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八大军团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八大军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370 更新时间:2024/2/28 19:59:40

在这个战争不断的年代,除了出来很多优秀的军事家,也少不了有勇有谋的军团。战争是需要团队合作的,正是有了这些优秀的团队,才使得三国历史更加的震撼人心。

1、陷阵营

陷阵营是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说到陷阵营就不得不说说它的主帅高顺,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

以忠诚闻名,吕布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戮,这在反复无常的吕布阵营中颇为罕见,曹操对吕布手下无法劝降而杀的也只有他一人(陈宫是因为深知曹操底细,不能不杀)吕布的确没有帅才,对高顺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阵营的战斗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吕布的悲剧,也是这支精兵的悲剧。

2、丹阳兵

这是陶谦的老本,他自己就是丹阳人,作为徐州的老军阀,陶手中虽然没有好的战将,但是握有一支精锐的“丹阳兵”,因此也可以对抗曹操这样的大鳄。“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刘备增援陶谦的时候,陶谦赠送了数千丹阳兵给刘备。后来随着刘备转战千里的部队,就是这支精兵。其余的丹阳兵则在曹豹指挥下诱发了吕布夺徐州的战争,估计后来吕布的部下中不乏丹阳勇士。但是显然还有少许残留在当地的丹阳兵,他们成为好生食鱼鳖的广陵太守陈元龙部下,就是这点儿丹阳兵,后来竟然击退了小霸王孙策的渡江攻击!从刘,吕与曹操的激烈战斗看,丹阳兵属于东夷孓遗,基本就是一支廓尔喀部队,能征惯战,吃苦耐劳,有项羽子弟兵之风。

3、白耳兵

白耳兵,是刘备的亲军卫队,刘备既然是个老革(老兵痞的意思),他身边的白耳兵自然也是深经战争的惊涛骇浪。值得一提的是白耳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字叔至,汝南人,随刘备身经百战蜀国建立后封亭侯,征西将军,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夷陵蜀军战败,陈到与傅彤断后,傅彤战死,陈到率白耳兵数百,几百杆枪就挡住了吴军的狂追,白耳兵战斗力可见一斑。

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蜀国写出的猛将之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史实,只好委屈陈到了,另外陈到在历史上“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闪现了。

4、白马义从

沮授为监军,白绍:“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在三国的征战中,“白马义从”只是一颗流星,它是公孙瓒的精锐骑兵部队,可惜,只经过短暂的辉煌,就在界桥战役中被袁绍的大将鞠义歼灭了。公孙瓒是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他善使双头铁矛,《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可惜,界桥之战公孙瓒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鞠义,白马义从就此一蹶不振。“。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弓弩击破骑兵的战例。值得一提的是有资料提到赵云原是白马义从之一,也算给这支精兵保留了种子。顺便说一句,《英雄传》记载,袁绍听到白马义从,有这样一段对话--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合:“隽×,盍为吾破之!”合自张望不言–那么,张颌的大戟士,是不是袁绍军中的又一支精兵呢?

5、无当飞军

所谓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和刘备传统的王牌军白耳兵,以及西凉马氏军团鼎足而三,一时瑜亮。这支军队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法国的外籍军团,是一支职业雇佣军。

蜀汉政权原来就曾经使用过三苗后裔的武陵蛮(从河南南迁,和西南夷不是一个雇佣军,在伐吴战争中大显身手,连猛将甘宁都死于这些蛮族手中。七擒孟获当然只是一个象征的战争中,诸葛亮更充分认识到了南中少数民族的英勇善战。这并不奇怪,历史上,农耕民族普遍缺乏果毅精神,而游牧,渔猎民族则往往好勇斗狠。

随着南中战争结束,恢复和平,这些剽悍的战士便陷于失业,把这样的力量留在南方,无疑是社会极大的不稳定因素。看看台湾在抗战后发生的二二八事件,带头闹事的就是从原曰军中复员的台湾籍高砂部队成员。为此,诸葛亮对此实施了一箭双雕的有利政策,就是征召少数民族战士加入蜀国政府军,而经费问题,就由当地地方豪强解决。

