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第一名门琅琊王氏的起源之谜

东晋第一名门琅琊王氏的起源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718 更新时间:2024/2/5 20:12:46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名门世家,今天我们就来说说,92位宰相600多人名垂青史,东晋第一名门琅琊王氏的起源之谜。

秦始皇建立帝制以后,中国的王朝兴替基本都走不出“国祚难超300年”的魔咒,然一些未曾登顶权力巅峰的家族,反倒能够维系数百乃至上千年的风光,其中琅琊王氏公认是排在第一位的。据统计,从两晋到唐末琅琊王氏一直维持强盛势头的家族,总共出了五品以上官员199人,高居首位。

琅琊王氏的发迹,是从“一世祖”王吉开始的。

汉武帝时期,王吉因精通五经,学问和人品都相当出众,因此被推举为孝廉,后任昌邑国王中尉。王国中尉,掌管国中军队,是郡国中非常重要的武官。王吉以文官身份,出任这么重要的职位,可见朝廷对他的信任。

在昌邑国,王吉辅佐的昌邑王在历史上赫赫有名,那就是后来的汉废帝、海昏侯刘贺

史载,刘贺游猎无度,王吉苦苦劝谏,没用。但刘贺为了感谢王吉的忠心,曾派人赠送王吉500斤牛肉。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其无子,大将军霍光便召刘贺入朝,立为皇太子。谁都知道,西汉的朝政当时已被霍光牢牢握在手中,王吉趕紧提醒刘贺说:“臣愿大王事之敬之,政事一听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意思是要刘贺韬光养晦,向霍光示弱,待时机成熟再夺回国家统治权。

后来的结果证明,刘贺又没听王吉的劝谏。仅仅当了27天皇帝,刘贺就被霍光废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废的皇帝。霍光还黑他,说他在位27天,干了1127件荒唐事。

王吉因此受到牵连。他曾告诫子孙“毋为王国吏”,就包含了他自身的惨痛教训。

王吉的儿子王骏、孙子王崇,谨守王吉的训导,做官不仅恪守臣道,而且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韬光养晦,趋利避害。两人最后官都做得很大,位居三公。

王崇之后,琅琊王氏大约传了六代人,到王祥这一代,开始真正的爆发。

王祥是谁?就是二十四孝里“卧冰求鲤”的主人公,被后世称为“孝圣”。(这个故事就不再说了。)

民间演绎的故事有些夸张,但历史上,王祥确实是因为孝行而受到地方政府的关注。州郡多次请他做官,他都拒绝了,直到继母去世,他才在同父异母弟弟王览的劝说下出仕为官。

此时,正好是魏文帝曹丕当政时期,用人政策一改其父曹操“唯才是举”的做法,首推品行,再看才能。王祥以孝行闻名天下,自然受到朝廷器重,其后为官30余年,步步高升,位列三公。

西晋代魏之后,王祥仍为三公,并进封睢陵公。

王祥临终前,给子孙留下48字遗训,此后成为琅琊王氏族人遵循的家训。遗训这样说:

“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白话文就是:为人表里如一,有始有终,信守诺言,不圆滑世故,这是诚信;把荣誉和成绩让给他人,勇于担当过失和责任,谦逊低调,任劳任怨,此为“推美引过”;孝有大小,孝敬父母只是小孝,而提高修养,建立功业让家族扬名、父母有光,才是大孝;兄弟团结,家族和睦,此为悌;面对利益懂得谦让,生活保持清廉俭朴。

这五条,便是王祥所坚守的“立身之本”。临死前,他希望他的子孙后代都能谨记敦行。史书记载,琅琊王氏“子孙皆奉而行之”,王祥也因此成为琅琊王氏家风的奠定者。

从王祥这一代起,琅琊王氏逐渐进入历史长河中最灿烂的一段。

琅琊王氏之所以昌盛,除了家族名声外,主要还得益于琅琊王氏期间出了很多厉害人物,然后这些凭借亲缘关系,一个提一个,使王氏后人既能做高官,还能掌握实权。

西晋建立后,琅琊王氏出了两个牛人来接力,一个是王戎,一个是王衍,两人是堂兄弟。王戎官至晋朝尚书令、司徒,他是“竹林七贤”之一。王衍历任尚书令、司徒、司空、太尉等职,是晋朝上层社会的清谈领袖。

晋朝是一个短暂而且乱局不断的王朝。特别是“八王之乱”,任何攀附亲王的人都可能没命。但王戎和王衍竟然在乱局中,上下协调,甚至左右逢源,不仅势力未受损,也奠定了琅琊王氏在晋朝是第一号贵族地位。

西晋八王之乱后,最有实力的是司马越,但司马越为掌控晋朝大权,急需要一个大族来支持,因此就相中了琅琊王氏,王衍被封为太尉,大量王氏子弟进入司马越府中。此时在洛阳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

而东晋的“王与马共同下”的形成,主要是司马越派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坐镇建邺,而策划让司马睿到南京任职的事是王氏兄弟在密室完成,有王旷、王敦、王导三人。王旷是王羲之的父亲,他是策划主谋人。

王敦与王导是从兄弟,王敦帮助王旷策划,王导具体主持其事。司马越的裴妃也同意这种安排,她成为王氏兄弟与洛阳“王与马”集团的沟通人。于是司马越与王衍决定实施。

其实从史料记载看,琅琊王氏的发展,也充满着艰辛,但提前已经布好局,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成为左右东晋的最大势力。司马睿能在江东坐稳皇帝,没有王导与王敦的辅佐,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江南的士族都听琅琊王氏的。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本来就是一懦弱之人,他建立东晋,如果没有琅琊王氏的支持,他肯定坐不稳皇位。但这种坐稳,严格意义是琅琊王氏所起的作用。后来王敦起兵谋反,险些把东晋取代了。

