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有哪些才能?韩信是如何灭了赵国的?

韩信有哪些才能?韩信是如何灭了赵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42 更新时间:2024/1/16 20:19:12

其实韩信在渡河之前,已经有了破敌之策。首先他算准了陈余一心一意想全歼他们,如果他叫部下全部一起渡河,那么陈余肯定会集中兵力阻止他们的登陆,于是他让全军分批渡河。

陈余总想一口吃定韩信和张耳,于是对分批而来的汉军并没有出击,他怕打草惊蛇,他要等的就是韩信这条大鱼上钩。韩信的全军渡河之后,陈余这才倾巢而出想全歼韩信。

然而,事实证明,他根本就与韩信不是一个级别的将帅。韩信早已猜透陈余这点心思,所以他才能这么从容地登陆,这么从容地叫阵,这么从容地溃逃,这么从容地反攻倒算。

在与陈余交战之前,他命最先渡河的几千人的先头部队先埋伏在城边的隐蔽处,他们不参与和陈余的交战。等韩信把陈余引到河边时,他们就悄悄到敌人营中换上了汉军的大旗,以至于陈余手下的士兵以为井陉关已被汉军成功拿下了。

李左车画像

士兵开始溃逃了,陈余又是叫喊又是砍人,但嗓子喊破了手上也沾满了鲜血,也于事无补了。根据各大战史经验,到了这个时候一般是无力回天了。

陈余没有料到他的叫喊非但没有阻止己方士兵的溃逃,反而吸引了一个人来。这个人他很熟悉,他的名字叫张耳。不要以为张耳是来和陈余叙旧的,他是来报仇的,他二话不说,手起刀落就解决了陈余。

至此,陈余和张耳之间的恩恩怨怨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只是这样血腥的结局多少有点令人欷歔。都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张耳却以这种“血债血还”的方式结束了两人之间的恩怨。他在挥刀的那一刹那,是否想过两人在参加革命前相知相伴、纵马江湖的纯情时代呢?

陈余一死,赵王也随即被抓住处死。就这样,赵国算是完完全全搞定了。

陈余画像

值得一提的是李左车这个人,陈余不肯听他的计谋是导致自己最终兵败的原因。因此,韩信听说陈余手下有这样的奇人异士后,在收拾战利品时,特地命人把他带来见他。

当捆得严严实实的李左车被带上来时,大家请注意韩信的一举一动:他迅速下座,立马替他松了绑,诚恳地请他上坐,热情地献上茶后,这才开始说一些“久仰”之类的客套话。最后还用一句话对李左车进行了高度评价:如果陈余采用你的计谋,现在身为阶下囚的人便是我了。这个时候谁都会感动的,李左车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韩信这样“卑躬屈膝”地对待一个阶下囚,是有目的的。他有问题要向李左车请教,“请问先生,我下一步是该北上攻打燕国,还是东下伐齐国?”这时的李左车却答非所问,说了五个字:不战而屈人。

为了证明这一论点,随后他进行了论证:如果每一个地方,对每一个叛王都带兵去征讨的话,苦了广大百姓不说,士兵也会累得够戗。你这支军队已在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里连征服了两大王,这样密集的军事行动使得士兵们超负荷运转了。

韩信画像

如果再去征讨其他地方,势必会给士兵们造成身心疲惫,到时候这样一支疲劳之师只怕很难攻下燕国和齐国。一旦和他们耗下去,最终得利的是以逸代劳的楚国啊。

他还说在接连平定两大藩王的大好局面下,对燕国和齐国表面上做出架势要攻,暗地里派能说会道的人去说服他们归降。先礼后兵,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看来果然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连胸藏百万兵韬的韩信此时也忍不住对他赞叹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后来果然不出李左车所料,汉军大造声势后,在形势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下,燕王臧荼最终选择了投降汉王。至此天下几大对刘邦不服的诸侯国都被刘邦搞定了。九江王英布和燕王臧荼归降刘邦,魏王魏豹成了阶下囚,赵王赵歇被处死。除了三个反复无常的殷王司马卬、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项羽外,刘邦与项羽在这一系列人才拉锯战中,刘邦大获全胜。

