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明两朝何以被同一部落女真灭亡?

宋明两朝何以被同一部落女真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28 更新时间:2024/2/5 20:06:59

纵览中国历史,无论何时,总有天敌与中原王朝并存。此天敌或为接壤部落,或为相邻夷国,尤其两宋以降,天敌此起彼伏,“蛇吞象”之“华夷之变”不断发生。

古代对中国威胁最大的天敌主要有四个,他们分别是匈奴、突厥、蒙古、女真。前两个与中原汉族王朝对抗大体呈互有胜负的均势,后两者则取得了对中原王朝压倒性的优势,直至取而代之,统治全中国。

蒙古灭宋建立元朝,建州女真(满人)灭明建立清朝,在七个中国大一统王朝中,他们占了两个,前后统治中国四百年。论及彪悍度,女真未必比得上突厥,他们对抗的是同一民族,但却出现了不同结果。堂堂西北突厥帝国,不能进抵中原半步,而区区东北一个游牧民族女真,灭了汉族两朝,先灭北宋后灭明朝。与其说后者比前者彪悍,不如说他们的敌人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重衰。

同样一个民族,为什么在唐太宗时能主导世界、而宋徽宗时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会被打败。对应海明威这句的,是中国一句古话:“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

这一中一外的两句话,都想说明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真正的失败,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是精神上的消亡。

此言可基本概况宋明亡因。

人言:两宋亡于女真、蒙古之手,是因为“农耕文明不抵游牧文明”,然而,闪耀于世的汉唐文明,难道不也是“农耕文明”?为什么没有沦入彪悍的匈奴、突厥之手?

显然,宋代之所以开辟了“华夏文明被征服”的历史,非“农耕”之过,而是精神消亡的结果。大多学者指出那是“尚武精神”的消亡。这个原因世所共知自武将赵匡胤拥兵自立为帝、成为宋太祖后,恐人效法自己篡位模式,遂实行“崇文抑武”国策,富贵须从书中求,从此汉人便远离了尚武精神,变得文弱。

回顾“划时代”的宋史,当然不能否定赵匡胤是开创“汉儿之弱”始作俑者,“崇文抑武”对汉人“尚武精神”确有杀伤。然而,如果认为这是华夏自宋朝开始衰落的唯一原因,也不客观和全面。

不能说宋朝是个一点军事实力都没有的国家,也不能说宋代的将领个个没有对抗游牧悍将的胆略,那时也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战神岳鹏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文武双全辛弃疾。北宋建国初期,宋军对付西夏,军事上是处于上风的,对付契丹,打个平手;严重不敌的,是女真;全面不敌的,是蒙古。如果说宋军不行,那么先于女真便亡在契丹之手了,何必再等下一个虎狼之师?

可见宋军战斗力,是一个渐衰过程。唱衰宋军的,首先不在兵道不强,而在民族精神的雌化。宋明两朝,以儒立国,儒家接受“理学”改造,导致国民精神全面雌化,汉魂失血;胡人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被割断。

而所有这些“失策”,都是赵氏和朱氏家族“防内不防外”的小算盘“得意之作”,宋明军队的功能主要不是抵御外敌而是吓唬国内百姓。宋明经济成果被世界津津乐道,甚至一度与盛唐等量齐观,但是,单项成就毕竟不能弥补整体文明精神的损失,就民族精神而言,有钱的宋明人活得并不硬气。

都说大明王朝时的中国,是有血性的,没有像宋朝那样用金钱求苟安,也没有如两汉用美女换和平的耻辱记录。但是,这个汉族王朝最终还是亡于外族人之手,这是为什么?

