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阿知东渡日本的故事

刘阿知东渡日本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572 更新时间:2024/2/1 8:05:13

徐福东渡扶桑(今日本)的故事在中日两国众所周知,脍炙人口,然而毕竟云山雾罩,扑朔迷离,缺乏充分的史料证明。但是,四百多年后的徐福第二刘阿知东渡日本躲避战乱的故事却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

事情还得从大家熟悉的三国时代谈起。话说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代汉自立,三国之魏国诞生,而原先的名义皇帝汉献帝刘协则被封为山阳公,全家从许昌迁到封地山阳(今河南焦作一带)居住。汉献帝刘协的后裔主要分为两支,一支留守山阳延续至今,现在位于山阳故城内的墙南村还有一条当地人称为刘巷的街道;另一支则选择了万里迢迢、乘风破浪的迁徙之路。

据日本史书《日本书记》、《古语拾遗》、《续日本纪》记载,在第四任山阳公刘秋及其同辈刘阿知(他们均是汉献帝的玄孙)时期,执掌政权的己是篡魏自立的西晋王朝了。一日,颇有远见的刘阿知对其旧臣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听说倭国(即日本)境内较为安定,我决定率家族东渡。”

公元289年五月初一,刘阿知率其子刘都贺、舅赵兴德及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效法徐福,以求取仙丹为名,离开故土,乘船东渡,中日历史在此共同翻开了新的一页。

徐福第二刘阿知率领亲戚族人一路上栉风沐雨,历尽艰难,九死一生,四个多月后,终于在九月初五到达现在的日本,在日本,这一年是应神天皇二十年。

落户日本后,刘阿知为首的这个部族被称作“渡来人”,他们是一批掌握了汉民族先进科技文化的“高级知识分子”,主要从事文字工作和工艺制造。尽管他们是外来人,但汉朝在当时日本人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他们带去了中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促进了日本文明的发展,因此,他们很快成为日本社会中地位颇高的新贵族。刘阿知被天皇赐姓东汉使主,定居于高市郡桧前村(今日本奈良县桧前村),他的长子刘都贺后来被天皇赐姓为直。

日本史学家坂本太郎所著《日本史概说》一书中这样评价来自中国大陆的“渡来人”:刘阿知一族及其后裔传入日本的汉文化,无论在精神还是在物质方面,都给日本文化以划时代的影响。在精神文化方面,汉字、汉籍以及儒教和佛教的传入决定了后来日本文化的性质。在物质文化方面,水利、灌溉、养蚕等农业技术,建筑、雕刻、织布、冶金、制陶等各种工艺技术及其制品,都为当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阿知的儿子刘都贺将当时中国的纺织技术传入了日本,他因此被称为都贺王。仁德天皇60年(372年)四月初八,刘阿知的后裔被赐姓坂上,雄略天皇16年(471年)十月初一,刘阿知的部分后裔又被赐姓大藏。另外,内藏家族也是刘阿知的后裔。

坂上家族中,出过“征夷大将军坂上田村麻吕”,当时主要负责朝廷军事,后裔有坂上、丹波等诸姓。大藏家族负责朝廷财政,成为日本大藏省(现财务省)名称来源。后裔有原田、秋月、高桥、波多江、江上等诸家姓氏。其中原田、秋月、高桥家族曾为城主(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小诸侯)。

内藏家族负责朝廷内事务,成为内务省名称来源。日本大名鼎鼎的丹波氏家族掌控日本皇家医药机构达千年之久,成为垄断日本医学最高地位的大家族,至今仍为后人景仰。其中丹波元简曾在一本书的序言中,明确宣称自己是汉献帝刘协的后裔,汉名刘蒇庭。

到日本朱雀天皇时代(930946年),刘阿知后裔、汉高祖刘邦的第45代孙大藏春实官任征西将军,为平定当时日本发生的“天庆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于天庆三年(940年)五月初三受到天皇的巨大嘉奖和赏赐,被赏赐锦御旗、皇族纹章、军配。当此之时,这支刘氏皇族后裔“恩宠伟大,威势极盛”。自从大藏春实之后,大藏家族一直任长门守、太宰大监等显要职务。

