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校长居然自杀?保定军校发生的几件校园事件

校长居然自杀?保定军校发生的几件校园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56 更新时间:2024/1/25 9:37:22

保定军校校园骚乱

保定军校曾出现过两次较大的骚动,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第一次是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作为恢复帝制爪牙的模范团被解散后,插入军校第六期学习。

因该团积怨甚多,引起在校第五期学员的反对,造成双方武斗。开始以拳头、砖头、木棍对打,后又动了刀枪,以致造成伤亡。校方虽竭力威慑,却无济于事。后来,北京政府派陆军部上将荫昌来保定,压服双方,才平息了冲突。

第二次是在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夏,直皖战争爆发,皖军前敌总指挥曲同丰(原军校校长)在松林店被俘,皖军十五师向直军投降。正值放暑假时,军校作为临时收容营房。因十五师已欠军饷数月,引起下级军官的不满,发生兵变,将军校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房,军校只好停办。

保定军校强教致疯

军校实行的是一种野蛮的强迫教育,有的科长动辄对学生拳打脚踢,如工兵科长克竣成天拿着一根马鞭监督学生,甚至到处追打学生;骑兵科长某某在收操后,还强迫学生再训练一点钟或半点钟;校长或教育长不时集合全校学生在校内广场训话,学生立正不许动,起码站上几个钟头,有体弱耐不住而昏倒在地者。

在野外训练时,天气寒冷,也要集合全校学生,由校长到科长逐个讲评,耗时几个钟头,致学生头上的汗水结冰也不准散队或休息。这些强迫教育,都是他们向日本、德国学来的所谓精神教育。有的学生受不了这样的强迫教育,以致疯癫。如广西省学生韩明章等患了神经病。

保定军校倒赵风潮

在饮食方面,要求学生在收操后满头尘土不洗面就去吃饭。吃的米不仅粗糙,而且掺沙。有一次从湖南采购的军米不仅质量不好,还掺了不少沙子,激起了学生公愤竞去放火烧仓库,虽未成灾,亦可见当时学生对伙食的不满情绪了。

这当然是校内承办粮食采购的人员舞弊所致。行政管理人员打骂学生,负军事教育之责的教官、助教和连排长学识太差,庶务人员的贪污舞弊等,使学生中的不满情绪日益膨胀。在这一时期内,校长赵理泰对校务不闻不问,因此全校学生发动了一次倒赵大风潮。

当风潮发生之初,学校当局即调动了当时驻防保定的新军鲍贵卿旅,把学校四面包围起来,用机枪大炮指向学校相威胁,不许学生乱动。

学校当局把学生一个个地叫去审讯,压迫学生签字悔过。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不表示态度。审讯人员又把审讯的学生移地禁闭,在审讯处的附近放枪,表示把这个学生枪毙了,以恐吓其他学生。但学生态度倔强,仍不屈服,又推举代表刘岛(湖北人)赴京向大总统、副总统请愿。

当时全校被军队包围,不能出去,乃由厕所潜出,跑到北京陈述校中风潮情形,请予援助。正在这时,陆军部、学校当局及驻守军校的旅长鲍贵卿见无法压服学生,乃报请陆军总长段祺瑞批准将全校学生解散。学生如出笼之鸟,纷纷乘火车北上,向各省驻京代表要求向袁世凯及黎元洪请愿,要求解决。

当时段祺瑞企图彻底解散学生,各回原籍。其后梁超向袁条陈意见,以为解散学生无异放虎归山,如果受了国民党利用,到处捣乱,更不易收拾,不如设法调和,将学生收容回校,加以严格管理,使其驯服,方为上策。

袁世凯考虑再三,乃采纳了梁启超的意见,与段祺瑞商定答应了学生要求,更换校长及各级学识较差的教官与官长,并请各省驻京办事处的军事代表出面向学生调解,并发给川资10元,由政府派专车、军乐队欢迎学生回保定军校。学生取得了胜利,皆大欢喜。

保定军校校长自戕

赵理泰被赶走后,由袁世凯授意段祺瑞,派蒋方震(又名百里)接任保定军校校长职务。蒋乃日本及德国军事学校毕业,军学丰富,在当时的中国可算是军事人才。他来校后,乃大加整理,把学生认为不好的教官以及各连的干部,大加淘汰,改善校务及学生生活。校长亲自到各连督促检阅,见连排干部有训练指挥不好的,即当场责备。

蒋方震来校时,本与袁世凯约定两个月后,如他整理不好,就辞职不干;如果认为有办法,则继续办下去。经过两个月的整理,他向袁表示愿干下去,并向全校学生表示,他如果办不好这个学校,愿自戕以谢天下。

学生也很感动,愿好好学习。不料当时段祺瑞所掌的陆军部不满蒋之所为,大掣其肘,百方刁难,使得蒋方震无法办下去。蒋为实践前言,一天集中全体学生训话,勉励有加。讲话达几小时之久,他从容走进校长办公室自戕。枪响后,大家尚不为意,他仍走出当着学生站立,其后看到他血流满地倒下去。全校学生见此情形,人人痛哭。

