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的计策吗?

《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的计策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903 更新时间:2024/2/28 20:00:46

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在荆州时发生的一次战役。战役规模不大,可在《三国演义》中,由于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指挥的第一次阵仗,所以这次战役就显得意义非同寻常了。不过,在史籍当中,指挥这次战役的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自己。

建安七年(公元202),刘表想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时机,袭取许都,于是派遣刘备领兵出征。刘备率军北伐,一直打到叶县,逼近许昌,严重威胁着中原安全。曹操调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反击刘备。刘备将阵线后撤,在新野县的博望坡一带与曹军对峙。对峙过程中,刘备派出少数部队与夏侯惇交战,故意败退,然后又烧毁自己的军营寨。夏侯惇认为刘备无力再战,有意向南撤退,决定率军追击。

李典认为:敌人无缘无故撤退,怀疑必定有埋伏。向南去的道路狭窄,草深林密,是设伏的好地方。于是劝夏侯惇不要追击。主将夏侯惇没有听从李典的劝告,和于禁率军追击,留下李典守卫营寨。夏侯惇和于禁果然进了刘备的埋伏圈,遭到攻击,战事不利,幸亏李典率领后队兵马前来救援,方脱离危险。刘备见夏侯惇救兵来到,也不再恋战,双方撤兵。

此后一段时间,双方再无战事,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夺取荆州,刘表死,其子刘琮投降。在《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出仕后的第一战,胜利后,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由轻视到信服,从此奠定了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那么,火烧博望坡与诸葛亮究竟有没有关系呢?

要说清楚这件事情,须先说清楚诸葛亮的出仕时间,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加入刘备集团的?建兴五年(公元227),诸葛亮准备北伐魏国,出发前,他给后主刘禅上奏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道上疏被后世称之为《出师表》。按照这个时间前推,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应该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裴松之注《三国志》也说:刘备以建安十三年败,遣诸葛亮出使东吴,诸葛亮以建兴五年上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整二十年。然则刘备与诸葛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时也。也就是说,博望坡之战,是诸葛亮和刘备相见五年前的事情,与诸葛亮没有丝毫的关系。

这次战役,是刘备依附于刘表,按照刘表的命令进攻许都后发生的。总起来说,这次战役的规模不大,就是一次简单的撤退追击之战。在撤退中打一次伏击,这种计策并非是高深莫测,这对于久经战阵的刘备来说也不是什么做不到的事情,李典能够看出来,也说明了这一点。实际上,撤退中伏击战的成功,多数时候都是来自于追击者的轻敌,像长勺之战中曹刿那样,看清楚敌人是有序撤退还是败退,追击者一般都不会“中了埋伏”。一般人为什么会认为是诸葛亮指挥的这次战役呢?这当然是《三国演义》的作用。作者为了突出诸葛亮才能,在他提出了“天下三分”的战略规划之后,还要在具体事件上有所表现,博望坡之战,正好可以给诸葛亮一个“惊艳亮相”的机会。

《三国演义》这样写合理吗?应该说从文学的角度是合理的。《三国志》在写博望坡之前,有一个背景介绍:“曹操攻破袁绍以后,从南面攻打刘备。刘备派糜竺孙乾和刘表互通消息,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以上宾的礼节对待他们,给刘备增加了兵力,让他住在新野。荆州的英雄豪杰归附刘备的日益增多,刘表怀疑刘备别有用心,暗中防备着他。”接下来就说到了博望坡之战。既然“荆州的英雄豪杰”有那么多人“归附刘备”,一个后来成为集团顶梁柱的诸葛亮为什么不可以在这时归附刘备?至于时间问题,为了整个人物塑造的需要,提前出仕几年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样不会“委屈”了刘备吗?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不会的。因为刘备是集团领袖,是未来的皇帝,他的作用是能用人、用对人,至于一次不大战役的平常计策,让给诸葛亮又有何妨?何况诸葛亮的主意,是需要刘备点头同意的。

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诸葛亮在具体战役上鲜有建树!他的才能和功绩主要表现在战略、外交和行政方面。战略上,诸葛亮看出了天下三分的大势,让刘备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拥有益州,建立了蜀汉国;外交上,在曹操进攻荆州时,说服刘备联合孙权并促成了孙、刘联合,后来在后主时期掌握行政权力时,和好东吴,使蜀汉国避免了两面受敌;行政上,制订了政策和法令,使蜀国安定,人民拥护,死后得到人民深深的怀念,古今能有几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说到具体战役,在荆州时鲜有表现,这对于一个让刘备“如鱼得水”的诸葛亮如何说得过去?尤其是,这种战争题材的小说,一个谋士出场没有战役谋略表现怎能成?既然刘备能够把“鞭打督邮”这种事“借”给张飞,诸葛亮把刘备的火烧博望坡之计“借”来一用又有何妨?!

