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胡乱华后的结果:持续150年的南北战争

五胡乱华后的结果:持续150年的南北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307 更新时间:2024/1/19 22:51:56

南朝宋永初元年(北魏泰常五年,420)至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南朝与北朝为扩张势力和疆土进行争夺、兼并的战争。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代;北朝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北魏。

拓跋珪称魏王后,即进行统一北方的战争。在击败后燕、夺取黄河以北广大地区之后,于天兴元年(398)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称帝。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即位,开始向黄河以南发展。与此同时,东晋北府兵将领刘裕起兵讨灭篡晋称帝的原荆州刺史桓玄,灭南燕、后秦,于公元420年代东晋称帝,建国号为宋。拥有东自青、兖二州,西至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的黄河以南地区。与北魏隔黄河对峙。

1、北魏与南朝宋、齐、梁的战争

宋永初三年(422),拓跋嗣乘刘裕病故,发动北魏攻宋河南之战,先后投入十余万步骑,重点进攻黄河南岸的宋军事重镇。至次年闰四月,先后攻取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虎牢(今荥阳西北汜水镇西)、滑台(今滑县东)和东阳(今山东青州)等城,占领司、兖、豫等州。宋元嘉七年(430)三月,宋文帝刘义隆乘北魏与柔然作战无暇南顾之机,出兵北伐。七月,收复滑台、洛阳(今洛阳东北)、虎牢、碻磝(今山东茌平南),一度收复河南失地。十月,魏军渡河,再次攻克洛阳、虎牢。十一月,复攻滑台。次年初,宋将檀道济救滑台被阻。守军粮尽,滑台被北魏军攻占。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二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10万步骑部南下攻宋,围攻悬瓠(今河南汝南)。四十余日不克,退还平城。七月,宋军攻魏,取碻磝,围滑台。十月,拓跋焘以号称百万之众渡黄河,解滑台之围,长驱南进。十二月抵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声言欲渡江夺取建康(今南京)。次年正月,因乏食、疾疫流行而北撤。宋泰始二年(466),宋内讧,边将薛安都以彭城降北魏后,淮北四州及淮西之地尽入于北魏。宋无力收复河南失地争夺中原,遂沿淮设防。

升明三年(479)萧道成代宋建立齐朝,史称南齐。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又频繁南下攻齐。北魏、南齐沿淮河进行长达23年之久的战争。南齐由于农民起义的打击和宗室内战,国力日衰,使北魏得以夺占南阳(今属河南)、寿阳(今安徽寿县)。齐雍州刺史萧衍乘政局混乱,举兵东下攻占建康,建立梁朝。天监四年(505),梁武帝萧衍兴兵攻北魏,以其弟萧宏为主帅。萧宏临阵怯懦,指挥不力,导致梁军大败。六年,在钟离之战中,梁守将昌义之坚守疲敌,配合韦叡等率援军适时反攻,击败北魏军,取得了自宋元嘉初年以来南朝对北朝作战的一次大捷。对稳定淮南形势起了重要作用。

北魏后期,朝政腐败,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正光四年(523),北部边防六镇军民不堪镇将压迫,相继聚众反魏。北魏六镇起义后,关陇、河北和山东等地掀起了各族人民起义的浪潮。这些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对北魏王朝仍是一次沉重打击,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分裂。永安元年(528),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北魏朝政。三年,孝庄帝杀尔朱荣。荣侄尔朱兆起兵杀孝庄帝,另立元恭为帝。普泰二年(532),在韩陵之战中,以晋州刺史高欢为首的六镇鲜卑联合河北大族武装大败尔朱氏军。不久,尔朱氏势力消亡。高欢居晋阳,遥控北魏朝政。

2、东魏、西魏、北齐与南朝梁的战争

北魏永熙三年(534)七月,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受高欢控制,逃往长安,投奔关西大都督宇文泰。十月,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由洛阳迁都邺城,史称东魏。次年正月,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此后,东魏与西魏展开了20余年的争夺战。西魏大统三年(537),在东西魏潼关之战和沙苑之战后,西魏乘胜东进,攻下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和金墉,与东魏争夺洛阳。东魏武定元年(543),东魏与西魏又先后在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黄河上)南城、邙山(今洛阳北)交战,东魏先胜后败,高欢逃离洛阳。西魏因无力巩固洛阳而撤兵,以黄河为界设防。四年,高欢大举进攻西魏重镇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苦战50余日不能下,损失7万人,被迫退兵。五年,高欢病卒。八年,高欢子高洋代东魏称帝,改国号齐,史称北齐。

梁乘东西魏相互兼并之机,欲攻中原,以恢复对河南的控制。梁太清元年(547),东魏叛将侯景许以所据河南之地降梁,求梁出兵援救。梁武帝不顾群臣反对,出兵支援侯景,被东魏击败。侯景南逃,据梁寿阳。翌年,侯景反对梁与东魏议和,联结临贺王萧正德反梁,渡江攻建康。三年,攻入台城(今南京玄武湖南),侯景等所过之地,屠城掳掠,造成严重破坏。大宝二年(551),梁湘中王萧绎遣王僧辩、陈霸先等征讨侯景。

