪伪政权是怎么样消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汪伪政权建立后,奴颜婢膝,积极充当日本侵略者的忠实走狗。首先是进行奴化宣传,在沦陷区向人民大肆灌输“中日亲善”“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等奴化思想。1943年汪伪追随日本对英美宣战以后,更是提出“发扬东亚文化,巩固东亚轴心,完成战争之使命”。然后就是积极树旗招兵,建立伪军,给日本充当炮灰。为了应付敌后人民

  • 罪恶滔天的西北诸马抗战时有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近百余年来,西北崛起了一支活跃的门阀军事力量。进入民国后,他们堂而皇之的成为宁夏王、青海王。一提到马家军,很多朋友都恨不得“食其肉、啖其血、敲其骨”,然而世间哪有一辈子只做恶的人。马家军们的祖辈不乏国家栋梁,在抗战中,他们虽然有污点,但也有不少贡献。东北沦陷后,日军欲控制东起察哈尔,西至宁夏、新疆的

  • 清朝灭亡后,满族人为什么急着改汉姓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其实从一开始这些满族人也基本上都是有着自己的汉族的名字的;因为对于满族来说他们并没有姓氏,有的也只是一个名称而已;而且他们一般也是不用姓氏的,如果不是对这方面有研究的人都是不会知道他们的全名是叫什么。但是就算是这样,那些满族的人一开始也都是不怎么使用自己的汉姓的,所以在社会上也没有普及,只不过是在清

  • 都说广西兵打仗厉害,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据《李宗仁回忆录》中说:桂系很多部队中有父子兵、兄弟兵,所以一方有难,另一方拼死相救,不互相拆台,故无往不胜。还有桂系灌输每个士兵理念“在战场上要想活命,最好的方法就是杀死敌人,不然就是死于敌手,故作战骁勇无比”。但并不是广西所有的兵打仗都厉害,各地兵员也有所不同的。01桂北广西人传统意义上的桂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