人才拉锯战期间,项羽和刘邦之间真正的硬对硬其实很少,粗粗一看楚汉之间已日趋平和,但这种平和只是暂时的,就像黎明前那段黑暗一样,迎接他们的将是怎样的暴风骤雨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象棋是怎么来的?象棋上的楚河汉界代表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你是一个象棋迷的话,肯定知道棋盘上“楚河汉界”那四个大字。据说后人就是因为这场楚汉相争而发明了象棋。这条军事分界线两侧,两支大军壁垒分明地隔水相持,严阵以待,充分地反映了当年这场楚汉争霸是何等激烈和残酷。公元前204年,项羽继彭城大败刘邦后,再一次对刘邦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楚汉之争的第二阶段正式拉

  • 历史上真实的索额图:索额图竟是被活活饿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前期还是很鼎盛的,曾经是出现过康乾盛世,今天呢,小编要给大家分析的便是‘康乾盛世’之中的康熙帝生活中的相关人和相关事。康熙乃是中国历史上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个人,他在位期间做的事情也是让人敬佩不已。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可以亲自处理朝政相关事务,除掉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服台湾,雅克萨自卫保击战等等,可

  • 张良与郦食其的故事:心中格局更大才能掌控全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刘邦赶紧叫来他的外交官郦食其,见了面,他就不再转弯抹角了,直接就问他现在该怎么办。通常这种情况是相当信任的人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见当时郦食其因为出色的外交表现,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然而事实证明,郦食其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外交官,但并不是一个出谋划策的好谋士。主子既然

  • 采花大盗陈平:运用反间计削弱项羽的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这时荥阳城外的楚军就像涨水一般越来越多。刘邦已把外城的兵马调到了内城,进行了最艰苦、最顽强的保卫战。然而,荥阳保卫战最大的难题就是:军中已快没有粮食了。要行军打仗总得吃饭啊,没有粮食意味着什么,谁都明白。眼看这样坚守下去不是办法,是谋士们出彩的时候了。郦食其想的是“坏主意”,张良暂时还没有想出“好主

  • 索额图与明珠都是盛极一时,为什么结局却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康熙皇帝,我们都知道他在位期间是办了很多事情的,比如少年的时候将鳌拜铲除,后来又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总之康熙的功绩在历代帝王中是比较多的。康熙能有这么多的功绩,和他身边的两个大臣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两个大臣就是索额图和明珠。根据影视剧康熙王朝的描述,这两个大臣斗争了一生,最后全部获罪,被康熙囚禁了

  • 范增之死:事必躬亲,死而后已,项羽大势已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了,项羽听了楚使的话,对范增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一转就转出大事非来。这个时候的范增还蒙在鼓里,他不顾年老力衰,不停地劳碌着,不断地出谋划策,希望早日攻下荥阳来。而项羽此时心思并不在攻城上,原因是:范增的事还没有调查清楚。攻城攻得好好的,怎么就停下来了呢?范增坐不住了,

  • 楚汉之争刘邦投降:投降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很早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笑话,一小孩问爸爸,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文盲爸爸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年少的弟弟不努力读书,年长的哥哥就会很伤悲。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不管做什么事都得“努力”做好,免得将来“徒伤悲”。范增死后,项羽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伤悲”。人就是这样,

  • 刘邦诈降——金蝉脱壳之计使得结局反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游记》里面有一个真假孙悟空的故事情节:两个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无论从外表和声音都察觉不出丝毫破绽来。这连他师傅唐僧都没法分辨。《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一句话: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刘邦诈降成立的前提就是弄了一个假冒他的纪信来做替死鬼。不过这个假不是说纪信打扮得跟他一模一样,连项羽都分辨不

  • 项羽的武力值有多高?单枪匹马闯敌营不在话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邦逃到成皋后,听说纪信已被项羽动了火刑,他自然很是悲愤。更为重要的是周苛和枞公还在坚守,这让他不得不去救援。就在他要发兵相救时,一个姓辕的书生来献计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敌强我弱,贸然去救荥阳并不太妥。随后,他给刘邦献出了“围魏救赵”之计。刘邦对这个计谋很满意,立马就付之于实际行动。他带领众将士出

  • 《一代名相陈廷敬》:郭秀为什么要砸自己的灵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代名相陈廷敬中,为了查清江宁一案,康熙派陈廷敬和郭秀师生二人再赴江宁,却引来心裕等人无情的追杀,在救出汤宾之女汤福慧之后,陈廷敬和郭秀向汤福慧讲明事情的真相,汤福慧在得知郭秀居然还活着,于是就将父亲汤宾的遗言告诉他们,原来汤宾让汤福慧一定要好好祭拜郭秀的亡灵,聪明的陈廷敬断定此句话定有玄机,于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