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平:楚汉之争的重要人物,多次叛变换取功名!

陈平:楚汉之争的重要人物,多次叛变换取功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510 更新时间:2024/1/18 1:35:03

这里就不再谈陈平与其嫂子勾搭一事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陈胜吴广的起义给了天下众英雄一展才华和抱负的机会,这时,陈平顺应形势,也参加了革命。陈平选择的第一位主子是陈胜亲自委任的魏地之王魏咎

魏王见他谈吐不凡又相貌堂堂,便给了他一个官职:太仆(掌管王车乘事务的官员)。这个官职看似不大,但因为总是跟魏王最近距离接触,所以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位置。

没想到陈平成了魏王身边的大红人后,便有人嫉妒起来,一些小人无孔不入地向魏王进谗言,说陈平脑后反骨之类的话。

陈平知道魏地不能再留了,于是卷起铺盖被褥转投项羽去了。

项羽剧照

那时的项羽已打败秦朝章邯的不败之师,正威不可当地向关中进军。而陈平却兢兢业业,几乎每战都小有建树,留给了项羽不错的印象。

不久,项羽打败秦军,又将刘邦赶出关中,便召开了“英雄大会”对各大功臣进行了分封。项羽在分封时,不公平之处甚多(很多王造反便是很好的证明),唯独对陈平给予了过高的封赏。当时陈平虽然还没有达到封王封侯的级别,但被项羽破格封为卿。

对于出道较晚、略有点微不足道的功绩的他来说,这个封号已经让很多人侧目了。按理说陈平知恩图报,自然会对项王忠心耿耿肝脑涂地了。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这里不得不又提一下殷王司马卬

项羽剧照

原来司马卬也是对项王的分封不满的人之一,他认为以他的功劳被封个小小的殷王太大材小用了,而且项王的刚愎自用和傲慢自大也是他无法容忍的。因此,就在刘邦暗取陈仓进军三秦时,他曾一时心血来潮,也准备策划谋反。

项羽闻得风声,就派陈平带兵前去“剿匪”。陈平也不负项王重望,带兵到了朝歌,没有摆开架势打仗,而是直接和殷王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当时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得殷王翻然醒悟,立马绝了反叛之心。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后来汉军压境时,他虽然顽强抗敌,但却中了韩信的“雕虫小技”,被樊哙抓住后,不得不投降刘邦了。

他投降事小,可就苦了陈平了。试想,当初司马卬造反的事是陈平来搞定的。项羽一贯作风是拳头底下出政权,主张是武力解决殷王的事。而陈平当时根据形势的需要,选择了“智取”的方式,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就把事情摆平了。原本摆平了事,现在突然又生出变数来,项羽可不是好糊弄的。

“我一定要把陈平的头拧下来当球踢。”听说司马卬投降汉军后,多疑的项羽自然怒不可遏。

陈平凭着灵敏的鼻子又闻到了一股味道。于是故技重演,又选择了逃跑。这回他决定逃到刘邦那里去。

刘邦剧照

他这次是采取了巧投的方式,没有直接去找刘邦,而是先找到了刘邦手下的一个叫魏无知的旧友。由于魏无知的穿针引线,陈平很快就见到了刘邦。

陈平知道第一印象对新老板很重要,见面后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

“大王已得三秦,此行可是伐楚?”陈平劈头就问。这是个很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刘邦双眼变得贼亮起来。

“正是,君有何高见?”刘邦反问。

“项王现在还在伐齐,大王应趁此良机,挥师南下,迅速把楚军的老巢彭城拿在手里再说。这样项羽西回无路,腹背受敌,便再无回天之力了。”陈平从容地答道。

“此去彭城路途遥远,须探明路径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彭城啊。”刘邦似乎早有此打算。

“臣对行军路线了如指掌。”陈平胸有成竹地说道。

刘邦剧照

说到这里就已经足够了。刘邦点了点头,表示陈平顺利通过面试了。只是得安排一个什么样的职务给他当,这让刘邦犯难了。

“你在项羽手下任什么职务?”刘邦突然问道。

“都尉。”陈平回答得很干脆。

“好,本王亦给你都尉一职。”

