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豫把君臣关系处理得井井有条

李豫把君臣关系处理得井井有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165 更新时间:2024/4/17 4:20:14

代宗即位后,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已经元气大伤,经过连年的征战,经济凋敝、民不聊生。面对这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代宗迫切地想要恢复安史之乱前的富庶,但是以他的能力,也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作为,所幸,也也没出现太大失误。

代宗胸怀宽广,特别是在用人方面,不猜忌群臣、知人善任,与大臣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文臣武将们在他的手下基本都还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如任用刘晏主理财政,刘晏廉洁奉公,使当时的经济出现了复兴的局面。在安史之乱之际,节度使和一些王公贵族趁机勒索百姓。刘晏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还约束手下人不准勒索百姓。

他常常巡回乡里,体察民间疾苦,支持农业生产。刘晏强调朝廷适当地收取赋税,反对横征暴敛,主张在平常年份正常收取赋税,灾荒年份减轻百姓赋税,丰收年份增加百姓赋税。这种收取赋税的方式,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缓和了社会矛盾。

唐代宗时期还对盐政进行了改革。唐朝初年,不收盐税。安史之乱后,政府财政陷人困难。公元758年,朝廷实行食盐专卖,增加税收。政府在产盐区设“监院”管理盐务,盐价比以往高出许多,百姓不买,政府就实行强制性的摊派,百姓多受其害,对此怨声载道。公元766年,唐代宗得知民意后,任用刘晏改进盐务。

在代宗的支持下,刘晏首先精简盐务机构,裁减冗员,合并监院,并在各大城市设立13个巡院,负责管理食後的销售市场,不许民间走私私盐,逮捕私盐盐贩。刘晏还改革了食盐专卖制度,把原来的官运官销改为“就场专卖”,盐官统一收购各地所生产的食盐,不许私自卖给商人。

盐官所收的盐就在盐场转卖给盐商,商人缴纳盐款和盐税后,自由运销。同时,为了防止商人抬高盐价,在偏远地区设立“常平盐”以抑制食盐价格。代宗下令禁止各地节度使对盐商增派税收,以免通过中间环节涨价。

刘晏还在各道设巡院,选择精干廉洁的人做知院官。知院官每月都把本道各州县的雨雪、丰歉情况向中央申报。刘晏又推行“均输”法,即各以当地的部分租赋收人和盐利,购买各地的土特产品,供应京师,既便利了京师人民的生活,又促进了各地土特产品的发展,使唐代宗时期艰难的政局和拮据的财政有所改善。但他的改革触犯了一些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只是由于唐代宗需要利用他理财,予以支持,使改革得以延续。

郭子仪是唐朝的大将,在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天下人都尊敬他。在吐蕃和回纥围攻长安的时候,郭子仪亲自劝说回纥,与唐结盟,最终大破吐蕃,使唐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代宗和这个功臣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很好。

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第六个儿子郭暖,皇帝以及功臣结成了儿女亲家,虽然这是历朝历代用来笼络功臣的惯用手段,但也并不容易处理妥当,因为公主在皇宫里也是娇生惯养,在嫁人婆家之后又仗着父亲是皇帝,恃宠而骄。严重的话还会破坏皇帝以及功臣的关系。但是代宗能够将这种关系处理得非常好,他协调矛盾的能力也能从中凸显出来。

升平公主和驸马郭暖的故事后来被演绎成著名的戏曲《醉打金枝》,代宗在其中就是一位胸怀宽广的明君形象。他引用的一句俗语“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也被后世广为传诵,奉为至理名言。当时升平公主和驸马郭暧拌嘴生气,公主不肯让人,郭暖一怒之下口不择言,说:“你不就是仗着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看不上皇帝的位子呢!”

升平公主听了这话,一气之下,回宫去找皇帝告状,代宗听了却说:“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啊。如果郭子仪真的想要做皇帝,天下早就不是你家的了。”于是劝公主回去和郭暧好好过日子。

郭子仪是个处事一向都很谨慎的人,他并不居功自傲,在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吓得连忙捆了儿子交给代宗发落。然而代宗说:“孩子们拌嘴的事情怎么能太当真呢?”郭子仪回到家后,还是打了儿子几十大板。打得升平公主的心一直都揪着,连忙向公公郭子仪求情。看在公主的面子上,郭暖没有被打成重伤。

唐代宗以及郭子仪的君臣关系能够维持得如此平和紧密,固然和郭子仪本人小心谨慎和忠心坦诚的作风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但是如果没有唐代宗的宽容,郭子仪怕是很难顺利地安享晚年。

