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迅与新文化运动有什么联系:民主战士捍卫民主

鲁迅与新文化运动有什么联系:民主战士捍卫民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82 更新时间:2024/1/17 5:44:58

20世纪初期,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科学和民主思潮的大量输入。

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一些觉醒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因而出现了一个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和蒙运动,后人称之为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涉及文化思想、政治制度、文学革命、科学与民主等各个层面,其中,文学革命在整个新文化运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革命是1917年由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发起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端,这篇文章强调文学作品必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呻吟,并依据历史进化的眼光,主张文学语言同口语相接近,提倡白话文。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以激进的战斗姿态,从文学与社会革命、思想革命的关系上阐述了文学革命的必然性,明确提出了反对旧文学,建立新文学的口号。

《新青年》的主张反映了反对虚伪艰涩的封建旧文学,建设现实主义新文学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得到文学青年的响应。

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文学革命的理论和主张也日益体现出鲜明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色彩,越来越多的文学家加入了文学革命的阵营。

鲁迅于1918年年初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置身于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旧礼教和旧文学的斗争中。同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描写一个因患迫害狂的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把对社会生活的清醒认识和狂人特有的内心感受杂糅在一起,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毒害,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

这是鲁迅彻底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也是鲁迅文学战斗史上新的开端。

接着,鲁迅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等十几篇小说,后来编成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呐喊》,于1923年8月出版。

《呐喊》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逐渐凋敝的农村和市镇的面貌。

塑造了没落知识分子、城市贫民、人力车夫、被压迫农民等形象,鞭笞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揭露了深刻的社会矛盾和时代弊病。

最早对鲁迅小说进行研究的是茅盾,他在1923年10月的《文学周报》上发表文章,从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给予鲁迅小说极高的评价,认为《呐喊》第一次有力地攻击、怒骂了中国传统的旧礼教,体现出巨大的战斗力,并且创造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

1926年,鲁迅出版了第二本短篇小说集《彷徨》,收入《祝福》、《伤逝》等11篇作品。

《彷徨》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前的社会现实,比较集中地描写了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挣扎,反映了他们的个人奋斗和理想的破灭。

与《呐喊》相比,《彷徨》较多地流露出作者当时忧郁、彷徨的情绪,但他对于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却是同样清醒和深刻的。

在艺术技巧上,《彷徨》对小说形式的掌握,以及人物形象的描绘,都比以前圆熟。

《故事新编》于1936年出版,是鲁迅的第三本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奇特的作品。

收入的8篇小说都是以历史事件或神话传说为题材,同时又和现实斗争密切结合:

一方面保持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真实地反映历史人物的主要精神;

另一方面又大胆地驰骋浪漫主义的想象,在历史题材中注入强烈的爱憎和理想。

在塑造反面形象上,鲁迅大胆地吸收现代生活的某些典型细节,充分发挥他在杂文里经常运用的漫画化手法,有力地突出作品的现实批判性;

正面形象则凝聚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战斗传统,使作品闪烁着乐观主义的光彩。

鲁迅的小说使中国文学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要求对国民性进行改造的作家。

他首先要求从根本上推翻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首先提出启发农民等被压迫阶级的革命性,提高他们的民主主义觉悟的问题。

鲁迅在描写被压迫人民的不幸时,常常是期望他们奋起抗争;同时,还以极大的愤怒来揭露封建阶级、封建思想的残酷统治。

他反映社会问题的深刻性、反封建的彻底性,都是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所未曾达到的。在表现手法上,鲁迅善于从现实中粹取种种人物的特征来塑造典型形象,并运用画龙点睛和白描的手法来加以刻画。

他的艺术语言十分精炼,对话简短却很传神,描写真实、朴素,不借助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以平易近人的生活场面来展现人物的性格。

鲁迅的小说显示出一种峻而深刻的风格特征,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座高峰,鲁迅本人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能做皇帝是因为玄武门之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世民于武功别馆中出生,聪明伶俐的他胆识过人,身为将门之后,而且在那个崇尚武力的时代,李世民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接受骑射征战的教育。因此,青年时期的李世民便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武艺,养成了“善于骑马,好弄弓矢”的良好习惯。李世民文武双全,不仅喜欢骑射,还喜欢浏览兵书战策,年少的时候熟读了《孙子兵法

  • 《延禧攻略》中弘昼是谁弘昼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弘昼是雍正的第五个儿子和亲王弘昼,是清世宗雍正帝的第五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出生于雍正潜邸雍亲王府。生母是纯悫皇贵妃耿氏,时为王府格格。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昼被封为和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弘历与弘昼、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疆事务。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

  • 盘点乾隆皇帝的皇后嫔妃都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16岁大婚,原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妃嫔29人,其中皇后三位(孝贤纯皇后、皇后那拉氏、孝仪纯皇后),皇贵妃5位,贵妃5位,嫔6位,贵人12位,常在4位。乾隆的皇后孝贤纯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1712——1748),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生于1712年二月十二日(农历,下同),雍正

  • 清朝皇帝的子女女婿怎么称呼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皇帝的女儿叫格格,儿子叫阿哥,这些是清贵族儿女的通称。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

  • 满族女人跟汉族女人怎么区分:看耳朵上的标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后宫中皇帝的女人有很多很多,经常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来形容。这么多的女人,皇帝是很难发现这些妃子的身份的由于清朝时期是满族人统治,但是当时为了实现满汉一家亲,所以在清朝的皇宫中,还充斥着大量的汉族女子,但是毕竟满汉习俗不一样,所以这些满人和汉人还是不一样的,那么这皇帝是怎么区分这些女子的呢?其实

  • 乾隆皇帝唯一最爱的女人是谁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一生中有三个皇后,而第一位皇后富察氏是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孝贤纯皇后是乾隆的原配妻子,为人贤良淑德,对任何人都是慈爱宽容的,是大清中著名的一代贤后,在16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乾隆,两个人一直恩爱有加,乾隆为孝贤纯皇后作了几百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她的爱恋。孝贤纯皇后怎么死的在孝贤纯皇后的两个孩子相继去世的

  • 乾隆的秘密: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帝,姓爱新觉罗,名弘历,雍正第四子,大清第六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实际执政时间六十三年,享年八十八岁。乾隆帝小的时候聪明伶俐,因此他自幼得到祖父康熙帝的宠爱,康熙说他:“此子命相贵重,将来福量要超过我!”这样一个福气厚重的人,他的出身却疑点颇多,众说纷纭,甚至有

  • 固伦和孝公主的故事:脱颖而出获得乾隆恩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高宗乾隆皇帝,全名爱新觉罗。弘历,继承了自己父亲雍正帝的皇位之后,将大清朝带入盛世之中,与其祖父康熙皇帝一起开创了“康乾盛世”。在乾隆的治理之下,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维护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乾隆皇帝一生活了八十多岁,一共有十个女儿。虽然他本人极为擅长养生,并且因此成为了

  • 陈廷敬一生升迁28次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山西的人文遗产,便不得不提起有着“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美誉的皇城相府;而说起这座官邸,便不得不提起这个被皇权恩宠五代的世家核心人物、清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曾辅佐康熙朝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陈廷敬从政53年,历经28次升迁,是古

  • 陈廷敬为什么能在朝堂屹立不倒五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说的就是康熙的老师、文渊阁大学士、一生28次外迁、历任过四部尚书的陈廷敬。作为对康熙皇帝影响极为深刻的人物,陈廷敬在康熙年间并不像明珠、索额图、高士奇那般不得善终,从政53年间,仕途可以说是四平八稳,甚至康熙帝称赞他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