“臣鞠躬尽瘁为汉王效犬马之劳。”陈平跪拜道谢,就这样,陈平正式成为一员汉将了。

可以说陈平提出的乘虚攻打彭城的计谋是相当关键的。他在项王手下待了近两年,对项王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说出的深思熟虑的计划正是根据形势做出的最正确的判断。而刘邦手下因为有韩信和张良两大旷世奇才做参谋,自然可能早就定下直接去攻打彭城的计划,只不过陈平的到来,更加坚定他的信心和决心罢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神项羽:优秀的将领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项羽得到刘邦攻克彭城的消息后,大吃一惊,但他不愧是沙场老将,马上调整情绪,做出了火速回援反击的决定。事实证明,项羽这次表现出来的果断,充分展现出一名优秀将领对形势敏锐的判断和大无畏精神。他不但做出了火速回援的决定,而且还做出从军中精挑细选三万精兵去抗敌的决定。三万精兵去对抗刘邦四五十万联军,乍一看,

  • 陈廷敬为什么被后世评为“几近完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廷敬生于崇祯十二年也就是1639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清兵入关后,在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上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于是朝廷帅帅的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廷敬廷敬,意思是你要为大清国服务,成为大清子民的公仆的意思。

  • 刘邦的成功之路:九死一生,在夹缝中生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毋庸置疑,关键时候肯定是樊哙挺身而出挡住了项羽。然而,樊哙在刘邦手下是第一勇士,但在项羽面前只能发出“既生樊何生项”的感叹。数回合过后,已是左支右绌,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了。周勃见了,挥刀就上。于是,接下来上演的是“二英战项羽”一幕。《三国演义》里面,三英战吕布,最终打成了平手,双方握手言和。而此

  • 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李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大将军,20岁就封狼居胥,他舅舅是大将军卫青。李敢是飞将军李广之幼子,也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领,李广和李敢父子曾多次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由校尉渐升至郎中令,他们三人都是忠心为主的名将,也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为何霍去病却一定要致李敢于死地呢?这其中也是有一个典故的。公元前11

  • 揭秘霍去病死后惨遭灭族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霍氏一族的发迹,始于汉武帝时期,在宣帝霍光辅政期间达到顶峰。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战神”,因为抗击匈奴屡立奇功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他的舅舅,正是大司马大将军兼驸马卫青,姨母是武帝皇后卫子夫。此时霍家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卫青、霍去病两人当时均称得上战功赫赫、权倾朝野,关系也甚是亲厚,但却从不肯养

  • 陈廷敬和张廷玉谁才是清朝第一汉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清自努尔哈赤开国,到皇太极一统关外,再到顺治入关以来,经过康雍乾三朝,国力鼎盛,盛世空前。期间名臣无数,有多尔衮,鳌拜,索尼,明珠,于成龙,马奇等,其中有两位汉臣内阁,一个是陈廷敬,一个是张廷玉。两者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物,但都是清朝汉臣楷模。陈廷敬是康熙时期的重臣,得到了康熙近半个世纪的倚重,无论

  • 刘邦艳遇:逃难时路遇美人,成就一代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兵败如山倒后,刘邦逃命的过程可谓是九死一生,但他福大命大,凭着老天和天生利嘴都一一化解开来。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也许是老天觉得这一次给他的磨难太多了点,考虑到他毕竟是赤帝下凡,将来不好交代,于是马上给他弄了个艳遇来。想必大家都喜欢看艳遇的故事

  • 陈廷敬为什么要将自己儿子罢官流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代名相陈廷敬》中,康熙23年,陈廷敬以都察院左都御史身份奉旨彻查顺天府乡试舞弊案。当时大学士、内阁次辅纳兰明珠举荐一代文宗徐乾学为副手襄理查办此案,得到了康熙的认可。此次案件虽然说最主要责任人是索额图及其党羽。但是纳兰明珠的势力实际上也是穿插其中的,所以此案的复杂性在于,明索两党其实在科考舞弊案

  • 刘邦有多狠?为了活命舍弃自己的亲生儿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说刘邦在项羽的地盘乘着逃命的空隙摘下了“楚国第二国花”戚姬(第一国花非项羽的虞姬小姐莫属了),也算是对项羽进行了有力的打击报复了。第二天天刚亮,刘邦就该起程了,否则楚军寻来,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刚没走多远,就碰到了刘邦走散的亲兵护卫队,更绝的是这数百名亲兵护卫队中还留有他的马车,于是大家把刘邦弄到

  • 陈廷敬家族为什么一门九进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代名相陈廷敬》是于2018年9月10号在央视八套开播的清朝古装电视剧,该剧讲述了清朝康熙年间,正直铁面无私的清官陈廷敬坐上相位,经历众多磨难整顿吏治的故事。剧中主人公陈廷敬曾是康熙的老师,很受康熙敬重,因受康熙之命处置顺天乡试科场舞弊案,从而卷入了明珠党和索额图党的党争,一度被罢官,最终查处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