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官员上完早朝后就可以自由玩耍了吗?

古代官员上完早朝后就可以自由玩耍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609 更新时间:2024/5/26 22:21:02

看电视上演的古装剧,皇帝和官员们早朝也挺简单的,拣重要的事快快一说,随着身边太监的一句“有事奏,无事退朝”,这一般都是直接退朝了,皇帝从后门先走,大臣退着出前门,那么退朝以后这些官员就径直回家玩去了吗?

早朝是夏朝就开始了的,所谓早朝,其实一天当中也就这么一次朝参的机会,只不过是时间选择在了早晨而已,官员虽然是京官,但都没有住在金銮殿或者附近,有这一次上朝也够折腾的了,再来个午朝晚朝的,也不符合现实。所以一天当中,有这一次就够了,抓紧时间汇报请示,都没吃完饭,上早朝还要回事忙别的工作呢。

先秦两汉三国魏晋时期,早朝都是跪坐,不是单纯的跪着,人家膝盖下面有垫子的,平时也是跪坐的,那时还没有凳子。隋唐都是站着,年纪大辈分高的宰相或者侯可以破例赐一把椅子坐着,传说宋朝八贤王是可以和皇帝平起平坐的,手里还可以带着尚方宝剑,这只是个例。明清都是站着的,不但要站着,还时不时地要三跪九叩,年纪大的也不会给椅子坐,狗折腾的。明朝以前好像上朝不会亲自让大臣下跪叩头喊万万岁的,皇帝来了鞠躬以示礼节。

哪些人可以参加早朝呢?当然是京官了,六部头目是必不可少的,丞相、巡抚、少卿、大学士、大理寺卿、各种御史督察院、没有出征的将军元帅等,奉命进京的州府官员也要参加,人数上不做限制,说是武百官,百十号人是有的。

早朝的时间一般都是五更天,也就是5点到7点,挺早的,冬天这个时候天还没亮,这还是到达金銮殿的正式上朝时间,官员都是住在离上朝地方比较远的,二品一下官员不许骑马坐车来的,即使坐轿子也不可能做到门口,还得步行很长一段路,得半夜起床洗漱整理官服往单位赶。皇帝的寝宫不会太远,来去都很方便,谁让人家是扛把子呢?上朝时大臣所奏事都是急事大事,需要当面皇帝陈说的,不然就可以上个奏折,像学生交作业一样交上去等待皇帝有空了再批阅。所以上朝也没有太多事,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的,一般几个或一伙人提前商量好了,由官大的代表发言,皇帝拿不定主意的就当堂议论,表决通过。

退朝以后皇帝是可以回去玩玩的,勤快的皇帝吃吃饭喝喝茶,然后办正事批阅奏折,还要宣一些重要岗位的大臣商定大事。至于懒散的,把这些事交给身边的人来完成,自己胡跑海浪去了。那么大臣们退了朝干啥呢?参加早朝的都是各部门的最高长官,回去要到单位主持大局,宣传皇帝精神思想,宣读红头文件,布置具体任务,还要总结工作报告,也不是太悠闲。能够做到参加早朝的身份,并不是都靠关系上去的,整天和皇帝打交道,没有一定的能力怕是不行吧?吊儿郎当的能应付的了部门长官的差事?比如大理寺卿,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手下还有一大帮办事的科室,有少卿、寺正、推丞、断丞、司直、评事、主簿等,好多事都要寺卿来主持定夺的,经常还有人来巡查的,老是不在岗拿不到薪水还要挨板子。

别以为古代官员真的和电视里一样整天呆在家里没事干,官员每天要去签到的,没请假旷工的,要挨杖刑,还要扣俸禄的,严重的要坐牢。也有没事干的官员,那就是一些所谓的王爷侯爷,还有钦差大臣,钦差也是出去调查监督或者下乡搞调研的,回去要有成绩,要汇报并且分析做出结论的,也是很忙的。各地区的一把手更忙,党政军于一身,没有副手,比如知州知府,并没有副知州和副知府,将军手下也没有政委分担政治工作,大事小事都要过问,能清闲?所以官员退出朝堂以后都是往自己的部门去,同路的打个招呼,关系好的一路闲谈,文官去府衙,武馆去军营,绝对不敢私自偷着往家跑,被逮着了要处分的,并不是警告记过这么简单,罚俸禄,施杖刑,情节重的免职坐牢。你就是让他回也不敢啊,点卯签名才吉考勤的,这些记录皇帝都要抽查的,偷跑的严重点就是欺君之罪,谁承担得起?

