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时势造“汉奸”

时势造“汉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177 更新时间:2024/7/13 8:22:19

以亚洲大陆游牧/狩猎型民族与农业型民族的长期对抗为背景,中国的南北之争或“胡汉之争”,一直贯穿于民国以前的历史。但它的高潮是宋元之际,特别是明清之际。中国的汉奸史,重头戏正在这一段。

最近,读李治亭先生的《吴三桂大传》,我发现吴三桂真是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他既不是寻常所见贪生怕死、寡廉鲜耻的末流汉奸,也不是如诗人所想象,“冲冠一怒为红颜”,全是为了一个女人才叛变。

吴三桂的一生(1612~1678年)几乎全都是在马背上度过。前半生(1〜32岁)在明末,是“旧朝之重镇”;后半生(33~67岁)在清初,是“新朝之勋臣”。这个人,事明背明,降清叛清,就连本阶级视为寇雠的李自成,他也考虑过投降。以气节论,似一无足取,从过程看,则震撼人心。荣也人所不及,辱亦人所不及。

李先生把吴三桂的一生分为三段:“明末悍将”、“清初藩王”和“独树一帜”,正好是三部曲。其变形之迹耐人寻味。

夹缝中求生存的“明末悍将”

作为“明末焊将”,吴三桂有点像汉陇西李氏。他出身辽东豪族、武功世家,不但弓马娴熟,以力战名;还世受皇恩,幼承庭训,满脑子全是忠孝节义(他16岁时曾闯围救父,有忠孝之名)。手下的子弟兵也是明军中的王牌,战斗力最强。可是当明清鼎革之际,官军同流寇交攻,外患与内忧俱来,他所处环境太微妙。当时明、闯、清成三角之势,螳螂捕蝉,雀在其后,他非联闯不足以抗清,非联清不足以平闯。况以兵力计,闯兵号称百万,清兵也有十万,三桂之兵则仅四万,无论与谁联合,都势必受制于人。吴三桂置身其间,实无两全之策。再者,从名节讲,他投闯则背主,降清则负明,也是横竖当不成好人。这样的困境,我想大概只有张学良、马占山一类人才能体会得到。

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吴三桂别无选择又必须选择。事实上,但凡人能想到的,他都一一试过。最初,闯围京师,崇祯决定弃宁远而召吴人卫(“先安内而后攘外”),他卷甲赴关,事已后期,想救明而明已亡。接着,他也考虑过投降李自成,但农民军穷疯恨极,人城后到处抓捕拷打明降官,专以抢掠金帛女子为事,令他望而却步。当他得知老父遭刑讯、爱妾被霸占、亲属备受凌辱之后,只好断息此念。然后,死他也想过,但被众将吏劝阻。对道学家来讲,自杀不但是保存名节之上策,还兼有正气浩然的美感,但对一个统率三军的将帅来说,却往往是最不负责的表现。只是在所有的路都走不通,并且面临李自成大军叩关的千钧一发之际,他才毅然决定接引清兵。

情况更复杂的是,据学者考证,即使吴三桂的接引清兵,最初也并不是降清而只是联清。现在我们知道,他在威远台与满族人盟誓,完全是效申包胥救楚,实际上只是以明不能有的京畿地区换取清出兵平闯,达成分河而治的南北朝局面。这与南明弘光政权的立场其实完全一致,也是“阶级仇”超过“民族恨”,“安内”胜于“攘外”。因此以王朝的正统观念来看,非但无可指责,还受到普遍赞扬,以为“克复神京,功在唐郭(子仪)、李(光弼)之上”,是一位了不起的救国大英雄。

吴三桂作出其最后的选择,内心一定非常痛苦。因为我们知道,吴三桂早就是满族人物色已久、必欲得之的将才。在此之前,他的舅父、姨父、兄弟、朋友,很多人早已降清,皇太极本人和他的亲友曾去信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他都没有降。后来闯陷京师,他宁肯考虑降闯,也没有打算降清。我推测,这中间固有利害之权衡,但也不乏名节的考虑。因为他的家属,包括老父、继母、弟妹共30余人,俱困北京,于明于闯都是人质,如果当初弃土降清,不但全家遇害,还得落个“不忠不孝”。而现在情况却有所不同。它的代价虽仍然很大,为此他不惜挥泪作书,与父诀别,忍看全家被杀,但至少名节无亏(为明平闯是“忠”,舍父讨贼是“义”)。

然而吴三桂的悲剧在于,虽然从愿望上讲,他本人想做申包胥,南明也把他视为申包胥,但多尔衮却不是秦哀公。满族人夺取北京后并没有打算就此罢手,而是长驱直入,席卷天下。多尔衮的主意很清楚:你吴三桂不是想报“君父大仇”吗?好,我就让你去报。正好让他“为王前驱”。吴三桂既然选定了这条险道,“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当然也就身不由己,越滑越远,从剃发为号到拒见南使,从追杀李闯到进军西南,终于一步步变成最大的汉族降臣。闯是平了,仇是报了,但明也灭了,节也毁了。实际上当了个伍子胥

对明朝的灭亡,吴三桂当然起了关键作用。但我们与其说它亡于清,不如说它亡于闯;与其说它亡于闯,不如说它亡于己。明朝上下,从廷吏到边将,从流寇到遗臣,叛服无定,内讧不已,乃自取灭亡。吴三桂本想救明却导致覆明,正说明了它的不可救药。

“清初藩王”被逼“独树一帜”

吴三桂的后半生约有30年是属于“清初藩王”,只有最后6年是属于“独树一帜”,死后并有两年是属于“三藩之乱”的尾声。康熙平定三藩,是效汉高祖诛韩信彭越英布,乃改朝换代的例行节目,“逼”有“逼”的道理,“反”有“反”的道理,我们可以不去管。问题是吴三桂替清朝卖了30年的命,现在起兵造反,何以号召天下?在吴三桂的讨清檄文中,我们可以读到:

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定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李贼遁逃。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誓必亲擒贼帅,斩首太庙,以谢先帝之灵。幸而贼遁冰消,渠魁授首。政(正)欲择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误。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适值周、田二皇亲,密会太监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岁,刺股为记,寄命托孤,宗杜是赖。姑饮泣隐忍,未敢轻举。以故避居穷壤,养晦待时,选将练兵,密图恢复。枕戈听漏,束马瞻星,磨砺警惕者,盖三十年矣...