他幸未气绝,乃由当时的张教育长用电话报告北京大总统,即日由袁派高等顾问带领医护人员乘专车来校救护,幸而挽救了他的生命。他在校医治了一个时期,学生轮流守卫。以后他逐渐痊愈,才离校到天津、北京各地就医休养去了。其后由陆军部另派了曲同丰来当校长。

保定军校复校风波

军校第八期学生为争取早日开学,组织了复校同学会,呼吁于权贵之间。工兵科学生张照光,身穿军校外出的军官服,在北京大街上拉着洋车揽客。报馆立即发表这一新闻,标题是“军官学生拉洋车”。北京各报遍登这条消息,并大肆渲染。还发表张照光对记者的谈话和张的自述,做为头版头条新闻刊登。

张自述大意是:我在保定军官学校读书,志在报国,因军校遭兵劫破坏,无处栖身,来到北京,生活无着,随身行装典当一空,仅留一身军衣不忍舍弃,为维持生计,只好拉车渡日,自食其力,于公于私,光明正大,暂忍困难,等待开学,倘军校不开学,我还是继续拉车。

一行动也是对北京军阀政府的莫大讥讽。在各方面的奔走呼吁下,才于民国十年十月(公元1921年)开学。第九期学员(即1917年预备军校最后招的一批学生)亦同时入校。此时已有部分教官离校,另谋生计,又遇校长易人,拖欠教职员数月的薪金,引起索薪风潮,弄得教员不安心任教。第八、第九两期学生勉强毕业。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北马家军兴亡史:称霸西北百年 兰州战役终结其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北马家军简介马家军,民国时期实际控制中国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地方军阀名称。其主要人物包括马步芳、马鸿逵和马鸿宾,合称为“西北三马”。马家军源于清末爆发的同治回乱。马家军分为青海马家军和宁夏马家军。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时期,他们承认中央政府,保持治理权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击败了进入西北地区

  • 称霸西北的马家军阀最终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马家军主要分为青海马家军(青马,马海宴子系马步青,马步芳)和宁夏马家军(宁马,马千龄子系马鸿宾,马鸿逵)。在兰州战役前的青马统治着中国行省版图的青海和部分甘肃。银川解放前的宁马统治着中国行省版图的宁夏,以及甘肃、内蒙古的一部分)。西北马家军阀史一、青海马家军简称“青马”,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

  •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是哪四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渡赤水讲的是红军长征期间,面对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背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兵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元气大伤、伤兵满营,弹药奇缺,补给匮乏,亟待补充,而蒋介

  • 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抗日战争英雄事迹回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2019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74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战胜外敌入侵太不容易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

  • 揭密:青海马家军的真正实力和覆灭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青海马家军阀简介青海马家军,简称“青马”。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统治青海(包括今天的青海和部分甘肃)的回族军阀武装,是近代中国一个奇特的封建家族式统制的政治军事集团。在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背景下,一方面体现了勇武、不屈不挠、团结和凝聚力,另一方面也浸透着残暴和血腥。青马以其士兵的剽悍

  • 宁夏马家军的发迹史,最终也难逃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宁夏马家军简介宁夏马家军,简称“宁马”,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统治当时宁夏(包括宁夏,以及甘肃、内蒙古的一部分)的回族武装军阀,西北三马之一,主要是马鸿逵、马鸿宾所部。1949年9月19日,宁夏兵团第81军在宁夏中宁宣布起义。宁马对宁夏长达40余年的统治结束。宁夏马家军发展历史

  • 长征中红军四渡赤水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军四渡赤水:1、一渡赤水:土城鉴于敌人兵力正不断增加,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果断改变由赤水北上渡长江的计划,决定立即撤出,西渡赤水河,再相机北渡长江。周恩来亲自带领人员选定架桥地点,发动群众征集架桥物资和船只。经过一夜的努力,终于在土城上下游各架起一座轻便浮桥。与此同

  • 四渡赤水能够成功主要原因还是领导的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渡赤水战役,红军首先能够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行动方向。遵义会议前,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毛泽东主席等人决定放弃去湘鄂川黔边境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避免了中央红军遭致覆灭的危险。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又鉴于红军处于遭受敌人四面围堵的不利态势

  • 四川军阀们的最后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川所有军阀1918年,以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名义摄行四川军民两政的熊克武,决定按各军驻防地区,划拨地方税款,由各军自行向各县征收局提用,作为粮饷之需。四川军阀防区制由此形成。因各军驻防日久,不仅在防区内提取粮饷,还干预政事,委任官吏,预征赋税,致使各防区成了军阀割据的“独立王国”。据不完全统计,从19

  • 民国四川军阀混战 最后谁胜出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川军阀混战历史1911年四川两个军政府对峙,1912年合并为四川军政府,所辖兵力,史无明载。1913年7月,四川响应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成立讨袁军,公推熊克武任总司令,8月兵败。1916年,以蔡锷为总司令的护国军分两路入蜀,第一梯团团长刘云峰;第二梯团团长罗佩金;四川护国军有卢师谛的第四师、熊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