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脉经》:首开脉象鉴别先河的著作

《脉经》:首开脉象鉴别先河的著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853 更新时间:2024/1/17 7:30:08

中医历史上的名著有很多,名医大家也是浩如星海,但是呈现的多是相对集中的态势,像汉朝唐朝的佳作比例就比较高,晋朝虽然国运不长,但也有一本重要的医学著作问世,是为《脉经》。

《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十卷。卷一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二、三则以脉合脏腑经络,举其阴阳之虚实,形证之异同,作为治疗依据;卷四诀四时、百病死生之分,并论脉法;卷五述仲景、扁鹊脉法;卷六列述诸经病证;卷七-九讨论脉证治疗,其中卷七以伤寒、热病为主,卷八为杂病,卷九为妇产科、小儿病证;卷十论奇经八脉及右侧上下肢诸脉。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今已亡佚。本书的最大贡献有二。其一:首次将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二十四种,并对每种脉象均作了具体描述。其二:本书将晋以前的诊脉方法、脉象所反映的病理变化以及脉诊的临床意义等许多重要文献资料均收集保存下来。

《脉经》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如唐代太医署就把它做为必修课程,日本古代医学教育仿唐制,当然也不例外。该书著成后,传到我国西藏地区,对藏医学的相关学科起着重大的影响。通过西藏,中国脉学又传入印度,并辗转传入阿拉伯国家,对西欧脉学的发展也有所影响。如古波斯(伊朗)由拉·阿·阿尔哈姆丹(1247-1318)编写的一部波斯文的医学百科全书《伊儿汗的中国科学宝藏》(13世纪~14世纪初)一书中,就有王叔和的名学,其中脉学方面的内容也与《脉经》相似。中世纪阿拉伯医圣阿维森纳(980-1037)的《医典》中有关脉学的内容,也多大同小异,可见《脉经》在国内外医学发展史上影响之深远。

此书的贡献颇多,主要有:

1、确立脉象指下标准

《脉经》第一次系统论述各种脉象,总结归纳脉象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24种,并准确描述了各种脉象的不同指下感觉。如谓:“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脉经》后历代中医著述对脉象的描述,均未离开《脉经》的基本概念。

2、奠定脉名种类基础

《脉经》对古代医学文献散载的30余种脉名进行整理,归纳为24种脉象名称,从而奠定了脉名种类的基础,成为历代脉书中脉名及其分类的基本准则。

3、首开脉象鉴别先河

《脉经》在提出24脉象后,紧接着提出浮与芤、弦与紧、革与实、滑与数、沉与伏、微与涩、软与弱、迟与缓八组相类脉,提醒医生要注意脉象的区别对照,对后世医家对脉象的鉴别有很大的示作用。

4、确立三部脉法和脏腑分候定位

《脉经》在《难经》基础上,将寸尺二部脉法发展为寸、关、尺三部脉法;把《内经》遍身诊脉法之三部加以发挥,解释为掌后脉口寸关尺三部,并以寸关尺三部各有天地人三候,合为九候。这是最早的寸口三部九候提法,并提出寸关尺三部左手依次候心小肠、肝胆、肾膀胱,右手依次候肺大肠、脾胃、肾膀胱的脏腑分配观点,从而使独取寸口脉法在理论与方法上趋于完善,推进了这种简便易行的诊脉法的临床普遍应用。《脉经》的脏腑定位,历代除大小肠、三焦脉位略有歧议外,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中医脉学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5、总结脉象临床意义

《脉经》对不同脉象的临床意义也作了大量论述:一是对脉象主病进行原则概括,如“迟则为寒”,“洪则为热”;二是结合脉、证、病机、治疗进行综合总结,如“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血去故也。宜服竹皮汤、黄芪汤,灸膻中”等等。这类论述对脉象临床意义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反映出当时的脉象病理研究已达到较高水平,同时一直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标签: 两晋南北朝

更多文章

  • 晋朝的书法水平为何受到历代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两晋南北朝

    晋朝的书法水平受到推崇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蔡伦造纸术推广在晋朝广泛普及到民间,书写成为普遍需求。晋朝司马氏皇族又有书法传统,在张彦远《法书要录》中记载曹魏五名杰出书法家中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占两席,被赞有“雄神”气势,开始具有艺术品流。晋朝还能开创书博士,继承前朝钟胡正字,普及文字书法的基础教育。正

  • 《三都赋》:一手造就洛阳纸贵的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两晋南北朝

    古人写下的名篇,是时人夸赞的宝贝,也是流传后世的经典。左思写的《三都赋》,就是这么一篇佳作。 《三都赋》,是晋朝时期左思的作品。分别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历时十年所作,一时被传为经典。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这些赋实际上不只是写三个都城,而是写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概况。左思早年曾写成《

  • 《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两晋南北朝

    《兰亭集序》不仅文章朴素,富有表现力,且在书法艺术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来为人所称颂。 《兰亭集序》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

  • 晋朝史学和哲学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两晋南北朝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西晋一朝虽极短促,但文化上成就却是巨大的。那么晋朝在史学和哲学方面有哪些成就?1、晋朝史学成就 二八一年(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战国时魏安釐王(一说魏襄王)墓冢,得竹书数十车。其中有魏国史书《纪年》十三篇,记夏

  • 《南方草木状》:我国现存最早的植物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两晋南北朝

    在今人的印象中,古代中国的各种学科都很发达,数学、史学、文学、绘画、音乐、建筑乃至科学,都有诸多名著存世,但印象中植物学方面似乎没有什么著作有所耳闻。今天就来介绍一部世界现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南方草木状》。 《南方草木状》是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嵇含著。关于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众说纷纭,到

  • 卢循起义: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两晋南北朝

    卢循起义是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是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反晋斗争。此次起义前后历时十一年半,沉重打击了东晋封建王朝,但由于作战指导上优柔寡断,几次错过有利战机,失去主动,终于导致全军覆没。义熙六年(410),刘裕北伐南燕慕容超,据广州的卢循在其姐夫徐道覆的建议和支持下,

  • 《肘后备急方》:我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两晋南北朝

    《肘后备急方》是古代汉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也是中医治疗学专著。全书共8卷70篇,为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

  • 《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一部断代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两晋南北朝

    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三国演义》只能作为小说来看,要想研究三国史,还得先从《三国志》入手。作为“前四史”中的一部,此书有何特点呢?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覆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

  • 《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两晋南北朝

    《洛神赋图》画出了洛神的美丽身姿,画作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为之前作品所不及。同时画作还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

  • 《禹贡地域图》:开创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两晋南北朝

    有了世界地图后,即便足不出户也能一眼望尽世界的模样,而古代,在条件受到众多约制的情况下古人又是如何制作地图,魏晋时期的地图学家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1、裴秀简介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 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