关于中国明王朝倒掉的内因,从极度皇权到宦官乱政,史书已经阐述得够多。但是,对比其他王朝,明朝其实还有一害,与宋朝大同小异,那就是从政治到文化的失血乃至“败血”。具体表现为苍白的“清流之害”。明末“清流大臣”貌似血性,实则贪生怕死,汉奸层出不穷,晚明空谈之气益胜,责人以不死者多,而以死抗争者少。

败血的大明王朝,同样遭到了外敌的报复。建州女真人入关,那些满口“大义”的清流在满清屠刀下少数有些骨气,外敌袭来,青楼女子李香君抱定殉国之念,而才子情郎侯方域却一心卖国求荣,“脱下旧服换新袍”,带头“剃发易服”。“清流”的气节竟不如“清楼”。如此精神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血性消失”于宋代以降在汉族群消失是不争的事实。血之不存,魂将安附?北宋被女真颠覆,南宋被蒙古蚕食,虽然朱元璋一度复国,但三百年后,女真的一个建州分支竟能再灭华夏王朝、统治全中国,近一亿人口的民族相继被几十万人口的同一部落吞没两次,实属败血退化后的自招天敌、自取其辱。

这一中一外的两句话,都想说明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真正的失败,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是精神上的消亡。

此言可基本概况宋明亡因。

人言:两宋亡于女真、蒙古之手,是因为“农耕文明不抵游牧文明”,然而,闪耀于世的汉唐文明,难道不也是“农耕文明”?为什么没有沦入彪悍的匈奴、突厥之手?

显然,宋代之所以开辟了“华夏文明被征服”的历史,非“农耕”之过,而是精神消亡的结果。大多学者指出那是“尚武精神”的消亡。这个原因世所共知自武将赵匡胤拥兵自立为帝、成为宋太祖后,恐人效法自己篡位模式,遂实行“崇文抑武”国策,富贵须从书中求,从此汉人便远离了尚武精神,变得文弱。

回顾“划时代”的宋史,当然不能否定赵匡胤是开创“汉儿之弱”始作俑者,“崇文抑武”对汉人“尚武精神”确有杀伤。然而,如果认为这是华夏自宋朝开始衰落的唯一原因,也不客观和全面。

不能说宋朝是个一点军事实力都没有的国家,也不能说宋代的将领个个没有对抗游牧悍将的胆略,那时也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战神岳鹏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文武双全辛弃疾。北宋建国初期,宋军对付西夏,军事上是处于上风的,对付契丹,打个平手;严重不敌的,是女真;全面不敌的,是蒙古。如果说宋军不行,那么先于女真便亡在契丹之手了,何必再等下一个虎狼之师?

可见宋军战斗力,是一个渐衰过程。唱衰宋军的,首先不在兵道不强,而在民族精神的雌化。宋明两朝,以儒立国,儒家接受“理学”改造,导致国民精神全面雌化,汉魂失血;胡人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被割断。

而所有这些“失策”,都是赵氏和朱氏家族“防内不防外”的小算盘“得意之作”,宋明军队的功能主要不是抵御外敌而是吓唬国内百姓。宋明经济成果被世界津津乐道,甚至一度与盛唐等量齐观,但是,单项成就毕竟不能弥补整体文明精神的损失,就民族精神而言,有钱的宋明人活得并不硬气。

都说大明王朝时的中国,是有血性的,没有像宋朝那样用金钱求苟安,也没有如两汉用美女换和平的耻辱记录。但是,这个汉族王朝最终还是亡于外族人之手,这是为什么?

关于中国明王朝倒掉的内因,从极度皇权到宦官乱政,史书已经阐述得够多。但是,对比其他王朝,明朝其实还有一害,与宋朝大同小异,那就是从政治到文化的失血乃至“败血”。具体表现为苍白的“清流之害”。明末“清流大臣”貌似血性,实则贪生怕死,汉奸层出不穷,晚明空谈之气益胜,责人以不死者多,而以死抗争者少。

败血的大明王朝,同样遭到了外敌的报复。建州女真人入关,那些满口“大义”的清流在满清屠刀下少数有些骨气,外敌袭来,青楼女子李香君抱定殉国之念,而才子情郎侯方域却一心卖国求荣,“脱下旧服换新袍”,带头“剃发易服”。“清流”的气节竟不如“清楼”。如此精神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血性消失”于宋代以降在汉族群消失是不争的事实。血之不存,魂将安附?北宋被女真颠覆,南宋被蒙古蚕食,虽然朱元璋一度复国,但三百年后,女真的一个建州分支竟能再灭华夏王朝、统治全中国,近一亿人口的民族相继被几十万人口的同一部落吞没两次,实属败血退化后的自招天敌、自取其辱。