大藏春实因功被封为征西将军后,曾在日本九州原田筑城。日本天承元年(1131年),一直住在原田的刘氏后裔正式以原田为姓,之后逐渐形成了今天日本社会中的著名姓氏原田。到今天,原田家族已传到刘邦的第93代。这支源出中国刘姓的日本原田家族,在九州岛福冈市建立了汉太公庙。他们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的族谱,注明自己是刘邦的后裔,而且按照传统的礼节到太公庙对刘邦等刘姓远祖进行定期祭祀。

原田家族在日本很受人们尊敬,他们也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先,1988年还特意专程从日本来中国为其祖先刘邦、刘彻祭陵。


下一节:刘邦和刘备有何异同之处

更多历史小知识介绍:历史知识趣闻大全解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氏孤儿”历史真相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氏孤儿”的故事,喜欢戏曲的人都津津乐道、耳熟能详,京剧、河北梆子、豫剧、越剧等剧种的舞台上一直在上演这个悲壮动人、久演不衰的故事。最早将“赵氏孤儿”搬上舞台的是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这个剧本后来被法国大作家伏尔泰改编成《中国孤儿》在欧洲上演,在整个西

  • 《山海经》里的山是哪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山海经》是一部非常神秘的中国古书,它光怪陆离,气象万千,且包容量巨大,有横跨亚欧之势,然而又无明确史实,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解读。《山海经》中的《山经》占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内容庞杂,充满神奇又与现实若即若离,解读起来当然非常困难,以至于有人认为其中的“西山经”写的是美

  • 清明说介子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明时节,很自然地就会想起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个历史人物介子推,想起介子推,就会陷入一种复杂的心情。介子推是春秋中期的晋国人,早年追随因受迫害而流亡国外十九年的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期间,重耳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有时竟处于饥寒交迫、钱尽粮绝的窘境,于是不得不挖野菜,讨饭吃。一次,重耳在以野菜充

  • 史上最牛的谶语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谶语”,就是事后应验的话,固有一语成谶之说,但狭义的谶语,也就是人们经常提起的谶语,则指的是我国古代的政治预言。史上最早的谶语是西周末年的“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服,几亡周国。”周宣王姬静听到童子拍手而歌,知道必有女人干政,祸起山桑木做的弓和野箕

  • 贾府在历史上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到贾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红楼梦》中“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荣宁二府,但笔者在此要写的这个一千七百年前的风流贾府,其权势和财富绝对在前者之上。这个贾府的当家人名叫贾充,是晋武帝司马炎最宠信的大臣,官至太尉,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或国防部长,比贾政的官职高得多,也重要得多

  • “竹林七贤”谁是最吝啬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谁是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天字第一号吝啬鬼?莎士比亚剧中的夏洛克?不对。莫里哀剧中的阿巴贡?不对。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也不对。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也不对。莫非是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还是不对。到底是谁呢?这个家伙应该是“竹林七贤”中的王戎。和前面五位相比,王戎至少有两个

  • 张翰弃官回乡究竟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晋时期的张翰在历史上不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但他为了故乡的鲈鱼脍和莼菜羹而辞官归乡的故事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不时见于诗词散文之间。张翰放弃仕途回家做老百姓真的是为了鲈鱼脍和莼菜羹?鲈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鱼,以吴淞江所产最为有名,小学语文课本中便有“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历史上唯一的张姓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谈起中华民族的姓氏,人们总会提到这样一句话:张王李赵遍地流(刘)。毫无疑问,张是中国的一个大姓,但不知什么原因,五千多年的中华历史中张姓建立的王朝却寥寥无几,严格说来,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张氏王朝。公元三世纪到四世纪初期,西晋衰亡,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在北方及西南的巴蜀地区,先后出现

  • 宋徽宗与明崇祯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徽宗和明崇祯帝生活时期相距500年,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颇有“名气”的亡国之君。与此同时,宋徽宗的“不能为君”和崇祯的“勤勉图治”同样“名垂青史”。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多才多艺之君:独创中

  • 中国皇帝的寿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从三皇五帝时的黄帝算起,直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先后出现了558位帝王,包括396位皇帝,162位国王。如果从秦始皇算起,直到1911年清末代皇帝溥仪,其间2100余年,共有皇帝335人,其平均寿命是41岁。据现存有关资料,如果按照朝代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