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来说五则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小故事

来说五则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小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36 更新时间:2024/1/26 18:27:59

1、一袋干粮

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

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2、半碗青稞面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绝不多吃一点青稞面,还教育战士们,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别爱惜粮食。

战士们听了他的话,都把仅有的青稞面装在粮袋里,拴在腰上。青稞面越来越少了,战士们只能用一点青稞面掺在野菜里煮喝。战士吴开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经饿了两天。周副主席知道后。

就让警卫员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给吴开生两碗。他看着吴开生蜡黄的脸,语重心长的说:“这是革命呀!”吴开生流着眼泪说:“我只要有一口气,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这天晚上又是狂风暴雨,用被单做成的帐篷自然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战士们都淋成了落汤鸡。周副主席命令战士们都到他作为办公室的帐篷里去休息。大家怕影响他工作,都不肯去。

他冒这大雨亲自来了,说:“你们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话像火烤暖了战士们的心。这样走了几天,草原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

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周副主席命令把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么呢?”警卫员急了。

周副主席两只大眼睛放出了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们活着,就有我。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就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

这掺上一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战士们的手中。战士们流泪了,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战士们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行进着摧不垮的钢铁红军。

3、魂驻小红桥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春地点:甘南。出征的队伍绵亘十几里,风萧马嘶秋,红军将士们行色悲壮。每次突破敌人的封锁线,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战斗队减员严重,而担架队却越来越长,任务也随之越来越艰巨。一个清瘦干练的姑娘穿梭在队伍里,像踩着风火轮似的,跑前跑后,安排抬担架的、照顾负伤的。

这是她的职责,她是担架队队长。据说她是自己从家里跑出来参加红军的,英子这个名字也是当兵后她自己取的。20岁的她,已参加红军4年、入党3年。

麻利、果断、机智、勇敢的作风让人忘了她是个姑娘。因此在长征前她受领了队长一职。临危受命,意味的不再是权力,而是用性命兑现所有的责任。困难、问题、危险,接踵而来。

担架不够用,伤员有增无减!有的担架员受伤了,雇来的民工逃跑了。十几个担架被扔在路上,重伤员血污模糊地躺着,较轻一点的伤员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触目的情景让她心如刀绞。

血直往头上冲。年轻的队长杏眼瞪圆,咬着嘴唇,狠狠地说:“背也要背着走!”她对担架员的任务进行了分配,尽力找回逃走的民工,尽量安顿好每个伤员。可安排到最后。

再也匀不出担架和人来抬一个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的小战士了。看着前方的路,看着奄奄一息的小战士,英子决定背着他走。队员们反对,劝她留下这个伤员。

因为矮小、单薄的她看上去实在不堪重负,而且这个伤员伤势太重。可英子看着四周的荒山野岭,说:“丢下他,不就等于让他死嘛。决不能!”于是,再没有多说什么。

她背着他在崎岖泥泞的路上,迈开了沉重的步子……伤员的手无力地搭在她的肩上,微弱地声音说:“放——下——我,放——下——我吧……”英子充耳不闻,薄薄的嘴唇坚强地抿起。

是奇迹吗?弱小的她,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战士,翻山越岭,竟然走过了许多路程。而受伤的战士,也顽强地抗争着,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居然开始好转!一路辛苦,一路历险,一路化险为夷。

担架队艰难而曲折地前进着。而英子却越来越瘦,她总是将少得可怜的食物分给担架员和伤员;她也越来越弱,她总是将金贵的盐和水送进战友的嘴里……队伍来到山里的一座小桥时。

仿佛春天正好等在这里,娇嫩的小花与新绿扑面而来。劳顿不堪的战士们愣了一下,然后,都恍然大悟似地停下脚步,深呼吸……那个重伤的战士已经可以拄着棍子走了。

也许是受了这美景的鼓励,他走到英子队长面前,说:“队长,我要编个花环给你!”英子笑了,那开心而生动的笑脸让人想起她也只是个孩子,她点点头回答:“嗯,好。”

可接着又故意板起脸说:“但是,你现在还需要休息。”这是她一生中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为了给伤员舀水喝,她坠到了桥下的河水里。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分为哪几个战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日战争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所规划的军事部署战区划分。以国民革命军为主体所划分的各战区,最初所辖范围为长城以南,以山西,河北、山东、江苏为主,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及日军占领区域,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 土城战役双方伤亡多少人 名副其实一场恶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分3路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向土城方向开进,并于27日全部进抵赤水河以东地区。然而,川军郭勋祺部也尾追而至。行军途中,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共同察看了沿途地形,发现道路两侧均系山谷地带,如果追兵孤军深入,红军便可以利用两边山谷的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合围夹击歼

  • 民国十大军阀 北洋军阀最具传奇色彩非他莫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军阀割据时期通常是指自1916年袁世凯之死到1928年东北易帜,大约经历13年历史,民国军阀早期分为北洋军阀、南方军阀,后期则是桂系军阀、直系军阀、奉系军阀三个主要派系,而这些军阀的代表人物被整理出民国十大军阀。1.窃国大盗袁世凯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奠基人,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军阀,他是厚黑的典型。戊戌变

  • 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国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4年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无数英烈前赴后继,热血保家卫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国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以及被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一、新四军——彭雪枫彭雪枫(1907年9月9日-1944年9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参加过

  • 校长居然自杀?保定军校发生的几件校园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保定军校校园骚乱保定军校曾出现过两次较大的骚动,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第一次是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作为恢复帝制爪牙的模范团被解散后,插入军校第六期学习。因该团积怨甚多,引起在校第五期学员的反对,造成双方武斗。开始以拳头、砖头、木棍对打,后又动了刀枪,以致造成伤亡。校方虽竭力威

  • 西北马家军兴亡史:称霸西北百年 兰州战役终结其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北马家军简介马家军,民国时期实际控制中国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地方军阀名称。其主要人物包括马步芳、马鸿逵和马鸿宾,合称为“西北三马”。马家军源于清末爆发的同治回乱。马家军分为青海马家军和宁夏马家军。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时期,他们承认中央政府,保持治理权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击败了进入西北地区

  • 称霸西北的马家军阀最终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马家军主要分为青海马家军(青马,马海宴子系马步青,马步芳)和宁夏马家军(宁马,马千龄子系马鸿宾,马鸿逵)。在兰州战役前的青马统治着中国行省版图的青海和部分甘肃。银川解放前的宁马统治着中国行省版图的宁夏,以及甘肃、内蒙古的一部分)。西北马家军阀史一、青海马家军简称“青马”,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

  •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是哪四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渡赤水讲的是红军长征期间,面对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背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兵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元气大伤、伤兵满营,弹药奇缺,补给匮乏,亟待补充,而蒋介

  • 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抗日战争英雄事迹回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2019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74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战胜外敌入侵太不容易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

  • 揭密:青海马家军的真正实力和覆灭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青海马家军阀简介青海马家军,简称“青马”。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统治青海(包括今天的青海和部分甘肃)的回族军阀武装,是近代中国一个奇特的封建家族式统制的政治军事集团。在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背景下,一方面体现了勇武、不屈不挠、团结和凝聚力,另一方面也浸透着残暴和血腥。青马以其士兵的剽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