这段话,前半是真,后半是假。吴三桂为把自己的破碎人生璧和圆满,不惜编造离奇故事,但是他的解释却有个时间上的麻烦:30年的委屈心酸(如李陵),30年的卧薪尝胆(如勾践),现在还有人相信吗?

当吴三桂举事时,有个叫谢四新的人写过一首诗,表示拒绝合作。诗云:

李陵心事久风尘,

三十年来话卧薪?

复楚未能先覆楚,

帝秦何必又亡秦。

丹心早为红赖改,

青史难宽白发人。

永夜角声应不寐,

那堪思子又思亲。

这首诗除过于强调“红颜”,余皆平实之论。它不仅概括了吴三桂的一生,也揭露了他的人格矛盾。特别是诗中用典正好集合了各种相似的历史角色,还浓缩了“汉奸发生学”的曲折微妙。

吴三桂为他的后半生付出的代价也很惨重,不仅自己的儿孙妻妾被凌迟处死,还使多年追随的部下、副将以上几乎都被杀头。他一生两叛,兼取其辱,并非昏君奸臣所逼,乃是环境所迫。这在汉奸史上是又一种典型。

现在,因“胡汉之争”的消亡,“汉奸”的内涵已发生变化。这在于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发展与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


更多精彩推荐:

郑成功被人毒死

大清朝的仁政报告

返回大全页:历史故事新知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姬与四大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书上给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排序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这既符合她们的年代先后,还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八个字与每个人对上了。但若论她们四位谁最漂亮、分打得最高,一般还是公推西施。据说西施漂亮到在河边浣纱,河里的鱼被她的美貌所吸引,都忘了

  • 历史故事新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们阅读史书了解历史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所谓的史实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以至于我们以为历史本身就是那样的。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走进我们我们熟知的历史故事中去,颠覆我们曾经的认知,重新了解那些年里发生的那些事。历史新知一:为秦始皇平反:秦始皇焚书时留有完整备份历史新知二:项羽究竟死于何地历史新知三:项羽失

  • 历史人物新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很多读者在了解历史人物的时候经常会产生一种刻板印象,比如我们印象中的吕后就是心狠手辣的,隋炀帝就是荒淫无道的,而李鸿章则被冠以“卖国贼”的称号······本期,小编就带领大家重新走近这些历

  • 十大美女的最后归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苏妲己毁社稷终成刀下鬼苏妲己,生活在商朝后期,生年不详。商王朝有个属国叫有苏(今河南武陟东),因地小人稀,物产也不丰富,进献纣王的贡赋总有欠缺。纣王认为有苏国故意反商,就派兵去征伐。有苏国无力抵抗,又深知纣王喜欢美女,就从族人中挑出一个叫妲己的美女献给纣王,纣王得了美女,才撤兵免贡。苏妲己人宫后受到

  • 古代四大美男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潘安无疑是美男中的佼佼者,人们也常用“貌似潘安”来夸赞一个男人的美貌。那么他又美到什么程度呢?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3个字“美姿仪”。《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大批少女追着他,那绝对就是个追星的架势。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

  • 古时男人们在青楼里都在干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所说的青楼指的是妓院,其实古代高级的妓院才叫“青楼”。青楼原本指的是富贵人家豪华精致的青砖青瓦的楼房,后来,由于贵族之家的许多姬妾、家妓大多住于这些楼房之内,到了唐代的时候,就逐渐成了烟花之地的专称。大诗人杜牧的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贏得青楼薄幸名&rdquo

  • 丑女不愁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近来流行丑女,《丑女贝蒂》、《我叫金三顺》、《丑女大翻身》等美剧、韩剧拥有一大批粉丝。趁着这股丑女热,隆重推出我国古代丑女。横亘在丑女面前的最大人生问题,大抵应是嫁人吧。但中国古代的著名丑女们却似乎都没有陷人出嫁难的困境,甚至还一个个都轻松自如地钓上了金龟婿,嫁得随心所欲,嫁得心满意足。这在没有整容

  • 历史韵事追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记载古代人物事迹传说传记的居多。在正面学习历史之余,广大的历史爱好者们是不是对古代君王美女大名人身后的历史轶事趣闻比较好奇呢?那小编就来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揭秘古代皇帝美女名人背后的故事。

  • 不为人知的历史轶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是一种文化,一种智慧。历史教人用深邃的眼光看待过去,品读现在,放眼未来。然后,这一切的必要前提是我们了解的必须是真实的历史,否则就会背道而驰。但是历史也是靠人记录下来的,也有可能发生错误。直截了当的来说历史是可信的,但也不能全信。那么有哪些历史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呢?

  • “矫诏”为什么如此容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矫诏”,这是个中国旧史中的专有名词。旧到什么程度呢?旧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没有收录它,今之新新人类更是闻所未闻。然而,这个词语在中国历史上曾拖出了一道巨大的阴影,凡有人心者怎能忘却?“矫诏”,通俗点说,略等于当代古装戏中常常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