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与章邯:相逢一笑泯恩仇,你若投降我便休!

项羽与章邯:相逢一笑泯恩仇,你若投降我便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077 更新时间:2024/2/10 5:30:01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章邯终于决定求和。

对于这个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的乱世枭雄来说,做出这个决定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从当年的不败到连败,项羽已注定是他命中克星。即使这样,他仍然没有想过背叛朝廷,此时如果朝廷能给他一点支持和安慰,他一定会拼了老命和项羽继续斗下去。

然而,朝廷除了一封陈述他剿匪不利督促他火速歼敌的诏书外,什么都没有。赵高早已把秦二世玩弄于掌心。那么他呢?国已不国,胜了又如何,败了又如何?他不过是一枚被赵高任意摆布的棋子罢了。胜了得不到应有的荫封(极有可能因功高盖主而被砍头),败了就是替罪羔羊死无葬身之地。无论胜负,他的命运都是一样的。

哀莫大于心死,这一刻,章邯的心真的死了。

章邯剧照

这是怎样的朝廷,这是怎样的悲哀?直到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这些年来革命之火长久不熄,他剿灭了这里,那里又起来了,他剿灭了那里,这里又起来了。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秦朝腐败到了这种地步,而他这些年又干了什么呢?打败了陈胜吴广起义,灭掉了项梁。这些年他扮演的不正是刽子手的角色吗?

直到这一刻,他才发现自己的双手已沾满了正义者的淋漓鲜血。现在只有帮助义军一起推翻这腐败的朝廷,才能减轻一点自己的罪过。章邯终于醒悟过来,虽然有点迟,但终究还有回头是岸的机会。他派出始成前往项羽营中求和。

听说是来求和的,项羽火冒三丈,叔父的大仇未报,你倒好,眼下无路可走,居然来求和,白日做梦吧。第一次求和就这样宣告流产了。

项羽剧照

但陈余范增心里却有了底,知道章邯那边已搞定了,现在关键是如何搞定项羽了。如果当面向项羽再进言求和的事,以项羽的牛脾气,效果肯定不好。于是范增采取了“等”的战略方针。既然求和不成,那接下来双方再开打吧。

章邯此时已不愿再和革命义军为敌,因此项羽的几次进攻都以胜利告终。项羽胜了,但脸上并没有一丝笑容。因为这时他突然发现军中的粮草供应不够了,要行军打仗,就必须先解决士兵们的温饱问题啊。

章邯那边处境更差,由于连吃败仗,他知道自己已到了穷途末路,如果退回朝中去,赵高他们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后退的路已是死路一条,前进的路又被项羽封死。章邯在生死存亡的这一刻,再次面临抉择。最终章邯再一次鼓足勇气请求求和。

这一次他派出的和平大使是司马欣。当年司马欣曾救过项羽叔父项梁一命,因此,项羽对司马欣心存感激。然而两人叙叙旧拉拉家常还可以,一谈到求和的事,他依然会怒不可遏起来,在他的潜意识里,叔父的血债只有用血来还才行。

范增等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对项羽进行了不接受求和的利害关系的劝导。项羽眼见自己的粮草供应出了问题,知道再这样打下去,对自己也没有好处,不得已只好答应了章邯求和的请求。

其实什么和不和,说白了就是投降。“和”这个字首先是陈余提出来的,换了个词,虽然意思是一样的,但却给足了败军之将章邯极大的颜面,让他有台阶可下。

我们的汉字语言真是富有魅力。什么时候运用什么样的遣词真是一门艺术。就像在后来,我们看到一些将领把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在上报朝廷时改成“屡败屡战”一样,同样的四个字,只是稍稍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意思虽然还是差不多,但效果却大不相同了。

范增画像

经过范增反复开导,项羽终于解开了心中那个结。

章邯来求和这一天,项羽表现得很大度,并没有对叔父的仇耿耿于怀。是啊,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都有很多恩恩怨怨,但如果都冤冤相报何时了?为了大局,为了天下的苍生,为了自己的宏图大业,项羽最终选择了善待章邯。

相逢一笑泯恩仇。面对项羽爽朗的笑,章邯原本畏惧的心这才放下。当他要跪拜时,项羽却握住他的手深情地说了两个字:“免了。”同时就给了章邯一个承诺:“将军如若与我携手灭敌,将来同享天下富贵,苍天作证!”