皇帝也就是董事长一样,小事不去过问也没兴趣过问,丞相就是皇帝的手臂,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六部尚书也会全盘负责自己的业内事务,所以皇帝并不会没日没夜的工作。相反,如果用人得当,各部门相处融洽,皇帝可以不早朝的。明朝嘉靖皇帝可以三十年不上朝,皇帝位子自然稳如泰山,朝廷也没有出现大问题,期间虽然出了个贪官严嵩,但也出了个清官海瑞,可见大臣们起的作用有多大。

对于古代官员的下班时间,一般规定是申时,也就是下午3点到5点,也会随季节做调整,比如夏天就是申正,申时正中间,4点整,冬季申初,申时头,3点。从单位赶回家吃顿饭天也就黑了,所以古代官员的下班后自己活动时间也不多,没有电没有互联网,早早就睡觉了,第二天还得半夜起床准备早朝呢。

官员们有没有法定假期呢?有,唐朝就规定元正、冬至各给休假七天,宋朝也是这样规定的,其他一些小节日也有假的,比如端午、中秋、腊八,还有皇帝家红白事都是放假的。元朝以后明清都把假日缩短了,原来七天的改成三天。

所以以后看电视时退朝以后官员们并不是直接回家了,他们是各自到部门单位接着上班,到申时才能下班回家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四大药都,谁是药都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医诞生于上古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伴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中药材和药商也逐渐规模化。由此,我国形成了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

  • 薛灵芸历史人物档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文帝曹丕的妃子,魏文帝改其名曰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非夜来缝制,帝则不服,宫中号为针神。姓名:薛灵芸民族:汉族国籍:曹魏出生曰期:不详逝世曰期:不详薛灵芸生平简介:薛灵芸离开魏宫之后便音讯全无,但是历史上却留下了很多关于她的文学作品。在史书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天下颜

  • 汉族为啥叫汉族而不叫夏族周族秦族或者唐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族是指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根据历史传说,夏朝时中原地区其实有万国,也就是有一万多个王国,而夏王国是当时最强大的王国,其他王国对其表示臣服,各个王国的语言习俗应该说还是有差异的。根据历史记载,到了商朝时就只有一千多个国了,而到

  • 古代皇宫内性生活管理五大要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皇宫里是为了维护皇帝的权威和后宫的秩序,就有了所谓的性生活管理者,但是这种管理是相当严苛的……皇宫内性生活的重要管理者之一:太监虽然从表面上看,皇帝的性生活决定于皇帝的意志,但是在名牌放置、准备工作、运送妃子、掌握时间、档案记录等具体环节上都可以钻空子,做手脚,妃

  • 古代太监阉割手术都有哪些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比较有名气的太监有刘瑾、安德海、李莲英、瑞安等等,在古代的太监多半是因为家穷,迫不得已为了生计而做这样的选择,实属无奈。阉割的师傅一般都叫净身师,据说净身师都是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净身前的准备净身的风险很大,死亡率很高,一般只有百分之四十的人能活下来,不到万不得已,谁会拿自己的性命和身家宝贝

  • 中国有四个丑女 可是个个都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但是很少有人去了解中国的四大丑女,如果你去了解了,你会发现,这四大丑女竟然个个不凡,其成就远远高于四大美女,而且结果都比四大美女要好的多,就我说知道的,四大美女可是没有一个有善终的,全部成了政治斗争中的筹码,而四大丑女反而都个个已善终,那么,不妨拿出点时间

  • 史上看透天机的4大神人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

  • 中国历史最后一个被诛九族的丞相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谁被诛九族?中国历史最后一个被诛九族的丞相,株连九族是古代刑罚族诛的一种,从古代族诛的实际情况看古代九族应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那历史上谁被诛九族了呢?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中国历史最后一个被诛九族的丞相。云奇身为内使,居西华门,离胡宅非常近,既然知道胡惟庸谋逆,为何不先期告发,一定要事迫眉

  • 帝王悬疑轶事汇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是一个具有两年多年封建制度历史的国家,在过往的那些历史烟云中,很多帝王的故事充满的传奇的色彩,即使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依然对很多帝王的故事无法解答,例如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王为何不封后?建文帝朱允炆的死因到底是什么?乾隆究竟是不是汉人之子··&mi

  • 揭秘:古代男子为什么要纳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纳妾是男权社会中婚姻关系不平等的集中体现,意味着男性在两性关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关于纳妾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广继嗣”,满足无子嗣或多子嗣的要求;二是满足男性的情色欲望。一、无子纳妾与多子多福中国传统社会极为重视子嗣,在“不孝为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