为了彻底避免南方割据势力死灰复燃,在诸葛亮主持下,蜀国不惜本钱,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这就是无当飞军的来历。这支军队的成员到达蜀郡以后,就成为蜀国的军户,世代为蜀国当兵为生,成为职业军人。时成都和南中的繁华不可同曰而语,南中夷族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踊跃,以此为荣。让人想起英国军队在尼泊尔招募廓尔喀营雇佣军的场面。

6、虎豹骑

虎豹骑是曹操最精锐的部队。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比如曹真、曹休曹纯。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信任曹氏将领,虎豹骑历来由曹氏将领统帅,由此可见其重要。《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其精锐可见一斑。

虎豹骑的战绩:首先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南皮之战中,在战场上杀死袁谭;接着又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时,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中击破刘备;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大破以马超为首的关西军团;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在下辩击破张飞和吴兰。

据《后汉书》曹操的军队最高指挥机关叫“霸府”,军队分三部分:中央军(姑且这么说,不是国民党的)、地方军、屯田军。地方军是州郡的守军,屯田军是边防军。中央军分内外两军,外军实际上是驻守在外但受曹操直接指挥的,中军称武卫营,是京城及皇宫的禁卫军,是曹操的直属部队,通常10万左右。中军的中军就是虎豹骑,是最核心的精锐,一部分保卫曹操及霸府,一部分常年留守皇宫,统领多由曹操亲属统领,称领军将军,曹仁、曹纯都当过虎豹骑的领军将军。例如《魏书九夏侯曹传第九》说曹纯“初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其他资料也很多,这个虎豹骑的确是存在的,而且肯定是曹操最强的军队。

7、西凉骑兵

我们习惯叫马超的骑兵为西凉铁骑,但是实际上西凉的骑兵基本都是轻甲,应该叫西凉轻骑。西凉轻骑有很强的机动力,这个和西凉出产良马有很大关系,还有就是西凉轻骑的轻装。西凉轻骑有远程作战能力,但不是使用弓箭,而是罗马式标枪,这种远程武器虽然命中率不如弓箭,但是因为质量大,可以给装备重甲的士兵(包括虎豹骑)造成伤害。

另外,西凉轻骑的灵活机动,在平原作战中可以给敌人频繁施以骚扰,敌退我进,敌进我退,在敌出现松懈之时又可以突然发动小规模集团冲锋,直接扰乱敌阵,甚至“斩首”。这就是为什么曹操要抢建土墙的原因。西凉轻骑中多有西羌和匈奴的士兵,使得西凉轻骑使用游击战法得心应手,只要不是攻城,在平原作战(也就是潼关以西的雍凉,壶关以北的并幽)中,西凉骑兵很难在正面交锋中输给对手。

8、虎卫军

曹操拥立献帝后组建的军队,由典韦,许楮带领,这些禁卫军也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勇士,十分精锐。这支军队可谓是战功赫赫,多次救曹操于极度为难之中。其战斗力之强悍无需质疑,碰到征战的时候,常常率先冲锋陷阵。典韦宛城护主时,手下十多个校尉“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而许褚的手下很多都是最初跟随他一起投军的侠士,随军征战,军功赫赫,不少人后来都得到了封赏和提拔,成为将军,甚至获得封侯。虎卫军并不是用于冲锋陷阵的那一类部队,而是曹操的侍卫队,就像是保镖一样。在《三国志·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中记载:“……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

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在这里可以看出,在正史之中有“虎士”的记载,所谓“虎士”也可以理解为虎狼之士,即武艺高强之人。这些虎士都是由许褚统领的,而许褚后被封为虎卫中郎将,“虎卫”之称便由此传开。由此可见,演义中的虎卫军就是由正史之中的“虎卫”之称演变而来,大抵上应该算是演义作者的创作而赋予了这只由“虎士”所组成的侍卫部队以“虎卫军”的称号。

这些军团可以在众多作战小团队中脱颖而出,自然是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也正是这些军团的努力,才使得他们的将领赢得了多次战争,他们是需要被历史铭记的。