嘴上说完,项羽接下来来了点实的。封章邯为雍王,直接留在他身边当大将用;封司马欣为上将军,统领二十万降军。

楚怀王本来就是封项羽为上将军的,但此时项羽却封司马欣为上将军,可以说他此时已完全摆脱了怀王的控制。实际上已拥有了自己独立的领导权。

这条巨龙终于腾到了半空云中。

事实上章邯也对项羽很忠心,只是他和司马欣包括董翳后来都再没有当年镇压革命军时那么有作为了,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项羽在新安把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军都坑杀了。

项羽为什么要坑杀这么多秦军,后面的章节将会说到。这里还是转到被我们冷落在一旁多时的刘邦吧。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邦性格深入剖析,想要成功必须“攻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邦站在咸阳东部的灞上,面对眼前近在咫尺的咸阳,他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是啊,历经一年,西征路上凶险重重。在众多良臣猛将的支持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到这儿时,真不容易啊。只有付出了才会得到回报,刘邦这时才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喏,咸阳就在眼前。”西征的革命义军们压抑不住内心狂喜而炽热的心情

  • 萧何月夜追韩信:刘邦寻萧何三天三夜不眠不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萧何月夜追韩信这个故事很出名,在民间广为流传。萧何是什么样的人,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一些。当年刘邦还是整天无所事事东打西闹的流氓时,萧何就因为他一脸“龙相”而非常器重他,先是给他弄了个小小的干部来当(推荐为泗水亭的亭长),后来又根据形势判断追随他参加了革命(斩白蛇起义)。一个小小的乡级干部(亭长)后面

  • 鲜卑族历史:鲜卑人的起源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鲜卑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在中原建立王朝的北方少数民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经历了从森林走向草原进而入主中原的北方民族。他曾历经千辛万苦,举族南迁。那么是什么压力迫使一个游牧民族走出森林,走向草原,最终竟得以入主中原?众所周知,历史上曾先后兴起的鲜卑部落有宇文氏、段氏、慕容氏、乞伏氏和拓跋氏,这几

  • 阅兵式“同志们好 同志们辛苦了”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信不少的人,在学生时代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进行完入学军训之后,在最后阅兵式领导们跟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对话:“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而其实,这段对话的来历可不得了,正是来自于我们的国庆阅兵式。准确地说,是从1984年阅兵式上流传至今的。1984年以前的11次阅兵首长问候语不是固定、统一

  • 1984年的国庆节为什么要组织阅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军事实力,一直都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底气。那军事实力的彰显就必然要开战吗?答案是不,有时候,根本无需大动干戈,只是相互显示一下自己拥有的军事力量,就能够让对方不敢轻举妄动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举行阅兵。一直有不少老军迷认为,1984年的那次国庆阅兵是我军最为经典的一次阅兵。虽然阅兵中亮相的武器除了东风-

  • 峨眉山走过的历史文化历程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峨眉山历史文化久远,魏晋时佛教传入,改观为寺,成为佛教的普贤道场。唐宋以后,佛教兴旺、寺庙增多、规模逐渐扩大,明清鼎盛时期,全山上下先后有大小寺庙170余座,峰峰有寺、岗岗有庵。解放初期,全山寺庙仅存43座。1982年中发19号文件下发后,认真落实宗教政策,寺庙得到逐渐恢复和发展,现有寺庙26座。其

  • 陈群是谁?陈群为何能够历经曹魏三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睿三朝,曾受曹丕托孤之重,辅佐明帝。其间,数有进谏,竭忠尽职。他创立的九品官人法,是一种曾经在历史上有过影响的选举制度。陈群为曹魏大臣,瞩目当世。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人。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都名重于世。他少年时,就显出异乎常人之处,祖父很惊讶,常对族中

  • 盘点中国历代皇后之最 历史传奇后妃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皇后您能说出哪些呢?绝大多数的人脱口而出的一定是:武则天、慈禧……事实上,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为何只有一个女人的地位能牢牢稳固?后宫三千佳丽,皇后身为“皇帝的正妻”,地位自然不是普通妃嫔可比。历代皇后有美有丑,各种存在都有,一起来看看。恶性影响最深远的皇后——汉高祖皇后吕氏吕氏就是

  • 汉献帝刘协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234年),汉灵帝刘宏次子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公元220年12月10日,曹丕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刘协无奈禅位于曹丕。曹丕接受玉玺,即皇

  • 三国于禁:于禁是个怎样的人 于禁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于禁,三国时代英雄豪杰,之前曾在王朗麾下任职,后因战功被王朗推荐给了曹操,从此效忠于曹操,归属于魏国势力。但后期与关羽对战时战败,被关羽俘虏,归降了刘备,成为刘备的一员大将,后关羽战死沙场后,于禁辗转从吴国逃回魏国,被曹丕接收。但众人皆瞧不起于禁,认为变节之人实乃小人,众口铄金,议论纷纷,于禁老矣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