郭子仪非常通情达理,经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曾经遭人盗掘,当时人们怀疑是宦官鱼朝恩指使,因为鱼朝恩与郭子仪矛盾重重,对郭子仪权力过大不满。这件事有可能引发手握重兵的郭子仪发动叛变。郭子仪上朝时,代宗用言语刺探郭子仪的心意,郭子仪流着眼泪说:“我率领军队已久,不能禁止士兵们挖人祖坟盗墓,今天的事大概是上天的报应,不是人为的。”因为郭子仪的这一席话,朝廷上下才安下心来。

下一节:唐代宗有多少女人

推荐阅读大全页:

唐朝二十位皇帝事迹大全介绍 唐朝大事件全解

唐代宗李豫生平事迹全介绍 李豫生平轶事大全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代宗李豫的后宫有多少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代宗的第一位皇后沈氏,吴兴人,出身江南太湖流域名门大族,祖辈世代为官,父亲沈易直曾任秘书监。玄宗开元末年,沈氏以良家女的身份人选东宫,服侍当时的太子李豫,不久之后生下后来的德宗李适。沈氏出身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教,不仅长相出众、貌美如花,而且知书达理、贤淑纯良。安史之乱中,玄宗仓皇离开长安南逃。除

  • 唐代宗李豫生平故事 李豫生平轶事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肃宗李亨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李豫在位时期,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实行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1、唐代宗生平档案简介和人物简评2、李豫作为长子备受先帝疼爱3、李豫成功收复长安和洛阳4、李

  • 唐睿宗李旦生平事迹大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是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李旦前后两次登基,共在位八年余。开元四年(716年)病逝,庙号睿宗,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1、唐睿宗李旦生平简介2、唐睿宗李旦为何有名无权3、李旦把皇位让给了哥哥4、李旦在此继位做皇帝5、李旦再次让出皇位6

  • 李适立志要在政绩上有所作为 李适的执政决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德宗的整个少年时代,都见证了大堂帝国的辉煌岁月。但是在他14岁那年,也就是公元755年爆发的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到了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带着众多子侄逃走,这当中也包括唐德宗李适。在这多年的动乱生活当中,德宗以及其他皇室成员见证了大唐帝国的衰落,饱尝了战乱之苦。在唐代宗即位之初,任命长子李适为天

  • 李适用兵削除藩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德宗在即位以后,深知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威胁到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德宗就一直寻找机会,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利。因此,他不惜使用武力。公元781年,河北承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向朝廷上奏请求继承父亲的节度使职位,德宗想借这个机会废除旧弊,因此拒绝了惟岳的要求。就连田悦要继

  • 李适重用宦官贪婪成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到长安之后,政治局面逐渐地稳定了下来,在国内政局相对比较稳定的形势下,德宗非但没做出什么政绩,相反他重用宦官、贪婪成性。在德宗刚即位之时,对父亲代宗重用的宦官非常不满,但经过兵;之后,随着自己逃跑的宦官忠心耿耿。德宗便改变了看法,他认为宦1对自己最忠诚。公元784,德宗将宦官窦文扬和霍仙鸣监左右神策

  • 德宗的好帮手陆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陆贽是唐朝比较有名的宰相,在德宗逃到奉天的时候,陆贽一直伴随他左右。陆贽是个很正派的人,一个非常清廉的楷模。那个时候每天都会有跑官要官的地方官员来找陆相拉关系、递条子、走后门、攀交情。但是陆贽面对这么强烈的诱惑竟然毫不心动。陆贽的母亲去世,在守孝的三年时间,各地都纷纷赠送厚礼,多达几百份,但他一份都

  • 德宗李适开始征收茶叶税和两税法则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形成了饮茶的习惯。在中唐的时候,出现了空前饮茶盛况。当时除了四川和江南茶风日盛之外,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平原地区也都盛行饮茶,但凡交通沿线,随处都能看到茶摊茶铺,不论贵俗,投钱既饮,非常方便。江南各地的茶叶源源北上,舟车相继。不单单只有江南江北产茶,中原和黄河之北

  • 李适寻找生母 册封王氏为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德宗14岁的时候,母亲失踪了。虽然德宗的父亲代宗一直都在派人寻找,但是始终都没有找到。在德宗即位之后,立即将沈氏尊为皇太后,大力派人继续寻访老妈的下落。他还成立了一个寻找太后工作的庞大领导小组,以睦王李述为首全权负责奉迎皇太后,工部尚书乔琳协助睦王李述的寻访。没过多久,有位老妇人陈述了自己就是太后

  • 唐德宗李适生平事迹大全 唐德宗从勤俭变奢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德宗李适登基以后,大有图强复兴的雄心壮志。即位之初,李适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1、唐德宗李适生平档案简介2、德宗李适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3、李适动用武力削除藩镇4、李适重用宦官贪婪成性5、陆贽是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