不过,刘备这一“借”可不得了,诸葛亮这一把小火一烧,紧接着来了第二把火,烧了新野,后来更是不得了了,赤壁一把冲天大火,把曹操八十万大军烧了个干干净净,只带着二十几人逃回了许都。这也有了一句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从此很少人知道刘备也能有火烧博望坡这样的谋略,可见这文学作品真的是魅力无穷。

标签: 三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何一生不称帝?见识长远 形势所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历史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董卓死后,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把15岁的小皇帝变成自己手中的傀儡,使自己的发号施令变得名正言顺。依靠天子这

  • 曹操一直中意曹植为何最终选了曹丕做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历史

    身为一国之君,选继承人可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曹操作为一方霸主,在挑选继承人的事情上也不敢有一丝马虎。曹操有很多儿子,曹植一直是曹操心目中的最佳继承人,可是最终曹植却没有成为魏国的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

  • 曹操疑惑的四件事,至今都没有确切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历史

    曹操不仅是一代霸主,更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有关他的秘密还有很多至今都未曾解开。1、是不是用宫女实验房中术?他妻妾成群,曾曹操大修铜雀台,广蓄全国美女,有名有姓的王妃是15位,算上无名无姓,史不见载的,当远远超过此数。曹操共有25个儿子,7个女儿:清河长公主、曹宪、曹节(与她爷爷的爷爷同名)、曹华

  • 东吴大都督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东吴大都督周瑜才能过人,智谋超群,但是心胸狭窄,最后甚至被诸葛亮给活活气死了,这种匪夷所思的死法真的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吗?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周瑜是一个嫉妒心极强,机关算尽,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人物。然而,许多史料表明,周瑜其实是一个气度很大的人。因此,不少史学家认为“三气周瑜”并不

  • 为什么曹操对当时寄人篱下的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历史

    曹操和刘备都是三国时期的贤才,曹操有野心和魄力,而刘备有雄心壮志,他们二人都是白手起家,到后来都是名满天下。曹操和刘备曾边煮酒边指点群雄,为什么曹操对当时寄人篱下的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里有一场精彩的文戏——“青梅煮酒论英雄”,很是让人大呼过瘾,两个旷世奇才边煮酒边指点江山,这是多么

  • 三国群雄为何不敢公然做皇帝?是被时局所拘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历史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之间,有一条禁忌,虽然谁都觊觎皇帝这个称号,可谁也不敢公然犯规,尝试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只有这个袁术,染指了一下,当了几天皇帝,谁知犯下致命的错误,结果失败得最惨,这也是所有那些一叶障目,利令智昏,而且自以为是的人物,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作出错误的决策,而以失败告终的

  • 魏明帝曹叡:一个被后世严重低估的有为之君 却英年早逝 没杀司马懿是他最大的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历史

    魏明帝曹叡是曹魏第二位皇帝,他是一个文武全才,政治理想远大、政治才能极高的皇帝,他有着秦皇、汉武一般的政治追求,他也想成为像秦始皇、汉武帝一样的集权君主。但却未能获得一个好的结局,甚至让自己家族苦心经营三代的天下,成为了他人的囊中之物。曹叡是魏文帝曹丕与甄氏所生的儿子,是曹操的长孙,自小就聪明过人,

  • 襄樊之战: 关羽面临的对手有哪些?为何说他虽败犹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历史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此役关羽水淹七军,重创曹魏,威震华夏。而后,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建安二十四年,这一年对蜀汉和刘备来说是一个悲喜交加的年份:经过两年的苦战,5月刘备终于从曹操手中拿下了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汉中,从此东西两川连在了一起,刘备的战略纵深得到大大

  • 三国简介:三国开国君主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历史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

  • 三国的经济发展:三国各国经济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历史

    东汉末期,因为天灾战乱,社会受到破坏,使得经济衰退,大量农地荒废。部份豪强世族纷纷率领族人,建立坞堡以自卫。在其周围从事生产活动后,渐渐成为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度。坞堡和庄园制度都影响后来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模式。由于东汉朝廷的崩溃,无人重铸磨损不堪的铜钱,加上大量私钱出现。到三国鼎立后,新发行的铜钱未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