标签: 宋朝元朝

更多文章

  • 解南宋高宗赵构:“泥马渡康王”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元朝

    大凡开国帝王,都会有不同于常人的传奇,人们由此对他们“真命天子”的身份确信不疑,赵构也不例外。南宋高宗赵构“泥马渡康王”的传说,这个传说明显有为神化南宋政权,制造赵构自立为帝的合法性的作用。相传北宋靖康三年,金军攻破东京汴梁后,掳徽、钦二帝北撤,

  • 八思巴大师与金轮法王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元朝

    蒙古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一直以来笼罩一层神秘的面纱,特别是在蒙古族建立元朝时期,我国引进了许多外来的宗教文化,为中国的宗教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提起藏传佛教,几乎人们脑海之中浮现的第一个人物形象便是八思巴大师。那么八思巴大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八思巴大师一生的经历又是如何,八思巴大师何

  • 北宋宰相丁谓的人物生平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元朝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1012--1016)任参知政事(次相),天禧三年至乾兴元年(1019-1022)再任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生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谓以参知政事身份任平江军

  • 北宋初年名相李昉的逸闻趣事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元朝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

  • 成吉思汗铁木真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元朝

    成吉思汗的功绩之一在于统一了蒙古部落。1171年,铁木真只有九岁,他的父亲被札邻毒死,父亲去世后,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联合其它蒙古部落,大家一致将铁木真母子赶走,这件事情成为了成吉思汗人生重要转折点,他家从首领沦为了部落抛弃的对象,这种遭遇让铁木真快速的成长起来。1180年,18岁的铁木真向蔑儿乞

  • 北宋张邦昌:北宋灭亡后被逼无奈做傀儡皇帝后竟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元朝

    张邦昌又名张子能,北宋大臣。进士出身,做过少宰,一生经历了多个重要工作岗位。作为人质前往金国,在金人进攻汴梁时被封为割地使,后被立为大楚皇帝。金人走后,张邦昌把政权交于赵构,封王后遭人举报被赐死。世人将他归位叛贼、奸人一类,实际上他为国家操心劳累。金人进攻汴梁时,宋钦宗贸然求和。后北宋灭亡,张邦昌被

  • 北宋灭亡后 后宫众多美女的悲惨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元朝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将徽、钦二帝以及妃嫔、皇子、公主、宗室贵戚、大臣约三千余人押送北方。这其中,妇女占了很大的比例,比较着名的有宋徽宗皇后郑氏、宋钦宗皇后朱氏、宋高宗生母韦氏、宋高宗发妻邢氏,以及后来因为假冒之案而出名的柔福帝姬。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宋徽宗皇后郑氏。郑皇后为宋徽宗赵佶第二任皇后,

  • 北宋天下第一名将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元朝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带面具的战将,此人就是兰陵王,史上除了这位戴面具的花美男外,其实还有一位作战也喜欢戴面具的将军,而且比兰陵王要厉害的多,他就是北宋第一名将狄青。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出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狄青出身贫寒,小时候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16岁时,因其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元朝

    张择端此生平并未在史籍资料中有明确记载,唯一对其身世有注解的就是金人张著为《清明上河图》作题跋,提及张择端为北宋翰林,并对其身份做了简要的介绍。可以这么说张择端花费其毕生心血,成就了《清明上河图》,而《清明上河图》也成为了其身份的标识,跨越了千百年的历史,另当代人得以一见其惊世容颜,赞叹其作者绝美的

  • 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恩爱 赵明诚为什么还会纳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元朝

    赵明诚字德甫,山东诸城人。是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赵挺之在宋徽宗年间做过宰相,后因蔡京诬陷而死。赵明诚在宋神宗元丰四年也就是一零八一年出生,是著名的金石学家,还是文物鉴赏家。二十一岁时,还在读书的赵明诚就娶了宋词名家李清照为妻,夫妻感情深厚,志趣相投。那么这样一对恩爱的夫妻,又怎么会有赵明诚纳妾一说呢