标签: 三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为何在白门楼要致吕布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历史

    曹操在徐州将吕布擒获,吕布希望曹操能给他一条活路,就在这时,一贯杀伐决断从不犹豫的曹操,为什么咨询起了刘备的意见?而刘备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这又是为什么呢?公元198年,在吕布麾下猛将高顺和张辽的猛烈打击下,刘备仓促逃出小沛,在梁国(今河南商丘南)一带,遭遇了率领大军东征吕布的曹操。

  • “卧龙凤雏” 凤雏庞统为什么会有悲惨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历史

    三国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诸葛亮,但是我们每次提及诸葛亮的时候都不会忘记一个人,那就是庞统,诸葛亮被世人称之为卧龙,而庞统则被成为凤雏。但是对于三国历史不熟悉的人而言,都没有弄明白庞统跟了谁?那么今天我们就具体的来介绍一下吧!庞统的才华是很出众的,但是本人的长相确实不敢恭维,所以给他的前途也带来了很多的

  • 《三国志》中华佗比关羽早死,那么为关羽刮骨疗伤的人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典故,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羽刮骨疗伤,《三国志》中华佗比关羽早死,那么为关羽刮骨疗伤的人到底是谁?很多人对关二爷的英勇事迹可是如数家珍,像"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等等,每一提起,无不是荡气回肠。但话又说回来了,大多数人对于关二爷的了解

  • 《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的计策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历史

    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在荆州时发生的一次战役。战役规模不大,可在《三国演义》中,由于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指挥的第一次阵仗,所以这次战役就显得意义非同寻常了。不过,在史籍当中,指挥这次战役的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自己。建安七年(公元202),刘表想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时机,袭取许都,于是派遣刘备领兵出征。刘备

  • 曹操为何一生不称帝?见识长远 形势所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历史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董卓死后,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把15岁的小皇帝变成自己手中的傀儡,使自己的发号施令变得名正言顺。依靠天子这

  • 曹操一直中意曹植为何最终选了曹丕做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历史

    身为一国之君,选继承人可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曹操作为一方霸主,在挑选继承人的事情上也不敢有一丝马虎。曹操有很多儿子,曹植一直是曹操心目中的最佳继承人,可是最终曹植却没有成为魏国的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

  • 曹操疑惑的四件事,至今都没有确切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历史

    曹操不仅是一代霸主,更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有关他的秘密还有很多至今都未曾解开。1、是不是用宫女实验房中术?他妻妾成群,曾曹操大修铜雀台,广蓄全国美女,有名有姓的王妃是15位,算上无名无姓,史不见载的,当远远超过此数。曹操共有25个儿子,7个女儿:清河长公主、曹宪、曹节(与她爷爷的爷爷同名)、曹华

  • 东吴大都督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东吴大都督周瑜才能过人,智谋超群,但是心胸狭窄,最后甚至被诸葛亮给活活气死了,这种匪夷所思的死法真的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吗?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周瑜是一个嫉妒心极强,机关算尽,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人物。然而,许多史料表明,周瑜其实是一个气度很大的人。因此,不少史学家认为“三气周瑜”并不

  • 为什么曹操对当时寄人篱下的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历史

    曹操和刘备都是三国时期的贤才,曹操有野心和魄力,而刘备有雄心壮志,他们二人都是白手起家,到后来都是名满天下。曹操和刘备曾边煮酒边指点群雄,为什么曹操对当时寄人篱下的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里有一场精彩的文戏——“青梅煮酒论英雄”,很是让人大呼过瘾,两个旷世奇才边煮酒边指点江山,这是多么

  • 三国群雄为何不敢公然做皇帝?是被时局所拘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历史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之间,有一条禁忌,虽然谁都觊觎皇帝这个称号,可谁也不敢公然犯规,尝试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只有这个袁术,染指了一下,当了几天皇帝,谁知犯下致命的错误,结果失败得最惨,这也是所有那些一叶障目,利令智昏,而且自以为是的人物,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作出错误的决策,而以失败告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