三年,攻破建康。侯景败走,被部属所杀。不久,萧绎在江陵(今湖北荆沙)自立为帝,是为梁元帝。西魏、北齐乘侯景乱梁之机,争相南下略地,分别取得益州、淮南等地。西魏大统年间,宇文泰创立府兵制,扩充了兵源,强化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梁承圣三年(554),在西魏军破江陵之战中梁元帝被杀,西魏立萧败为梁主,史称后梁。次年十月,陈霸先于建康拥立萧方智为帝。绍泰二年(556),陈霸先等在北齐攻梁之战中,得到江南民众的支援,将北齐军逐回长江北岸。

3、北周、北齐与南朝陈的战争

西魏恭帝四年(557)正月,宇文泰子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史称北周。十月,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陈太建五年(573),陈宣帝陈顼派部将吴明彻等率军10万分路攻北齐,连下历阳(今安徽和县)、秦郡(今江苏六合北)、寿阳等数十城、戍,尽复江北、淮泗诸地。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后,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使经济发展,国力、军力增强。北周建德四年(575)至六年,在北周灭北齐之战中,宇文邕三次率军进攻北齐,最后攻占其都城邺,灭亡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拥有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广大地区。

北周灭北齐之后,南朝陈试图收复淮南失地,在陈攻北周之战中,于吕梁(今江苏徐州东南)击败北周军,围北周彭城(今江苏徐州)。于淮口(今江苏清江市泗水入淮河处西)被北周军阻塞水路,几近全军覆没。北周军攻占淮南地区,陈军退守长江以南。北周大象二年(580),北周宣帝宇文赟卒,子宇文阐继位(是为北周静帝),隋国公杨坚辅政。大定元年(581),杨坚废静帝自立,建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改元开皇。开皇九年(589),隋灭陈,结束了东晋、十六国以来约270年南北纷争局面。

南北朝战争前后达150余年。其中既有南北朝之间争夺疆域的战争,也有王朝内部更迭的战争,矛盾错综复杂。北朝拥有强大骑兵,军事上占有优势。南朝得到汉族民众支持,在几次北伐中曾一度收复失地。但由于实力弱于北朝,作战主要是凭借江河屏障,组织水上防御,迟滞北朝的进攻;防线由黄河退至淮河,最后以长江为界。北朝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南迁后,特别是经过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战争,北方民族逐渐融合,民族矛盾降为次要矛盾。北周推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增强了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南朝在侯景之乱后走向衰败,民众要求统一的愿望逐渐增强,南北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使隋朝完成了统一。

南北朝战争丰富了中国古代战争实践,涌现出许多优秀将领。骑兵战术和筑垒、攻坚、江河防御作战方面比前代有进一步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标签: 两晋南北朝

更多文章

  • 晋武帝的太康盛世 太康之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两晋南北朝

    太康盛世是指晋武帝统一全国,经济繁荣,在西晋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 西晋占田制的实行,使农民依法占有了一定的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辟田开荒,从事生产的热情。再加上 晋武帝注重招抚流民,兴修水利,所以,西晋初年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局面。因为晋武帝此时的年号叫“太康”,所以史称

  • 晋朝的九品中正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两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由命其制定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

  • 《九章算术注》:将古代数学推向一个高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两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对于数学痴迷的人才一直都有,《九章算术》是我国最古老的术书,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写的《九章算术注》将古代数学推向一个高峰。 刘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

  • 魏晋时期的宽衣博带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两晋南北朝

    魏晋时期政治险恶、社会动荡,然而魏晋风度却是今天人们乐意探讨的话题。其实不仅仅是他们的气度,就连他们所着服饰也以宽衣博带为主要特色。这是为何呢? 魏晋时期军阀割据、王室贵族自相残杀,北方游牧人如洪水一般从高原横冲直下,同中原汉人争夺生存空间。从汉到三国鼎立到司马晋代魏,政权不断嬗递,王朝频繁更替。

  • 《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志怪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两晋南北朝

    《搜神记》是一部志怪小说,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搜神记》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搜神记》对后世

  • 《脉经》:首开脉象鉴别先河的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两晋南北朝

    中医历史上的名著有很多,名医大家也是浩如星海,但是呈现的多是相对集中的态势,像汉朝唐朝的佳作比例就比较高,晋朝虽然国运不长,但也有一本重要的医学著作问世,是为《脉经》。 《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十卷

  • 晋朝的书法水平为何受到历代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两晋南北朝

    晋朝的书法水平受到推崇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蔡伦造纸术推广在晋朝广泛普及到民间,书写成为普遍需求。晋朝司马氏皇族又有书法传统,在张彦远《法书要录》中记载曹魏五名杰出书法家中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占两席,被赞有“雄神”气势,开始具有艺术品流。晋朝还能开创书博士,继承前朝钟胡正字,普及文字书法的基础教育。正

  • 《三都赋》:一手造就洛阳纸贵的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两晋南北朝

    古人写下的名篇,是时人夸赞的宝贝,也是流传后世的经典。左思写的《三都赋》,就是这么一篇佳作。 《三都赋》,是晋朝时期左思的作品。分别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历时十年所作,一时被传为经典。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这些赋实际上不只是写三个都城,而是写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概况。左思早年曾写成《

  • 《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两晋南北朝

    《兰亭集序》不仅文章朴素,富有表现力,且在书法艺术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来为人所称颂。 《兰亭集序》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

  • 晋朝史学和哲学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两晋南北朝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西晋一朝虽极短促,但文化上成就却是巨大的。那么晋朝在史学和哲学方面有哪些成就?1、晋朝史学成就 二八一年(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战国时魏安釐王(一说魏襄王)墓冢,得竹书数十车。其中有魏国史书《纪年》十三篇,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