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高宗李治一生的功绩

唐高宗李治一生的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725 更新时间:2024/3/20 8:16:35

李治还没有即位之前,生母长孙皇后就去世了。他为了怀念自己的母亲,命人修建了慈恩寺。这座寺院坐落于长安城东南的晋昌坊,这个工程充分显示了唐高宗的仁孝之意。唐高宗李治随即任高僧玄奘为慈恩寺住持,并且授予他纲纪天下僧侣的权力。

当年唐僧离开大唐西天取经的时候,并不像《西游记》中演绎的那样,由皇上送别,而是在一些热心教徒的帮助下,经历了重重磨难才离开唐朝。当唐僧取经回来的时候,正是唐朝最为鼎盛的时候,因此他得到了朝廷的特殊津贴。

公元652年,玄奘奏请皇上,要在慈恩寺内建塔,以保存那些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李治很快答应了玄奘的要求。当时修建的塔就是现在坐落于西安的具有象征性的建筑大雁塔,也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实行宗教自由弘扬佛教的一项政绩。

大雁塔的建筑风格仿照印度塔的外形建造完成。建造之初因为资金不足,所采用的是砖表土心,工程的质量不高,不能够攀登。50年之后,在重新改建的时候,特意使用了砖表空心,塔的内部建立了螺旋状环形梯。塔的平面呈四方形,是建立在一座方45米、高5米的台基上,每一层的四面都有一个圆拱形的石洞,站立在这座塔上就可以见到长安城的全景。

“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濛濛。”(章八元《题慈恩寺塔》)这是历史上的章八元登上大雁塔之后写下的。即便除去诗人登上塔产生的心潮澎湃之感所产生的误差,大雁塔也是一个十分巍峨的高塔了。

当时的空气清新,并不像今天这样污浊,因此登上大雁塔:向南可以纵观逶迤的终南山;向北可以眺望银波闪闪的渭水,当然,还可以鸟瞰古城长安的宫阙古韵;向东遥望霸陵,在杨柳之间隐隐约约可以见到那一辆辆送别的车马;西望长安,街道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金色之中,让看到这一切的人突然有一种“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宗教的缘故,又或者是长安城内的人们的心灵就是这样的简约,就连大雁塔本身的也不具有很多华丽的装饰。

在唐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大雁塔的描述主要以“慈恩寺塔”为主,很少有人将其称为“雁塔”。一直到唐文宗在位期间,“雁塔”才引人许玫登的诗句中。自此,大雁塔就不仅仅是佛教的殿堂了,而成为了带有娱乐性质的休闲场所,从此之后,大雁塔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

在大雁塔下,还保存着太宗李世民与高宗李治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石刻。之后,唐僧在慈恩寺这件事很快传播开来,前来观光的人越来越多。李治体恤玄奘大师的苦衷,就把离宫玉华宫修建为寺院,才让玄奘有了置身之地,将取回来的经文重新翻译。

大雁塔修建完成之后,就变成了达官贵人的娱乐场所,也就是诗人们吟诗作画的地方,到此作诗的人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痕迹,就如同现代人写的“某某人到此一游”一样,诗人们如画般的作品也让我们看到了大雁塔的千姿百态。暮春时,白居易登上高塔,用一种伤感的情绪写下了一首《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杜甫登上高塔,心中满怀悲愤,于是写下了《同諳公登慈恩寺塔》;

38岁刚刚从前线打仗回来的军人岑参,登上大雁塔之后,心中依然有当年当军人的豪情万丈,描述了自己登上大雁塔之后看到的长安城内不同方位的秋天景象,于是赋《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一首。后来,只要是进士及第,都要登上大雁塔,并且在塔上题名,其中当然也不乏狂傲之作,和早年的高考有很多相似之处,录取率为百分之几,因此任何的豪言壮语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之后,大雁塔又形成了“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题名”的景象。只见到,那些

长袍飘飘的诗人在这里吟诗作赋,甚至可以说,这里是人们见证功名的地方,诗人诗会已经让大雁塔成为人人皆知的地方,以至于大雁塔成为现代人的旅游地之一,而这与诗人诗会是密不可分的。

