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埔军校发展历史介绍

黄埔军校发展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26 更新时间:2024/1/18 23:06:18

1921年(辛酉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曾辞去军校筹备委员长一职。

对其原因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除众所公认的财政问题外,蒋介石辞职的深层次原因是对广东政局的现状,尤其是对自己在国民党改组以后未能得到相当的地位和权力强烈不满。“蒋对一些革命的根本问题,如联俄、联共等,思想上有保留,又不宜公开说出,便在行动上采取消极态度。”

蒋介石辞职“有不满意职位低微的原因,也有玩弄‘以退为进’的政治权术的意味。军校成立后,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1925年1月25日,黄埔军校成立“青年军人社”,廖仲恺任社长,2月1日该社刊物《青年军人》第一期出版。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中正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尔后黄埔军校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

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3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校歌歌词被明定为中华民国国歌的歌词。革命家宋绮云、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文学家谢冰莹,都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的。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等职。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在武汉,3月22日,武汉国民政府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七一五政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兼任),后来成为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暂时解散。

1927年9月宁汉合流后黄埔军校该校迁往南京。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

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

1929年9月10日,在南京,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改学校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并陆续成立潮州、洛阳、湖南、湖北、江西、广州、成都、昆明、南宁、西安、新疆等多所分校。第七期学生毕业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1927年底,在南京由蒋介石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誓反共。

1931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主要培养国民党陆军初级军官。建国后的海军少将张学思,历史学家黄仁宇都是中央军校毕业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日军侵略南京,其后由南京出发,经九江、武汉、四川、铜梁,至1938年11月到成都。

十六个月间学校四易其地,学生长途跋涉,栉风沐雨,艰苦备尝,均能安之若素。迁校期间,因前方作战部队缺乏,十一、十二及十三期先后提前毕业,且于沿途在各地招收十四、十五两期学生。黄埔军校在抗日战争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

抗战胜利后军校改制,于中国国民党名义上移交军队于国家后在1946年元旦后改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名义上国有化隶属陆军总部,校长蒋介石改任名誉校长,由关麟征升任校长。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决定在高雄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第十分校。

1949年12月,蒋介石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当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共办23期。

1926~1949年。从第一期到第二十三期,军校共培养32万各级军官。其中1924年到1929年共培养了七期13000余人。这些人中的多数形成了国民党中央军的骨干——“黄埔系”。

1927年4月至1937年7月,是“黄埔系”的初步形成时期。在抗战时期,“黄埔系”全面形成,其骨干纷纷当上了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乃至战区司令长官,从而完成了“黄埔系”在军界的接班部署。后来居上的黄埔一期生杜聿明(时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以悍将著称的黄埔第三期领跑者王耀武(时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职务“越跑越慢”的黄埔一期生郑洞国(时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在国民党空军系统内,黄埔生更是独占鳌头。抗战初期,为了培养更多的空军预备飞行人员,决定成立空军军士学校,出任教育长的是黄埔第一期的王叔铭。王曾于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去苏联深造,1931年秋回国脱党转投蒋介石。1940年接替周志柔,长期担任中央空军学校教育长,国民党的空军人员大多出自其门下。

1949年12月蒋介石及其所谓“中华民国政府”迁居台湾台北,其后1950年3月1日蒋代表国民党当局宣布:“陆军官校,为革命军基本人才培植的基地,与建军建国的前途有莫大之关系,早就应该恢复。校长一职,不能以任何人兼任,所以在校长人选未定之前,军校的名称不愿恢复。这次任命罗友伦同志为校长,正式恢复军校。”

同年10月,黄埔军校以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所在的高雄凤山维武路1号以所谓“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被重新建立,并续办第二十四期作为黄埔军校的继续,学校现占地面积173公顷。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另外“中国陆军军官学校”是迁往台湾十二座所谓“在台复校”的大陆大学之一。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学校停办,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若包括台湾的凤山陆军军官学校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机构设置:军校由六个部门组成,政治、教育、训练、管理、医学和补给。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政治等科。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蒋介石为什么能当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埔军校是在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东省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是原来的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9年正式更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那么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是谁呢?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是蒋介石,当时蒋介石就任校长之前还

  • 黄埔军校现在还有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埔军校狭义上讲,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广义上讲,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

  • 黄埔军校共二十三期,为什么只有前六期名将辈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纵观近代史,黄埔军校所培养出的高级将领在各大战争中都表现得十分耀眼,黄埔这所军校当之无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要知道,时至1949年,黄埔军校一共举办了23期,但人们耳熟能详都基本上都是前六期出现的名字,后面的黄埔学生大多默默无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必须要承认的是,黄埔前六期的学

  • 蒋介石当年是如何当上黄埔军校校长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 一代名妓小凤仙为何晚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民国时期,中国有很多传奇的女人,她们的故事总是那么充满魅力,但是这些传奇的女孩在故事的结尾大多都是悲惨的。在这个盛产传奇的时代,除了城头变幻的大王旗,还有许多情浓意切的红男绿女。晚清名妓小凤仙与护国将军蔡锷的传奇爱情,就是当时最精彩的华章之一。关于小凤仙,世人多知其作为一代侠女与蔡锷将军互为知己,

  • 三民主义有什么渊源和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组成。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

  • 民国直系军阀曹锟:靠贿赂当上民国大总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曹锟,1862年,出生于天津大沽口(今天津市塘沽);1890年,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毅军哨官;1919年,被拥为直系军阀首领;1923年6月,曹锟将黎元洪逐走天津;1923年10月5日,重金收买议员,贿选而被选举为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27年,移居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日本出面组织

  • 民国交际花“南唐北陆”告诉你名媛生活有多奢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历史上的民国时期一直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是一个很多人都非常怀念和向往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当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那些民国时期的名媛。之所以能够称之为名媛,这不仅仅只是服饰的精致,妆容的精美,更需要超群的气质,才华横溢。民国时期,那些可以被冠之“名媛”的女子,用自己不凡的一生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

  • 中国近代中医教育有哪些改变和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现在人们看病一般都会选择西医,因为西医见效快,西医一般都是使用的抗生素,可以短期内达到消灭病菌的作用,所以,一般病人为了尽快的好起来,都会使用西医抗生素。那么,中国也有自己的医学,那就是中医。中医的治疗理念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医讲究的是治本,从源头治疗疾病,所以,中医的过程一般都很长,中国近代中医教育

  • 北洋军阀吴佩孚简介吴佩孚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吴佩孚个性刚毅正直,以作战勇猛为名,全盛时期曾经是为西北军阀冯玉祥、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领袖,是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华人,在直奉战争和中国国民党北伐战争后一蹶不振,时人称为玉帅。吴佩孚的爱国情操与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敬佩。由于他坚决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拒绝落水做汉奸,因此招致日本人痛恨,招来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