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古代男子为什么要纳妾?

揭秘:古代男子为什么要纳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064 更新时间:2024/1/15 13:07:31

纳妾是男权社会中婚姻关系不平等的集中体现,意味着男性在两性关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关于纳妾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广继嗣”,满足无子嗣或多子嗣的要求;二是满足男性的情色欲望。

一、无子纳妾与多子多福

中国传统社会极为重视子嗣,在“不孝为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无子而纳妾,是天经地义的。倘若正妻无子,丈夫纳妾就有了最充分、堂皇的理由。《明会典·刑部·律例》规定:世子、郡25岁无子可置二妾,30岁无子可置四妾;将军30岁无子可置二妾,35岁无子可置三妾;中尉30岁无子可置一妾,35岁无子可置二妾;庶人40岁以上无子可娶一妾,足见正妻无子是纳妾的最正当理由。丈夫若是不肯纳妾,会受到家族、社会的谴责,因为他们有断绝祖宗香火之过。同时在多子多福社会观念影响下,即使妻已生有子,也都可以纳上一二个妾,以便多生几个儿子。所以,纳妾原因最见的是为了生子。对于一般家庭,尤其是妻未生育儿子的家庭,纳妾主要是为了续嗣、传宗接代,德的妻子还会主动提出为丈夫买妾,争取为夫家门户留下一脉骨血,这是受人称道的德行。相反一些自己不能生育且阻挠丈夫纳妾的妻子,往往被称为“妒妇”,受到道德的谴责,丈夫有权把她休弃。

除了纳妾生子外,也有年老买妾,以侍候日常生活的。还有一些人,因为家境贫困,无力支付聘妻的费用,便买妾建立家庭。

总的说来,在封建社会,除了极少数人外,不仅是官僚士大夫、大地主、富商大贾,只要稍有社会地位与经济能力的各阶层人士乃至平民百姓,纳上一二妾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也得到极力鼓吹所谓的“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学家的认可,“有妻有妾,方始成个家”。但是,受普遍存在的享乐思想诱导,与在日渐严重的奢靡的社会风气影响下,不少人对纳妾已不再仅是为了生子续嗣与多生子多享福,更不仅是为端侍药的日常服侍与家务劳役,而是作为人生声色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作为炫耀社会地位的手段,这在官僚士大夫特别是权贵之家、大商人、大地主之家更为普遍,形成风气。

二、注重声色享受

俗话说:娶妻以德,纳妾以色。人们娶妻,必须讲究门当户对,要求四德皆备,能贤惠治家,把妻子当成是帮助丈夫的主内轴心。纳妾就不同了,虽然也不乏有以协助料理家务为名、有以生子延嗣为名而纳妾者,但更多的人是出于贪恋美色、满足肉欲的目的,“纳妾以色”的话就深刻地道出了其中的核心,“人之买妾,欲其侍奉之乐也”。一些有钱有势的男主人,往往买妾不止一个、两个,有的拥有五六个、七八个甚至十来个或更多的,而且不管正妻有子无子,本人年岁多高,仍乐此不疲。官僚富户往往广置侍妾,有的取其美貌,有的取其长于歌舞。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这是他们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同时也用以满足其荒淫生活的需要。姬妾辈由于身份卑微、类同财产,故常有被转让、买卖或为强权者所夺者。历朝历代,主人将姬妾辈赠送友人、赐给僚属之事史不绝书。才色出众的姬妾也常成为权势者觊觎、争夺的对象,“爱妾换马”则是世人反复吟咏的豪侠、风流题材。

