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冯友兰为什么说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

冯友兰为什么说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18 更新时间:2024/1/15 19:44:56

冯友兰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科哲学门,1918年毕业,1919年赴美国留学,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

其后回国,历任中州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学院院长、广东大学哲学系教授、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等职。

20世纪30年代即出版《中国哲学史》两卷,至40年代,先后写了《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和《新知言》(即“贞元之际所著书”)。

早在1922年,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的冯友兰就在《国际伦理学杂志》上用英文发表了《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一文,文中探讨了中国没有自然科学的原因:

不能归之于地理、气候、经济,应主要归之于中国人的价值观与哲学。

冯友兰指出:中国古代有三大学派,道家主张自然,墨家主张人为,儒家主张中道

而后墨家失败,人为路线消亡。儒家中荀子一派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类似于培根的征服自然的观念。

但荀子一派在秦亡以后也衰落了。代兴起的新儒家吸收了佛家与道家的学说,而佛家也是主张自然的。

新儒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不寻求控制外部世界,而只寻求控制内心。

这样,民族思想注重人伦实用,只在人心之内寻求善与幸福,而不寻求认识外部世界的确定性;只寻求对人的治理,而不寻求对自然界的征服。这就是中国没有科学的原因。

他说中国来没有科学,因为其自身价值标准,无须任科学;因为他们要了解的、要征服的是他们自己。

中国关于上古社会的历史记述以及神话传说表明,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是由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奴隶主贵族,由家族走向国家,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国一体”式的奴隶制度。

这样,氏族公社的解体在我国完成得很不充分。因而,氏族社会的宗法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大量积淀下来。

中国这种宗法性质的社会,其宗法制度深刻而又久久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和几千年的文化,所凝结而成的社会心理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对传统的极端尊重。

信传统,信而好古,述而不作,造成了中国人向后看的积习和守成倾向,保守知足,重古轻今,形成了一套经典思想规范,消磨了进取和创新精神。

极端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固然大大强化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这不但对中国文化、艺术、思想学术等方面有巨大影响,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也是巨大和深刻的,科学是人创造的,在这种极端尊重传统、不求探索和创新的心理支配下,决定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性质是经验科学。

作为经验科学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产生于实践经验的积累,难以形成系统的、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古代科学家注重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感受,轻视对理论的探索、论证。

虽然从日经验和自身感受出发,可以“提出一些天才的思想,预测到一些后来的发现”,但却始终停留在“言其所当然而不复强求其所以然”的直观,笼统水平上未能建立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种以经验、传统为真理的经验科学,必然会产生对实验测定和论证的轻视,人们就会以古人或自己的经验来取代科学实验与定量测量,当然不会去追求对事物认识定量的精确性和尺度的标准性。

尊崇传统,迷信经验,否定科学实验,又必然导致抽象思辨的产生和泛滥。

冯友兰的这些分析其实并非孤鸣,早在1915年,任鸿隽在《科学》创刊号上发表《论中国无科学原因》一文时就曾说过:

“秦汉以后,人心梏于时学;其察物也,取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择术也,骛于空虚而引避实际……知识分子多钻研故纸,高谈性理,或者如阳明之格物,独坐七月;颜习斋之讲学,专尚三物。即有所得,也和科学知识风马牛不相及,或搞些训话,为人做奴隶,书本外的新知识,永远不会发现。”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鲁迅与新文化运动有什么联系:民主战士捍卫民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20世纪初期,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科学和民主思潮的大量输入。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一些觉醒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因而出现了一个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和文化启蒙运动,后人称之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涉及文化思想、政

  • 李世民能做皇帝是因为玄武门之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世民于武功别馆中出生,聪明伶俐的他胆识过人,身为将门之后,而且在那个崇尚武力的时代,李世民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接受骑射征战的教育。因此,青年时期的李世民便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武艺,养成了“善于骑马,好弄弓矢”的良好习惯。李世民文武双全,不仅喜欢骑射,还喜欢浏览兵书战策,年少的时候熟读了《孙子兵法

  • 《延禧攻略》中弘昼是谁弘昼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弘昼是雍正的第五个儿子和亲王弘昼,是清世宗雍正帝的第五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出生于雍正潜邸雍亲王府。生母是纯悫皇贵妃耿氏,时为王府格格。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昼被封为和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弘历与弘昼、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疆事务。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

  • 盘点乾隆皇帝的皇后嫔妃都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16岁大婚,原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妃嫔29人,其中皇后三位(孝贤纯皇后、皇后那拉氏、孝仪纯皇后),皇贵妃5位,贵妃5位,嫔6位,贵人12位,常在4位。乾隆的皇后孝贤纯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1712——1748),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生于1712年二月十二日(农历,下同),雍正

  • 清朝皇帝的子女女婿怎么称呼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皇帝的女儿叫格格,儿子叫阿哥,这些是清贵族儿女的通称。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

  • 满族女人跟汉族女人怎么区分:看耳朵上的标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后宫中皇帝的女人有很多很多,经常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来形容。这么多的女人,皇帝是很难发现这些妃子的身份的由于清朝时期是满族人统治,但是当时为了实现满汉一家亲,所以在清朝的皇宫中,还充斥着大量的汉族女子,但是毕竟满汉习俗不一样,所以这些满人和汉人还是不一样的,那么这皇帝是怎么区分这些女子的呢?其实

  • 乾隆皇帝唯一最爱的女人是谁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一生中有三个皇后,而第一位皇后富察氏是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孝贤纯皇后是乾隆的原配妻子,为人贤良淑德,对任何人都是慈爱宽容的,是大清中著名的一代贤后,在16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乾隆,两个人一直恩爱有加,乾隆为孝贤纯皇后作了几百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她的爱恋。孝贤纯皇后怎么死的在孝贤纯皇后的两个孩子相继去世的

  • 乾隆的秘密: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帝,姓爱新觉罗,名弘历,雍正第四子,大清第六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实际执政时间六十三年,享年八十八岁。乾隆帝小的时候聪明伶俐,因此他自幼得到祖父康熙帝的宠爱,康熙说他:“此子命相贵重,将来福量要超过我!”这样一个福气厚重的人,他的出身却疑点颇多,众说纷纭,甚至有

  • 固伦和孝公主的故事:脱颖而出获得乾隆恩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高宗乾隆皇帝,全名爱新觉罗。弘历,继承了自己父亲雍正帝的皇位之后,将大清朝带入盛世之中,与其祖父康熙皇帝一起开创了“康乾盛世”。在乾隆的治理之下,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维护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乾隆皇帝一生活了八十多岁,一共有十个女儿。虽然他本人极为擅长养生,并且因此成为了

  • 陈廷敬一生升迁28次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山西的人文遗产,便不得不提起有着“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美誉的皇城相府;而说起这座官邸,便不得不提起这个被皇权恩宠五代的世家核心人物、清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曾辅佐康熙朝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陈廷敬从政53年,历经28次升迁,是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