司马睿是一个憋屈的皇帝,但他只能受制于琅琊王氏的制约,并接受这种“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后来司马睿忧愤成病而驾崩。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王谢,是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其中,琅琊王氏素有“华夏首望”“中古第一望族”之誉。

琅琊王氏素有名望,二十四史中有3部历史列传居首者为琅琊王氏:王祥为《晋书》列传首卷,王弘为《宋书》列传首卷,王俭为《南齐书》列传首卷。从西汉至隋唐年间,琅琊王氏有600余人名垂青史,其中正传62人、三公令仆50余人、侍中80人、吏部尚书25人,有92人担任过相当于后世宰相的官职。

除了政治上的辉煌,琅琊王氏在文化艺术上也是累世风流,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有文章流传于世的共73人,擅书者43人,从王览、王正、王旷、王导到王羲之……诸多王氏子孙在书法、音乐、绘画及文学上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被誉为一时之冠冕。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评价:“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琅琊王氏自汉代步入历史舞台,历经两晋的兴盛,流风余韵延续至隋唐之世,数百年冠冕不绝,固然与外在之社会政治、经济财力有关,但像他们一样能保持门户不衰的并不多见,这与其良好家风有莫大关系。家风是家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关乎家族文化的底色和基调,琅琊王氏家风的底色便是立德、立功、立言。

标签: 两晋南北朝

更多文章

  • 白袍将军陈庆之,率七千白袍军北伐无一败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两晋南北朝

    陈庆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陈庆之以七千之众北伐,攻三十二城,所在皆克,历四十七战,所战皆捷,孤军千里杀进洛阳城。陈庆之就是那时一颗最耀眼的将星。南北朝时期是华夏大地又一次的分裂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

  • 兰陵王高长恭---骁勇善战 为何因一句话命丧黄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两晋南北朝

    兰陵王高长恭是北齐王朝宗室将领,他短暂的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屡建战功。如此一个人物被昏庸后主高纬敌视,最后竟然被逼身死。一代战神,如此下场,可悲可叹。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亲却连个姓氏也没有,这使得他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北齐书》中载:“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

  •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西魏是如何从最弱国变成最强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两晋南北朝

    西魏是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对立。在整个西魏统治时期,一直都由权臣宇文泰控制着政权,在他努力下,任用苏绰等人改革,采用和北攻南策,使西魏进一步强盛。经济逐渐恢复,人民安居乐业,且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大军,奠定北周统一中国北方和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 大将军王敦为何会成为东晋名士的代表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两晋南北朝

    大将军王敦是东晋的开国功臣。他出自世家王氏,娶了司马家的公主为妻。那个时候他和堂弟一起帮助琅琊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由于司马家族刚刚经过了内乱,这位新皇在江南需要依靠士族维持政局,其中琅琊王氏的实力是最强大的。当时的经济中心在荆州和扬州。王敦那时刚被封作镇东大将军,统领六州军事,其中包括了荆州和扬州。

  • 汉人几欲被数屠殆尽 只因晋武帝执意立庸废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两晋南北朝

    公元316年,晋愍帝司马邺投降前赵,立国仅37年的西晋帝国顷刻间土崩瓦解,中国北方地区自此陷入长达200多年的五胡乱华时期。这段黑暗的时光是汉民族从未遭遇过的一场浩劫,其情形如冉闵在他着名的杀胡令中所描述的,“北地苍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一般认为,西晋的灭亡与胡人政权的兴

  • 东晋的道教学者葛洪,著名炼丹家 ,中国古代最早的化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两晋南北朝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他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的炼丹家,还是一位有名的医学家。他是三国时期方士葛玄的侄孙,世人都称他为小仙翁。葛洪曾经受封做过关内侯,后来受其师傅遁世思想的影响隐居在罗浮山炼丹。葛洪是中国古代东晋时期非常有名气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先驱和传播者,著有一部著名的著作《肘后方》,这本书是

  • 东晋王朝:王与马共天下,衣冠南渡一直被尊为天下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两晋南北朝

    在西晋灭亡的前后,西晋宗室子弟司马睿在江南士族的支持下,在吴国故地重新开张,重建晋朝朝廷,历史上,将这个晋朝称之为东晋。东晋虽然偏安南方,但是却从来没有丢失掉自己的气节,也从来没有向异族低头俯首称臣。为华夏文明保留了最后一点血脉,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意义是巨大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被忽视和低估的王朝,它虽

  • 东晋王朝为何能够在局势并不太好的情况下得以稳定偏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两晋南北朝

    东晋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偏安政权。在很多人眼里,晋朝是一个腐化堕落、内斗不息、不思进取的政权,它没有给中国带来进步,只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那么东晋真的只是一个偏安江南的朝廷?三国归晋后,天下再次一统,只可惜的是,这次大一统时间相当之短暂,几乎可以说是二世而亡,不少人认为亡的最大原因

  • 后燕建立者慕容垂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慕容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两晋南北朝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396年6月2日),字道明,原名霸,字道业,一说字叔仁,鲜卑名阿六敦,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鲜卑族人。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在前燕时屡有战功,更加曾击退东晋桓温的北伐军。然而因为受到当政的慕容评排挤而被逼出走前秦,但很受前秦君主苻坚的宠信。淝水之战

  • 东晋画家顾恺之三绝是什么 顾恺之山水画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两晋南北朝

    顾恺之是东晋非常著名的画家和作家,他被成为中国绘画和书法的鼻祖。顾恺之博学多识,擅长于山水画和人物画,他的绘画作品注重传神,主张以形写神。山水画在他的纸上浑然天成,人物画在他的画笔下栩栩如生。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的人称他为三绝,分别是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三绝》的文言文中,主要写了顾恺之三绝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