三、财富地位象征

在我国传统社会里,多妾属于上层圈子的行为,它代表着身份、权势和财富。根据宗法制中的嫡庶原则,妻室中必须分嫡庶。嫡为妻,只有一个,也叫正室;庶为妾,可以有多个,在居室安排中,按照礼法,必缀安顿于偏房,故妾又称偏房、侧室和小妻。一般说来,谁身份高、权势大,谁拥有妾媵的数量也就多。尽管按照规定,庶人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可置妾,从实际情况来看,男子娶妾特别是权贵和官宦娶妾并没有年龄的限制,四十无子娶妾是空话,没有严格执行。在一般有钱人家,特别是商人中,早就突破了这样的定例,不管是绅是民,有职无职,只要能力允许,丈夫在娶妻以外,都可不设限地纳妾。隋唐时代男子蓄养姬妾之风最为盛行,贵族豪门蓄养姬妾之辈有达数百至千人之多者。元代上层官僚和官宦家庭,一般都有妾和婢女,就是普通地主家庭,男性纳妾和使用婢女,也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甚至一些贫困家庭也有买妾、婢之事。由于纳妾无限制,在清代,不但大官小官、地主商人也普遍买妾,甚至出现佃户纳妾的现象。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历史趣闻三十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盘点中国古代历史趣闻三十则,一起来看看吧。1、宋真宗时期,一个叫范玲孙的中了榜首,宰相便立马将女儿嫁给了他;宋神宗时期,一个叫蔡卞的中了进士,王安石让其火速 娶了自己的女儿。发展到后来,人们便开始“预定”了,只要看好了某个人有可能中榜,便先定下来,只要一中便

  • 中国古代四大预言奇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出现了不少神奇之人,他们有经天纬地之才,像诸葛亮、刘伯温等。同时,也留下了非常神奇的预言之书,比西方所谓的“玛雅预言”要高出不止一个档次。其中有四大预言奇书,最为神奇,它们基础预言的分毫不差,不得不让人顶礼膜拜。No.4、《梅花诗》梅花诗,是北宋时

  • 历史上死法最奇葩的皇帝:掉进茅坑被淹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历史上皇帝的死因,多种多样,有外敌入侵被杀的,有城破国亡自缢而死的,还有被权臣逼迫喝毒酒而死的。但是我们今天讲到的这位皇帝死因太过奇葩,他是上厕所时掉进茅坑被淹死的,他就是历史上春秋时代的晋景公。晋景公是谁?说起晋景公大家肯定都非常陌生,但是我提起《赵氏孤儿》大家肯定都知道,里面的那位皇帝就是晋

  • 中国两个县共用一个名字长达五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这样一个县,他的名字原本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有了,但是,在一千几百年后,隔壁的省也有一个县,竟然和他叫上了同一个名字,仔细一看,发现人家的名字比自己的名字来源还要有来头。正寻思着不知道如何是好时,结果发生了一件事情,使另一个县改了名字。这到底是两个什么样的县,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本文将为您揭晓答案。事情

  • 中国古代文臣武将悬疑案件汇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家喻户晓的文臣武将,他们的知名度不亚于很多的皇帝,他们中有的在朝堂之上杀伐决断,有的在战场上保家卫国,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书写了一篇又一篇的传奇。但他们中的很多人本身就充满了悬疑色彩,本期,小编就带领大家走近这些文臣武将们,去探寻他们身上的千古迷案。有兴趣的朋友们请赶紧

  • 皇帝为何比普通人少活十年真相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到清朝末年,足足有两千多年,在这其中如果算上那些偏安小王朝的话,前前后后一起出过600多位皇帝,那么这么多皇帝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呢?答案是39.2岁。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古时人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呢?答案是50岁以上。有人会说了,古人普遍命短,哪有那么长的寿命,最多30差不多。但是不要忘了,

  • 中国人为何被称为华夏子孙 华夏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华夏”是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各族的合称,也称“华夏民族”,因此,中国人也被称为“华夏子孙”、“华夏儿女”。那这个人人习以为常的名称究竟从何而来呢?为什么要称古代的中原为“华夏”呢?对

  • 中国古人为何以黄色为尊 至高无上的尊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法定的尊色,象征着皇权、辉煌和崇高等。至今,黄色仍是古老中国的象征。汉语里与“黄”有关的词语也多与帝王、宫廷相关,如“黄屋”代指帝王乘的车,“黄榜”是指皇帝发布的文告,“黄门”是汉代

  • 皇帝为何自称“朕” 专属的称谓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在看古装电视剧时,经常会听到皇帝称呼自己的时候不说“我”,而说“朕”。为什么皇帝要自称为“朕”呢?“朕”到底具有什么涵义呢?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

  • 古代为什么禁止同姓之间结婚 猜不透的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法律规定,“禁止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这项规定是出于伦理的角度,也是为了避免双方结合后生出的孩子是畸形儿或残疾儿。而在我国古代,有一条更为严格的婚姻禁忌,即“同姓不婚”,也就是凡是同一姓氏的男女,不论两者有没有血缘关系,一律不准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