虽然大雁塔在建造之初是以佛教的名义修建的,但是它与世俗凡尘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如今的大雁塔虽然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是它的盛名犹在。在夕阳的映射下,大雁塔被一层层金色的光芒笼罩着,犹如身穿佛衣的僧人,从此远离凡尘俗物。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在唐朝所有的皇帝中,除了玄宗之外他是在位时间最长的。

下一部为您介绍唐朝最懦弱的君王唐中宗李显

推荐阅读:

唐高宗李治生平介绍大全 武则天背后的男人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中宗李显被生母“流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中宗李显含着金汤匙出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可就是这样一位本应该风光无限的皇帝,竟然被生母流放15年之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事情的原委还要从唐中宗的生母武则天说起。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唐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这一点上讲,她算得上是唐朝的大功臣。可是,就在这伟大功

  • 唐中宗李显再度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699年,武则天的身体越来越差了,于是下旨将李显召回。李显和韦氏在均州、房州的这些年,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生怕武则天会一反常性,将自己杀死。现在,竟然要恢复尊号,重新登基坐殿了,韦氏忍不住喜极而泣:“总算是盼到了这一天!”可是,李显却有些担心,犹豫着不愿回京,甚至吓得

  • 唐中宗李显的唯一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宗李显的一生没有什么政绩可言,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李显率领的唐朝球队与吐蕃举行马球比赛,唐朝的球队取得了胜利。吐蕃赞普派往前来迎娶金城公主的使者,在长安逗留了一段时间,中宗邀请他们前往梨园亭子观看击球比赛,有一位使者说:“我的部落也有马球的爱好者,是不是可以让他们与汉人进行比赛呢?&rd

  • 唐中宗时期是唐诗盛行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诗是中国历史上不朽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骄傲。唐诗之所以盛行主要是因为它的风格多变,而且大漠孤烟与巴山夜雨相映,慷慨激昂与浅斟低唱共存,北风卷地与吴浓乡曲兼容,曲径通幽与海天一色同在。当然,也不乏有些特殊的,例如“权龙襄体”便是其中之一。中宗李显的诗词文采虽然一般,但是

  • 李旦冤死的两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睿宗李旦的正牌老婆是刘皇后,其祖父刑部尚书刘德威,父亲是陕州刺史刘延景。公元676年,刘氏以宫女的身份进人当时的相王府,没过多久,李成器和两位公主就诞生了。公元684年,李旦曾即位,刘妃册为皇后。公元690年,睿宗让位于母亲武后,还称作太子,刘氏则仍然是太子妃。窦氏出身世家,受到过良好的家教,性情

  • 武则天生平档案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的女皇帝,天授元年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从此开始了一代女皇的执政时代。帝王档案姓名:武则天民族:汉族出生曰期:624年逝世日期:705年配偶:唐高宗李治子女:4个儿子,2个女儿在位:15年

  • 武则天再次入宫做了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则天终于再次入宫,促成她人宫有三大因素。第一、她依然年轻美貌;第二、高宗对她恋恋不忘;第三、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王皇后利用武则天人宫争宠。武则天告别了四年之久的寺庙生活,那一年,她29岁。武则天第二次人宫以后,被高宗册封为“昭仪”。“昭仪”属于正二品

  • 武则天大权在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则天在高宗的信任和许诺之下开始参预朝政,采取了一些政治措施、。她修订了《姓氏录》,并且将武姓列为第一等,而其他的姓氏,则是按照官职品位的高低顺序来排列的。这样,先前的士族官僚也都不再有入仕做官的优越条件,也不能因为出身高贵而胡作非为。对于庶族出身的官员,也不再因为门第的贫贱而受耻辱于人,从此再看不

  • 武则天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则天于公元690年借着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其实是弥勒佛的转生,必是当代唐朝的天子。”并且指示自己的侄子武承嗣派人送给自己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白石头,谎称这就是天意。然后,武则天又故意地让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奏劝进,请求其改变国

  • 武则天的个人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皇上有很多妃嫔,这在古代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人提出异议。但是]女皇武则天拥有几个男宠,就有人说她个人生活腐化。不管怎么说,武i则天拥有的男人肯定没有男人当皇帝时拥有的女人多。武则天称帝之后命人专门设置“控鹤监”,专管床前的供奉之艺。武则天的男宠颇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薛怀义、沈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